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罗马柱式的变化形式与力学性能的差异目录[1]古希腊柱式形式与力学性能[2]古罗马柱式形式与力学性能[3]古希腊、罗马柱式联系与对比古希腊柱式·形式帕提农神庙 在希腊,无论是建筑艺术还是数字计算能力都达到了顶峰今天可以看到,古希腊风格几乎影响了西方每一个国家 希腊建筑独特的美是无与伦比、无法超越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大理石材料的发现,希腊工匠们逐步设计并完善了三种“建筑柱式”如: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帕提农神庙是多立克柱式的最高典范古希腊柱式·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大理石材料的发现,希腊工匠们逐步设计并完善了三种建筑柱式:多立克多立克:柱式粗壮厚重,开间小;无柱础;极少线脚,偶或有之;高浮雕,收分卷杀较明显;强调体积,象征刚劲雄健的男性爱奥尼爱奥尼:比例修长,开间较宽;有柱础;有多种复合的曲面线脚;薄浮雕,收分及卷杀不明显;强调线条,象征清秀柔美的女性科林斯科林斯:柱头宛如一棵旺盛的忍冬草,其余部分与爱奥尼柱式类似古希腊柱式·形式 这种柱式没有柱础,只插入神庙的平台,它的柱身有20道凹槽,边线尖锐柱身有微微膨胀叫卷杀,因为直柱子从视觉上是向里收。
柱头有3个或5个窄水平带,柱头是碗状的,顶部是一个方形托板柱式是由柱子及水平支撑的水平部分组成,叫檐部檐部是由檐壁、檐口、和过梁三部分组成多立克古希腊柱式·形式 位于小亚西亚以弗所的雅典娜·奈基神庙是爱奥尼柱式的典型代表它是世界上七大奇观之一 伊瑞克提翁神庙(公元前420———393年)是在卫城上建造的爱奥尼神庙爱奥尼柱式雅典娜·奈基神庙宙斯神庙科林斯柱式科林斯柱式 源于古希腊,是古典建筑的一种柱式它的比列比爱奥尼柱式更为纤细,柱头是用茛苕(Acanthus)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相对于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装饰性更强,但是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雅典的宙斯神庙采用的正是科林斯柱式科林斯”一词源于古希腊城市科林斯(Corinth) 科林斯柱式的起源据说为雅典雕刻家卡利马斯无意中发现一个草编的篮子,里面是一个来自科林斯的贫穷女孩仅有的家当,女孩已经悲惨的死去了这个篮子被一块扳子或屋顶的砖瓦覆盖着,爵床叶在篮子周围生长,悬垂部分呈卷曲状卡利马斯为这种迷人而简单的组合所感动,随即绘成素描,然后刻在石头上 古希腊柱式·形式 在帕题农神庙旁。
它的门廊比较特别有人叫它“女像柱廊”(Porch of the Maidens)因为它以身批盛装的女神像代替柱子支撑上面的檐人像柱爱奥尼神庙门廊古希腊柱式·形式古希腊柱式的演变:1、檐部的高度相对地逐渐缩小到与柱子相适应,承重构件与被负荷构件趋向平衡;2、柱子的细长比逐渐增大,柱身的收分越来越小;柱头逐渐加厚而挑出则减小古希腊柱式·力学性能柱头檐部柱础希腊柱式中,柱头是垂直构件和水平构件的交接点,长方形构件和圆形构件的交接点多里克柱式:多里克柱式:倒圆锥台外张,是垂直构件同水平构件之间的过渡;正方形的顶板是长方的额枋同圆柱之间的过渡爱奥尼柱式:爱奥尼柱式:也是通过两种因素的渗透而完成交接任务的——两对涡卷,平面投影是正方的,却以圆形螺线为母题,他们上有正方形的顶板,下与柱身上端一圈盾剑饰相切台阶柱身古罗马柱式·形式从希腊衰落以后,所有这些建筑系统为罗马所掌握,并走上了新的道路,因此出现了与希腊柱式有相似之处但细部却很不相同的柱式:罗马爱奥尼、罗马多立克和罗马科林斯柱式罗马时期,混凝土材料迅速发展这大大促进了古罗马券拱结构发展古罗马人将券拱结构和梁柱结构结合形成券柱式结构以及连续券结构。
