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布线方法大型建筑中都有开放型的弱电井和弱电间选择干线电缆路由的原则应是最短、最安全、最经济垂直干线通道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电缆孔法和电缆井法水平干线有管道法和托架法两种1) 电缆孔法:垂直固定在墙上的一根或一排大口径圆管,大多是直径10 cm以上的钢管,垂直电缆走线其中,常见于楼层配线间上下对齐时的情形2) 电缆井法:即弱电井,与强电井一样是高层建筑中必备的,是一个每层有小门的独立小房间,房内楼板上的方孔从低层到顶层对直,垂直电缆走线其中,并捆扎于钢绳上,固定在墙上;也可以放置垂直桥架,走线缆于桥架内3) 管道法:楼层水平方向上预埋金属管道或设置开放式管道,对水平干线提供密封、机械保护、防火等功能这种布线方法不太灵活,造价也高,常见于大型厂房、机场或宽阔的平面型建筑物干线电缆穿入金属管道的填充率一般为30%~50%4) 托架法:也叫托盘、水平桥架,可以是梯子型金属架或密封有盖的方槽常安装于吊顶内、天花板上,适用于线缆数量较大、变动较多的情形该方法安装维护方便,但托架和支撑件较贵,占空大,防火难,不美观各种方法的比较如表6.2所示表2,返回,6 配线间管理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分布在建筑物每层的配线间内,由配线间的配线设备(双绞线跳线架、光纤跳线架、机柜)以及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主要完成垂直子系统与水平子系统的转接。
其交连方式取决于工作区设备的需要和数据网络的拓扑结构 通过配线间的中转,可以方便地管理复杂的网络,提供灵活的配置能力,故障检测与隔离简单6.1 配线间的选择图6.4所示为一个配线间,配线间的选择应遵循下述几条原则:(1) 面积可大可小,根据本楼层需放置的配线设备数量和管理需求确定,其甚至可以是一个墙柜2) 位置一般位于楼层中间,靠近弱电井,远离电磁、振动等干扰源3) 确保安全,包括防火、防水、防潮、防爆、防止非授权改动跳接4) 信息点少时,相邻楼层配线间可合并为一个,但不能超过线缆极限距离图 4,,6.2 配线设备的选择(1) 配线柜:有墙柜,立地机柜分全高(2 m)、半高,外沿宽度为60~80 cm,深度为60~90 cm,内支撑架宽为标准的19英寸,还有敞开式配线机架及特殊的定制配线柜等2) 配线架:有标准的19英寸RJ45配线架,110系列夹接式(110A,不方便经常进行修改、移位或重组)和插接式(110P,方便经常进行修改、移位或重组)模块,LGX光纤配线架,600B混合配线架,接线排桩等3) 空板、理线器、过线槽、紧固件、扎线带、标签带/条等4) 打线工具、压接工具、熔接工具、标签打印工具等。
5) 电源:支持机柜风扇以及有源网络通信设备一般根据本层信息点数量与分类使用不同的配线设备,并确定数量如采用24口RJ45配线架,则每200点设一个全高机柜;若大楼内需配100对模拟容量,采用110配线架需要200对,100对连接电信,100对连接桌面,通过跳线灵活完成配号线设备的数量必须考虑一定的冗余量布线时,同类信息点应尽量放在一起,不同功能的配线分开放置另外,110连接块一般能支持200次以上的重复卡线6.3 综合布线标记布线标记/标签可以表示端接区域、物理位置、编号、信息点性质、容量规格等,使维护人员在现场维护时能一目了然常见标记如下所述1) 综合布线使用三种标记:电缆标记、区域标记、接插件标记,其中接插件标记最常用,分为不干胶标记条和插入式标记条2) 综合布线的每条线缆、光缆、配线设备、端接点、安装通道和安装空间都应给定惟一的标识,标识中可包括名称、颜色、编号、字符串或其他组合3) 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均应设置不易脱落和磨损的标识,并应有详细的书面记录和图纸资料4) 电缆和光缆的两端应采用不易脱落和磨损的不干胶标记条标明相同的编号5) 所有标记必须记录准确、更新及时,编排便于查阅。
