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八年级(下)第二章复习提纲

kms****2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KB
约4页
文档ID:40426952
八年级(下)第二章复习提纲_第1页
1/4

八年级八年级( (下下) )第二章复习提纲第二章复习提纲本文由 12 爱 345 贡献doc 文档可能在 WAP 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 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八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空气与生命复习提纲 一、空气 1、空气是维持人类生命的必须物质,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按体 积分数计算,约为: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1%(二氧化碳003%)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 P+5 O2 2 P2O5) 二、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氧气无色无味,通常情况下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液态是淡蓝色液体,固态是蓝色雪花状的 化学性质: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2、供给呼吸3、氧气能够助燃 反应方程式 实验现象 SO2 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体生成 硫在氧气中燃烧 S+O2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氧气中 C+O2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铝箔在氧气中燃烧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 P+5 O2 4 Al+3 O2 3 Fe+2 O2 CO2 2 P 2O 5 2 Al2O3 Fe3O4 木条复燃 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粉末 剧烈燃烧,产生白色固体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2 Fe2O3(氧化铁:红棕色)缓慢氧化 铁生锈 4 Fe+3 O2 三、反应类型: (1)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可用 C=A+B+……来表示 (2)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可用 A+B+……=C 来表示 (3)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

在氧化反应中氧气是常用的氧化剂 塑料.橡胶的老化 缓慢氧化 金属锈蚀 氧化反应 自 食物的腐坏 燃 呼吸作用 剧烈氧化 燃烧 爆炸 点燃 点燃 例如 [1]2H2+O2=====2H2O, [2]CH4+2O2=====CO2+2H2O, [3] CaO+H2O====Ca(OH)2 反应[1] [2]是氧化反应, [1] [3]是化合反应 因此,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上氧化反应 四、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1) 定义: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 燃烧的条件:一是:可燃物: 二是:可燃物要与助燃气体接触; 三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 灭火的方法:隔绝空气;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五、氧气的制备 (1) 工业上采用分离空气法制取氧气(物理变化,根据氮气与氧气沸点不同) (2) 利用分解反应制取氧气的方法: 2KMnO4 △ K2MnO4+MnO2+O2↑ 2KClO3 MnO2 2KCl+3O2↑ 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1MnO2H2O2=======H2O↑+O2↑ 2H2O通电分解过氧化氢 电解水O2↑+2H2↑六、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1)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装药品 定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 收收集气体 离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 熄熄灭酒精灯 (2)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 1/3 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此时收集气体不纯)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把空气排尽 (3)排空气法收集时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复燃,说明已满。

七、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 有改变的物质,工业上也叫触媒 特点:一变二不变,即:改变(加快或减慢)反应速度, 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八、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都没有变化) 九、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题步骤) a 设未知数 b 正确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c 列出已知物与待求物的质量 d 列比例式,求出未知数 e 写出简明答案 十、呼吸系统 1、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组成 呼吸系统 肺:有许多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功能:进行气体交换 2、呼吸运动的机理 膈肌 吸气 呼气 收缩 舒张 横膈 恢复拱型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骨 舒张 收缩 舒张 胸腔体积 胸腔内压 减小 增大 气流 进入肺部 离开肺部 变的扁平 收缩 向上向外移 增大 向下向内移 减小十一、呼吸作用:是一个缓慢氧化过程,动植物和各种微生物都能进行呼吸生物体通过呼作用,吸进 氧气使体内的有机物转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酶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2十二、光合作用 1、 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吸收太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并 放出氧气,从而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于绿色植物体内。

2、文字表达式:光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氧气叶绿体3、验证产物的方法:利用碘能使淀粉蓝色的特点证明产物是否含有淀粉; 利用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性质检验产物中是否含有氧气 4、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 十三、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二氧化碳通常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微溶于水的气体 (固态二氧化碳称为干冰,可制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 ) 2、化学性质:a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 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生成碳酸使溶液变红 (CO2+H2O===H2CO3) c 加热后溶液又变紫色是因为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H2CO3===H2O+CO2)3、实验室制法:一般用石灰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 4、检验方法: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是否变浑浊 CO2+Ca(OH)2=======CaCO3 +H2O 十四、自然界的碳氧循环: 1、氧循环: 大自然中的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而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 合作用而增加 2、碳循环:自然界的二氧化碳会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里,又通过生物呼吸、细菌分 解、物质燃烧而释放出来,周而复始,不断循环。

十五、空气污染与保护 1、保护臭氧层:臭氧是一种天蓝色和有刺激性腥臭味的气体臭氧层可以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 对生物有保护作用臭氧层减少的主要原因:电冰箱和空调的制冷剂氟里昂、发泡剂、 洗洁剂、喷雾剂等化学物质含有氯氟烃,可以破坏臭氧分子 2、温室效应:主要是因为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对地球起保温作用,使地面的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 主要原因: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大量的使用,加上森林面积因乱砍褴伐而急剧减少 3、酸雨:排放到空气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 SO2 和氮氧化物等SO2 是污染气体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 是形成酸雨(PH<5.6 的酸性降水)的罪魁祸首酸雨可以使江河、湖泊水质酸化,毒害鱼类和其他水生 生物;使土壤酸化,破坏农田,损坏农作物、森林;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金属制品、名胜古迹等 4、为了保护空气,必须制定环境保护法律(环保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控制污染源,减少废气 的排放,提倡使用无污染能源,加强空气质量预报,改善环境状况,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