多层建筑物的兴起使结构不再是简单的柱式叠加古罗马柱式·形式 在爱奥尼和科林斯柱式的影响下,罗马建筑师又制定了一种新的柱式----复合柱式即在克林斯柱头之上再加一对爱奥尼式的涡卷 柱式到了罗马时代,多数已不再是结构构件,也不再是建筑风格的赋予者柱子逐步演变成一种形式,来装饰巨大的公共建筑的墙面在16世纪维尼奥拉和其它理论家,把这些柱式加以论述和制定规则 分层排列柱子的原则在文艺复兴时代被采用古罗马角斗场[公元前72~80年]古罗马柱式·形式 罗马柱式有塔司干、多立克、科林斯、爱奥尼、和复合柱式这几种对希腊柱式的改造:[1]科林斯柱式被重用,多立克柱式被淘汰;[2]演化出新的类型:组合式、塔斯干式;[3]柱式更加细长,柱础与柱身比例减小古罗马柱式·形式券柱式:把券洞套在柱式的开间里,券脚和券面都用柱式的线脚装饰,柱子和檐部等保持原有的比例,但开间放大其中柱式仅起装饰作用古罗马柱式·形式罗马建筑远比希腊的高大,为此罗马人多采用叠柱式的方法来解决最常见的是底层用塔斯干柱式或罗马式多里克柱式,二层为爱奥尼柱式,三层为柯林斯柱式,如果还有第四层则用柯林斯的壁柱。
为了稳定,极少使用纯柱式的叠加,几乎都是券柱式的叠加另一种方法则是一个柱式贯穿两层,名为巨柱式这种做法能突破水平划分的局限,但缺点是尺度失真巴尔贝克太阳神庙古罗马柱式·力学性能 罗马建筑最典型的特征是使用非结构柱式,经常是将柱子全部或部分埋入墙中,称为附墙柱或半身柱,有的柱子被做成扁平状,这时人们就称其为壁柱这种手法清楚地体现在了塞弗拉斯凯旋门和梯度凯旋门上四层高的罗马大斗兽场中,底层为陶立克式、二层为爱奥尼式、三层为科林斯式,环绕在顶层的则是壁柱式这些柱式在这里已不起结构作用,建筑物的主体另外设计有独立的结构支撑体系,柱子不过是立面的装饰构件而已古希腊、罗马柱式形式对比 1、希腊的建筑是充满了感情的外形,不能用尺规作图,而只能用手去触摸而罗马建筑的巨大的公共建筑要求建筑元素很快的建造起来是尺规作图的,这样导致罗马柱式比较容易分析,它没有希腊的线脚那样富于变化和自由2、希腊柱式是建筑物不可分的一部分古罗马建筑中,尤其是在建筑的外立面,古典柱式很少起到支撑的结构作用,而多作为壁柱来装饰外立面,柱子通常都只是装饰这和古希腊建筑中柱式的承重作用是有着很大的区别。
3、就单个柱式而言,古罗马柱式的外形比例比古希腊柱式修长,柱高和柱径的比要大于古希腊柱式柱子本身的装饰纹样也比古希腊柱式繁琐精美的多4、古希腊建筑是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是处在一个摸索的时期,因此在古希腊柱式中没有建立起象古罗马柱式的规则和概括例如古希腊柱式中的多立克柱式通常没有柱础,直接放在阶梯上,属于不完整的柱式类型长细比 柱是一种压杆,主要承受沿柱长度方向的轴向力西方古典柱式均为石材,对于岩石强度,其抗压强度值达到120~260 N/mm2因此,石柱压杆设计,主要考虑稳定问题,其关系式如下: A≥N/φ[σ]式中:A为压杆横截面积(cm2);N为轴向压力(N);φ为折减系数,它与材料及长细比有关,且φ≤1; [σ]为材料抵抗轴向力的容许应力(N/cm2) 显然,φ=1时,可获得最小的横截面积,此时所用的材料也最省从西方古典柱式的柱身长细比观察,塔司干柱式为6,陶立克为7,爱奥尼为8,科林斯和组合柱式均为813由材料力学可知,当石材的长细比λ≤8时,折减系数φ值接近于1这说明当时的希腊和罗马人已经认识到了正确使用石材做柱的力学道理而且,在力求使整个柱型纤巧秀美中,有意识加高了柱头的比例,确保了柱身长度在合乎力学规律的限度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