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考察与顾颉刚的民族思想摘要:1937年9月至1938年9月,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应中英庚款董事会之邀前往甘肃、青海进行实地考察,辗转于洮、岷、河、湟等地此次考察对顾颉刚的一生影响甚大,是其后来追忆的重要内容,更是其民族思想发生重要转变的关键经历他感受到民族和边疆危机之 摘要:1937年9月至1938年9月,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应中英庚款董事会之邀前往甘肃、青海进行实地考察,辗转于洮、岷、河、湟等地此次考察对顾颉刚的一生影响甚大,是其后来追忆的重要内容,更是其民族思想发生重要转变的关键经历他感受到民族和边疆危机之深重,先后主张废除使用"中国本部";、"民族";等具有分裂性的词汇,提出了"中华民族是一个";理论,并利用大量的西北考察知识对该理论加以阐释和深化西北考察经历对顾颉刚民族思想的变化和定型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西北考察,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 顾颉刚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创建"古史辨派";,学术成就享誉国内外他总结学术生涯时,自认为在古籍整理、民众教育和边疆史地三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成就突出 边疆史地研究包括对民族问题的关注、民族理论的探索和民族研究的深化,它们和民族教育一样,与他的考察活动直接相关。
喜欢旅行的顾颉刚主张将实地考察作为提升学术研究的重要方法,他多次开展实地考察,尤其是抗战全面爆发初期在甘青两省的考察,对其影响至深且巨,不仅使其对民族研究抱以浓厚的兴趣,还直接推动了他对民族理论的思考目前学界对顾颉刚西北考察和民族观进行了较多研究,梳理了顾颉刚西北考察活动的史实,对西北民族教育的探索以及考察活动对他学术研究的影响①;对其民族思想的研究多探讨他在古史研究中提出"民族不出于一元";,尤其集中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理论的论证② 其实,西北考察的时间处在他提出这两大理论之间,对"中华民族是一个";理论的提出影响很大,然而学界对他西北考察与"中华民族是一个";这一民族理论关系的探讨较为薄弱故笔者利用顾颉刚日记、书信、随笔和自传等资料去探索他在西北考察结束后,如何利用西北民族知识去深化"中华民族是一个";这一民族理论的,进而挖掘其民族思想中的西北因素 一、西北考察:顾颉刚的甘青之行 "西北";是指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地理区域,也是一个言人人殊的地理空间民国时期,政府官员、知识分子和报章杂志对"西北";空间范围的表达和认知存在诸多差异③不少人对他们的"西北观";进行细致统计和分析,认为它基本呈现出中心比较稳定,外延伸缩性很强的特征。
其中,相对稳定的"中心";区域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诸省④ 为了表述方便,本文也将西北地区限定于陕甘宁青新五省,来看待顾颉刚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初期的西北考察活动究其一生,顾颉刚先后五次涉足西北大地:1931年四五月间,他与容庚、吴文藻和洪业(洪煨莲)等前往冀、鲁、豫、陕各省进行古迹古物调查,这是他首次进入西北大地,不过此次考察活动不涉及民族问题⑤ 第二次是1936年11月,他同徐炳昶和李书华等赴西安参加陕西考古年会,此次学术活动亦与民族问题无涉第三次是1937年9月至1938年9月,他受中英庚款董事会之邀考察西北教育,后著成《西北考察日记》他在此次考察涉足甘青两省近20个县市,与当地汉、藏、回、蒙等诸多民众进行访谈和交流 