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体解剖生理学8第八章感觉系统PPT文档资料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59MB
约90页
文档ID:583986716
人体解剖生理学8第八章感觉系统PPT文档资料_第1页
1/90

第八章 感觉系统你知道吗:1、什么是感受器,其功能?2、味觉的感受器在哪里,其构造如何?有几种味觉?3、嗅觉是如何产生的?4、眼球壁有几层,眼球内容物有哪些?各自的作用?5、什么是角膜,有何作用?6、眼睛常见的疾患如散光,近视,远视,夜盲症,色盲,青光眼,老花眼,白内障,沙眼,红眼病各是怎样一回事?7、视觉是如何产生的?8、长时间看书、写作业会引起眼疲劳,需要闭目或远眺一会,为什么?9、想象一下:当你失明哪怕是一天、一周,如何生活? 第八章 感觉系统10、我们的耳除了产生听觉外,还有什么功能?11、乘坐飞机时,为什么会耳痛?12、听觉是如何产生的?13、平衡是如何产生的?14、有些人为什么会晕车、晕船?15、耳聋有几种,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第八章 感觉系统§1 一般感受器§2 化学感觉器§3 光感觉器§4 机械感觉器 •能感受一定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称感受器感受器•感受器的功能功能:接受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将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借感觉感觉(传入传入)神经神经传入中枢,经过中枢中枢的整合,产生感觉•感觉感觉:感受器 + 感觉(传入)神经 + 中枢 •感受器可分为:1、一般感受器一般感受器: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器官和组织内,由感觉神经的末梢感觉神经的末梢构成。

2、特殊感受(觉)器特殊感受(觉)器:由感受器及其辅助装置共同构成包括:s口和鼻里的化学感觉器化学感觉器s眼里的光感觉器光感觉器s耳里的机械感觉器机械感觉器 §1 一般感受器•一般感受器遍布全身,位于皮肤、内脏、肌肉、关节内•一般感受器就是特化特化的的神经末梢神经末梢一、皮肤•皮肤含有感受触觉、压觉、疼痛和温度的感受器 §1 一般感受器•有3种触觉感受器触觉感受器:触觉小体、Merkel盘和krause球•触觉小体触觉小体主要集中在指尖、手掌、嘴唇、舌、乳头、阴茎和阴蒂,因而这些部位特别敏感 触觉小体环层小体 §1 一般感受器•环层小体和Ruffini末梢是压觉感受器压觉感受器•温度温度和疼痛感受器疼痛感受器是表皮里游离的神经末梢•一些游离的末梢负责热,另一些负责冷,冷感受器远多于热感受器 环层小体触觉小体 §1 一般感受器二、内脏•内脏也有感受器,从而帮助完成机体内平衡•如肺的张力感受器张力感受器对肺扩张起反应;主动脉体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颈动脉体对血液的O2水平敏感三、肌肉和关节•本体感受器本体感受器位于关节及相关的韧带和肌腱内,对牵拉、压力和疼痛起反应•来自本体感受器的神经冲动在小脑小脑整合,监控身体各部位的位置,保持机体平衡。

•包括味蕾味蕾和鼻鼻,分别感受味觉味觉和嗅觉嗅觉一、味蕾•味蕾是味觉味觉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分布在舌背部和舌周边部位的粘膜内;口腔和咽部的粘膜也有散在的味蕾分布§2 化学感觉器 §2 化学感觉器•大多数味蕾位于舌乳突舌乳突(肉眼可见的小突起)里•味蕾由凹陷在舌乳突粘膜里的数团味细胞味细胞和支持细支持细胞胞组成,味细胞表面有微微绒毛绒毛突出于味孔味孔•当化学物质与微绒毛结合时,味细胞产生神经冲动,通过感觉神经传入大脑,从而产生味觉味觉 §2 化学感觉器•有4 4种类型种类型的味觉:酸、甜、酸、甜、苦苦和咸咸•负责4种味觉的味蕾分别集中在舌的不同部位•因此,舌的不同部位对不同味刺激的敏感程度不一样•中国对味觉的分类:酸、甜、苦、辣、咸、鲜、涩•辣味辣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粘膜、鼻腔粘膜、皮肤和三叉神经而引起的一种痛觉•涩味涩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使蛋白质凝固时而产生的一种收敛感觉 苦咸甜酸 §2 化学感觉器•味觉的敏感度往往受食物或刺激物本身温温度度的影响,在20-30℃之间,味觉的敏感度最高•当一个人感冒时,食物变得无味,但实际这个人只是暂时丧失了感觉食物味道的能力 §2 化学感觉器二、鼻•鼻是人的嗅觉嗅觉器官。

