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外国教育史课件8-第七章

101****457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69MB
约30页
文档ID:50686965
外国教育史课件8-第七章_第1页
1/30

第七章 宗教改革与国民教育起源ß【学习目标】ß 1.了解宗教改革过程、意义和对教育影响ß 2.理解宗教改革时期出现的国民教育代表人物及其思想ß 3.识记宗教改革时期各教派教育改革实践活动第一节 宗教改革运动概述ß一、背景:ß 1)文艺复兴的影响ß 2)教会的腐朽没落和早期宗教革新ß 3)民族主义出现ß 4)君主们对权力的要求ß二、历程ß(一)发端ß 马丁·路德与德国宗教改革ß(二)发展ß 加尔文与瑞士宗教改革ß 亨利八世与英国国教会ß(三)对立ß 特拉托会议、反宗教改革与耶稣会ß(四)结束ß 《威斯特法利亚和约》及其影响ß三、意义ß 1、打破教权、强化世俗ß 2、信仰自由、宗教宽容ß 3、君主政权、民族国家ß 4、教随国定、国民教育ß 5、个人主义、平等民主第二节 国民教育思想的起源一、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 )ß(一)基本描述ß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新教路德宗的创始人,国民教育的倡导者。

ß(二)生平与宗教改革经过ß 1、1483年出生于艾斯里本农民家庭ß 2、1501年入爱尔福特大学ß 3、1505年因神迹入奥古斯丁修会ß 4、1515受聘为威登堡大学神学教授ß 5、1517年发布《九十五条论纲》,开展改革运动ß 6、1520年,发表《致德意志贵族公开书》,《教会被掳巴比伦》和《基督徒的自由》 ß 7、1521年被开除教籍ß 8、1530年发表《论送子女入学的责任》ß 9、1546年逝世ß(三)主要观念 ß 1、因信称义:对理性的倚重;ß 2、宗教平等主义:圣经至上,信教者均为牧师,导致个人主义的加强,对权威的反对和自由风气;ß 3、新的天职观念:促进世俗生活和经济发展;ß 4、强调世俗政权,打破教会中央集权,帮助民族国家诞生ß(四)教育思想ß 1、教育目的ß 宗教目的和世俗目的ß 2、教育原则ß 由国家而不是教会掌握教育权ß 由国家推行普及义务教育ß 3、教育体制ß 家庭教育,初等教育,拉丁学校,大学 ß4、教育内容ß 《圣经》和其他科目:历史、音乐、体育ß 贡献:大众语言和民族语言的教育。