每个信息点标记应该提供以下信息:楼幢号、楼层号、工作区号、房间号、房内信息序号、信息类型号它们都可以用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为方便阅读,一般以字母开头,数字和字母间隔表示,或者用“?”或“.”分割如A15C11-07I表示A号楼15层C区11号房间的第7号点,是个国际互联网点房内信息序号一般是进门按顺时针记数的信息端口顺序号但是,对RJ45配线架上贴的标签,其宽度一般只能支持6、7个字母数字,所以我们应根据实际布线环境灵活运用如只有一幢办公楼,每间信息点数量不超过10个,可采用“房间号+信息类型+序号”的方式,1507T5表示1507号房间(15楼)的第5个信息点是的每个信息口也可标记,如机柜号+配线架号+端口序号例如A07–11表示A机柜上从上往下数第7个配线架,从左向右第11个端口配线架上的每根短跳线至少应该提供序号6.4 管理交接方案有下述三种交接方案可供选择1) 单点管理单交连:常用于语音终端,管理规模小的环境下见图6.5(a)所示2) 单点管理双交接:当建筑物的规模不大,管理规模适中时,采用这种方式见图6.5(b)所示3) 双点管理双交接:当建筑物单层面积大,管理规模大时,多采用二级交接间,即双点管理双交换方式。
见图6.5(c)所示图 5,6.5 配线间管理文档配线间的管理文档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1) 配线间平面图,包括配线间位置与尺寸,电缆井、空、管道、桥架的位置,线缆进出走向,配线柜位置与功能,网络通信设备的位置,配线间内各设备的互联方式2) 线缆、模块、配线架的数量清单、位置、标签、对应连接点一览表3) 配线转接对应表4) 配线修改记录表,6.6 智能布线管理系统在综合布线过程和运用中,大量的资料和工作状态信息需要保存和记录,包括设备和线缆的位置、走向、作用、使用部门、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信息状况等,以及设备的配置状况、硬件编号、色标和链路的功能、特征参数、链路运行状况等等为便于管理和监控,各综合布线厂商推出了各类智能化布线产品,如以色列RIT公司的Patch View系统,美国Panduit公司的智能布线系统等,他们都能实时监控布线系统的运行状况,所有的跳线改变都能反映到管理工作站上,并提供最新的配置拓扑图,指导网络管理员规划和实施连接线路的改变返回,7 设备间子系统,设备间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户线及其他设备、、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和保安设备等构成一般位于建筑物中间偏下的楼层。
可按以下标准设计设备间子系统:●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计算机场站技术条件》GB2887-89;● 《工业企业程控用户交换机工程设计规范》 CECS09:89一个设备间子系统如图6所示图 6,7.1 设计原则确定设备间位置一般应遵守下列条款:(1) 尽量建在建筑物平面及其综合布线系统干线综合体的中间位置;(2) 尽量靠近服务电梯,以便装运笨重设备;(3) 尽量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4) 尽量远离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5) 尽量避开强电磁场的干扰源;(6) 尽量远离有害气体源以及存放腐蚀、易燃、易爆物的场所;(7) 尽量靠近弱电井以减少线缆浪费设备间子系统的硬件大致与管理子系统的硬件相同,基本上由光纤、铜线电缆、跳线架、引线架和跳线构成,只不过是规模比管理子系统大得多设备间要增加防雷、防过压及过流的保护设备这些防护设备是同电信局进户线、程控交换机主机及计算机主机配合设计安装的,有时需要综合布线系统配合设计设备间的所有进线终端设备,宜采用色标表示:绿色表示网络接口的进线侧,即局线路;紫色表示网络接口的设备侧,即中继/辅助场总机中继线;黄色表示交换机的用户引出线;白色表示干线电缆和建筑群电缆;蓝色表示设备间至工作站或用户终端的线路;橙色表示来自多路复用器的线路。
设备间根据规模和功能需要,可以划分在多个独立房间7.2 面积测算 面积测算一般应注意下列事项1) 根据设备间的数量、规模、最佳网络中心等因素来综合考虑设备间的位置和大小2) 中间应留出一定的空间,以便容纳未来的交连硬件3) 有充裕的管理维护空间,甚至包括维修用房,值班休息用房4) 门的宽度最少90 cm,高度大于2.1 m或与其他门一致5) 楼板荷重依设备而定,A级:大于等于500 kg/m2,B级:大于等于300 kg/m2若不足,应加固6) 实用面积一般不少于20 m2,可按以下两种方式估算:S=(5~7)∑每设备占地面积或S=(4.5~5.5 m2)×设备总数,7.3 环境控制(1) 温、湿度:根据综合布线系统有关的设备和器件对温、湿度的要求,可将温、湿度分为A、B、C三级,设备间可按某一级执行,也可按某些级综合执行见表6.3表6.3,,过高的室温会使元器件失效率急剧增加,寿命下降;过低的室温又会使磁介质发脆,容易断裂;温度的波动会产生“电噪声”,使微电子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相对湿度过低,容易产生静电,过高会使微电子内部焊点和插座的接触电阻增大设备间热量的产生有:设备发热量;设备间外围传热量;室内人员发热量;照明发热量;新风发热量等。