•嗅觉的感受器位于鼻腔上壁的嗅上皮嗅上皮中,嗅上皮由嗅细胞嗅细胞和支支持细胞持细胞组成•嗅细胞嗅细胞是组成嗅神经嗅神经的特化的神经末梢•每个嗅细胞的末端有6-8个纤毛丛 §2 化学感觉器•嗅细胞的适宜刺激是空气中有气味的可挥发性化学物质•嗅细胞的纤毛纤毛受到这类化学物质的刺激后,便可发生神经冲动,并沿嗅神经的轴突传向大脑嗅觉中枢,从而产生嗅觉嗅觉•至少有1000种不同类型的嗅细胞 §2 化学感觉器•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狗的嗅觉很灵敏,是人的1200倍经过训练,狗可以分辨出200万种不同浓度的气味•即使是同一种动物对不同有气味物质的敏感程度也不相同•嗅觉感受器也是一种很容易产生适应的感觉器 §2 化学感觉器•味觉和嗅觉器官是我们的身体内部与外界环境沟通的两个出入口因此,它们担负着一定的警戒警戒任务人们敏锐的嗅觉,可以避免有害气体进入体内(战争中毒气弹、石油液化气等) •在营养方面,嗅觉和味觉协同活动,对不同的食物作出不同的反应   •在听觉、视觉损伤的情况下,嗅觉作为一种距离分析器距离分析器具有重大意义盲人、聋哑人运用嗅觉就象正常人运用视力和听力一样,他们常常根据气味来认识事物,了解周围环境,确定自己的行动方向。

§3 光感受器•光感受器即眼眼•据估计,在人所获得的全部信息中,大约有95%以上的信息来自眼•因而眼无疑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3 光感受器•眼包括眼球眼球和眼辅助装眼辅助装置置一、眼球•眼球位于眼眶内,具有屈光成像、然后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功能•眼球由眼球壁眼球壁和眼球内眼球内容物容物组成 §3 光感受器(一)眼球壁•眼球壁由外向内依次为纤维膜纤维膜、血管膜血管膜和视网视网膜膜3层1、纤维膜(或外膜):由厚而坚韧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纤维膜由前向后分为角角膜膜和巩膜巩膜两部分 §3 光感受器①角膜•占纤维膜的前1/6,无色透明,无血管,但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对触觉和痛觉极敏锐•成人角膜横径为10-11mm,竖径为10mm;厚0.5-1mm §3 光感受器•角膜曲度较大,有屈光作屈光作用用(光线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会发生前进方向的改变)•正常角膜表面的曲率曲率(表示曲线弯曲程度的量)各个方向是一致的•如果角膜在某一角度的弧度较大,而另一些角度则较扁平,光线便不能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散散光光——与角膜的弧度有关 §3 光感受器•散光患者看东西时会较难细微地看清景物。

一般情况下,散光并不会独自出现,患者的眼睛通常都会伴有近视或远视 •散光通常都是天生的,从小到大看东西都比较模糊但由于自己没有比较,因此比起近视、远视更难察觉 •散光的矫正方法矫正方法:主要是配戴散光眼镜,散光眼镜在某一角度会有特别的弧度,以矫正患者眼睛在该角度的散光 §3 光感受器•眼睛的构造好比一部光学照相机照相机:角膜就像是相机的镜头镜头,虹膜像是光圈光圈,视网膜、视神经与大脑视觉中枢就像胶卷胶卷•角膜如果变得混浊,就好比照相机的镜头磨损了,会影响到相机影像的质量;•如果替换成一个透明的好镜头,又可以照出清晰的照片,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角膜移植角膜移植 §3 光感受器②巩膜•占纤维膜的后5/6,乳白色,不透明•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3 光感受器2、血管膜(中膜)•位于外膜的内面,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血管膜由前向后分为虹膜虹膜、睫状体睫状体和脉络膜脉络膜3部分睫状体睫状体 §3 光感受器①虹膜•位于血管膜最前部,角膜后方,为圆盘形薄膜•中央有一圆孔,称瞳孔瞳孔,是光线进入眼球的通道 §3 光感受器•虹膜含有色素色素,虹膜的颜色因种族而异,黄种人为棕黑色•色素可吸收眼内分散的光线,避免扰乱视觉。