这是他历次考察中时间最长、调查最为详实的一次,也是对他学术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一次实地考察活动第四次是1948年下半年,他应辛树帜校长之邀,担任国立兰州大学教授兼历史系主任最后一次是1950年10月,他应时任西北农学院院长辛树帜和西北大学校长侯外庐之邀,在西安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讲学活动 在这五次涉足西北的活动中,第一、二、五次都主要在西安,第三、四次主要在甘肃,真正称得上实地考察的只有第一次和第三次,驻留时间最长的为第三次和第四次。
对其民族思想直接相关且影响深远的经历当属第三次,本文也主要集中讨论他此次考察活动,以及与其民族思想的关系顾颉刚几次前往西北地区都事出有因,皆与学术活动有关,绝非自由旅行他在《皋兰读书记》中说明自己于1937年前往西北考察的缘由,即日本人在北平"通缉抗日分子居其一,抗日分子中又以予居首,余遂不得不出走,走则至甘肃";⑥ 当时全国除东北早已沦陷、华北陷入战火之外,尚有众多安身之地,顾颉刚为何独独选择僻远的甘肃?事实上,避难出走,"走则至甘肃";寥寥数言并未道出实情,遮蔽了诸多细节,不少人却以此为据,信以为真⑦1937年7月21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刚刚半个月,日军已经侵占北平时任燕京大学历史系主任的顾颉刚在苍茫夜色中匆匆离开,辗转绥远、南京后回到老家苏州避难8月底,他收到了来自中英庚款董事会的信函,该会将任命他为补助西北教育设计委员,前往甘宁青三省考察教育⑧ 1931年成立于南京的中英庚款董事会在朱家骅的领导下,提倡发展僻远省份的文化教育西北地区文化教育十分落后,而具体详情尚未可知,故需派熟悉西北的人士前往考察,弄清实情,制定计划加之,顾颉刚等人对西北地区的关心早于几个月前就被中英庚款董事会所注意,总干事杭立武访问北平就为设专款补助西北教育之事,"集合北平方面关心西北之人士,共同讨论";,顾颉刚就在受邀之列。
⑨ 如此看来,顾颉刚考察西北似乎存在着多种机缘,如果没有朱家骅的帮助,没有中英庚款董事会的支持,他的西北之行恐将难以实现⑩但我们不能将顾颉刚考察西北视为他当时面临的可以选择的唯一出路作为"古史辨";的代表人物,且在杂志编辑方面已有丰富经验的顾颉刚,他完全可以在众多高校和出版机构谋取一份不错的职业,但为何前往西北考察成为他的最终选择?笔者认为,他此前创办《禹贡》半月刊和禹贡学会就注意边疆民族研究和实地考察,且在一年前的禹贡学会的工作计划中,对西北地区民族、教育、经济和宗教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实为重中之重 在其拟定的三条考察路线中第二条路线为:"由皋兰沿湟水西至西宁,复循青海北岸西达都兰;归途则由西宁南经塔尔寺至贵德,东循黄河至循化,再入大夏河流域之夏河及临夏二县而返皋兰此行目的,在考古方面,可考察都兰一带吐谷浑及吐蕃所遗留之古迹在民族方面,除藏族之外,可研究青海蒙古,及循化突厥族之撒拉尔人 在宗教方面,西宁、宁夏既为西北回教之两大本营,塔尔寺、拉卜楞寺又为喇嘛教之两大中心,亦可附带考查";輥輯訛1937年4月25日,段绳武组织西北移垦促进会,顾颉刚受聘为该会理事,以召集各界人士成立考察团,制定前往西北地区开展实地考察计划,开展考察宣传等。
