文档详情

《散文诗二首》教师备课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lsj5****2131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307.86KB
约8页
文档ID:194683574
《散文诗二首》教师备课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_第1页
1/8

散文诗二首教师备课资料 1. 易错字 匿 笑(n) 祷 告(do)徘徊 (pi hui) 攲 斜(q) 荫蔽 (b) 菡萏 (hn dn) 2. 多音字 荫 应 荷 3. 形近字 4. 近义词辨析 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侧重表示在一个地方往复不停地 走, 多用于心绪不佳引起的一类情 况 心绪不佳引起的来回走叫 “徘徊” ; 由心不安引起的来回走叫 “彷徨”彷徨走来走去 , 不知道往哪里走好 侧重表示犹豫不决地来回走, 定不 下朝哪里去 , 多用于由心不安引起 的一类情况 5. 词语释义 匿笑 : 偷偷地笑 菡萏 : 荷花 攲斜 : 倾斜 , 歪斜 适意 : 舒适 繁杂 :( 事情 ) 多而杂乱 慈怜 : 慈爱怜惜 祷告 : 向神祈求保佑 并蒂 : 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徘徊 :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荫蔽 : 遮蔽 ; 隐蔽 泰戈尔 (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 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诗集新月 集 园丁集飞鸟集等1913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一位多产作家, 他共写了50 多 部诗集 , 12 部中长篇小说,100 多篇短篇小说 ,20 多部剧本 , 创作了 1500 多幅画 , 写了难以统 计的众多歌曲等。

冰心 (1900 1999), 原名谢婉莹 , 福建长乐人 , 著名的诗人、作家、小说家、翻译家、儿 童文学家冰心一生很勤奋她有句座右铭: 多读书 , 读好书 , 读书好她的繁星 春水 是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诗集, 她的寄小读者深受少年读者的喜爱 【文题解说】 金色花 题目中的 “金色花” 是印度圣树 , 木兰花属植物 , 开金黄色碎花 诗中的“金色花” 喻儿童 , 以此为题 ,点明写作意象和内容, 借以赞美母子之爱 荷叶母亲 “荷叶” , 莲的叶子文题之所以用“荷叶母亲”, 是因为作者于诗中借雨中荷叶为红莲 遮风挡雨的情境抒写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 是他的早期作品这里的早期创作 主要是指他19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的创作 , 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 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 从而实现 民族自治 荷叶母亲 , 冰心的作品被称为“爱的哲学”, 其中很大一部分为歌颂圣洁的母爱的佳 作冰心在法国的三年中, 由于远离母亲, 常常沉浸在对母亲的怀念中所以, 为母爱放歌 , 占了她这一时期作品的很大篇幅, 使冰心成为世界文学中抒写母爱最成功、最感人的作家之 一。

金色花一诗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 描绘了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 表现了天伦之爱, 表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圣洁 荷叶母亲这首散文诗借助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荫蔽着红莲, 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 呵护与关爱 , 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金色花是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 其篇幅短小 , 意蕴丰富由假想“假如我 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 ,由此生发想想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 , 以儿童特 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构成一幅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 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 的美好与圣洁在教学时, 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 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 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荷叶 母亲 是一篇爱的美文, 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 而联想到 母亲的呵护与关爱, 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 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 是何等幸福 快乐 ; 心中的雨来了, 只有母亲 , 才是子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篇课文 , 可让学生学会用 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 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亲情, 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 抒写亲情的文字往往也最能动人心弦, 容易引起共鸣, 它不仅能唤醒学生的切身体验, 还能以 情感为依托 , 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心境, 从而促进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语言能力的培 养。

本课为 1 课时 1.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 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 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3. 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1. 通过各种朗读方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 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1. 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联系生活 , 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 导入 ? 研读金色花? 研读荷叶母亲? 拓展延伸 导入一 : 情境型 设计意图 由耳熟能详的歌曲带学生进入一个爱母、念母的情境 , 再直接引出课题,有利 于学生学习情绪的调动 【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 我们刚才听的这首歌是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 在今天听起来依然很动人, 因 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 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这种感情不会因为时 空的流转而改变, 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 今天 , 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两篇以母爱为主题的作品 导入二 : 激趣型 设计意图 交流关于母爱的诗句、 名言 , 以利于学生情感的调动, 能够激发学生尽快进入 课堂。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 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母爱 , 我们的脑 海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于它的名言名句,下面 , 就请同学们交流有关母爱的名言名句 生 1: 羊有跪乳之恩 , 鸦有反哺之义 生 2: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生 3: 世界的一切光荣和骄傲, 都来自母亲 是的 , 一次回眸 , 一个微笑 , 母亲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 今天 , 我们来 学习表现母爱的散文诗二首 一、研读金色花 设计意图 通过诵读这一手段, 层层深入地引领学生赏析诗歌语句的优美, 体会其深刻 的内涵 , 进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教育 ( 一) 整体感知 1. 介绍金色花和泰戈尔 【课件出示】 金色花 :印度圣树 , 开金黄色碎花, 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 :印度文学家、诗人, 代表作有新月集 飞鸟集等,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2.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教师的配乐朗读一定要有感染力, 把学生带入一个孩子与母亲嬉戏的世界中 要求学生想象老师朗读的画面, 感受其中的情景 3. 讨论归纳 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明确当妈妈做祷告时“我”散发香气。