§3 光感受器•虹膜内有2种不同方向的平滑肌:一种呈环形,称瞳孔括约肌瞳孔括约肌,收缩时使瞳孔缩小;另一种呈辅射状,称瞳孔开大肌瞳孔开大肌,收缩时使瞳孔放大 §3 光感受器•环境中的光线增强时瞳孔缩小;光线减弱时瞳孔扩大,这种瞳孔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变化的反应称为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是眼的一种重要的适应功能•它可使射入眼内的光强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使视网膜不致因光线过强而受到损害,另一方面在较暗的环境下仍能进行工作 §3 光感受器•由于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在中脑中脑水平,临床通过检查这一反射,可以判断中脑有无损害及麻醉的深浅程度 §3 光感受器②睫状体•前接虹膜,后续脉络膜,是血管膜中部的部分•睫状体内的平滑肌称睫状肌睫状肌,与晶状体调节有关③脉络膜•占血管膜的后2/3,薄而柔软•其丰富的血管对眼球起营养作用睫状体睫状体 §3 光感受器3、视网膜(内膜)•视网膜的前1/3,无感光作用,称视视网膜盲部网膜盲部;•视网膜的后2/3,有感光作用,称视视网膜视部网膜视部 §3 光感受器•视网膜视部可分2层:s内层——神经层神经层s外层——色素上皮层色素上皮层•两层之间连接疏松。

•若在病理情况下此两层发生分离、脱落,即临床上所称“视网视网膜脱落膜脱落” §3 光感受器•视网膜神经层含有3 3层神经细胞层神经细胞,由外向内依次为视细胞视细胞、双极细双极细胞胞和节细胞节细胞 §3 光感受器①视细胞•视细胞包括视杆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视锥细胞,具感光作用,即视觉感受器视觉感受器•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外部的节段构成膜性圆盘,其中含有视觉色素——视紫质视紫质,由视黄醛视黄醛和视视蛋白蛋白构成•当有光线进入时,视黄醛构象发生改变,与视蛋白分离,从而产生神经冲动 §3 光感受器•视杆细胞视杆细胞主要分布于视网膜周边部,只能感受弱光感受弱光,不能分辨不能分辨颜色•视黄醛来自维生素A,当维生素A缺乏时,则影响人在暗处的视觉,称为夜盲症夜盲症•葫萝卜中富含维生素A,所以吃葫萝卜有助于视力 §3 光感受器•视锥细胞视锥细胞主要分布于视网膜中央部,能感感受强光受强光和分辨颜色分辨颜色•人的视网膜含有3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分别感受红红、绿绿、蓝蓝三种色彩•不同的色觉不同的色觉是这三种视锥细胞按不同比例受到刺激引起的 §3 光感受器•如果缺乏相应的视锥细胞,就不能辨别色彩——色盲色盲。

•不能分辨红色者为红色盲红色盲,不能分辨绿色者为绿色盲绿色盲,不能分辨蓝色者为蓝色盲蓝色盲,三种颜色都不能辨认者为全全色盲色盲感红或感绿的视锥细胞缺乏是最常见的色盲•色弱色弱:指辨别颜色的能力减弱或辨认能力迟钝•色盲和色弱都是先天遗传性疾病•我国男色盲率:4.71%,女色盲率:0.67% §3 光感受器•以下有5张不同的色盲测试图应在3秒钟内选出答案,最长不得超过10秒钟 方形 三角形 五角星方形 三角形 圆形圆形 三角形 五角星 方形\三角形 圆形\圆形 圆形\方形方形\三角形 圆形\三角形 方形\圆形 §3 光感受器②双极细胞:居中层,将感光细胞(视细胞)的神经冲动传导至内层的节细胞③节细胞:其轴突向眼球后方的视神经盘汇集,然后穿出眼球壁,形成视神经视神经 §3 光感受器(二)眼球内容物•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房水、晶晶状体状体和玻璃体玻璃体•这些结构与角膜一样无色透明,无血管,具有屈光作用,与角膜共同组成眼的屈光装置屈光装置或屈光系统屈光系统,能使物像清晰地投射在视网膜上•即当看某一物体时,光线经屈光系统折射,并聚焦在视网膜上•近视、远视、散光统称为屈光不正屈光不正。

