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年从唐诗看唐代的爱情、别情、亲情亲情爱情友情五种情.docx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4.68KB
约11页
文档ID:528141846
2023年从唐诗看唐代的爱情、别情、亲情亲情爱情友情五种情.docx_第1页
1/11

从唐诗看唐代的爱情、别情、亲情】 亲情爱情友情五种情 摘 要:唐诗是一个浓缩了的唐代社会,唐诗是一本唐代的百科全书读唐诗,品味质朴纯真的民间百姓爱情、优美神秘的仕林文人爱情;读唐诗,观察唐人离别中的行为艺术,惜别中的另番滋味;读唐诗,感受父母对儿女的牵肠挂肚,感受儿女对父母的感恩戴德 关键词:唐诗 爱情 别情 亲情 唐诗是一个浓缩了的唐代社会,唐诗是一本唐代的百科全书,这话赞同的人很多因为它的“浓缩”,所以它是唐代社会的精华;因为它是“诗歌”,所以它是唐代社会的升华读唐诗,品文学、学历史、观社会;读唐诗,品爱情、察别情、感亲情 一、唐诗中的亘古爱情 唐诗中,爱情写得精彩的篇章很多,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民间百姓的爱情;一类是仕林文人的爱情 1.质朴纯真的民间百姓爱情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三首写民间爱情的诗歌,题目都叫“长干行”长干,即长干里,是南京市城南的一条街长干里靠近秦淮河,又临长江,住在那里的人,很多是经商的,或是搞运输的,流动人口众多,青年男女从相认到相知再到相爱,就有了爱情故事 三首《长干行》中,有两首是诗人崔颢写的,其一为: 君家何处在,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显然,这是一个年轻女子,在问一个年轻男子,您家住哪里?男的并没问她住在哪里,她就主动自我介绍,我家住在横塘或见女子应该是对这个男子有了一段时间接触,或是一见钟情,有了一定的爱慕之意 第二首,是男子回答女子的: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姑娘和小伙子,一问一答,朴素自然短短八句,一个优美的爱情故事拉开了序幕两首诗都无明显地表达爱情的字句,但那种朦朦胧胧的爱意,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已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另有一首《长干行》是五言古诗,是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诗的开头六句追忆了与丈夫孩提时“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情景,塑造了一对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少年形象十四为君妇”四句,细腻地刻画出初婚的羞涩、美好与甜蜜十五始展眉”四句,写婚后的热恋和恩爱,山盟海誓、如胶似漆十六君远行”四句,写遥思丈夫远行经商,为之担惊受怕,缠绵悱恻门前迟行迹”八句,写触景生情,忧思不断最后四句,写寄语亲人,望其早归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这首诗里,留下了两个有关爱情的成语:“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这是一个平民百姓的爱情故事,本身并没有特别曲折的情节,却写得真挚动人。

2.优美神秘的仕林文人爱情 唐诗还有一类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爱情诗,它写的是士大夫、诗人的爱情故事说到爱情故事,首推中唐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其诗虽短,故事却极曲折动人:书生崔护,去长安应试未中一天,诗人喝了几杯酒后,到城南郊外散心,见花木丛萃处有户房门紧闭的人家,便上前叩门半晌,有位少女从门缝里问话,他对以姓名,并向她讨茶解渴,那少女取来茶水,便倚在门前桃树下崔护一边饮茶,一边和她攀谈,那少女虽没有答话,然“目注者久之”崔护饮茶后起身告辞,那少女“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眷眄而归”一年后,崔护情不可抑,又于这一天去寻访,只见大门紧锁,空无一人,崔护便在门上题了这首诗,怏怏而去原来那天少女和她的老父亲出门去了,当他们回到家门,那少女一见门上的题诗,便一病不起而崔护也由于心中惦念不安又来寻访,少女在昏厥之中听到崔护的哭喊,又苏醒了,俩人终于成了美满的夫妻是否真有此故事,且不讨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诗是有情节性的,上述故事对理解这首诗是很有帮助的后人把这个故事改写成剧本,搬到了舞台上明朝人改的剧本叫《桃花人面》,清朝人改后的剧本叫《人面桃花》。

说到唐代的爱情诗,不能不提到李商隐李商隐写有关爱情主题的诗,既多又好他写的爱情诗,都是朦胧诗,只说他爱上一个女性,他们之间有刻骨的相思,但他又不说这是谁,两人之间究竟怎样了诗人无意告诉我们具体的恋爱过程他诉说的是那份刻骨铭心的感情――由于相思而带来的痛苦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我的身体不能像凤凰那样,生出一双翅膀,不能飞到你那里去与你相会但是我的心与你是相通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的谐音字是思念的“思”蚕吐丝,就像诗人思念对方,我绵绵不绝的相思,一直到生命的结束蜡烛不停地流蜡泪,一直要等到整个蜡烛都烧成灰这是受相思的煎熬,相思的痛苦没完没了,一直要到生命的终结 二、唐诗中的离别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离别,令人伤感但是,唐诗中写到的离别,用现代流行的话来讲,简直可以说是一种行为艺术 1.送别之际唱离别歌 在汉代送别时,客人先唱《骊驹》之歌,里面有这么两句:“骊驹在路,仆夫整驾马已经牵到路上,车夫已把车都驾好主人接着也唱一首叫《客毋庸归》的歌,你不用这么急着回去,千方百计挽留他,情意绵绵,一唱一答,然后分手 到了唐代,很快有了唐人自己的送别之歌,就是王维写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自从王维写了这首送别的诗以后,唐人告别时,多唱这首歌唱一遍觉得绵绵情意还没有充分表达,于是就再唱一遍,觉得还不够味,再重复唱一遍,以后这首歌曲被称为《阳关三叠》白居易《对酒》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可见此诗打动人心的力量正因为这首诗说出每个出关人、送行人的内心感情,得到许多人的强烈共鸣,成为广泛传唱的出塞曲 唱别离歌,在唐代不仅是诗人,也是一般平民在送别之际的一种惯有举动请看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游名山大川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见汪伦后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说明李白并不知道会有人来送行;“踏歌”,写出送行人边走边唱从岸上走来的神态他是谁呢?直到最后一句才点明,原来是友人汪伦。

