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苏联现代教育的发展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48KB
约5页
文档ID:308717237
苏联现代教育的发展_第1页
1/5

苏联现代教育的发展L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苏联政权建立初期,成立了国家教育委员会,确立无产阶级的教育制度, 并大力提倡“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其内容 如下:①建立无产阶级的教育领导机构,实行民主化、非宗教化的国民教育原 则;②建立新的学校教育制度一一统一劳动学校;③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编写教材;④团结、教育和改造教师;⑤开展大规模的扫盲运动2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成效①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的首要任务是从地主、资产阶级手中夺回教 育的领导权,彻底改革教育管理体制;②成立国家教育委员会,作为全俄教育的领导机构;③颁布法令,提出“教会与国家分离、学校与教会分离”,禁止在任何 学校中讲授宗教教义和举行宗教仪式3 .《统一劳动学校规程》《统一劳动学校规程》的颁布旨在建立一种各阶层居民都能够入学的统 一劳动学校,以完成普通教育的任务,其内容如下:①规定“凡是属于教育人民委员部管辖的苏联的一切学校(除高等学校), 一律命名为“统一劳动学校”;②劳动学校是根据旧学校中理论脱离实际,脱离生产劳动等缺点而提出 的;③统一劳动学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招收8T3岁的儿童,年 限为5年,第二个阶段招收14-17岁少年或青年,年限为4年,两个阶段 的学校均为免费;④“统一”原则上表现为学校是进行综合技术劳动教育的;“劳动”是 学生认识世界的途径;评价:《统一劳动学校规程》是苏联教育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教育立法, 在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个贯彻了非宗教的,真正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原则。

4. 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综合教学大纲”与“劳 动教学法”(重劳动轻知识)《统一劳动学校规程》颁布后改革普通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成了 中心议题综合教学大纲”与“劳动教学法”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1) “综合教学大纲”①取消学科界限,将指定要学生学习的全部知识按自然、社会、劳动3 个方面的综合形式加以排列;②以劳动为中心,按照生活中所遇到的重要事件,如季节、节日等划分 为若干个单元,逐单元地组织教学;③打破学科界限,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评价:总的来说,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打破学科界限,不利于知识的系 统学习,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2) “劳动教学法”在实施综合大纲的同时,苏联学校相应地改变了教学方法,开始采用所 谓的“劳动教学法”,其内容如下:①“劳动教学法”即在自然环境中,在劳动和其他活动中进行教学;②“劳动教学法”主张废除教科书,甚至提出了 “打倒教科书”的口号, 广泛推行“工作手册” “活动课本”等;③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主张取消班级授课制,实行道尔顿制和设计教学法5. 20世纪30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重知识轻劳动)《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是整顿苏联普通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性文件, 主要是为解决中小学的教育问题而公布的,其内容如下:①该文件对学校的基本任务、教学方法、中小学的物质基础以及学校管 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改进措施,强调系统知识和传统的教 学方法;②该文件指出,普通教育阶段一定要使学生具有足够的读、写、算的能 力,授予学生各种科学基础知识;③要求依据严格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进行各科教学,恢复班级 授课制;评价:《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克服了普通学校工作中存在的缺点, 改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得教育更加适应社会建设 的需要,但这一决定过分强调了知识教育,忽视了劳动教育,走向了另一个 极端。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改革(1) 1958年的教育改革(重劳动轻知识)为了解决升学和就业之间的矛盾,苏联颁布了《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 联系和进一步发展苏联国民教育制度的建议》,其内容如下:①针对当时苏联教育存在学校脱离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倾向,对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技术学校和高等教育的改革提出了具体措施,把“走向生活和参 加公益劳动” “积极参加社会所需财富的生产”作为改革的主旨;②把原来10年制的普通教育学校改为11年制学校;③强调培养学生走向生活,接近生产,将普及教育年限由7年延长到8 年,改组职业学校和技术学校,要求高等教育接近实际生活和生产;④培养学生走向生活和公益劳动被规定为中学教育的首要任务,青年工 人学校和农村学校被视为进行完全中等教育的最主要的学校类型评价:1958年的教育改革重点在于加强学校和生活的联系,密切教育 和生产劳动的联系,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做准备,但顾此失彼,再次削弱了知 识的传授,不可避免地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2) 1966年的教育改革(重知识轻劳动)1966年苏共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改进普通中学工作的措施》的文件,来 解决重视劳动教育而忽视知识传授的问题,其内容如下:①把“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培养青年面向生活并能自 觉地选择职业”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②教学内容方面要符合科学以及技术和文化发展的要求;③加强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④删除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过于繁琐和次要的内容;⑤克服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⑥开设选修课等。