§3 光感受器•如果眼球前后径过长或屈光系统的屈光度过大,从远处来的平行光经过这样的屈光系统折射之后,在视网膜之前集合成焦点,而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不清——近视眼近视眼•近视眼患者的远视力明显降低,但近视力尚正常 §3 光感受器•近视眼可戴凹透镜来岔开光线,使远物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而得以矫正•眼镜度数眼镜度数 = 100/眼球的焦距(以米为单位)如:你的眼球焦距为25cm,则你的眼镜度数= 100/0.25 = 400(度) §3 光感受器•近视的危害危害: s患近视眼的人除了看不清远处物体外,多数还容易产生视力疲劳视力疲劳因为,经常眯着眼睛看东西,会使眼外肌、睫状肌过度紧张,容易引起眼睛疲劳s长时间的看书、写字、看电视、看电脑,就会感觉双眼干涩、眼球酸胀继而视物模糊,出现双影,看书串行、严重的还可以出现头昏、头痛、恶心等症状 §3 光感受器•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形成原因:s用眼距离过近; s用眼时间过长; s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s在行车上或走路时看书; s躺着看书; s睡眠不足; s写字姿势不正确; s空间射线的影响 §3 光感受器•如果眼球前后径过短或屈光系统的屈光度过小,看近物时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导致视物不清——远视眼远视眼。

•远视眼可带凸透镜来增加光线的折射,使近物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而得以矫正 §3 光感受器1、眼房和房水①眼房:为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腔隙,被虹膜分成前房和后房•前、后房之间借瞳孔相通②房水:为充满于眼房内的液体 •由睫状体产生,自后房经瞳孔流到前房,再由前房角汇入眼静脉——房水循环房水循环 睫状体睫状体 §3 光感受器•房水除有屈光屈光作用外,还可为角膜、晶状体输输送营养物质送营养物质,并有维持维持眼内压眼内压的作用•a若在病理情况下,如虹膜与晶状体粘连,造成房水循环障碍,回流受阻,可引起眼内压增高,称青光眼青光眼 •老年人眼房减小,也易患青光眼睫状体睫状体 §3 光感受器2、晶状体•无色透明,无血管和神经,富有弹性•位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周围被睫状体环绕,形似双凸透镜双凸透镜•晶状体周缘借一些辐射状排列的睫状小带睫状小带与睫状体相连睫状体睫状体 §3 光感受器•由于晶状体有弹性弹性,所以它的屈光度(凸度)可以改变•晶状体的屈光度可由睫状体内的睫状肌睫状肌的舒缩而调节•看近物看近物时,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松驰,晶状体因本身弹性而变厚,屈光度增大,使影像聚焦在视网膜上 睫状体睫状体 §3 光感受器•看远物看远物时,睫状肌舒张,睫状小带拉紧,向周围牵引晶状体,使晶状体变薄,屈光度减少,同样使影像聚焦在视网膜上。

•这样,通过睫状肌对晶状体的调节,所视物体无论远近无论远近,都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长时间看近物,因需要睫状肌一直收缩,因而常引起眼疲劳眼疲劳 睫状体睫状体 §3 光感受器•40岁以后,晶状体弹性减退,睫状肌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看近物时,晶状体屈光度不能相应增大,导致视物不清,称老视老视,俗称老花眼老花眼•近视可以延缓老花眼的发生但不能阻断老视现象,这是人体衰老的必然结果•因此,对眼镜(老花镜)的需求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睫状体睫状体 §3 光感受器•晶状体可因代谢障碍或创伤等原因而变混浊,称白内障白内障•老年人易患白内障•目前,可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白内障:摘除病变的晶状体,移入一个塑料透镜 §3 光感受器3、玻璃体•为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充满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玻璃体除有屈光屈光作用外,还有支撑视支撑视网膜网膜的作用 §3 光感受器•眼球的构造:(一)眼球壁 1、纤维膜(外膜):①角膜;②巩膜2、血管膜(中膜):①虹膜;②睫状体;③脉络膜3、视网膜(内膜):视网膜盲部;视网膜视部 视网膜神经层:①视细胞:视杆细胞;视锥细胞;②双极细胞;③节细胞(二)眼球内容物1、眼房和房水2、晶状体3、玻璃体睫状体睫状体 §3 光感受器•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巩膜、脉络膜和视神经等部位受损,都可能导致失明失明。

