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学素养资源的开发及应用———————————————————————————————— 作者:———————————————————————————————— 日期: 小学生科学素养资源的开发及应用 根据2006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工程“小学生科学素养资源的开发及应用〞研究报告缩写原报告5万余字,限于篇幅,缩写时将其中“实验案例:机器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节共1万5千余字另行缩写作为本文的附录上海民办彭浦实验小学“小学生科学素养资源的开发及应用〞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陈维昭、缪永霞、赵蔚秋、王春华、黎元惠、潘晓斌、范莉萍、陈莉敏、卢佳、陈华珺、丁静、秦颖本文执笔:陈维昭摘要:科学教育是国家科学事业开展的根底,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根底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本课题从小学生科学素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入手,探求校本的科学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以学生及教师科学素养调查为引导,以科学素养教育资源的开发建立为抓手,以科学素养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宗旨,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兴趣活动拓展、社区资源利用、校本课程建立、家长委员会配合、社会实践融合等途径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课题研究目标予以落实。
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对科学教育意义的认识,开发了许多校本的科学素养教育资源,培养了学生对物象世界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了教师运用相关资源对学生进展科学教育的能力,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并初步完成了连贯的校本科学素养教育课程——“机器人控制〞和“机器人搭建〞的开发建立工作,为进一步开展科学教育,通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奠定了根底关键词: 学生教育 教育资源开发 科学教育 科学素质 科学素养一、 课题概况科学教育是一个国家科学事业开展的根底近年来,国际社会日益重视根底教育中的科学教育问题,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开展规划 任定成.公民的科学:国内外公民科学素质建立内容研究.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21.19,30-38 周新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施.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50-54我国于2002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法普及法?第十四条也明文规定:“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DB/OL].因此,对学龄儿童进展科学技术普及教育也是普教系统小学和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但是,由于升学、就业压力和多年来“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舆论诱导,考试课程中心化、考核内容边缘化、课外学习补习化、竞赛考证普遍化、开展能力口头化、素质教育空心化已成了不少家长、学校的一种自觉不自觉的行为,这种现象甚至还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气氛与此相应,聪明的头脑,笨拙的双手,丰富的书本知识,低下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了我们不少孩子真实的写照一方面,学生日常生活方面的根本科学常识越来越贫乏,动手能力越来越弱化,所具备的科学素养与社会开展不相适应另一方面,却是学生越来越忙,大量参加校外课业学习,个人的兴趣爱好无暇顾及,与考试课程关系较远的科技类兴趣活动更是被冷落针对这一状况,本校从校本的学生科学素养教育资源的开发入手,通过这些资源的合理有效运用,以及相关校本课程的开发建立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以学生及教师科学素养调查为引导,以科学素养教育资源的开发建立为抓手,以科学素养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宗旨;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将相关的科学知识与科学观念的教育整合进科学教育主体课程以外的课程教学中;通过兴趣活动拓展,拓宽学生课外科技兴趣活动的范围;通过社区资源利用,因地制宜地结合新闻热点组织科学教育参观实践活动;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连贯的实践性科技类校本课程;通过家委会配合,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布置班级科学教育环境;通过社会实践融合,让学生在社会考察活动中了解科学研究方法,体验科学实践过程,从而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目标予以落实。
二、 小学生科学素养教育资源的开发、建立三年的课题研究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如果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和应用的特点上多加考虑,那么,这些资源的应用就容易取得成效,反之,那么难以到达资源设计的初衷,辛辛苦苦开发的科学素养教育资源就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一) 校本科学素养教育资源开发的主要任务科学教育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学校的科学教育一般可分为“课堂科学教育〞和“课外科技活动〞两个方面 上海市公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方案纲要?解读.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117在小学的课堂科学教育方面,科学课、自然课、信息科技课、劳动技术课、探究性课程等一类科技类、实践性的课程承当了对学生进展系统连贯的科学教育的主要任务这些课程大局部属于根底性的必修课程,其学习内容和根本教学方式已经由相关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及其配套的学习材料所提供,所规定,学校和相关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实施,总体上不涉及这类课程的教育资源的开发建立问题但是,学校课堂教育的其它课程中也蕴含或涉及了不少科学知识,是进展科学教育的良好契机有效、合理地将科学教育渗透其中,既可以拓宽科学教育的途径,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学科课程的内容。
