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流水对在李白诗歌中的运用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0.50KB
约5页
文档ID:286614423
流水对在李白诗歌中的运用_第1页
1/5

流水对在李白诗歌中的运用摘要: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大气磅礴,激越超迈,清 新飘逸,豪迈奔放笔者尝试从一种新的如度一一流水对来阐释李白诗歌 的流动美,兼谈李白大量运用流水对的原因及解析关键词:李白;流水对;原因;解析古诗之美在唐,唐诗之美在盛唐,盛唐之美在李白,李白是盛唐诗的 顶峰,代表唐诗的最高成就李白是唐代最伟人的诗人,李白的诗等天地, 齐H月,吞吐万象,激越超迈,盛气凌人,大气磅礴,瑰奇宏廓,豪放飘 逸,呈现为一种令人震撼敬仰的壮观之美清人赵翼在《颐北诗话》中评 价李白诗歌“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 劳劳于铭心刻骨,自冇天马行空,不可因勒之势”1流水对简介“流水对”这个名称产生得较晩《文心雕龙?丽辞》仅列出4种对仗 形式,旧题隋文帝《诗格》列出8种对仗形式,均未见有此名《文镜秘 府论》虽把对仗分为29种,却仍然没有“流水対”的名R o《文镜秘府论》 讲述的是六朝至唐初关于诗歌的体制、声韵、对偶方面理论的,而“流水 对”在初唐诗坛上已然出现,如骆宾王的“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在狱咏蝉》)、沈?期的“愁见三秋水,分为两地泉”(《陇头水》)。

大约 是这种特殊的对仗在初唐尚未流行开來,故未能引起普遍关注到了南宋 初年,葛立方在《韵语阳秋》中提到了这种对仗形式,将莫称为“十字格”葛氏所说的“十字格”,就是五言律诗的“流水对”其后,南宋末年严羽 在《沧浪诗话》中提岀了 “十四字格”,指的就是七言律诗的“流水对”最终正面提出“流水对”这一名称的,则是宋末元初的方回,他在《瀛奎 律髓》中说道:“少陵妙手,惯用流水对法,侧卸而下,更不板滞/只可 惜他对这个概念未作详解,明朝人胡震亨把前人Z说加以概括,在《唐音 癸签》中写道「严羽卿以刘慎虚'沧浪千万里,口夜一孤舟'为十字格, 刘长卿'江客不堪频北望,塞鸿何事又南飞'为十四字格谓两句只一意 也,盖流水对耳 [1]至此,“流水对”的概念算是确立下來大概是由于“流水对”这一称谓,更能形象地揭示此种对仗的质性特征,所以就被 后人广泛地使用起来2李口诗歌中“流水对” 2. 1主谓式把单句从中拆开,把主语部分作为出句,把谓语(或不出现谓语)和 谓语后面的成分作为对句,以构成相互对仗的形式这样的对仗也能造成 语意的连续不断李白诗中有几处是属于这样的“流水对”,例如:1)摇 裔双白鸥,鸣飞沧江流《古风五十九首》(其四十二),句法结构:[摇裔] 双白鸥鸣飞沧江流。

2)昔时横波今作流泪泉《长相思》,句法结构: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上句为主语,下句为谓语,构成一个判断句2.2述宾式其一,把宾语拆开,使Z分属于出句和对句这种情况下的宾语,均 具备“主谓宾”的语法结构,具体作法是,把其中的“主语”部分留给出 句,使出句呈“动宾”结构,而把剩下的“动宾”部分作为对句,使出、 对两句语法结构相同,呈对仗关系3李白多用“流水对”之原因解析3. 1生活状态影响所致李白躬逢盛世,唐代漫游之风盛行,而诗人乂酷爱旅游,他一生经历 了长达四十年Z久的漫游,他的足迹几乎遍及神州大地李白自称“一生 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甚至,“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 遂与功名疏”(《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一)早在蜀中读书时,李白就 渔游了成都峨眉山等地二十五岁时,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去国 长如不系舟”(《寄崔待御》)离家之后,他到处漂流,一直到生命的尽头一 客死于当涂李阳冰处,以漫游终其一生他的游迹所到之处很广很远,南 穷苍悟,东涉溟海,北抵燕赵,西历歧邢,至于宛洛、吴越,更是多次重 游,名山大川,古迹胜地,无不亲临其境,所谓“俄属戎马生郊,远身海 上,往来于斗牛之分,优游没身。