•失明的原因原因:s先天遗传或病变导致失明:约占1/3s后天造成:约占2/3由后天疾病(感染、发烧、视网膜剥离与病变、青光眼、视神经疾病)、意外事故等而致•对于后天因素失明者,通常需要两年以上,甚至更久才能在心理上心理上接受自己失明,而且在接受失明之前,对于个人或家庭都有相当大的破坏力•至于在经济上的花费经济上的花费也相当惊人,有26.5%的人表示在治疗过程中花了10万元以上,有2%的人则是花费了500万元以上 §3 光感受器二、眼辅助装置•眼的辅助装置有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1、眼睑•眼睑即眼眼皮皮,分为上眼睑和下眼睑•眼睑的游离缘生有睫睫毛毛 §3 光感受器2、结膜•结膜为透明的富有血管的粘膜,被覆在眼睑内面的称睑结膜睑结膜,衬在眼球表面的称为球结膜球结膜•睑结膜是沙眼沙眼和红眼红眼病病发病部位 §3 光感受器•沙眼沙眼: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眼病,是由微生物沙眼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沙眼感染早期引起不同程度的怕光、流泪、发痒、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等眼部不适,眼睑结膜血管充血•沙眼衣原体很容易通过手指、衣物、物品的交互接触而传播传播。

§3 光感受器•红眼病红眼病——眼结膜发红(充血所致),一种急性传染性结膜炎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可分为细菌性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病毒性结膜炎两类•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以春夏季节多见•红眼病是通过接触接触传染的眼病,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游泳池的水、公用的玩具等因此,本病常在幼儿园、学校、医院、工厂等集体单位暴发流行 §3 光感受器3、泪器•由泪腺、泪小管、泪囊、鼻泪管组成•泪腺泪腺位于眼眶的上外侧,开口于结膜,分泌泪液泪液具有湿润角膜、清除灰尘和杀菌作用•泪液可由泪小管泪小管收集进入泪囊泪囊,然后通过鼻泪管鼻泪管进入鼻内 §3 光感受器4、眼外肌•共有六条,即上、下、内、外四条直肌直肌和上、下两条斜斜肌肌•眼球的正常转动即由这六条肌肉相互协作而完成•眼外肌麻痹可使眼球偏斜•眼睑还受眼轮匝肌眼轮匝肌(关闭眼睑)和提上睑肌提上睑肌(提起眼睑)操控•肌无力肌无力的病人由于提上睑肌不能收缩,因而眼睑塌陷 §3 光感受器•综上所述,视觉视觉是由眼眼、视神经视神经和视觉中枢视觉中枢的共同活动完成的s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经眼的屈光系统屈光系统,在眼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物像;s视网膜视细胞视网膜视细胞感受物像刺激,把光能转变成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视神经传入视觉视觉中枢中枢,从而产生视觉。

§4 机械感受器•机械感觉器即耳耳,又称前庭蜗器前庭蜗器,包括:s位觉感受器位觉感受器(前庭器);s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蜗器)•两部分在功能上截然不同,但在结构上密不可分 §4 机械感受器•耳在结构上可分为外耳外耳、中耳中耳和内耳内耳三部s外耳、中耳:是声波的传导装置;s内耳:含有位觉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是位觉和听觉的主要部分 §4 机械感受器一、外耳•外耳包括耳廓耳廓、外耳道外耳道和鼓膜鼓膜3部分1、耳廓•耳廓位于头部两侧,大部分以弹性软骨为支架,表面覆盖皮肤•耳廓下1/3部分称耳垂耳垂,内无软骨,仅含结缔组织和脂肪,是临床采血采血的常用部位 §4 机械感受器2、外耳道•外耳道是自外耳门至鼓膜之间的管道•外耳道皮肤内含有耵聍耵聍腺腺(变异的汗腺),分泌物称耵聍耵聍(耳垢耳垢),具有保护作用,防止异物进入耳内•耳廓和外耳道是收集声收集声波波 §4 机械感受器3、鼓膜•鼓膜为椭圆形半透明薄膜,是外耳和中耳的分界•鼓膜能随声波振动而振动,能把声音传递传递给中耳•外力能造成鼓膜破裂鼓膜破裂 §4 机械感受器二、中耳•中耳包括鼓室鼓室、咽咽鼓管鼓管等1、鼓室:是一个不规则含气小腔,位于鼓膜与内耳之间。