而在这方面,学科课程的相关标准和教材的处理相比照拟薄弱因此,这应该是我们校本科学素养教育资源开发应予重视的领域另一方面,课外科技活动没有统一的课程方案或课程标准,需要每个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具体规划、设计并组织实施因此,这是科学素养教育资源开发最具校本个性的领域,我们也应该加以重点关注和研究二) 科学素养教育资源开发的根本要求科学素养教育资源的开发建立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不是单纯地编一本校本教材或设计一个活动方案所能全部涵盖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到,科学素养教育资源的开发建立,除了科学性要求以外,还必须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好这些资源的教育特征、校本特征和使用对象的年龄特征,从资源的内容、形式、使用方式诸方面仔细考量和斟酌,并要通过总体的规划和设计来保证资源成果的质量,切忌匆匆上手,拉到篮里就是菜地急于求成否那么,这种开发应用就有可能事倍功半三) 科学素养教育资源开发与根底资源利用科学素养教育资源的开发不是凭空进展的,这个开发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对各种业已存在的根底资源选择、利用和重构的过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科学素养教育资源及其开发所需的根底资源进展分类,我们主要根据资源所依附的时空位置和特点将其大致分为课程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春秋游和社会考察实践活动资源、学校常规活动和重大事件中的教育资源几大类。
不同种类科学素养教育资源的开发具有不同的特点比方,课程资源需要在概念解释简洁性、内容构造层次性、资源形式多样性、拓展资源易获性上多下功夫,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那么要把着眼点放在社区特色资源与社会热点新闻和事件的结合上,而家庭或者家长资源的利用最关键的是发挥家委会的作用,等等四) 科学素养教育资源的形式及其使用特点科学素养教育的根底资源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但这些根底资源如果不加以选择和编排处理,很难符合实际使用的要求,如果不注意用恰当的形式来表现这些资源,也很难到达良好的科学教育效果如何把这种原始的根底资源合理编排、取舍和整合,并且以使用方便的形式组织起来,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加以研究和改良的问题在三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形成了四种形式的科学素养教育资源,即校本教材或教学补充材料、课外科技兴趣组的活动资源、社会考察实践活动资源和校园计算机网络资源这些教育资源在形式上大局部都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保存,基于文本的以Word文档为主,但学校信息技术设施的不断更新,资源的网络化运用越来越方便,一些教师编写的参考资源不一定都用Word做最后的排版统稿,有些就直接做成一组文件夹,各种资源以其本身的文件格式保存,这样不但方便在教室的计算机上使用,也方便资源的更新。
所以,后来就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将资源做成这种形式的了三、 小学生科学素养教育资源的应用校本科学素养教育资源开发的目是为学校进展各种科学教育活动提供具体适宜的学习内容或学习补充内容、适宜有效的活动方案适宜的科学素养教育资源为学校拓展科学教育途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但科学素养教育的实际成效还有赖于这些资源的有效使用一) 小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的特点和我们的做法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小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主要是基于学生年龄特征的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小,他们的心智发育水平还比拟低,学习注意力有效保持时间短也因为小学生年龄小,学习经历和积累少,不但他们的知识根底较弱,他们的判断力、分析能力也较弱因此,课题研究中教师们总结出来的以下一些小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的特点和对策我们认为是值得关注的1. 蜻蜓点水,点到为止也就是说宁可浅些,留个空白,让一局部有还有兴趣的学生自己去探索,也不要陷于深奥,以免把大局部学生带到云里雾里,弄灭了他们的好奇心这在低年级学生的科普教育活动中尤为重要2. 加强趣味性、时尚性,并与适度的夸大、形象的比喻相结合受整个社会浅阅读文化的影响,加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喜欢看童话、动漫故事,而不愿意阅读纯文本一类的图书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我们可以尝试去改变这种状况,但必须面对这一现实,充分运用这一特点开展科学素养教育。
3. 视频多媒体资源优于文字和静态图像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学校教育教学的信息化环境日益完善,这就为视频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提供了很好的根底条件使用这种形式的资源相对于文字和静态图像,更能吸引学生,更易于获得满意的科学教育效果4. 动手做科学是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最好方式学科学的途径很多,但最好的方式应该是让学生亲身体验,亲手实践除了拓展学生课外科技兴趣活动的范围,让更多的学生有时机参与其中,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生活实际也是一种重要的动手做科学普及教育方式除此以外,我们还努力营造一种能让学生实践操作的科学素养教育环境,添置必要的设备、学具,结合校本课程建立规划,积极研究和开发实验性的校本科学教育拓展课程其中最成功,并最受学生欢送的是机器人制作校本拓展课程二) 小学生科学素养教育资源应用的原那么为了方便教师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环境下的灵活使用,我们要求校本科学素养教育资源尽可能地开发成深、广度各不一样,彼此相对独立的模块因此,教师在应用这些资源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课题研究中,我们不断实践和总结,形成了以下一些应用原那么:1. 拓展广度重于深度我们开发的校本科学素养教育资源都是属于拓展学习范畴的,拓展可以有两个方向,深度和广度。
一般说来,对小学生的科学教育,兴趣的培养是最主要的,有了兴趣,教师只要指点方向,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摸索,去探求,这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也有利于他们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提高相对而言,横向的拓展就需要教师比拟详尽的引领和点拨了,这是因为一要有个“引进门〞的过程,二是小学生横向拓展的把握能力还比拟弱,需要教师的帮助2. 紧贴课程内容和活动主题我们开发的科学素养教育资源大局部都是和学科课程所涉及到的科学知识密切相关的,但也有不少资源属于进一步学习的拓展资源,甚至有某些进一步学习的拓展资源反而比根本资源来的更有趣或更有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