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八年级数学(上)》课程纲要2012.8

j****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2KB
约4页
文档ID:46214305
《八年级数学(上)》课程纲要2012.8_第1页
1/4

1《《八年级数学(上)八年级数学(上) 》》课程纲要课程纲要黄黄 华华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八年级数学(上) 课程类型:课程类型:必修课 教学材料:教学材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数学上册》 授课时间:授课时间:90---100 课时 授课对象: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程总目标课程总目标 1、 掌握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题 2、 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实数等概念,并会进行实数的简单计算 3、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和旋转,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性质,会作出简单平面 图形平移、旋转后的图形,并能根据平移、旋转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4、 掌握一些特殊四边形的概念,并掌握其性质和判定方法,了解内角、外角及多 边形的概念 5、 能准确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能在直角坐标系上准确的描出各点,掌握简单 的坐标系中坐标变化引起图形的变化规律 6、 初步理解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及其性质,并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7、 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 8.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并初步体会它 们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的要求,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发行的《八年级数学(上册) 》课程内容实施教学,其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如下:【【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课】】:一个课时。

一个课时解读本学期《课程纲要》:指导学生规划本学期的学习计划、制定学习的自我管理要求和预定本学期学习目标章/单元章/单元章节内容章节内容课时安排课时安排备注备注1.探索勾股定理32.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13.蚂蚁怎样走最近1第一章勾股定理回顾与思考1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 22.平方根 23.立方根14.公园有多宽1第二章实数 5.用计算器开方 126.实数3回顾与思考11.生活中的平移 12.简单的平移作图 23.生活中的旋转 14.简单的旋转作图15.他们是怎样变过来的16.简单的图案设计1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回顾与思考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2.平行四边形的判别 23.菱形 14.矩形、正方形25.梯形26.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27.中心对称图形1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回顾与思考21.确定位置22.平面直角坐标系 33.变化的“鱼” 2第五章 位置的确定回顾与思考11.函数 12.一次函数 13.一次函数的图象 24.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15.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2第六章 一次函数回顾与思考11.谁的包裹多 1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3.鸡兔同笼 14.增收节支15.里程碑上的数16.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2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回顾与思考131.平均数22.中位数与众数13.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1第八章数据的代表回顾与思考1◆◆课程实施建议课程实施建议一、课程资源一、课程资源1.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具,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益和学习效度。

2.设计课课练,并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优化作业二、教学方法二、教学方法1.问题驱动教学: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习内容创设问题环境,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交流,主动思考分析、解决2.先学后讲:课前预习探究,课中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和质疑,重点质疑互享,课堂反馈,巩固拓展3.重、难点讲授:对于核心知识中的重、难点内容,典型例题,学生在预习或平时学习中所反映出的共性问题要精讲精练4.巩固训练与分层:分层设计相应的优化作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全批全改和部分面批面改相结合的形式实施分层,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帮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5.复习总结:善于总结和归纳,以每章或单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进行回顾和总结,梳理知识主干,构建单元的知识网络构图,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本单元知识和方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学习方法三、学习方法1.合作学习:建立 5-6 人组成的互助学习小组,指定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同学为组长,指导小组内学生制定互帮互学的要求和措施,进行组内讨论交流、方法共享、互评互学,达到组内合作学习、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2.自主学习:勇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查阅资料,分析、解决问题,善于类比和反思,查漏补缺,定时完成课内外作业,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四、教学反馈四、教学反馈1.课堂反馈:通过课堂观察、预习交流、提问回答、板演、课堂测试和练习、学生质疑等途径及时反馈2.课后反馈:通过作业检查批写、课后检测、师生对话交流、课后和单元4测试等途径来反馈五、课外拓展性学习五、课外拓展性学习1.根据学习内容标准,在课内可适当延伸,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激发学习热情2.以课本中的“读一读”栏目为主线,让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有更多了解数学、 探究数学的机会,可以鼓励有兴趣的学生选择相关材料阅读、思考,同时给他们提 供必要的帮助◆◆课程评价课程评价一、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一、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评价分为学习中的过程性评价和达标测试性评价两部分一)过程性评价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师评三部分组成评价指标如下:1.学生课堂纪律表现、课堂学习状态、参与程度、课堂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及时评价2.作业评价:作业完成的数量和质量、订正情况3.合作交流:参与小组活动的表现情况,作品展示、学科评比活动、竞赛成绩等4.自主学习情况:预习表现和效果、自习课学习表现、疑难问题的解决态度和表现情况。

二)达标测试性评价由单元测试、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三部分组成二、评价结果处理二、评价结果处理期末评价总分为 100 分,权重如下:1.过程性评价占 30%,其中,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评分别按 3:4:3 的比例计算2.达标测试性评价占 70%,其中,单元过关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分别按2:3:5 的比例进行计算最后两项得分相加得出总分,把总分在 100---85 分、84---70 分、69---60 分、60分以下者的综合评价依次定为 A、B、C、D 四个等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