•鼓室内有听小骨听小骨 §4 机械感受器•听小骨由外向内依次为锤骨锤骨、砧骨砧骨和镫骨镫骨,锤骨与鼓膜相连,镫骨与内耳的前庭窗相连•听小骨之间以关节相连,构成听小骨链听小骨链,似一曲折的杠杆系统,将声波的振动从鼓膜传递到内耳的前庭窗 §4 机械感受器2、咽鼓管•咽鼓管是连通鼓室与鼻咽部的管道•其作用作用是使鼓室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以保持鼓膜内、外两侧气压的平衡,利于鼓膜振动 §4 机械感受器•平时咽鼓管的咽口咽口处于关闭状态,当吞咽或张大口(如呵欠)时暂时开放,空气借此进入鼓室•当乘电梯或飞机时,外界大气压急速改变,而鼓室内气压不变,因而感觉耳痛耳痛•咀嚼口香糖和吞咽有助于咽口开放,空气进入咽鼓管,使内外气压平衡 §4 机械感受器•儿童常发生中耳感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向邻近结构蔓延,引起各种并发症,如侵蚀鼓膜、引起鼓膜穿孔 §4 机械感受器三、内耳•内耳又称迷路迷路,由迂曲复杂的管道组成,可分为骨迷路骨迷路和膜迷路膜迷路两部分•骨迷路是骨性隧道;膜迷路套在骨迷路内,与骨迷路形态基本一致•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液内淋巴液,骨迷路与膜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液外淋巴液,内、外淋巴液互不相通。

§4 机械感受器1、骨迷路•骨迷路由前向后分为耳耳蜗蜗、前庭前庭和骨半规管骨半规管三部分,互相通连1)前庭:为骨迷路中部 (2)骨半规管:为骨迷路后部,是3个相互垂直排列的半环形骨小管,与空间的三维排布有关 (3)耳蜗:为骨迷路前部,形似蜗牛壳 §4 机械感受器2、膜迷路•膜迷路是套在骨迷路内的膜性小囊和小管,也可分为三部分,相互连通1)椭圆囊和球囊•是套在前庭内的两个膜性小囊•囊内含有位觉感受器位觉感受器,能感受静止的位置觉静止的位置觉或直线变速运动直线变速运动的刺激 §4 机械感受器(2)膜半规管•是套在骨半规管内的3个膜性细管•管内含有位觉感受器位觉感受器,能感受旋转变速运动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3)蜗管•是套在耳蜗内的膜性细管•管内含有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刺激 §4 机械感受器四、听觉和平衡的产生1、听觉的产生•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位于蜗管壁上•听觉感受器由具有纤毛的毛细胞毛细胞和支持细胞支持细胞组成•毛细胞是感音细胞感音细胞,听听神经神经的末梢纤维缠绕在毛细胞周围 §4 机械感受器•当声波传至前庭窗时,由于耳蜗里淋巴液的流动,导致至少有2万个毛细胞的一部分细胞的纤毛弯曲。