当妈妈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到书页上 当妈妈拿灯去车棚, “我”变回孩子还求妈妈讲故事 ( 二) 倾情诵读 1. 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学生谈感受, 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 母亲的慈爱、善良 】 小结 : 我看到了一个的孩子 ( 可爱善良、孝顺父母) 我们看到了一个的妈妈 ( 宽容慈祥、疼爱孩子) 2.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我们怎样读出这种感情呢?现在让我们聆听一遍诗歌朗读, 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明确舒缓、温馨、深情的 3. 我们知道了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 现在我们把诗歌完整地朗读一遍 【学生朗读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轻重快慢、抑扬顿挫、感情处理、体态语言等 ( 三) 深入探究 我们已经感受了诗歌的画面美, 品味了诗歌的情感美这些美都源自诗人的神奇表达泰 戈尔的表达到底有什么特别的魅力? 明确新奇的想象 , 美妙的表达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 印度也一样 泰戈尔 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 赞美孩子可爱人们喜爱花儿, 花儿也惠 及人们 , 正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 表达实在 美妙 ! ( 四) 创意表达。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 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请用 “我要变作”说话 【生独立想象, 组内交流 , 教师点评 示例 :(1) 我要变作一条清清的溪流, 在妈妈工作累时, 让妈妈来到我身边, 听我唱一支欢快 的歌曲 , 抖落满身的疲惫; 我要在妈妈口渴时, 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 使她重新容光焕发! (2) 我要变作一朵小小的白云, 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 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 都免受烈日无 情的炙烤 (3) 我要变作一股清风抚摸着妈妈; 我要变作水中的涟漪, 当妈妈沐浴时 , 把妈妈吻了又吻 二、研读荷叶母亲 设计意图 通过研读诗歌内容, 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进而理解诗歌主旨和意境 ( 一) 反复诵读 , 熟悉内容 1. 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 : 标出生字、生词,查阅工具书 抓住要点概括作者对莲的情感态度引 导学生评价 】 2. 再读课文 【男女生交叉朗读、个人自由朗读等各种方式结合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 二) 感知课文 , 初读印象 1. 文中都写了哪些时候的红莲? 明确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 ; 雷雨越下越大时的红莲; 被荷叶覆盖时的红莲。

2. 文中写了莲花、荷叶、母亲, 文章主要赞美的是哪一个呢? 明确母亲 3. 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 对赞美母亲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为抒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设置生动的情景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 写母亲是抒 情, 两者结合 , 使情因景美而更真, 景因情真而更美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 境界 ( 三) 研读课文 , 探究主旨 【生根据问题提示, 展开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提示 】 1. 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明确写“三蒂莲”初开, 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 暗示花即是人 , 花 瑞即人祥 ,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分的铺垫 2. 为什么 46 自然段中作者情绪的变化总是和花的处境的变化呼应着? 明确作者情绪 : 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烦闷” 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了, 白瓣儿像小船一样飘散在水面上, 开得正艳的红莲 会不会遭遇白莲的命运呢? “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 红莲被打得左右倾斜 “我”无法可想 “不宁的心绪散尽”是因为母亲唤“我”回屋的同时, 红莲旁边的大荷叶正倾侧下来覆盖 在红莲上面 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花本无情人有情, 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 伟大的举动 , 形象更美更高大了。

那么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这样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对母亲的 赞美之情 3. 文章结尾段运用了什么修辞?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比喻 , 把子女比作红莲, 把母亲比作荷叶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 之情点明主旨, 深化情感 三、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 两首诗歌都是赞美母亲的, 在学完两首诗歌后, 学生会受到很大的启迪,借此 机会 , 让学生组织语言对母亲表露心声, 既是对其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也是对其情感的熏 陶 荷叶母亲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 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 诗, 表现对母亲的爱 【学生试写 , 老师指导 示例 1: 母亲是伞 ,我是伞下的孩子 示例 2: 母亲是春雨 , 我是幼苗 示例 3: 母亲是挺拔的树, 我是树上的果儿 示例 4: 母亲是灯塔 , 我是夜航的船儿 母爱就是一条长河, 就是一片大海 , 它源远而流长人类之爱中,它最崇高、最神圣、最仁 慈、最伟大 ! 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谁言寸草心 , 报得三春晖 ”依依小草怎能回报得了 春日阳光的恩泽呢?汪国真说“我们也爱母亲/ 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 我们的爱是溪流/ 母亲 的爱是海洋” , 但是不管怎么样, 请用小草的芳馨、请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从现 在开始 , 从点点滴滴做起! 1. 搜集泰戈尔的三首诗孩童之道开始纸船 , 理解诗歌含义。

2. 回家做一件实事, 让父母感受一下你对他们的爱 金色花母子情深 一、 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