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30年代新诗-(一)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42MB
约120页
文档ID:44745467
30年代新诗-(一)_第1页
1/120

三十年代 新诗30年代新诗vv第一节第一节 3030年代新诗概述年代新诗概述vv第二节第二节 戴望舒戴望舒 卞之琳卞之琳30年代新诗v【本章教学目的、要求】v1.了解30年代诗坛概况v2.戴望舒 卞之琳的现代主义诗歌第一节 30年代新诗概述一、左联诗人的政治抒情诗一、左联诗人的政治抒情诗二、泥土诗人臧克家二、泥土诗人臧克家三、三、纯诗道路的后期新月派、现纯诗道路的后期新月派、现 代派代派 第一节第一节 3030年代新诗概述年代新诗概述30年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这个时期 的新诗出现了政治倾向多种形态、艺术道路 多项探索的新局面1、左翼革命诗歌(以殷夫的政治抒情 诗和中国诗歌会为代表)2、现实主义诗歌(以艾青、藏克家为 代表)3、 现代主义诗歌(以新月派,现代诗 歌为代表)一、左翼诗人殷夫殷夫的红色鼓动诗本名徐祖华,笔名白 莽、徐白等左联”五 烈士之一早期诗歌早期诗歌主要歌咏 爱情和故乡,带着淡淡 的忧郁和惆怅《孩儿 塔》等1909-1931 政治抒情诗:政治抒情诗:热情饱满、富有 鼓动力《血字》诗共 七首,其中《别了,哥 哥》最著名。

别了,哥哥——算作是向一个‘阶级’的告别词吧 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再独立地向前途踏进二十年来手足的 爱和怜,二十年来的保护 和抚养,请在最后的一滴 泪水里,收回吧,作为恶 梦一场你诚意的教导使我感激,你牺牲的培植使我钦佩,但这不能留住我不向你告别我不能不向别方转变…… ……别了,哥哥,别了,此后各走前途,再见的机会是在,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血字》节选v “五卅”哟!v 立起来,在南京路走!v 把你血的光芒射到天的尽头,v 把你刚强的姿态投映到黄浦江口,v 把你洪钟般的预言震动宇宙!“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 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 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 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怨之作 ,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 界——鲁迅《白莽作〈孩儿塔〉序 》殷夫诗歌特点:1、在血与火的阶级交战中, 塑造无产阶级伟大形象,洋溢 着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 2、浪漫主义色彩直抒胸臆,情绪激越, 节奏急促——把抽 象的情感化 为可感的形象二、中国诗歌会v中国诗歌会: 1932年9月,在“左联”领导下, “中国诗歌会”在上海成立,它是一个群众性的诗 歌团体,发起人有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 。

他们在《缘起》和《发刊诗》中阐明了自己的 创作主张,以《新诗歌》作为机关刊物,随后广 州、北京及日本的东京都成立了分会,并先后出 版诗刊,吸引了一批诗人,除发起人外,王亚平 、温流、曼睛、柳倩等都是中坚分子 1937年4 月,为适应抗日斗争需要,中国诗歌会加入中国 诗人协会,诗歌会宣告解体中国诗歌会”的创作特点v1、描摹重大题材,揭示富有时代特 色的政治或社会主题 v2、直抒胸臆,直接描摹,不尚意象 v3、语言通俗,体式自由把诗歌写得与大众十万八千 里,是不能适应这伟大的时代 的”(大众性)要求诗歌表现 时代阶级斗争的疾风狂雨,提 出了“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纪 的意识”,“要使我们的诗歌成 为大众的歌调,我们自己也成 为大众中的一个”(穆木天:《 新诗歌》发刊词)等口号穆木天v穆木天原名穆敬熙,吉林伊通县 靠山镇人,中国现代诗人、翻译家 象征派诗人的代表人物1918年毕 业于南开中学1926年又毕业于日 本东京大学,曾赴日本留学,1921 年参加创造社,回国曾任中山大学、 吉林省立大学教授,1931年在上海 参加左联,负责左联诗歌组工作,并 参与成立中国诗歌会,后历任桂林师 范学院、同济大学教授,暨南大学、 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东北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1926年开始发 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00-1971)落花(穆木天 1925年6月9日)v我愿透着寂静的朦胧 薄淡的浮纱,v细听着淅淅的细雨寂寂的在檐上激打,v遥对着远远吹来的空虚中的嘘叹的声音,v意识着一片一片的坠下的轻轻的白色的落花v 落花掩住了藓苔 幽径 石块 沉沙v落花吹送来白色的幽梦到寂静的人家v落花倚着细雨的纤纤的柔腕虚虚的落下v落花印在我们唇上接吻的余香 v啊!不要惊醒了她!落花(穆木天 1925年6月9日)v啊!不要惊醒了她,不要惊醒了落花!v任她孤独的飘荡!飘荡,飘荡,飘荡在v我们的心头,眼里,歌唱着,到处是人生的故 家v啊,到底哪里是人生的故家?v啊,寂寂的听着落花,v妹妹 你愿意罢 我们永久的透着朦胧的浮纱,v细细的深尝着白色的落花深深的坠下,v你弱弱的倾依着我的胳膊,细细的听歌唱着她 ,v“不要忘了山巅,水涯,到处是你们的故乡, 到处你们是落花黄浦江舟中(穆木天 1936年7月26日 )v凉风吹过了横江,v水色映着天光,v我对着滚滚的浊流,v觉得象在我的故乡,v美丽的松花江上v我想象着,在松花江上v我的黄金的儿时,v就是半自由的时期,v在那“铜帮铁底”的江上v每天还要渡过两次。

