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两小儿辩日阅读及阅读答案

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2.28KB
约7页
文档ID:238381011
两小儿辩日阅读及阅读答案_第1页
1/7

两小儿辩日阅读及阅读答案 两个小孩争论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索、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珍贵精神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两小儿辩日阅读及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问题一: 1.给加点字注音并说明 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 2.说明下列加点词并比较古今义有何不同 日始出时去人近 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3.用原文回答“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此”指代什么?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 5.两小儿提出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证明的依据分别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原话回答。

小儿甲:观点: 论据: 小儿乙:观点: 论据: 6.这个故事写得生动,形象而又寓意深刻请你依据自己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用三言两语加以评说 7.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8. 文中“孔子不能决”说明白什么? 六.对“两小儿笑曰”一句中“笑”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是“善意的笑”;有人则认为这是“恶意的讥笑,讪笑”你同意哪一看法?谈谈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五.1.zhì ,“知”通“智”,聪慧2.距离;到某地方热水;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4.略 5.小儿甲: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小儿乙: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7.本题可以多角度进行思维可认为两小儿宠爱探究,精神可嘉;亦可认为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就不一样 8.本题也可以多角度回答或认为学问无穷尽,即使高校问家也有所不知;或认为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儿的问题实事求是,决不“强不知以为知” 问题二: 1、给加粗字注音。

盂( ) 沧( ) 孰( ) 汝( ) 多知( )乎 2、说明下列加线的词 (1)两小儿辩斗( )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3)及其日中如探汤( ) (4)孔子不能决也 ( ) (5)孰为汝多知乎 ( )( ) 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困难性? 答: 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白什么? 答: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 6、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好像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索这个问题的? 答: 7、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看法? 答: 参考答案: 1、yú cāng shú rǔ zhì 2、(1)争论、争辩 (2) 距离 (3)热水 (4)推断 (5)谁 通“智” 3、孔子不能决也 4、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学问总是有限的,学问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5、 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围绕要大胆质疑等方面来答等。

6、一个是从形态的角度,一个是从温度的角度 7、对事物的探究探讨的看法 拓展阅读 译文: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争论的缘由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犹如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快,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犹如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推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才智多呢?” 鉴赏: 此文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论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索、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珍贵精神 这则小故事用对话贯串始终全文以孔子的见不能决为贯串线索,颇有条理地叙述了两小儿辩日的过程 先写两个小孩分别就太阳距离人的远近显明地提出看法,引人思索。

接着又分别摆出依据两人互不相让,都运用反问句式,扣住了题目中的“辩”字,增加了论辩性 “笑”在原文中明显有“讥笑”之意至于该不该“笑”,也可以从多方面看若从作者为道家,孔子为儒家来看,明显要“笑”孔子;但若从孔子的看法来看,又不该“笑”了,因为孔子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并没有“强不知以为知”, 为什么要“笑”他呢?“孔子不能决”告知人们,做人就应当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孔子不能决”还告知我们,孔子那样的高校问家,尚且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此看来,学问是无穷尽的,什么人都应当不间断的学习,不放弃探求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论而不妄加决断,正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而两小儿擅长视察常见的生活现象,从中发觉问题,引发思索;也可以从两小儿是从不同的角度视察事物、相识事物,结果自然就不一样;说明他们平常留意视察生活,感悟生活,具有多元化思维;同时他们也具有独立思索、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本文同样深刻阐述了“学无止境”这一道理 事实上,现代科学已经对这种现象有了科学的说明:早上和傍晚,太阳角度低,穿透的大气层很厚,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很大,光路弯曲显著,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大;中午太阳角度大,穿透的大气层相对较薄,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较小,光路弯曲没有早上和傍晚明显,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觉得小了。

此外,当太阳在早上的时候是从地面升起,而远处的屋子或山正和那大太阳成了一小一大的显明对比,而在中午四周没有任何东起跟它对比,明显就会显得小,这是我们的肉眼骗了我们而且由于地球形态、大气层、运行规律等自然因素,简洁运用生活规律或生活常识去说明是无法作出正确说明的但作出正确说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须要的正是“两小儿”和孔子的这种独立思索、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 两小儿辩日阅读及阅读答案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