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晋南鼓乐 刘彩平【Summary】:锣鼓音乐音色丰富,节奏性强,擅长表现热烈活泼的生活场景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山西鼓乐的种类繁多,特别是悠久的晋南鼓乐,扎根于民间,以优美的曲牌深受大众喜爱是广大民众生活、礼俗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民间表演形式如:绛州鼓乐、丁陶鼉鼓、万荣软槌鼓、曲沃拨浪鼓、稷山高台花鼓等现主要介绍几种耳熟能详的晋南鼓乐及其代表作,让我们一起去品味不一样的晋南鼓乐Keys】:绛州鼓乐;晋南威风锣鼓;翼城花鼓;洪洞金鼓乐一、绛州鼓乐绛州鼓乐又称绛州大鼓,产生于新绛县,绛州鼓乐以花敲干打著称,利用鼓的各个部位以及鼓槌,鼓架的最佳声音进行演奏花敲鼓又名花腔鼓,因在演奏中只有鼓、板两类乐器,俗称干鼓,是新绛的鼓乐独有特色,花敲鼓的乐器其中共有28件,其中24面多面形制不同的鼓代表24节气,两幅夹板象征牛、虎、两幅梆子象征狮子、麒麟花敲鼓在绛州鼓乐中最具特色,它的敲奏技法有:抽鼓皮、蹭鼓面、碰鼓架、击鼓边、磕鼓环、敲鼓边、槌相打、捶相挑、单槌滚等十几种形式(夹板是拍板的俗称,花敲鼓打用拍板、梆子打节拍,充分利用鼓的不同部位以及鼓槌、鼓架的声音进形演奏)而这些技法也构成了绛州鼓乐特有的地方色彩,他的代表作有《秦王点兵》《滚核桃》《老虎磨牙》《牛斗虎》《老鼠娶亲》《杨门女将》等。
《秦王点兵》是在《秦王破阵乐》的基础上、融合了《花敲鼓》、《老虎磨牙》等鼓种的优秀曲牌成分创作而成全曲包括引子、鼓边段、鼓心段、锣鼓段、华彩段、尾声段六部分采用独奏、合奏、对奏、干敲、花打;快、中、慢、速度的变化,拍子的拉长等缩短,华彩乐段的出现等不同演奏手法,使民间锣鼓乐表演形式跃上了新的高度《滚核桃》是绛州鼓乐的典范之作乐曲表现农民采摘核桃之后,在自家房顶上、场院里晾晒核桃的情景整首乐曲由头、身、尾三个部分组成头”为散板、兼有引子的性质演奏时,十名鼓手先合奏,而后轮流滚奏鼓梆,渲染晾晒核桃的场景身”为乐曲为主体部分,此部分节拍鲜明:为四分之四、四分之三、四分之二拍,演奏采用合奏的形式其演奏技法复杂多变:有敲击鼓梆、鼓面,双手交叉敲击鼓梆,单手滚奏等多种技法由于演奏技法和敲击部位的不同,所造成的音响和音色也不同,从而使音乐情绪复杂多变既表现晾晒核桃时的动作与心情,又模拟了晾晒核桃时的不同声音,同时表现了丰收后的欢乐心情尾”与头呼应,也是散板但节奏松弛自然,表现劳动后的闲适与愉悦心情《老鼠娶亲》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相传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天,是老鼠嫁女的日子,鼓乐通过多变的演奏技法,生动地表现了一群小老鼠趁着月黑风高,蹑手蹑脚、悄然出洞,一路簇拥着大花轿,兴高采烈、活蹦乱跳,正为迎娶送嫁欣喜若狂,突然扑来了一只大花猫而仓惶逃窜的情景。
整个乐曲灵动欢快,演奏惟妙惟肖,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这一民俗情景二、威风锣鼓威风锣鼓主要分布在晋南地区,尤以临汾地区流传最广,因其鼓声如春雷,锣声响亮,钹声清脆,故称威风锣鼓临汾境内的霍州威风锣鼓被称为“华夏第一鼓”威风锣鼓是由鼓、锣、铙、镲、四件乐器共同演奏的一种传统打击乐形式,其中鼓为指挥、锣为主奏、铙和镲自成两个不同的声部,交替对奏威风锣鼓的曲牌俗称“锣鼓经”,既有独立章节,又有套曲形式套曲由“帽头、主体、收尾”三部分组成节奏、句法以进行曲式为主曲牌名多来源与战争场面如:单刀赴会、四面埋伏、七擒孟获、八面威风等威风锣鼓演奏时,可达数百人摆开架势,表演时随鼓点节奏变化,做各种舞姿,加上鼓花、锣花、铙花和捶腕上彩带装饰形成的花纹,整个场面既庄重又浪漫,颇具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威风锣鼓始于尧舜时期,历经变迁,长盛不衰它的表演特点可概括为:场景宏大、阵容威武、激情感人、旋律优美,使人的情感为之震撼它将音乐节奏、民间舞蹈、表演技巧融为一体表演时,排序列队,象威武的将士即将出征,锣鼓齐鸣时又如万马奔腾,摄人心魂,加上表演者彪悍的身姿,豪放的风格,生动地再现了北方汉子豪迈奔放的个性间接反映了北方汉民族的理想追求。