我们把以上总发热量乘以系数1.1作为空调选择依据而且空调选择依据还有南方及沿海地区须有去湿功能,北方和内地须有加湿功能等2) 尘埃:设备间内对尘埃的要求依存放在设备间的设备和器件要求而定,尘埃以及微生物的作用会导致线路短路或被腐蚀3) 噪声:一般要小于70 dB,如果长时间在70 dB以上噪声的环境下工作,不仅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还可能造成人为的操作事故若设备噪声太大,应与网管人员办公区分隔4) 照明:距地面0.8 m处,照度应不低于200 lux应设置应急照明设施7.4 电气保护目前,电磁干扰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各类无线电发射台、站、塔,、对讲机等无线电设备和各种用电设备,都会产生很多的电磁信号综合布线的每根线缆作为金属导体,会接收到所有的电磁信号,干扰正常信号的传输要把干扰影响降到最低,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屏蔽线缆或把非屏蔽线缆放入一个屏蔽接地系统中(主要是金属管槽中)1) 大楼基础5 m外重新建立一个接地电阻小于4 Ω(或符合网络设备最严要求)的独立地,使用截面积不小于16 mm2的铜板引入到大楼内,再使用不小于12 mm2的接地电缆引入到设备间,取代供电系统提供的保护地2) 保持金属线槽的电气连接性,并槽中放置一根4 mm2的接地电缆,以增强蔽屏效果。
3) 金属线槽的外形以扁平为主,线缆的放置量以不超过横截面积的一半为合适4) 设备间内机柜、机架、抗静电地板、金属体都要接地5) 设备间无线电干扰场强,频率应在0.15~1000 MHz范围内,强度不大于120 A/m设备间内磁场干扰场强不大于800 A/m7.5 安全保障1.设备间的安全设备间的安全分为A、B、C三个类别,具体见表6.4表6.4,(×号为不作要求;√号为要求或加强;★号为严格要求),2.结构防火(1) C类: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应符合TJl6-197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二级与C类设备间相关的其余基本工作房间及辅助房间,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TJl6-1974中规定的三级耐火等级2) B类: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必须符合GBJ45-198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二级耐火等级3) A类: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必须符合GBJ45-1982中规定的一级耐火等级4) 与A、B类安全设备间相关的其余工作房间及辅助房间,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TJl6-1974中规定的二级耐火等级3.内部装修设备间装饰材料应符合TJl6-197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难燃材料或非燃材料,应能够防潮、吸声、不起尘和抗静电等。
1) 地面:为了方便敷设电缆线和电源线,设备间的地面最好采用抗静电活动地板具体要求应符合《计算机机房用地板技术条件》标准带有走线口的活动地板称为异形地板其走线口应做到光滑,防止损伤电线、电缆等设备设备间地面所需异形地板的块数是根据设备间所需引线的数量来确定设备间地面切忌铺地毯其原因是容易产生静电和容易积灰放置活动地板的设备间的建筑地面应平整、光洁、防潮和防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