•纤毛弯曲发出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达到大脑皮层,从而产生听觉听觉 §4 机械感受器•随着衰老,蜗管萎缩,导致老年性耳聋老年性耳聋•因此,对助听器助听器的需求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4 机械感受器2、平衡的产生•平衡功能由前庭器前庭器产生,包括椭圆囊、球囊和膜半规管,它们含有位觉感受器位觉感受器•位觉感受器也是由具有纤毛的毛细胞毛细胞和支支持细胞持细胞组成•毛细胞是感受位置觉感受位置觉的细胞,细胞顶部有60-100条纤毛 §4 机械感受器•椭圆囊椭圆囊和球囊球囊能感受静止的位置觉或直线变速运动的刺激•在椭圆囊和球囊毛细胞的顶端有一扁平的耳石耳石•当头部位置改变时,耳石对毛细胞毛细胞的压力发生改变,从而改变毛细胞的兴奋性,通过前庭神经传入冲动,传入大脑后使人感知头部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4 机械感受器•膜半规管膜半规管感受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在运动期间,膜半规管内的淋巴液流动,结果使毛细胞毛细胞的纤毛弯曲,并发出神经冲动,通过神经进入大脑产生旋转感觉 §4 机械感受器•当前庭器受到过强、过长时间的刺激时,常会引起恶心、呕吐、眩晕、皮肤苍白等症状•有些人前庭器的功能非常敏感,前庭器官受到轻微刺激就可引起不适反应,严重时称为晕晕动动病病,如晕车、晕船、航空病等。

•老年人由于前庭器萎缩而不能维持平衡,导致易摔摔跤跤 §4 机械感受器3、声波传导途径•声波传入耳蜗有两种途径:(1)空气传导空气传导:声波经外耳道空气→鼓膜→听小骨链→前庭窗→耳蜗,产生听觉2)骨传导骨传导:声波经颅骨传入耳蜗其效能甚微•正常情况下以空气传导为主 §4 机械感受器•外耳和中耳担负传导声波的作用,这些部位发生病变引起的听力减退,称为传导性耳聋传导性耳聋,如慢性中耳炎所引起的听力减退•内耳及听神经部位发生病变引起的听力减退,称为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聋•某些药物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可损伤听神经而引起耳鸣、耳聋,故使用这些药物时要慎重•耳聋了为什么还会哑呢?主要因为听不到外界的声音,掌握不了语言功能而无法说话——“十聋九十聋九哑哑”即使发音功能正常,也只能看口型而发出简单语言 第八章 感觉系统 - 回顾 感觉,感受器;一般感受器、特殊感受(觉)器§1 §1 一般感受器一般感受器 一、皮肤:触觉感受器,压觉感受器,温度和疼痛感受器 二、内脏:张力感受器;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 三、肌肉和关节:本体感受器§2 §2 化学感觉器化学感觉器 一、味蕾:分布,舌乳突,味细胞;4种味觉:苦、酸、咸和甜 二、鼻:嗅上皮,嗅细胞 第八章 感觉系统 - 回顾§3 §3 光感受器光感受器————眼眼一、眼球(一)眼球壁 1、纤维膜(外膜):①角膜:屈光作用,散光;②巩膜 2、血管膜(中膜):①虹膜:瞳孔,瞳孔对光反射;②睫状体:睫状肌;③脉络膜 3、视网膜(内膜):视网膜盲部;视网膜视部:神经层,色素上皮层,视网膜剥离症 视网膜神经层:①视细胞:视杆细胞:感受弱光,夜盲症;视锥细胞:感受红、绿、蓝;色盲;②双极细胞;③节细胞(二)眼球内容物:屈光装置,近视,远视 1、眼房和房水:①眼房;②房水:房水循环,青光眼;2、晶状体:睫状小带,睫状肌;眼疲劳;老视(老花眼);白内障;3、玻璃体 失明二、眼辅助装置 1、眼睑(眼皮);2、结膜:睑结膜,球结膜,沙眼,红眼病;3、泪器:泪腺等;4、眼外肌:6条 第八章 感觉系统 - 回顾§4 §4 机械感受器机械感受器————耳(前庭蜗器)耳(前庭蜗器) 一、外耳:1、耳廓:耳垂,采血;2、外耳道:耵聍腺,耵聍(耳垢);3、鼓膜:鼓膜破裂 二、中耳:1、鼓室:听小骨;2、咽鼓管:气压平衡,耳痛,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三、内耳:1、骨迷路:耳蜗,前庭,骨半规管; 2、膜迷路:(1)椭圆囊和球囊:位觉感受器——感受静止的位置觉或直线变速运动的刺激;(2)膜半规管:位觉感受器——感受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3)蜗管:听觉感受器——感受声波刺激 四、听觉和平衡的产生:1、听觉的产生:听觉感受器,毛细胞(感音细胞);2、平衡的产生:位觉感受器,毛细胞;晕动病;3、声波传导途径:空气传导,骨传导;传导性耳聋,神经性耳聋,药物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