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功率控制系统调试与应用201 何佳佳光伏功率控制系统 一、系统概述 二、系统架构 三、数据接入 四、参数配置 五、数据上送 六、注意事项一、系统概述 随着光伏发电的穿透率越来越高,从电网角度而言,由于光伏并网发电特性有别于常规发电方式, 大量光伏电站的接入, 不可避免地会对传统电网的潮流分布、 安全稳定、继电保护、供电可靠、规划设计、调度运行、电能质量等多方面产生影响为应对大量光伏接入电网后对电网造成负面影响,各国都制定颁布了光伏电站接入电力系统准则, 明确规定光伏电站接入电力系统必须具备有功/无功控制系统 我国关于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技术规定明确要求光伏电站必须满足一定并网要求才能接入电力系统,为减少光伏接入对电网的不利影响和规范光伏发电的有序发展提供保障我国为应对光伏电站接入对系统造成冲击,明确提出了关于光伏电站有功/无功控制的要求一、系统概述 AGC系统,是为实现光伏电站自动发电控制而研制的专用系统和设备,与光伏电站侧通讯终端、光伏监控系统、升压站综自系统等相配合,根据调度中心主站下发的AGC有功功率控制指令,基于光伏电站逆变器的实时工况进行计算和优化分析,并根据计算和分析结果对逆变器输出有功功率进行统一协调控制,实现光伏电站并网点输出有功功率的闭环控制。
AVC系统,是为实现光伏电站自动电压控制而研制的专用系统和设备,与光伏电站侧通讯终端、光伏监控系统、升压站综自系统等相配合,根据调度中心主站下发的AVC电压控制指令,基于光伏电站逆变器的实时工况进行计算和优化分析,并根据计算和分析结果对逆变器输出无功功率及站内无功设备进行统一协调控制,实现光伏电站电压的闭环控制光伏功率控制系统 一、系统概述 二、系统架构 三、数据接入 四、参数配置 五、数据上送 六、注意事项一、系统架构 光伏电站功率控制信息交互模型一、系统架构一、系统架构 采取的通讯架构有两种方案 下图是监控系统升级到2.0版本后可以使用一、系统架构 AGVC基本的控制过程:(1)省调通过104通道下发调节命令或者计划曲线到610G,(2)610G将此调节命令或曲线转发到AGVC系统,(3)AGVC系统进行分析计算,(4)AGVC下发104命令到610G,(5)610G下发103命令到643U或者643D,(6)643U或者643D下发Modbus命令到逆变器或者SVG等设备一、系统架构 目前采取的通讯架构主要是下图一、系统架构光伏功率控制系统 一、系统概述 二、系统架构 三、数据接入 四、参数配置 五、数据上送 六、注意事项三、数据接入 AGC数据接入1、光伏发电单元的实时数据光伏电站无功控制系统需采集光伏发电单元的实时数据包括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等。
2、调度控制信息光伏电站有功控制系统通过PSX610G采集调度侧下发的有功功率指令值,并以此为目标对光伏电站进行有功调节3、并网点运行信息光伏电站有功控制系统通过PSX610G采集光伏电站并网点有功功率4、实时控制数据光伏电站有功控制系统将光伏发电单元的有功分配指令值下发给每台光伏发电单元的通讯设备,由光伏发电单元的通讯设备完成对单台逆变器有功的调节三、数据接入 AVC数据接入1、光伏发电单元的实时数据光伏电站无功控制系统需采集光伏发电单元的实时数据包括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2、调度控制信息光伏电站无功控制系统通过PSX610G采集调度侧下发的无功电压(无功功率)指令值,并以此为目标对光伏电站进行无功调节3、并网点运行信息光伏电站无功控制系统通过PSX610G采集光伏电站并网点无功功率,并网点母线电压4、实时控制数据光伏电站无功控制系统将光伏发电单元的无功分配指令值下发给每台光伏发电单元的通讯设备,由光伏发电单元的通讯设备完成对单台逆变器的调节在含有 SVC无功补偿设备的光伏电站,无功控制系统将 SVC 的电压设定值下发给 SVC 自动电压调节器;在含有可投切电容器的光伏电站,无功控制系统将电容器的开关投切指令下发到开关控制器。
三、数据接入站内监控数据的接入(104) 采用104接入程序接入监控数据 1、 610G转发本地逆变器的实时四遥信息 2、 610G转发出线间隔的测控装置数据信息 3、在功率预测计算服务器的数据库组态配置104通道,配置点表,配置系数三、数据接入站内监控数据的接入(104)站内监控数据采用PSX610G转发104规约上送到AGVC系统的方式实现(1)PSX610G接收站内装置信息三、数据接入站内监控数据的接入(104) (2)配置转发点表,配置104远传通道三、数据接入站内监控数据的接入(104)(3)预测系统配置集控站对象下的点表及远传通道数据库配置打开工程定义应用功能集控站对象三、数据接入站内监控数据的接入(104)遥测的点表 A、出线的遥测信息 B、气象站信息 C、逆变器信息三、数据接入站内监控数据的接入(104)遥信的点表逆变器运行状态三、数据接入站内监控数据的接入(104)遥控的点表逆变器遥控信息三、数据接入站内监控数据的接入(104)遥调的点表逆变器遥调信息三、数据接入站内监控数据的接入(104)104前置通讯 网络地址 端口号三、数据接入站内监控数据的接入(104)104规约配置端口号三、数据接入站内监控数据的接入(103) 要实现103规约接入,我们势必需要将光伏的预测系统,功率系统,后台监控系统一起组网,为了使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库互补干扰,首先要保证各系统的数据源地址不同,其次对各系统使用部署工具进行集群区分。
