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赵瑊-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doc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7.51KB
约6页
文档ID:544474973
赵瑊-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doc_第1页
1/6

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赵瑊摘要: 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美国、加拿大、日本、西班牙等国先后开始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验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已经建立了农业保险制度加之世界各国对农业保险地位的认识的不断加深,也越来越重视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农业保险制度的实践,并结合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发展中的问题,提出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几点建议关键词:农业保险 政策支持 国外经验 立法支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制约,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农业保险是转移和分散农业风险、增强农业的防风险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特殊而有效的经济补偿制度农业保险最早发生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主要因为这些国家的农业已经在工业化过程中走上了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农业自身经济和发展方式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客观地提出了对保险的需求中国的农业保险自198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作为国家保险公司积极试办农业保险以来,最初一度得到迅猛发展,但是自1997年以后却成一直下滑趋势。

具体表现在: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每年大幅度下降,保险险种逐渐减少,保险机构迅速萎缩,从业人员纷纷专业,承包深度不断降低中国的农业保险模式是否适合中国这关系到中国农业的生存和发展纵观世界各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史和现实不难发现,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条件、经济条件等的不同,农业保险呈现出多种发展模式,农业保险事业发展中都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创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保险模式就显得尤为的迫切和重要一、农业保险的概念和特点 ㈠农业保险的概念农业保险是指转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农业保险按经营范围划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业保险仅指在种植或养殖生产过程中以动植物和微生物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广义的农业保险则不仅包括种植和养殖,还包括农产品的加工、运输和储藏等着个生产过程以及所使用的相关生产资料的保险农业保险按危险性质分为自然灾害损失险、疾病死亡保险、意外事故损失保险;按保险责任范围不同,可分为基本责任险、综合责任险和一切险㈡农业保险的特点 农业保险是世界各国支持和稳定农业生产的三大政策性措施之一。

农业保险在世界保险业中一直可以说是发展的最为缓慢的一类保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般的保险公司都不愿经营这种风险比较大而又没有固定利润的保险,有时甚至连年亏损就中国而言,从这短短的农业保险的历史来看,也是一路起伏不定这是因为农业保险与普通的商业保险相比,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各种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投保的人群比较特殊,它有着许多特殊的属性:1 农业保险的自然属性农业保险是以生长期、可收获期的农作物和养殖动物作为保险标的,它的标的物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农业保险承担的危险也非常复杂因而农业保险有着地域性、分散性、季节性和连续性这几个特性第一,地域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和自然条件差异明显,人口密度也较为悬殊,经济发展水平各异,承灾能力不尽相同,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因此农业保险应该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确定承保的条件和方式;第二,分散性农业保险面对的农村成千上亿的农户,点多面广,加之交通不便,给农业保险的展业、承保、理赔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第三,季节性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点,这就要求农业保险必须详细掌握各个保险标的状况,考虑生产的季节性和时效性,以便能够及时准确地对相关问题进行处理。

第四,连续性由于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需要建立一个从孕育到收获的生命成长过程,因此农业保险的经营要树立持续经营的动态理念,加强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确保业务的稳定发展2 农业保险的经济属性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农业的发展与其他经济部门的运行有着密切的联系农业保险作为一种社会产品,要研究其规律,构建其经营模式,首先要从理论上明白农业保险的经济属性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构建农业保险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在商品和服务市场上,存在着两类产品:一类是私人产品,其收益和成本具有内部性,消费具有竞争性、可分性和排他性另一类是公共产品,此种产品具有与私人产品相反的几点特征,即效用的不可分性、消费上的排他性、成本和收益的外部性和取得方式上的非竞争性一般的商业保险产品具有私人物品性质,只有缴纳保费才能享受保险保障,成本和收益的外部性较小,而大多数的农业保险产品更多的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而不具有私人产品特性例如说农业保险的取得方式具有一定的非竞争性和垄断性,农业保险经营具有的外部性以及农业保险消费的排他性3 农业保险的政治属性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百分之八十五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统筹城乡发展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农业保险是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经济手段,发展和完善农业保险可以转移农业风险,保护农民利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农业保险特殊的作用,从中央到地方上下都特别重视农业保险的发展,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二、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问题我国的农业保险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途停办,1982年恢复试办,并一度得到较快发展,显示了农业保险在抗灾救险、稳定经济中的补偿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良好的发展势头没有得到保持,到1993年保费收入急剧下降,第一次出现负增长,并且在1997年以后一直呈下滑趋势,直到2005年才开始好转因此不可否认现阶段我国的农业保险还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㈠农民有效需求不足首先农业保险费率过高,而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就制约了其购买保险的能力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农民人均年收入仅为3587元,这些收入在保证了农民的日常开销外就已经所剩无几因此一般的农民要去购买保险很困难;其次,农民的保险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长期以来,中国农民在自然经济下形成的自给自足观念根深蒂固,对农业生产的风险防范不太注重,存在很大的侥幸心理还有就是农民对保险的歪曲认识,认为保险是乱收费,是一个负担。