威风锣鼓有两种表现形式:垮鼓表演:鼓手在身前垮一面圆形大鼓,双手击打进行表演表演时讲究造型和阵容的变化,主要用于场地表演架子鼓表演,主要是适用于行进时表演,队形变化很小三、翼城花鼓翼城花鼓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山西鼓类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它的节奏欢快、动作粗犷、情绪热烈表演技巧娴熟,形态憨厚朴实,变化巧妙自然,而这些表演形式都以最原始、最朴素的方式沉淀于花鼓的击打技巧中,被当地的百姓不断加以传承和创新,翼城因此被称为“花鼓之乡”翼城花鼓在当地被称为“打花鼓”,“花鼓”的来源有多种说法,有人根据鼓的外形和装饰的不同把鼓叫做“花鼓”;有人则根据花哨的鼓点而得名“花鼓”;也有的人认为参与表演的“女苗子[来自www.LW5u.coM]”很好看,因此得名“花鼓”但几种说法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翼城花鼓的独特之处花鼓表演最吸引人的莫过于一人多鼓表演,即表演者在头、肩、胸、腰、后背、腿、脚等部位系鼓进行原地表演,观众只看见表演者双手在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飞舞缠绕,身体左右旋转,扭腰甩膀,踢腿跺脚,而鼓声始终绵绵不断,这种表演方式被形象的称为“满天星斗”花鼓的另一种表演方式是将鼓斜挎于腰部,手腕与手臂转动速度与腰鼓打法相似。
花鼓的表演形式以场地表演为主四、洪洞金鼓乐洪洞金鼓乐俗称“金鼓子”出自春秋时晋国音乐大师师旷之手这种鼓乐以鼓、唢呐为主奏乐器,集吹奏、敲击、舞蹈于一体是民间礼俗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娱乐表演形式它的表演可分为文武场文场以唢呐领奏,其他乐器伴奏,辅助乐器有二胡、笛子、扬琴等,现又增加了电子琴武场以鼓为主,辅助乐器有锣、镲、梆子等、表演曲目多为地方小调,洪洞道情等金鼓乐现有十多种敲奏技法:击鼓面、打鼓边、滚鼓边、扫鼓边、单槌滚、槌相打、双槌滚击等技法其中老虎磕牙,鸭子拌嘴等形式为金鼓于技法的代表老虎磕牙以鼓面、鼓边、鼓梆相结合,用双槌轮或点鼓边、鼓帮完成艺术形象鸭子拌嘴则是利用镲的明亮音色,形成欢快的节奏感,利用音的高低强弱演绎鸭子扑食、争食、分食、游戏等活动情景代表作《五虎爬山》是在传统曲目《五鼓穿心》、《五福捧寿》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是金鼓乐的灵魂曲目,它完整的展现了洪洞金鼓乐的全部艺术特色与特点,并将各种技法用于曲中,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可即兴发挥因此看过五虎爬山的表演,就看到了洪洞金鼓乐的全部《五虎爬山》分虎嘻、虎跃、虎猎、虎归四部分五虎分别是指五个击鼓手,身穿虎衣,分别扮演虎妈妈领着四个小老虎,打闹嬉戏、翻山越林、搜捕猎食的表演过程。
虎嘻表现虎妈妈出洞探视,四只小老虎随后追逐打闹着出洞的情景虎跃表现老虎穿林跃间、攀坡登崖寻找猎物的情景虎猎表现老虎发现、追捕猎物以及全家共享没事的过程虎规则展现了老虎归山前的欢乐心情和欢腾景象中间的大平鼓为领奏,四个中平鼓齐奏,唢呐、锣、镲等乐器伴奏乐曲气势磅礴,格调清新,舞姿粗犷,显示了浓厚的洪洞地方特色充分展现了金鼓乐在人民生活中的社会地位和欣赏价值愿晋南鼓乐这支技艺[来自wW]术奇葩,在中华文化宝库中绽放的更加绚丽多彩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艺术系)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