v我忆起青年的高尔基,v飘泊在伏尔加的船上,v我忆起青年的勒芮,v荡舟在密西西比的河流里 ,v我想象着沙皇和殖民者的 世界v我望着那两岸青葱,v想起松花江边的沃野,v而,避署场所的那些高楼 ,v庞大的美孚油厂,汇山码 头,v令我想起江沿的满铁公所 了v恒丰纱厂的烟囱突立着,v宛如无数的待命的枪枝,v向着我们在瞄准着黄浦江舟中(穆木天 1936年7月26日 )v在云烟尘雾的层 中,v象是一涡一涡的 毒瓦斯v伏尔加今昔不同 了,v密西西比的河原 上,v怕还溅看黑奴的 鲜血,v松花江上呢,谁 晓得谁v几时没有命,没 有衣食?v松花江的原上,v现在,是杀人和 放火,v到处洒着民族的 鲜血,v受虐杀的,和争 自由的血,v在敌人铁蹄下被 践踏着v凉风吹过了横江 ,v水色映着天光,v我对着那各色各 样的船旗,v遥遥地想着我的 故乡,v血染的松花江的 原上蒲风v蒲风,广东梅县人原名黄日华 ,笔名蒲风,诗人早年曾就读上海中 国公学1927年开始诗歌创作后参 加左联,与杨骚等组织中国诗歌会, 出版《新诗歌》1934年去日本,与 雷石榆等创办《诗歌生活》抗战开 始后,在广州主编《中国诗坛》,任 广州文化界抗协后援会理事。

1938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到皖南,随 转战华东各地病逝于皖南天 长县著有《现代中国诗坛》、《抗 战诗歌讲话》、《茫茫夜》、《生活 》、《黑陋的角落里》、《抗战三部 曲》等论著及诗集 1911-19421911-1942蒲风蒲风 积极实践中国诗 歌会的创作主张诗 集《茫茫夜》,长篇 叙事诗《六月流火》 作品思想健康,诗 风刚健朴实,语言通 俗,感情充沛蒲风和谢培珍伉俪咆哮 旋风吹过高山,原野 ,沟壑,潜进村落,在平原,田野, 森林上疾驰,奔走稻草上显现出那 急速的浪波,森林里独有那号 号然的战歌昔日是那卑贱的 一群,终日低头曲背为 人作嫁衣裳,今天,他们都有新的 觉醒:——他们相信自 己的伟大力量!他们的力量足把 世界推翻,只有他们才能创 造自己的幸福乡闪闪的刀,尖尖 的戈,各种耀目的利器,×帜(注:日军 太阳旗的意思)浴在日光 里无数万的褴褛群在跃 动一切都是蓬勃,蓬 勃生气,他们每一个都像长城的任何 一块砖,他们一个一个的就连成一座铁的 长城,他们要用自己的 力量来维护他们自己 的土地敌人的飞机,炮弹在 头上飞,但敌人终究不能占领他们的土地 一分一厘 这里,每一 亩土地都会咆哮,足使敌人丧胆;这里,每一座森 林都会唱出战歌,顿增他们杀敌的 勇敢。