同时,保险公司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突出表现就是索赔困难,甚至拒赔,这些都导致了农民对农业保险的不信任;最后,农民对政府的依赖心理从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都非常重视农村的灾害救济工作这虽然对灾后农民的生活保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却给农民形成了很强的依赖心理,使得农民认为投保不投保不重要,反正国家都要进行灾后救济这也是农民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㈡农业保险供给不足首先,农业保险的高赔付率使保险公司损失惨重,这是保险公司减少农业保险供给的一个重要原因1982年到2003年的21年间赔付率超过100%的有7个,超过80%的有12个,平均赔付率为92.9%,再加上其它经营管理费用,保险公司的农业保险经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其次,政府包揽过多也影响了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从而打消了其经营农业保险的积极性此外,农业保险的经营工作难度大也导致了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减退难度大主要表现在展业难、收费难、理赔难因为农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收入水平较低,所以使得农业保险的宣传和签约工作以及保费收取工作的难度增大而且农业尤其是种植业面临的风险比较复杂使得农业保险的经营技术难度大也带来了极大的经营风险。

㈢财政支持力度不足农业保险的特殊性使得财政补贴成为了其发展的必要支持,没有国家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既不能实现农业保险的政策性规定,又无法实现农业保险的政策性经营和商业性经营有机结合的特殊性要求,而农业保险的商业性经营结果只能是出现严重的亏损而难以维持,这是中国农业保险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之一,也是世界农业保险发展的普遍经验中国因为没有相关的立法的详细规定,农业保险业就跟一般的商业保险一样服从于国家的统一的财政政策,财政的压制和缺乏财政资助使得经营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开展的步履维艰㈣农业保险法规建设严重滞后我国的农业保险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试验和发展,其中至关重要的立法问题至今未能提上日程,缺乏农业保险的相关立法直接导致了农业保险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难以得到保障农业保险的政策性没有法律加以形式明确,在实践中由商业性保险公司进行商业化经营,造成了农民支付保费困难和保险公司赔付困难两项困境,农业保险整体发展水平严重滞后再者没有立法的明确规定,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主体作用模糊,使得政府在支持农业保险时很随意,影响了政府在农业保险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也直接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发展三、 国外农业保险的实践以及对中国的启示目前,世界上已经有美国、加拿大、日本、西班牙、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印度、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开办了各种形式的农业保险,这些国家开办农业保险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目的,也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总结这些国家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经验教训和制度模式,并与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相比较,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少的思考及启示。

㈠发达国家农业保险的实践发达国家的农业保险是一种国家财政高度补贴型的保险制度,它的主要目标大致为:保护农业生产者的生活水平,稳定国内外农产品价格,维护农村社区稳定,保障农户的收入等,但由于各国的经济条件和社会生产条件以及自然条件的差异,在保险险种的设计和经营方式上会有所不同另外由于各国遇到的问题以及进行农业保险的政策目标的不一致,因此也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1 美国的农业保险美国的农业保险是历史较长且实施最好的国家之一,它在农业保险立法,农业保险制度,风险管理,险种设计和技术创新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美国的农业保险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20世纪30—70年代的试办阶段,此阶段颁布了《联邦农作物保险法》,并建立了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二是20世纪80年代—1994年的加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开始从政策上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参与销售、服务农业保险;三是1994年—1996年政府与私营公司混合经营阶段四是1996年以后,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政府开始逐步退出了农作物保险的直接业务,逐步变为私营公司为主,政府加强宏观管理现在美国农业保险的主要特点是政府主导参与型的,就是以国家专业保险机构为主导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进行宏观管理和直接或间接经营。

政府同时还对参保的农户进行补贴,对保险公司实行相应的政策优待以及财政补贴,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美国农业保险的发展2 日本的农业保险日本的农业保险是本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的,保险事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从1929年颁布了《牲畜保险法》和《农作物保险法》开始实行农业保险,到1949年对两法进行修改合并为《农业灾害补偿法》,使整个农业保险制度逐渐得到统一日本的农业保险采取的是一种民间非盈利团体经营而政府补贴和再保险扶持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采取的是“三级制”村民共济制度,由低到高分为了三个层次,最低层是由市町村直接承办的,农民参与的,村一级的包括各种农业保险业务的农业共济组合,他们负责经营本地的农业保险并依法向上一级的农业共济组合联保会分保;中层是都道府县共济联合会,他们主要负责接受下级的分保并提供防灾防损指导工作;最高层是承担各个共济联合会再保险的全国农业保险协会,并负责接受政府的紧急援助资金、保费补贴和管理补贴这样就形成了三重风险保障机制,使农业风险在全国范围内分散㈡亚洲国家农业保险实践1 菲律宾的农业保险菲律宾是亚洲的发展中国家,菲律宾的农业保险制度属于国家重点选择性扶持的模式,该模式主要以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代表,如菲律宾、斯里兰卡、泰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也包括中南美洲的巴拿马、巴西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因为这个模式主要以亚洲发展中国家为代表,所以又称作亚洲发展中国家模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