ß 德语《圣经》,《教义问答摘要》ß 5、教育方法ß 人文主义倾向二、加尔文(Jean Calvin,1509-1564 )ß(一)基本描述ß 法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神学家、基督教新教重要派别加尔文教派创始人ß(二)生平ß 1509年7月10日生于法国北部努瓦. ß 1523年赴巴黎、奥尔良大学学习法律,深受人文主义思潮影响ß 1531年回到巴黎,专攻神学.ß 1534年成为新教徒ß 1536年在巴塞尔出版《基督教要义》该书对新教教义作了系统的阐述ß 1540年开始,在日内瓦领导宗教改革使其成为政教合一神权共和国和宗教改革中心ß 1553年以异端罪名下令烧死反对新教教义的塞尔维特等50多人ß 1564年 5月27日死于日内瓦ß(三)主要观念ß 1、因信称义ß 2、预定论ß 3、天职论ß 4、宗教独裁ß(四)教育思想ß 1、教会、国家、家庭要重视教育ß 2、实施义务免费的国民初等教育ß 3、强调戒律对道德行为规范作用ß(五)影响ß 法、德、荷、苏格兰、美等地第三节 各教派教育实践一、新教路德宗教育实践ß(一)梅兰克顿ß 1、推行路德教育思想的实践家ß 2、制定《萨克森学校计划》ß 3、帮助多个邦国规划建立学校制度ß 4、创办新教大学:威登堡大学、马尔堡大学ß(二)斯图谟ß 建立古典文科中学ß 人文性、民族性和分班教学ß(三)布肯哈根——德意志国民学校之父ß 1、路德派本国语学校ß (德意志最早民众学校)ß 2、拉丁语中等学校ß 3、民众识字运动二、新教加尔文宗教育实践ß(一)日内瓦教育实践ß 建立国民教育制度ß 1、初级学校ß 2、七年级文科中学(日内瓦学校法律)ß 3、日内瓦学院ß(二)苏格兰长老会教育实践ß 普及初等教育ß 创办爱丁堡大学 ß(三)法国胡格诺派教育实践ß 普及初等教育ß(四)美国清教徒的教育实践ß 普及初等教育ß 创办哈佛学院三、天主教教派教育实践ß(一)冉森教派的教育实践ß 皮特·诺亚尔小学校ß(二)基督教学校兄弟会教育实践ß 拉萨尔与《学校管理》ß 创办师范学校(三)耶稣会的教育实践ß1、耶稣会概况ß (1)创办人:罗耀拉ß (2)创办时间:1534年ß (3)性质:天主教反宗教改革运动中坚和先锋ß(4)特点ß (1)四绝愿:安贫,独身,顺从,服从教宗和会长ß (2)中央集权的等级制组织结构,军事化的管理体制ß (3)教育的宗教目的,培养会士,教育信徒ß (4)既是宗教团体又是教育组织罗耀拉研习图罗耀拉研习图教皇批准耶稣会教皇批准耶稣会ß2、耶稣会学校ß(1)特性ß a、宗教权威色彩ß b、实行全日制寄宿制免费教育ß c、中央集权管理制度,等级森严ß d、规章制度统一严格ß (《耶稣会章程》、《教学大全》)ß e、具备监督制度ß(2)学制与教育内容ß a、学前预备班(3年)ß b、初级阶段(人文学科部,6年)ß c、高级阶段(哲学部,3年)ß d、神学部(5年)ß(3)教学方法ß 分班教学;讲解;写作;辩论;考试;戏剧表演ß(4)研究体制ß(5)教师培养制度ß(6)意义和影响ß a、教育组织化ß b、学校制度化ß c、教学规范化ß d、中等教育典范ß e、教师教育典范ß 在1750年,耶稣会控制的中学达217所,神学院55所,修道院24所,以及传道会160所,其毕业生更是遍布当时的学术界、宗教界和政界。

ß 从16世纪到18世纪,没有哪一个教团像耶稣会那样在教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宗教改革教育意义总结ß1、促进国民教育和普及义务教育,奠定近代教育基础ß2、通过教会与国家关系的变化增强教育世俗性ß3、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一起奠定了近代新的学校体系和教育制度,新教育内容,新教育方法的基础ß4、对德国、美国学校组织和教育制度带来了深刻影响ß5、思想上影响了夸美纽斯等教会教育思想家人,并奠定德国教育思想发展的基础ß6、促使教育调查,学校督导,教师检定,师资培养,双轨制等萌芽ß7、成为形式主义和对科学忽视等弊端的来源之一复习题复习题ß 1、马丁·路德的教育思想及其影响ß 2、路德宗教育实践及其影响ß 3、耶稣会教育实践及其历史地位预习题预习题ß1、你了解科学革命吗?ß2、科学革命对教育带来了哪些影响?ß3、这一时期最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什么?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有什么观点?第八章阅读书目ß1.[英]亚·沃尔夫着,周昌忠等译,《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ß2.[英]H.巴特菲尔德,张丽萍等译,《近代科学的起源》,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ß3.[美]S.E.佛罗斯特著,《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ß4.张斌贤、褚宏启编著,《西方教育思想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ß7.[美]科恩著,鲁旭东等译,《科学中的革命》,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ß8. [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ß9. [英]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