这咆哮的旋风吹过山岭,原野,潜进每一村落,每一村落的人们,每一方村落里的土地都在咆哮,各村落的森林的战歌日夜都在互相唱和!杨骚v杨骚(1900-1957),著名诗 人、作家,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 ,中国诗歌会发起人之一1938年 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1939年参加“作家战地访问团”到抗 日前线访问,被誉为“抗战诗星”v杨骚一生著述甚丰,出版书籍 22种其中有抒情诗集《受难者的 短曲》、《春的感伤》等;剧本集 《迷雏》、《他的天使》;诗剧集 《记忆之都》;评论、随笔集《急 就篇》译作有《铁流》、《十月 》、《没钱的犹太人》等等杨骚杨骚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长篇 叙事诗《乡曲》和抒情诗《福建三 唱》特别是500多行的叙事诗《 乡曲》,在30年代叙事诗创作中是 引人注目的,它真实再现了旧中国 农村在黑暗现实的背景下农民觉醒 反抗的过程,塑造出老三等英雄形 象《乡曲》在新诗题材及农民英 雄形象的塑造上都具有开拓性的贡 献杨骚与白薇流的云, 奔的水, 多少峰峦飞, 多少浪花碎, 多少风的叹息多少雨的泪 , 多少地火飞迸多少天星坠 ——— v1929年2月19日 中国诗歌会创作的得与失 v第一、内容执著于现实斗争的呼唤。

v贡献:与时代紧密联系,扩大了诗歌的 表现领域 v偏颇:诗歌内容带有浓厚的急功近利的 宣传倾向、说教色彩,消失了诗人的自我和 个性,导致美感经验的失落 中国诗歌会创作的得与失 v第二、诗歌大众化v贡献:对当时诗坛的贵族化倾向起了遏 制作用,为40年代诗歌大众化、朗诵化、 民间化运动,和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创作新 诗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照v偏颇:艺术性薄弱 三、艾青、田间和臧克家的乡土诗歌田间v田间 (1916—1985),原名童天 鉴1933年参加左联1938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左联刊物《新 诗歌》、《文学丛报》编辑同年 随西北战地服务团到延安,倡导街 头诗运动v田间的诗形式多样,信天游、 新格律体、自由体都有尝试在新 诗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他作过 一些探索,以平朴的描述和激昂的 呼唤形成了明快质朴的风格其诗 作《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传遍全国 ,被闻一多称为“擂鼓诗人”、“时 代的鼓手”著有诗集《中国农村 的故事》、《给战斗者》,长诗《 赶车传》,散文集《板门店纪事》 等 给战斗者 节选(田间 1937年12月 )v在没有灯光v没有热气的晚上,v日本强盗v来了,v从我们底v手里,v从我们底v怀抱里,v把无罪的伙伴,v关进强暴的栅栏。

v他们身上v裸露着v伤疤,v他们心头v呼吸着v仇恨,v他们呼唤,v在大连,在满洲底v野营里,v让喝了酒的v吃了肉的v残忍的野兽,v用它底刀v嬉戏着——v人民的v生命,v劳苦的v血……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田间 1938年)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 泥土诗人臧克家(1905—2004)1932年发表新诗代表作:《烙印》《罪恶的黑手 》诗的主题:农民的坚忍主义诗的气质:简约含蓄的古典主义v茅盾在评论诗集《烙印》时说:“没 有一首诗描写女人的‘酥胸玉腿’,甚至 没有一首诗歌颂恋爱甚至也没有所 谓‘玄妙的哲理’以及什么‘珠圆玉润’的 词藻只是用了素朴的字句写出了 平凡的老百姓的生活茅盾《一个 青年诗人的〈烙印〉》)v中国新诗史上从臧克家“才有了有血 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朱自清《 新诗杂话·新诗的进步》) 《烙印》的主要内容 其一,抒写 对生活严肃、执 著、坚忍的态度 坚忍主义” 《生活》这可不是混着好 玩,这是生活,一万支暗箭在你 周边,伺候你一千回小 心里,一回的不检点 孩子孩子 在土里洗澡;在土里洗澡; 爸爸爸爸 在土里流汗;在土里流汗; 爷爷爷爷 在土里葬埋。

在土里葬埋 三代三代其二,反映农村 凋敝残破的景象和农 民的苦难生活境遇 《洋车夫》 《老马 》等一片风啸湍激在林梢一片风啸湍激在林梢 ,, 雨从他鼻尖上大起来了,雨从他鼻尖上大起来了, 车上一盏可怜的小灯,车上一盏可怜的小灯, 照不破四周的黑影照不破四周的黑影。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