3) 1977年的教育改革:《关于进一步完善普通学校学生的教学、教 育和劳动训练的决议》(全面改革)①确立普通中学是统一的劳动综合技术学校,并指出普通中学的主要任 务是使学生深入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在国民经济部门工作的劳动技能;②增加劳动教学时间,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选择指导,利用学校附近的企 业、集体农庄等场合给学生安排有效的劳动教学和职业指导;③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安排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同时保证应届毕业生能自 觉地选择继续接受教育或接受某一专业及职业训练的途径评价:1977年的教育改革是劳动教育和教学在广泛的综合技术教育的 基础上进行的,使得苏联在知识和劳动更好的结合在了一起,进而促进了苏 联教育的发展4) 1984年的教育改革:《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1984年的教育改革确定了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改革的目的在于把学校 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使之与苏联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和需要相 适应,其内容如下:①大力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让学生牢固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同时也要 重视全面和谐发展教育;②彻底改变普通学校的劳动教育、教学和职业定向工作,加强对青年的 职业教育,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相互融合与渗透;③大量增加普通学校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时数,重申普通学校应为应 届毕业生继续升学或就业做好两种准备;④减少班级的学生人数,采用积极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区别化教学, 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⑤解决学校工作中诸如学生负担过重、教学和教育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够重视等长期未解决的问题。

7 .俄罗斯联邦的教育:《俄罗斯联邦教育法》与俄罗斯国民教育管理体 制(1)《俄罗斯联邦教育法》《俄罗斯联邦教育法》是苏联解体后的第一个教育法,奠定了俄罗斯国 家教育政策的基础,首次提出了新形势下教育政策的新内容,其内容如下: ①重构国民教育体制的组成部分,把由原来苏联时期的普通教育、中等 职业教育、中等专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部分,改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 个部分,分别颁布普通教育大纲和职业教育大纲;②确立创办教育机构的程序和细则,使非国立教育的实施成为可能;③扩大教育机构的管理自由权和经营自主权,允许教育机构在一定范围 内从事经营活动和获取补充资金的非经营活动;评价:但由于国家政治局势动荡,该法律并未得到彻底执行2)俄罗斯国民教育管理体制①俄罗斯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以联邦、共和国和地方三级管理体制, 由原来的中央集权转变为地方分权;②在基础教育方面,由原来的集中管理改为分权管理、区域化管理、广 泛吸收社会机构参与管理等较为灵活的管理方式;③在高等教育方面,由中央集中统一和部分条块分割管理改为分级管理, 各有明确职权8 .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的构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1)普通教育①普通教育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个体的智力、道德、情感和身体的 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培育科学的世界观,使学生掌握自然、社会、人和劳 动的系统知识及从事独立活动的能力;②普通教育学校分三级,即普通初级小学、普通基础学校、普通中等(完 全)学校,前两个学段为义务教育;③初级小学有3年制和4年制两种,多数为4年制;④普通基础学校均为5年制,从五年级到九年级;⑤中等(完全)中学学校为高级中学,学制两种,从十年级到十一年级。

2)职业教育俄罗斯的职业教育实行的是三级职业教育体系,其具体如下:①初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生源多为初中毕业生;②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具备中等职业教育程度的、有熟练技能的专 门人才;③高等职业教育包括整个高等教育根据培养计划和培养时间的不同, 高校毕业生可获得学士、专家和硕士证书④同时后期为了满足公民的教育需求,设置高等后教育和补充职业教育 作为职业教育的补充9 .俄罗斯联邦的教育改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联邦进行了 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内容如 下:①在普通教育方面,学前教育纳入普通教育体系;②普通中等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管理体制转变为分散的分权管理和区 域化管理;③在职业教育方面,详细规定了各级职业教育的目标,允许地方和职业 学校自行设置课程和专业,以适应社会需要;④在师范教育方面,建立多结构师范教育体制,即由中等师范教育、高等师 范教育、补充师范教育共同构成的综合体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