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历来为人传诵 2.送别之际饮酒吟诗 送别时,主人为何请客人喝酒?因为酒有振奋精神的作用,送别时主客双方心情压抑,喝点酒可以兴奋一点,消解一些离别之愁在唐代出现了“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杨载:《诗法家教》)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请看李白的《送别》: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首联诗人以被送行人的目的地起兴,正好是西出阳关送别之处李白在送别友人的宴席上喝得是酩酊大醉,这是李白对朋友的不舍,也是李白个性的写照颔联写“千树万树梨花开”,柳叶新芽迎风摇曳诗人把远行的不舍之情寄托在“梨花”、“杨叶”等意象中颈联写在送别的宴席上,诗人“倾壶”一饮,这是男子汉之间的送别方式,没有委婉的语言,没有惜别的柔情,把依依不舍之情寄于酒中,一饮而尽;分别之时,“马上赠鞭”,以示纪念尾联写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想象着友人的路途,等到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吧,从缺到圆的明月是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 3.送别之际折杨柳枝 刘禹锡《杨柳枝词》(其八)中有两句诗:“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在长安的路边上,有各种各样的树,只有杨柳树,它是管别离,管送别的 折杨柳相送与饮酒送别一样颇有深意张九龄《折杨柳》中:“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诗意是,一枝杨柳虽不足贵,但它代表着故园的春色,值得珍惜这是一位女子为情人送行的诗,诗句含蓄地表示了女子的青春也如故园春色一样不能久驻,盼望行者早日归来,莫辜负了春光古人为何折柳赠别呢?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又是谐音所以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作为怨别、怀远的常用意象 4.离别之后鱼雁传诗 古代没、没电报,不能打,也不能发E-mail,当时唯一的通讯工具就是写信那个时候,交通不便,寄一封信也不容易在李商隐的诗中,多次说到书信有一次,他在洛阳写信,寄给长安的一个朋友,叫令狐 他写的信就是一首诗,其中有两句:“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寄令狐郎中》)我在洛阳看着嵩山的树,你在长安看着秦川的云,我们两地相望,幸亏两条鲤鱼千里迢迢送来书信一封这里用了鲤鱼传书的典故 李商隐还有一首诗,叫《春雨》,也说到了书信。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玉铛就是一对玉镯的耳环,缄札就是封起来的书信我想寄一封信给你,还有一对耳环,请谁送信呢?长空万里,层层薄云,像绸缎一般,铺在天上,一只鸿雁带着书信向远方飞去这种寄书信的意象是非常优美的 三、唐诗中的天伦之情 1.对妻子儿女的思念 我们都称杜甫是诗圣,其实,杜甫还有一个称号,叫“情圣”1922年,梁启超到诗学研究会去演讲,题目就是《情圣杜甫》说杜甫是情圣,因为体现在他诗歌中的那份感情,是最深厚的、最诚挚的,达到了圣人的境界 杜甫诗中写到的天伦之情,是时时处处都可见到的在他遭遇动荡的时代,战火纷飞使他和他家人的天伦之情受到了损害,或者被毁灭这时所表现出的天伦之情,就更加可贵杜甫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动荡事件,莫过于安史之乱公元756年,杜甫带着家人逃到陕北 州(现在叫富县),他把全家安置到一个叫羌村的小村庄当他投奔甘肃灵武――唐肃宗的临时政府所在地,中途又被叛军俘虏押回长安一天夜晚,杜甫看着天上的一轮明月,想念在 州的妻子、儿女,写了那首感人至深的《月夜》,诗中有: 今夜 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诗人不写今夜长安月,因为他想念 州的妻子,故写今夜 州月。

在闺房中,只有她一个人孤零零地看着天上的月光儿女们太小,他们还不懂得思念在长安的父亲这首诗的构思确实很巧妙,更重要的是,这首诗表现了他对妻子、对儿女的那种深情诗的最后说“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团圆,让月亮照着我们,脸上不再布潢泪痕呢? 无独有偶,生于盛唐诗风豪放的李白,对天伦之情的描亦无例外《寄东鲁二稚子》这首诗大概是李白三十九岁时所写那时,李白的第一任妻子许氏已经去世许氏留下一子一女,大的是女儿叫平阳,小的是儿子叫伯禽李白喜欢云游四海,到处飘荡,就把两个孩子寄养在山东泰安一带诗人在长江下游东吴时,突然想念起他的孩子来,就写了这首诗我曾经在那儿亲手种了一棵桃树,这棵桃树现在长得恐怕跟这酒楼差不多高了,然后他就想到自己的两个孩子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我有一个爱女,名字叫平阳,她在桃树下走,然后她折了一枝桃花,想起了亲手种桃树的父亲,折下桃花又不见我,感到很孤独我还有一个儿子,现在恐怕跟他姐姐差不多高了,姐弟俩在桃树下走,有谁抚摸他们的背,去疼爱他们呢?下面他接着又说,我的肝肠像火煎一样,赶快写一首诗寄去。

李白一生常常周游名山大川,活得潇洒旷达,他的诗是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