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雨巷导学案教师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5.27KB
约4页
文档ID:53935973
雨巷导学案教师_第1页
1/4

1 - 《雨巷》之导学案 【明确目标】 1.赏析这首诗的意象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2.通过朗读与鉴赏体味诗歌所具有的音韵美及画面美; 3.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背诵全诗 【掌握方法】朗诵法、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助读小帮手】 1.作者简历 :戴望舒( 1905~1950)现代诗人,又称“ 雨巷诗人 ”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今余杭区)人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 前 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 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 丽温柔, 纯洁幽雅 其作品特点: 前期创作深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个人情感的痕迹明显; 后期着重表现灾难中的民族意识和对祖国的热爱代表作品有 《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 的岁月》《寻梦者》《单恋者》《烦忧》等 2.时代背景:《雨巷》产生的1927 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 者的血腥屠杀, 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 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

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 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3.丁香意象:丁香状似结,暮春开放,诗人们面对丁香花的时候,往往有一种伤春的愁绪, 因此有人把丁香看成是愁品;丁香花的颜色以白色或淡紫色为主,不轻佻, 常常赢得洁身自 好的诗人的青睐因此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丁香花是美丽、高洁和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4.背诵《雨巷》 : 课内探究案 (一)走进雨巷 ①自读诗歌,小组讨论该用怎样的情感和语气朗读这首诗,并加以尝试 点拨:情感应该是缠绵、幽怨的,语气应是低沉、舒缓的 ②理解文意,理顺文脉,列出结构 第一部分( 1) : “我”希望遇见丁香姑娘 第二部分( 2-6) : “我”遇见丁香姑娘 第三部分( 7) : “我”希望再次遇见丁香姑娘 ③请谈谈你读后的感觉,并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2.再读诗歌,问题探究: ①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②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 我喜欢“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 丁香一样的芬芳, / 丁香一样的忧愁, / 在雨 中哀怨 , / 哀怨又彷徨; ”这句诗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写出了丁香姑娘美丽的外貌、高尚 的品格,忧愁的心境。

“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黑暗的现实中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撑着油纸伞, 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 怨的姑娘前后呼应,富有音乐感、节奏美 “到了颓圮的篱墙, / 走尽这雨巷 ”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背景是黑暗的 ③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 2 - a.朦胧、含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 的独行者, 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 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 幽深的美感 b.富于音乐性: 《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 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全诗旋律回荡, 节奏流畅, 一韵到底, 韵律和谐, 停顿分明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课后训练案 【基础过关】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舷梯娴熟悬崖勒马弦外之音 B.按捺纳税刚毅木讷方凿圆枘 C.静谧猕猴弥天盖地所向披靡 D.皎洁缴纳狡兔三窟矫揉造作 2.下列各项词语字形有误的一组() A.彷徨寂寥河畔色彩斑斓 B.竹篙漫溯凄宛惆怅而归 C.笙箫繁衍挑衅彳亍独行 D.记载哀怨浮藻碧波荡漾 3.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 《望舒草》、 《望舒诗稿》 、 《灾难 的岁月》。

B.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 此被称为 “ 雨巷诗人 ” C.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D.后期诗歌主要表现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 风明朗、沉挚 4.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 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 《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 我”“雨巷 ”“姑娘 ” 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 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 我” 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 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 《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 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5.下列对《雨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向() A、 “丁香” 是我国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用它来代表孤高、 美丽和忧愁 B、 “雨巷”象征着诗人寻觅、追求的理想 C、 “姑娘”象征着诗人心中可遇不可求的理想 D、在诗中,诗人让“丁香”和“姑娘”合二为一,构成一个凄美的意象。

