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动态规划算法实践指南

乡****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22KB
约23页
文档ID:614443457
动态规划算法实践指南_第1页
1/23

动态规划算法实践指南 一、概述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DP)是一种重要的算法设计思想,适用于解决具有最优子结构和重叠子问题的最优化问题它通过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存储子问题的解以避免重复计算,从而提高效率本指南将介绍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适用场景、典型应用及实践步骤,帮助读者掌握该算法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二、动态规划的核心概念 (一)基本定义动态规划是一种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子问题并存储其解来优化计算的方法其主要特点包括:1. 最优子结构:问题的最优解包含其子问题的最优解2. 重叠子问题:不同决策路径可能重复计算相同的子问题3. 无后效性:子问题的解只依赖于其输入,与子问题的计算顺序无关 (二)关键术语1. 状态(State):表示问题在某一阶段的决策或条件,通常用变量表示2. 状态转移方程(State Transition Equation):描述当前状态如何由前一个或多个状态推导而来,是动态规划的核心3. 边界条件(Base Case):最简单子问题的解,作为递推的起点 三、动态规划的适用场景动态规划适用于以下类型的问题:1. 最优化问题:如最短路径、最大/最小价值问题。

2. 计数问题:如不同路径的数量、组合方式的总数3. 决策问题:如背包问题、资源分配问题判断是否适用动态规划的标准:- 问题是否具有最优子结构 是否存在重叠子问题 四、动态规划的实现步骤 (一)分析问题结构1. 定义状态:明确问题的决策变量和状态表示2. 确定状态转移方程:建立当前状态与前一个或多个状态的逻辑关系3. 找出边界条件:确定最简单子问题的解 (二)选择实现方式1. 自顶向下(递归):通过递归函数计算子问题,但可能因重复计算导致效率低下2. 自底向上(迭代):从边界条件开始,逐层计算并存储结果,避免重复计算示例:计算斐波那契数列(n阶)- 状态定义:`f(n)` 表示第n项的值 状态转移方程:`f(n) = f(n-1) + f(n-2)` 边界条件:`f(0) = 0`, `f(1) = 1` (三)优化存储方式1. 一维数组:适用于状态转移只依赖前一个状态的情况2. 二维数组:适用于状态转移依赖多个前驱状态的情况示例:背包问题(容量为C,物品价值为v,重量为w)- 状态定义:`dp[i][j]` 表示前i件物品在容量为j时的最大价值。

状态转移方程:`dp[i][j] = max(dp[i-1][j], dp[i-1][j-w[i]] + v[i])` 五、典型应用实例 (一)斐波那契数列计算问题:计算第n项斐波那契数步骤:1. 自底向上计算:- 初始化:`dp[0] = 0`, `dp[1] = 1` 迭代:`dp[i] = dp[i-1] + dp[i-2]`(i > 1)2. 时间复杂度:O(n),空间复杂度:O(n)(可优化至O(1)) (二)背包问题问题:给定n件物品和容量为C的背包,求能装入背包的最大价值步骤:1. 定义状态:`dp[i][j]` 表示前i件物品在容量为j时的最大价值2. 状态转移:- 不选第i件:`dp[i][j] = dp[i-1][j]` 选第i件:`dp[i][j] = dp[i-1][j-w[i]] + v[i]` 取两者最大值3. 边界:`dp[0][j] = 0`, `dp[i][0] = 0` (三)最长公共子序列(LCS)问题:找出两个序列的最长公共子序列步骤:1. 定义状态:`dp[i][j]` 表示序列A前i个和序列B前j个的最长公共子序列长度。

2. 状态转移:- 若`A[i-1] == B[j-1]`:`dp[i][j] = dp[i-1][j-1] + 1` 否则:`dp[i][j] = max(dp[i-1][j], dp[i][j-1])`3. 边界:`dp[0][j] = 0`, `dp[i][0] = 0` 六、注意事项1. 状态定义要明确:避免歧义或遗漏关键变量2. 边界条件要完整:遗漏可能导致递推错误3. 存储方式选择:根据状态依赖关系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4. 时间与空间复杂度:优化存储可降低空间消耗(如滚动数组) 七、总结动态规划通过分解问题、存储子解和递推计算,有效解决了许多复杂的最优化问题掌握其核心概念和实现步骤,能够帮助读者应用于实际场景,如路径规划、资源分配等通过典型实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理解如何设计状态转移方程和选择存储方式,提升算法设计能力 五、典型应用实例(续) (一)斐波那契数列计算(续)问题:计算第n项斐波那契数步骤:1. 自底向上计算:- 初始化:创建一个长度为n+1的数组`dp`,其中`dp[0] = 0`, `dp[1] = 1` 迭代:对于`i`从`2`到`n`,计算`dp[i] = dp[i-1] + dp[i-2]`。