为此,顾颉刚公开筹组考察队员,《立报》加以报道,预计考察西北的时间为7月中旬輥輰訛组建后的该考察团行前发表文章,陈述西北考察的重要性和急迫性,计划考察西北"社会、教育、农牧、水利、森林、矿产、医药、卫生";等各类事实,进而"钻进西北民众的生活层里,来认识他们,提出西北的切实问题"; 輥輱訛遗憾的是顾颉刚患病卧床,未能如愿参与考察活动,加之几日后七七事变爆发,顾氏亲临西北考察的计划被迫中断輥輲訛所以,他受中英庚款董事会之派前往西北考察正符合他的个人意愿,再续之前计划輥輳訛9月29日,顾颉刚与王文俊飞抵兰州,首次踏上了甘肃大地几日后,由顾颉刚、陶孟和、戴乐仁(英)和王文俊等组成的考察团前往甘肃全省学校最多的临洮县考察,参观学校、出席教育界欢迎会和发表讲演等 随后他们返回兰州,转道西宁等地11月初,考察团开会讨论补助西北教育计划,草拟报告报告递交南京后,戴乐仁、陶孟和等先后离去,顾颉刚则选择留在兰州主事北平不能归,老家苏州已于11月23日沦陷,"而西北青年颇乐与予相接近,故亦做久居之计";輥輴訛同月,顾颉刚在兰州创办通俗读物《老百姓》旬刊,借用西北多民族元素构成的民歌形式改写鼓词等,号召各民族团结一致投入抗战中。
輥輵訛在寄居兰州期间,顾颉刚逐渐意识到"要了解西北决不能单看省城,必须到外县,到边地去走一趟,才可有亲切的了解,才可有合于需要的设计";輥輶訛是故,他开始深入条件艰苦的外县和农村考察,这需要足够的勇气和毅力,亦是他求真务实的性格和态度使然1938年初,顾颉刚与王树民、杨向奎离开兰州,赴甘肃中部和南部各地考察 2月,正在临洮等地的顾颉刚遭到爆发于省城兰州的学潮运动的牵连,甘肃教育机关的一些人将隐忍于心的怨气发泄出来,直指顾颉刚四处调查侵犯了他们的教育权力他们还诬称顾氏为共产党员,上告至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军事委员会,请求将其调离甘肃加之,甘肃学院大闹易长风波,他恐被牵涉而选择深入河洮岷地区,"观汉、藏、回诸族之杂居及喇嘛教、回教之活动";輥輷訛4月,顾颉刚萌生了离开西北之意,7月24日,他下定决心受聘于云南大学 8月初,他返回兰州,其间赴西宁创办湟川中学9月9日,他飞抵西安,次日飞往成都由此,顾颉刚为期一年的西北之行正式结束,足迹遍及甘青两省19个县(局)輦輮訛笔者梳理了记载详实的《西北考察日记》和《顾颉刚日记》,描绘出他此次考察的行程路线:兰州(1937年9月29日10月1日)→临洮县(10月2日13日)→兰州(10月14日21日)→西宁县(10月22日31日)→永登县窑街(10月31日)→兰州(11月1日1938年1月3日)→临洮县(1月4日2月9日)→渭源县(2月10日23日)→临洮县(2月24日27日)→康乐县(2月28日3月6日)→临洮县(3月7日4月20日)→渭源县(4月21日23日)→陇西县(4月24日29日)→漳县(4月30日5月2日)→岷县(5月3日10日)→临潭县(当时县治在新城镇,5月11日17日)→卓尼设治局(今卓尼县,5月18日20日)→临潭县(5月21日6月4日)→卓尼设治局(6月5日6日)→临潭县旧城镇(6月7日16日)→夏河县黑错乡(今合作市,6月17日21日)→夏河县(6月22日7月12日)→临夏县(7月13日18日)→永靖县(7月19日24日)→临夏县(7月25日26日)→和政县(7月27日)→宁定县(今广河县,7月28日29日)→洮沙县(该县已废,今属临洮,7月3031日)→兰州(8月1日16日)→永登县(8月17日)→西宁县(8月1827日)→乐都县(8月27日)→兰州(8月28日9月8日)→离开兰州赴西安(9月9日)。
輦輯訛由上可知,他在兰州呆了103天,时间最长除前后两次在西宁共呆了20天外,其余时间都在甘肃省境内,主要集中于洮河、渭河和大夏河流域的诸县(局)其中,他先后五次驻留临洮,三次驻留临潭,两次驻留渭源、卓尼和临夏,在临洮驻足时间最长,达90多天这将近一年中,顾颉刚深入甘青两省乡村社会进行实地考察,所见所闻对其民族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对西北考察经历的记忆 西北考察结束后,顾颉刚回到川渝述职,向中英庚款董事会报告考察经历以及他对补助西北教育之看法其后,他到教育部蒙藏教育司商讨补助卓尼禅定寺喇嘛半日学校的计划,向教育部次长张道藩和顾毓琇等陈告回藏民族教育意见至此,顾颉刚此次西北考察的任务最终完成,但这并未隔断他与西北考察之间的联系 第一,他将考察随笔进行整理,依次发表,以告知大家,增进国人对西北社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