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遇胜境,终年 不移长江远山,一泉一石,无往而不自得也[2]李白一生浮游四方, 他李白一生有一种漫游情结,以游促诗,以诗记游,这在他的诗中屡屡流 露出來:“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望庐山瀑布》),“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 砂”(《落日忆山中》)在这种漫游生活中,游目骋怀,抒情遣兴,产生了 众多的流传千古的瑰丽篇章这样的生活状态,势必影响到诗人的心态 他的心态也是流荡不定的在这种心态下进行诗歌的创作,必然会排斥那 种静止的、凝固的对仗形式,而去追求这种具有动感的“流水对”3. 2与诗人的精神气质息息相关李白是一个率真任情的诗人,他的诗歌中充溢着一股盛唐的豪气与侠 气,天马行空,飘逸似仙,扬心底之激流,倾情感之洪涛,奇思幻想,塊 丽多姿他不象杜甫那样沉郁顿挫,感情的波涛在胸中反转回流,一唱三 叹;不象李商隐半吞半吐,欲语还休,扑朔朦胧,缠绵煤恻他的情感是 “真率”的,爆发的,如长江东去,波涛滚滚,如黄河决堤,一泄千里他好像是一匹野马,不受现实秩序的束缚,在当时的社会里狂驰无忌这 种桀聲不驯的个性使李白一生傲视乾坤,高扬自我。

他的诗歌创作也带着 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 具体事件作细致的描述,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 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再加上诗人的放荡不羁、特立独行,他的感情往往 是喷发式的,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变幼莫测的、奇之又奇一 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用胸口,一喷即是, 此其所长”(《严羽评点李集》)太白确实是用胸喷,而非用笔想,而喷涌 之源泉正是诗人心中的激情飘逸奇纵、瑰丽多姿的浪漫色彩和不拘章法、 任情任性的独特风格,呈现出长天绿水、花光百里的诗意境界在这种激 情的支配下,他必定厌弃那种板滞的、凝固的对仗形式,而活泼的、富于 流动感的“流水对”,自然是最佳的选择3. 3与诗人所选择的物象存在密切相关李白独特的酣畅淋漓的激情,使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物象,这些物象 大都具有一种飞动的美,如奔腾咆哮的黄河、去天不盈尺的蜀道、银河倾 泻的瀑布、使丘峦崩摧的雷电等等都是李口诗歌中的典型意象,这些雄伟 磅薄的意象总是以其体积的巨大、力量的狂暴、气势的磅礴,给人以惊心 动魄的感受,具有宏大的气势如写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 海不复回”(《将进酒》),“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西岳云 台歌送丹丘子》),“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巴女词》);写波涛“猛 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横江词六首》);写瀑布“飞湍瀑 流争喧虺,砰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 落九天”(《望庐山瀑布》),“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访戴天山道士 不遇》);写山“群山如逐鹿,奔走相驰突”(《登梅岚望金陇赠族侄高座寺 僧中浮》),“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九日登高》),“万里浮云卷碧山, 青天中道流孤月”(《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这些物象无一不呈现出雄 奇变幻的动态美,而流水对止是这种动态美的需要参考文献:[1] 胡震亨(明)•唐音癸签[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 刘勰著(南朝?梁)•文心雕龙[M]•郭晋稀,注译•长沙:岳麓书 社,2004.[3] 范传正(唐)•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李口年谱[M].安旗,薛天纬,编•济南:齐鲁书社,1982.。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