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从李白的杂糅思想看其个性特征总体来说,李白的思想受到儒、道、游侠影响深刻,其中,部分学者认为,道家思想对李白影响最深刻,因此,李白性格中,豪迈与愤世嫉俗多一点;在诗歌作品中,浪漫情怀多一点基于此,李白个性特征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矛盾对政治态度的暧昧和矛盾;追求绝对自由时所产生的矛盾;还有面对残酷现实所表现出来的矛盾态度一、儒家思想对李白个性特征的影响李白与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从小就系统地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教育诵读诗书,观览百家,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所以,李白,从小也就有着事君荣亲、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的伟大抱负虽然说李白十分不满儒家所限定的条条框框,但是儒家思想时强时弱,却一直占据着主宰着他的一生,也成了他一生喜怒哀乐这些情绪最直接的导体李白接受了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 “安黎元” ,这些思想对他的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 、积极进取,满怀壮志受儒家思想影响,李白少年时期就积极进取,满怀壮志,意气风发青年时期的李白就渴望建功立业,抱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对政治前途充满信心,抱着“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宏愿。
《梁甫吟》 、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 、 《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 “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这是李白在《赠韦秘书子春》里的一句话,济代则济世,独善则保持个人情操,假若活着不能有益于百姓,即使保持了不与世同流合污的节操,又有什么益处? 这一句强烈地表现了李白“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和他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命的政治抱负李白虽然视功名如浮云,实际上他内心深处是矛盾的,对唐玄宗对他的恩宠一直是铭记的,对那段荣华尊贵的生活也是非常留恋的最终,李白失望离开朝廷后,对他生命中认为最辉煌的一段一直怀念的这种感情是基于儒家的忠君之义,对国家民族的关心,还有功名事业的失落感怀念朝廷和当朝天子的这种感情,一直贯穿于李白的后半生甚至听到笛声中含有京城的音调韵律,都能流泪二) 、富有同情心,兼善天下受儒家“兼善天下”思想的影响,李白密切关心人民疾苦虽然李白表面上放荡不羁,沉迷酒乐,但他是心系着国家与人民的命运的,从而形成他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个性特征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 2 / 6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 ) ,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 、 《丁都护歌》等) 。
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 、 《子夜吴歌》等) 例如“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就描写了边塞紧张的战斗生活,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既表现了战争的艰苦,又表现了战士们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三) 、强烈自信,自视高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李白年少时就心胸宽广,满怀壮志,形成了强烈自信,自视很高的个性特征,他把功名成就常常看得轻而易举他还屡次自比大鹏李白对自己的信心是十足的,以至于有一些狂妄,自视过高李白经诗人吴筠的推荐,即被唐玄宗召赴长安这时他满心喜悦,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可见,李白对自己的才华是多么的自信二、道家思想对李白个性特征的影响如果我们在古代文人士大夫身上寻找道家思想影响的痕迹,我们会很自然地把道家与李白联系起来的确,我们从李白那里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对李白的深刻影响,看到李白人格理想形成中的道家思想因素对此,古人已多有提及者清人龚自珍即曾明确地说过:“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 ”(((最录李白集)))说李白并庄、屈以为心,即是指出了在李白的内心深处庄子思想的因子。
李白的诗歌,深深地刻着道家文化思想的印迹每当读他的诗歌作品时,诗中那种大气、豪气、骨气、灵气和仙气总会扑面袭来可以说,没有李白这样优秀的大唐知识分子创作的纵横捭阖、浑雅丰腴的唐诗,就没有气势磅礴、多姿多彩的唐代文化一) 、真诚率直、贵真道家思想在很深的程度上培育了李白的精神个性,影响了李白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道家崇尚自然,直接影响了李白真诚率直、贵真的性格与顺应自然相应,体现了李白任情真率,真诚豪迈,从不因命途多乖而改变自己的天性,也不因环境的变迁而伪饰自己贵真、尚真,是他毕生的追求对此,我们从他对诗歌的看法中也可见出 《古风》其一云:“怪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这里,诗人认为“绮丽不足珍” 3 / 6,而是提倡“清真” ,反对“雕虫丧天真”(((古风》三十五)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抒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中,诗人又明确主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提倡清新自然如芙蓉出水的诗美观这里所谓“天真” 、 “清真” 、 “清新” 、 “天然” ,就是反对矫揉雕饰,提倡质朴自然,要求诗要真诚自然,抒发真情实感,而不要矫饰与造作诗如其人,李白这样要求于诗,其实又正是他自身人格追求的体现。