返回:`dp[n]`即为第n项斐波那契数示例代码(伪代码):```function fibonacci(n):if n == 0: return 0if n == 1: return 1dp = array of size (n+1)dp[0] = 0dp[1] = 1for i from 2 to n:dp[i] = dp[i-1] + dp[i-2]return dp[n]```时间复杂度:O(n),因为每个子问题只计算一次空间复杂度:O(n),用于存储中间结果2. 空间优化:- 观察状态转移方程,`dp[i]`只依赖于`dp[i-1]`和`dp[i-2]`,因此无需存储整个数组 使用两个变量交替存储前两个状态:`prev1`和`prev2`优化步骤:(1) 初始化:`prev1 = 0`, `prev2 = 1`2) 迭代:对于`i`从`2`到`n`,计算`current = prev1 + prev2`,然后更新`prev1 = prev2`,`prev2 = current`3) 返回:`current`即为第n项斐波那契数示例代码(伪代码):```function fibonacci_optimized(n):if n == 0: return 0if n == 1: return 1prev1 = 0prev2 = 1for i from 2 to n:current = prev1 + prev2prev1 = prev2prev2 = currentreturn current```时间复杂度:O(n),与未优化相同。

空间复杂度:O(1),仅使用常数额外空间 (二)背包问题(续)问题:给定n件物品和容量为C的背包,求能装入背包的最大价值步骤:1. 定义状态:- `dp[i][j]`表示前`i`件物品在容量为`j`时的最大价值2. 状态转移方程:- 若不选第`i`件物品:`dp[i][j] = dp[i-1][j]` 若选第`i`件物品(前提是`w[i] <= j`):`dp[i][j] = dp[i-1][j-w[i]] + v[i]` 综合两种情况:`dp[i][j] = max(dp[i-1][j], dp[i-1][j-w[i]] + v[i])`3. 边界条件:- `dp[0][j] = 0`:没有物品时,价值为0 `dp[i][0] = 0`:容量为0时,价值为04. 填充表格:- 使用双层循环遍历物品和容量,按状态转移方程填充`dp`表格示例(n=4, C=7, 物品重量`w = [1, 3, 4, 5]`,价值`v = [1, 4, 5, 7]`):- 初始化`dp`表格为5x8(物品0到4,容量0到7)的0矩阵 填充过程:- 第1件物品(重量1,价值1):- `dp[1][1] = max(0, 1) = 1`,其他`dp[1][j] = max(dp[0][j], dp[0][j-1])`。

第2件物品(重量3,价值4):- `dp[2][3] = max(0, dp[1][0] + 4) = 4`,其他按转移方程计算 依此类推,直到填满表格 最终`dp[4][7]`即为最大价值5. 空间优化:- 由于每次计算`dp[i][j]`只依赖于`dp[i-1][j]`和`dp[i-1][j-w[i]]`,可以使用一维数组滚动更新 更新顺序:从后向前遍历容量,避免覆盖未使用的`dp[i-1][j]`值优化步骤:(1) 初始化:`dp = array of size (C+1) initialized to 0`2) 遍历物品:对于每个物品`i`,从`C`向下到`w[i]`遍历容量`j`:- `dp[j] = max(dp[j], dp[j-w[i]] + v[i])`3) 返回:`dp[C]`为最大价值时间复杂度:O(nC),空间复杂度:O(C) (三)最长公共子序列(LCS)(续)问题:找出两个序列的最长公共子序列步骤:1. 定义状态:- `dp[i][j]`表示序列`A`前`i`个和序列`B`前`j`个的最长公共子序列长度2. 状态转移方程:- 若`A[i-1] == B[j-1]`:`dp[i][j] = dp[i-1][j-1] + 1`。

否则:`dp[i][j] = max(dp[i-1][j], dp[i][j-1])`3. 边界条件:- `dp[0][j] = 0`:序列`A`为空时,LCS长度为0 `dp[i][0] = 0`:序列`B`为空时,LCS长度为04. 构建LCS:- 从`dp`表格的右下角开始回溯,根据状态转移方程还原LCS 若`A[i-1] == B[j-1]`:该字符属于LCS,移动到`dp[i-1][j-1]` 否则:移动到`dp[i-1][j]`或`dp[i][j-1]`中较大的一个示例(A="ABCBDAB",B="BDCAB"):- 构建`dp`表格:- `dp[1][1] = 1`("A" == "B"),其他按转移方程计算 最终`dp[7][5] = 4`(LCS长度) 回溯过程:- `dp[7][5]`:A[7-1] != B[5-1],移动到`dp[7-1][5]`(3) `dp[6][5]`:A[6-1] == B[5-1]("A" == "B"),记录"B",移动到`dp[6-1][5-1]`(2) `dp[5][4]`:A[5-1] != B[4-1],移动到`dp[5-1][4]`(2)。

`dp[4][4]`:A[4-1] == B[4-1]("B" == "B"),记录"B",移动到`dp[4-1][4-1]`(1) `dp[3][3]`:A[3-1] != B[3-1],移动到`dp[3-1][3]`(1) `dp[2][3]`:A[2-1] == B[3-1]("C" == "C"),记录"C",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