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第一片面QC成果报告整体架构 第一片面:C QC 成果报告的整体架构 (一)问题解决型课题(自定目标课题) 1.工程概况 2.小组简介 3.选择课题(概括为选题的理由) 4.现状调查 5.目标设定依据 6.理由分析 7.确定主要理由 8.制定对策 9.对策实施 10.效果检查 11.制定稳定措施 12.总结和下一步计划 (二)问题解决型课题(指令性目标课题) 1.工程概况 2.小组简介 3.选择课题(概括为选题理由) 4.设定目标 5.目标可行性分析 6.理由分析 7.确定主要理由 8.制定对策 9.对策实施 10.效果检查 11.制定稳定措施 12.总结和下一步计划 (三)创新型课题 1.工程概况 2.小组简介 3.选择课题(概括为选题理由) 4.设定目标及目标可行性分析 5.提出方案并确定最正确方案 6.制定对策 7.对策实施 8.效果检查 9.标准化 10.总结和下一步计划 其次片面 : 成果报告应留神的问题 1.成果报告架构要完整; 2.运用统计方法要切实(详见中国质量协会发布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那么》附录 A 要求); 3.课题名称要干脆领略,用特性值表达,问题解决型课题名称建议采用 AABBCC 形式 AA 代表结果提高还是降低,增大还是缩小,改善还是消释 BB 代表对象指产品、工序、过程或作业名称 CC 代表特性指质量、效率、本金消耗等方面特性; 4.选题理由要充分、明确,要把选此课题的目的和必要性通过文字、数据及图表等方式描述领会,表明选此课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5.在现状调查中,要留神调查的是问题的现象,而不是造成问题的理由;现状调查时确定要分层(至少 2-3 层),找出 问题的症结,这时的症结是现象而非理由为目标设定和理由分析供给依据 6.自定目标课题和指令性目标课题活动程序略有不同,自定目标需要现状调查,指令性目标需要目标可行性分析; 7.设定的目标不宜过多,要可测量,通常以一个为宜,且设定目标的依据要充分 8.理由分析时要逐层分析,逐一将每一条理由分析到末端,这样才能客观确定要因,以便直接采取对策; 9.针对要因逐条制定对策,确定要按 5W1H(对策.目标.负责人.地点.时间措施)制定对策表 10.效果检查三个重点 (1)设定目标是否完成 (2)效果检查时收集的数据要与目标要求有关系且相对应; (3)与对策实施前的现状比较 (4)必要时,需要确认小组活动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小组活动取得的效果要有相关部门确实认;经济效益确实认要有计算的方法和计算的过程,要有财务部门或相关部门确实认 11.在制定稳定措施时,要将实施证明有效的措施经主管部 门同意,纳入相关标准,如工艺标准,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等;必要时对稳定措施实施后的效果举行跟踪,反映稳定期的维持处境。
12、创新型课题在选题时要查新,通过查新获得可供借鉴的 思路和依据借鉴的结果要为创新的思路明确方向---选题 ;借鉴的数据要为制定目标供给依据--设定目标;借鉴的过程要为制定总体方案供给依据--提出方案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