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岁暮登黄鹤楼陈恭尹(1)郊原草树正凋零,历历高楼见杳冥鄂渚地形浮浪动,汉阳山色渡江青昔人去路空云水,粤客归心向洞庭莫怨鹤飞终不返,世间无处托仙翎注释】(1)陈恭尹:明末清初诗人1659年南明覆亡,为抗清而奔走的诗人见大势已去,决定从河南回故乡南海(今广东佛山市),途径武昌登临黄鹤楼写下此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黄鹤楼所见原野上草树凋零,呼应题目中的“岁暮”B.颔联诗人眼中地形似乎随波浪浮动,汉阳远山褪尽颜色而江水青绿C.颈联化用前人诗句,昔人已去白云飘荡,虽未言愁但愁绪深沉含蓄D.“杳冥”“云水”“洞庭”等意象构成一幅天高水阔清新明快的画面2.古诗中常用“鹤”的意象表达对世外生活的向往,下列诗句没有表达这种情感的一项是( )A.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刘长卿《送方外上人》)B.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贾岛《宿山寺》)C.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一)D.我爱湖山清绝地,抱琴携鹤住茆堂陆游《即事》)3.同样是登楼抒怀,本诗与崔颢的《黄鹤楼》相比,描写的景色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病后登快哉亭①贺 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程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注释】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②黄华:菊花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第一句运用比兴手法,以雨后鸣蝉之“得意”反衬诗人自己的失意;第二句转为视觉描写,诗人在眺望中微露出思乡情怀B.颔联言近旨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情状;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数次的思乡梦C.颈联实写,乌鸦带引斜阳光芒投进古寺,小草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一“带”一“将”,让画面富有动感,景情融合自然D.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秋风萧萧,给人以寒冷之感5.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答张十一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②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注】①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一起被贬张十一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此处“未”字领起“报”与“知”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白描手法勾勒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猴猿啼鸣,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传递出人烟稀少的空寂B.颔联是两组近景特写,小笋萌生、鲜花绽放之景为冷落荒僻的村野点缀了些许鲜艳明快的颜色,比拟手法使得描写生动传神C.尾联直抒胸臆,点明忧愁的心境和原因看罢书信顿觉白发加半,直接表达对仕途坎坷、年华逝去的悲愤,与友人同感共悲D.诗中景物契合诗人的处境与心情环境之空寂更添远离京城后的孤独凄凉,花开之悠闲更使身居闲地身为闲人的诗人触景生愁7.本诗的情感含蓄而复杂,请结合诗歌后两联进行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晚归山居刘沧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秋深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深秋时节,诗人独行于郊外,天空冷寂、树叶稀疏,渲染了凄清寂寥的气氛。
B.颔联写诗人回忆故乡往事,直到日暮时分才“独寻”荒径归来,心情孤寂惆怅C.尾联写山月的清辉洒向独居的竹扉,流露出诗人对山居恬淡生活的喜爱之情D.全诗从初行郊野写到月上西林,清光照竹扉,以空间为顺序写了诗人一路所见之景9.请将这首诗的颈联与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潜《归园田居》)进行比较,从写景手法和意境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塞下曲二首(其一)马戴①旌旗倒北风,霜霰逐南鸿夜救龙城急,朝焚虏帐空骨销金镞在,鬓改玉关中 却想羲轩②世,无人尚战功注】①马戴,晚唐时期著名诗人②羲轩,伏羲氏和轩辕氏(黄帝)的并称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抓住边塞景物特征,描写了自然环境的恶劣,渲染了凄切的气氛B.唐末战事频繁,军队晚上救援了危急的龙城,早晨敌人又来烧毁军营C.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苦难,一些战士阵亡,一些战士守边塞到老D.这首诗思想深刻,但没有盛唐时期边塞诗的豪放高亢,显得悲壮深沉11.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临行与故游夜别何逊 历稔①共追随,一旦辞群匹②。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注】①历稔(rěn):历年稔,谷熟,谷一熟为一年②群匹:群朋,即诗题中的“故游”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一、二句中,诗人开篇委婉表示了自己不忍与共事多年、情好谊笃的故游诸人离别B.在三、四句中,诗人从眼前所见实景写起,并由此发出喟叹:自己一去,不知何时方归C.整首诗以设问作结,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盛会难再”的深沉感慨,且能使人产生遐想D.在这首诗中,诗人将寻常情事、眼前景物信手拈来,诗歌显得自然别致,而又颇为动人13.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两句 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临江仙①李煜 樱桃②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注】①这首词是李煜于开宝八年初夏所作开宝七年(974年)十月,宋兵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②樱桃:初夏时结果实,古代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14.上片开头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规啼月的景象,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
15.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太湖恬亭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16.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17.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醉蓬莱黄庭坚对朝云叆叇①,暮雨霏微,乱峰相倚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重烟水樽酒公堂,有中朝佳士荔颊红深,麝脐香满,醉舞裀歌袂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注】①叆叇(ài dài):指的是云彩很厚的样子,形容浓云蔽日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开头一个“对”字领起以下三句,描绘出一幅烟雨凄迷的峡江图B.“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中的“锁”字,隐约透露出自叹身世的感慨C.下片开头四句设想贬谪之地的望乡之苦,用未来的乡愁烘托现实的离情D.词的上下两片都先写悲情,再入乐景,又抒悲情,对比鲜明,间接抒情19.这首词的上片中“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描绘出了一幅什么图画?这幅图画对全词感情的表达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蝶恋花·春景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20.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除了豪放风格的词作以外,还创作了大量清新别致的婉约词,本词虽然写的是情,但在情与情的矛盾中,却渗透着人生哲理B.词一开篇即呈现岀早春景色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C.小词最忌词语重复,但“墙里秋千……佳人笑”三句,总共十六字,“墙里”、“墙外”分别重复,竟占去一半,然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D.结句“多情却被无情恼”,作者并未详尽言明究竟有什么样的“多情”被误,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人回味、想象21.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上阕内容简要分析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①陈与义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草木相连南服②内,江湖异态栏干前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注】①宋钦宗靖康(1126-1127)年间,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陈与义于1124年被贬至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靖康之难发生后,流离失所,后流亡到洞庭湖此诗写于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秋②南服:这里指南方偏远的地方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登楼远眺,“楼阴”“背日”点明观景角度一站在楼西北角向远处眺望以岳阳楼的壮景体现豪迈,奠定情感基调B.颔联写倚栏远眺,江水与洞庭湖水异态纷呈,以无边草木和浩渺波涛表达诗人内心的怅然迷惘和江湖飘零之感C.颈联诗人触景伤情,被贬官已五年,宋室南迁,国破家亡,诗人怀迁谪之恨,流离失所,种种往事催人心伤,双鬓染霜D.尾联用“风壮浪涌”,既写出水势湍急汹涌,同时也表明诗人此时心潮起伏如波涛汹涌,诗人凭吊往昔,内心茫然惆怅23.诗人登临远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种景象描写有何作用?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青玉案·有怀轩车山旧隐王之道【注】半年不踏轩车路仿佛过、长桥去贴水行云风送度两行高柳,一坡修竹,是我尝游处。
黄鹂休叹青春暮出谷迁乔旧家句天意从人还许诉凝寒和气,沉阴霁色,大旱滂沱雨注】王之道,宋宣和六年进士,因触怒秦桧而沦废20年,后累官至湖南转运判官2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作者故地重游,对眼前景物感到格外亲切,觉得自己又回到了美好的过去B.“长桥”“行云”“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