三、数据接入站内监控数据的接入(103)接入103配置部分没有特殊1、规约转换器配置转出,2、功率系统导入模板接入三、数据接入站内监控数据的接入(103)遥调的地址值得注意GR13EN1三、数据接入站内监控数据的接入(103)遥控的地址值得注意GR11EN1光伏功率控制系统 一、系统概述 二、系统架构 三、数据接入 四、参数配置 五、数据上送 六、注意事项四、参数配置AGC参数配置进入数据库配置基本分区工程对象库应用功能AGC应用实际工作中,不会只有6台逆变器,现场有多少逆变器,我们需要添加多少虚拟逆变器和虚拟逆变器对象四、参数配置AGC参数配置进入全局对象信息,对遥控,遥信,遥调进行关联四、参数配置AGC参数配置进入1#虚拟逆变器,对遥控,遥信,遥调进行关联四、参数配置AGC参数配置双击AGC系统对象进入属性编辑压板部分关联压板的遥控点有功实时值关联接入的有功遥测点计划曲线压板自动投入时间(S)接受两次遥调命令的时间间隔每次遥调命令的有效时间(S)目标值关联目标值的遥调点目前选择等比例法关联遥测目标值每次策略分配后等待超时时间(S)调度下发的值乘以此系数进行计算提前读取计划曲线的时间(S)四、参数配置AGC参数配置双击虚拟逆变器对象进入属性编辑关联压板的遥控关联逆变器的遥信点,遥控点,遥测点,遥调点四、参数配置AVC参数配置进入数据库配置基本分区工程对象库应用功能AVC应用实际工作中,不会只有6台逆变器,现场有多少逆变器,我们需要添加多少虚拟逆变器和虚拟逆变器对象.四、参数配置AVC参数配置进入全局对象信息,对遥控,遥信,遥调进行关联四、参数配置AVC参数配置进入1#虚拟逆变器,对遥控,遥信,遥调进行关联四、参数配置AVC参数配置双击AVC对象信息进入属性编辑四、参数配置AVC参数配置双击1#虚拟逆变器对象进入属性编辑四、参数配置主要画面AGVC主要功能画面(注意AGVC程序退出的情况下,压板是不能投退的)四、参数配置主要画面逆变器分画面主要信息光伏功率控制系统 一、系统概述 二、系统架构 三、数据接入 四、参数配置 五、数据上送 六、注意事项五、数据上送 调度会下发指令给AGVC,同时也需要系统上送部分信息给调度,包括压板的状态,AGVC的目标值等,目前我们采用AGVC系统通过104remote程序与PSX610G的104netd程序配合,PSX610G通过104netc上送到调度。
五、数据上送 如果没有建好的远动应用,那么自己配置104远传通道 首先,工程定义-应用功能-远动应用下面(注意不是远传应用!)增加 远传站对象(RemoteStation)名称104五、数据上送在104远传站对象下面增加 远传通道(RemoteChannel)名称104远传五、数据上送 104远传对象下面,增加IEC104私有配置(IECPrivateConfig)五、数据上送 104远传站对象下面,增加四遥节点(Section)分别命名为遥信节点,遥测节点,遥控节点,遥调节点五、数据上送 增加节点后如下图五、数据上送 在遥信节点对象下面,增加 远传遥信点(RemoteDPSpoint) 继续在遥信节点对象下面,增加 远传遥测点(RemoteMVpoint) 继续在遥信节点对象下面,增加 远传遥控点(RemoteDPCpoint) 继续在遥信节点对象下面,增加 远传遥调点(RemoteAPCpoint)五、数据上送 改遥调点的属性,注意修改遥调关联,修改为要上送的遥调点五、数据上送 改遥控点的属性,注意修改遥控关联,修改为要上送的遥控点五、数据上送 改遥信点的属性,注意修改遥信对象链接,修改为要上送的遥信点。
注意的是变量关联属性部分 手动输入SOEState五、数据上送 改遥测点的属性,注意修改测信对象链接,修改为要上送的遥测点 注意的是变量关联属性部分 手动输入Value五、数据上送 修改104远传通道的属性,注意的是!服务端IP 要在地址前面加上sac1_五、数据上送 修改104私有配置属性五、数据上送 打开数据库和进程管理配置文件,注意下面的两处的ID号要改一致104远传通道的对象ID),到这里104规约上传配置就结束了南京国电南自自动化有限公司NANJING SAC AUTOMATION CO., LTD.“10H”企业文化是公司战略不可缺少的基石10H culture is the indispensable foundation of the company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