- 3 - 高中语文必修一《错误》《断章》赏析 《断章》分析 1.1 了解作者 卞之琳, 笔名: 季陵, 出生年月: 1910 年 12 月 8日祖籍江苏溧水, 1910 年生于江苏海门 1933 年毕业于北平北京大学英文系,就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深受徐的赏识,徐不仅将卞 的诗歌在其编辑的《诗刊》上发表,还请沈从文先生写题记,给卞之琳编了一本取名为《乌 雅集》的诗集,准备交新月书店出版(1931 年徐空难去世后未能出版)因为这段经历,卞 之琳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此外, 在这一时期, 卞之琳 与何其芳、 李广田还合出过一本名为《汉园集》 的诗集, 因此又被合称为汉园三诗人以后, 卞之琳还担任了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49—1952) ,中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莎士比 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务,是中国莎士比亚和英诗翻译名家 主要作品:《汉园集》、 《雕虫纪历》 、 《十年诗草》 、 《人与诗:忆旧说新山山水水》, 《小说片 断》 、 《莎士比亚悲剧论痕》 、 《莎士比亚悲剧四种》 、 《英国诗选》 1.2 认识作品 卞之琳是30 年代现代诗派的重要诗人,《断章》写于1935 年,是卞之琳的代表作。

这首诗 虽只短短4 行,却试图用简明的意象阐释深刻的道理 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而相对于楼上的人来说,桥上的“你”就是他们眼中的风景,他们 “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而相对于梦见“你”的人来说,“你”则像窗外的明月一样,“装 饰”了他们的“梦”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非常简单,好像看一遍就懂了但看完后又觉得不全懂,似乎简单的字眼 里藏着很深的道理学者、翻译家李健吾认为,这首诗是在“装饰”两个字上做文章,暗示 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蕴含着无奈的悲哀卞之琳本人却不以为然,他说: “这是抒情诗 ,, 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 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 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又说: “我的意思是着重 在相对上这样看来,诗人的主要意图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 觉都可能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如此抽象的哲理,却能通过这样一首极其短小、通 俗易懂、画面鲜明的小诗表现出来,其高超的表现技巧令人佩服。

当然, 也可以把这首诗当做情诗来读,这更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更能引起他们阅读和 探究的兴趣 2.《错误》 2.1 了解作者 郑愁予,台湾诗人,台湾“现代诗社”成员祖籍河北,生于济南,1949 年去台湾其诗 作表现手法很现代,而选择的意象,运用的词藻,传达的情感,却多是传统的,于现代精神 感受中交织着宋词元曲的遗韵诗集有《梦土上》《衣钵》《燕人行》等 2.2 认识作品 这首诗写于1954 年,当时的郑愁予年仅21 岁他在原诗的《后记》中说:“童稚时,母亲 携着我的手行过一个小镇,在青石的路上,我一面走一面踢着石子那时是抗战初起,母亲 牵着儿子赶路是常见的难民形象我在低头找石子的时候,忽听背后传来轰轰的声响,马蹄 击出金石的声音,只见马匹拉着炮车疾奔而来,母亲将我拉到路旁,战马与炮车一辆一辆擦 身而过这印象永久地潜存在我意识里打仗的时候,男子上了前线,女子在后方等待,是 - 4 - 战争年代最凄楚的景象,自古便是如此 ,, 母亲的等待是这首诗、也是这个大时代最重要的 主题,以往的读者很少向这一境界去探索诗人这番话为我们找到了解读这首诗的钥匙 这首诗的背景是狼烟四起的战争年代,诗的主人公 “你” 在江南小城里寂寞地等待着亲人从 战场归来。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这两句使我们知道了主人 公容颜美丽如莲花,随着“我”的来而又去的脚步,这容颜经历了希望和失望,就像莲花绽 放又凋零主人公在寂寞中等待寂寞是无形的,诗人用“东风不来”“柳絮不飞”“青石的 街道向晚”“春帷不揭” “窗扉紧掩”等意象来指代女主人公寂寞的心情 结尾一段,“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以“美丽”为定语 修饰“错误” ,具有一种错位的美学意义,使主题更具有表现性,更能感动读者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使用倒装语句,如“青石的街道向晚”“小小的窗 扉紧掩”,比起“向晚的青石街道” “小小的紧掩的窗扉”这样的表达,显然在意境和语气上 都有更加悠长深远的韵味我们也可以把这首诗解读成情诗,表达闺中怨妇盼望归人的心 情。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