他憎恶伪善与雕饰、追求真诚率真,不论是昂扬乐观的理想主义情调,或者是纵情享乐、寄生淫佚的生活情趣;是困顿失意的哀怨悲苦,还是辞别亲友时的忧伤愁绪等,皆生动、丰富地表现出来后人谓其“真放” ,正是就他体现于诗中任真放达而言的二) 、豪迈,放纵不羁,追求个性自由作品《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开篇写道:“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他性格豪迈,不拘束缚,放诞任情,恃酒傲物,蔑视礼法杜甫《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绘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便是对李白傲晚权贵、任真放达的形象写照他崇尚人格气节,在皇帝面前也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和自由追求我们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道教描绘的神仙世界,投合李白热爱自由、向往自然的性格现实生活的黑暗龌龊使他更强烈地幻想和追求美好的神仙世界他的狂傲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都来源于这样的思想基础三) 、道家“出世”思想与李白的顺应自然的豁达情怀道法自然,道家的“自然”就是要使人的真性情得以自然流露和显现,不受世俗社会的外在规制与约束老子说: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庄子也说:“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这些指的都是“要消除现实世界的‘尘埃之心’ 、 ‘尘俗之气’ ,实现心理转换,培养一种不为世俗功利所牵引的超脱心态”在这种心态的引领下,李白淡泊名利,不慕虚名,成为一生顺任自然的体道者李白曾供奉翰林,他的才华深得帝王仰慕,完全可以尽享人间富贵,他却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 ,渴望在建立功业后能飘然引退即便如此,李白仍不能见容于权贵3 年的仕途生涯使他对朝廷的种种腐败与黑暗有了深切的认识李白摈斥阿谀奉承,不在权贵面前违背自己做人的尊严,相反,他对权贵的惺惺作态、尔虞我诈、欺上压下等丑态深感厌恶在对现实的失望与对浮华的轻蔑中,李白用诗淋漓酣畅地戏弄权贵,鞭笞腐败,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梧桐巢燕雀,枳棘 4 / 6栖鸳鸯 ”“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尤其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发出了最响亮的呼号: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不屑于同流合污的傲骨最终使李白被赐金放归,继续他飘游四方的生活李白正是通过“出世”保证了内心的“不失己” 三、游侠思想对李白个性特征的影响盛唐前后,游侠之风活跃,侠士之风盛行,在士林之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李白也不例外。
尚侠思想在李白的意识之中占据了极大的地位,他把古代侠士的精神作为他自身的一部分,游侠精神在他的诗作和为人上得到充分展现纵观历史,游侠的特点主要有四:其一、尚义,即重朋友之谊,重极恩;其二,尚气,即有一定的正义感,路见不平,必拔刀相助其三、尚勇,即轻生好斗,动辄杀人其四,慷慨好施,急人之困李白一生有游侠作风,个性也与游侠思想相吻合在这里把他的游侠个性概括成三点,分别是一、重然诺,轻生死,仗义疏才,急人之难;二、存交重义,结纳豪俊,豪饮好剑;三、叛逆精神与英雄主义诗人曾自云:“曩昔东游淮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出自《上安州裴长吏书》 )可见李白确实是仗义疏财之人至于说到李白的重义,比较著名的是他和朋友吴指南的故事李白视朋友如手足曾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后指南死于洞庭之口,李白恸哭失声,炎月伏尸而行,猛虎前监,亦坚守不动,权殡于湖侧,数年之后,又将遗骨营葬于鄂城之东李白喜欢结交俊豪,也为他的朋友写下不少佳作,其中我们熟悉的就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赠汪伦》等诗除此之外放纵饮乐,豪饮好剑是李白的一大特色在李白的诗作中,酒和剑出现的频率是极高的,因此,也有人说他的诗是“诗酒剑”式的咏侠诗,典型的如:“醉来脱宝剑,旅憩高堂眠” , “举杯销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等。
在这些诗句中,诗中有剑,剑中有诗,达到了诗剑合一的境界,蕴含了诗人的剑骨和诗魂,无不体现出李白的侠士精神范传正曾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中写道:“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力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臣,许与气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十五岁时就已经学过剑术,心怀远大理想,想要藉机一 5 / 6展所长年少时血气方刚的李白,曾经犯过法杀过人而隐身市井 “门多长者车”可见他与江湖侠客多有往来,钦佩他们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到他自己成年以后,还是放荡不羁,说“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帏复何盖”颇有侠士气魄李白诗歌中英雄主义精神和叛逆精神是他强烈的任侠作风的表现李白性好自由,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主要在于他将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而不是置身于一个社会大集体中的某一特定位置他所向往的是侠士仗剑而行,不耐羁绊的生活这些性格特征都与古代侠士的洒脱飘逸,无拘无束的个性吻合他所写的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等诗作有力地表现出他的叛逆和追求自由真我的精神李白从无数古代英雄的风度,气派中吸取力量,把现实的理想投影到历史中去,从而在诗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画廊。
他歌颂草泽,际会风云的英雄,如《梁甫吟》 ,写太公望:“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也歌颂视功名如草芥的义士,如《古风》其十写鲁仲连的“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事实上李白对英雄的崇敬和礼赞是他自身济世经国,建功立业伟大理想的折射李白一生理想远大,抱负高远 “济苍生” , “安社稷”是他最大的愿望,即使在遭谗毁,贬谪之时,他也怀着“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的政治理想,而不是避世隐居他曾用一句诗来形容自己,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由此看出李白身上颇有英雄情结四、总结:慕“出世”而求“入世”的矛盾统一体李白一生大半过着浪游的生活,他喜爱的山水往往不是宁静的丘壑,幽雅的林泉,而是奇峰绝壑的大山,天外飞来的瀑布,白波九道的江河,这些雄奇奇险的山川,特别契合他那叛逆不羁的性格,他好像要登涉这些山川和天地星辰同呼吸,和天仙神灵相来往他的杰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其中梦境的描写,特别令人目眩神迷:“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从谧静优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曲折迷离的千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