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部分).docx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7.77KB
约7页
文档ID:556405102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部分).docx_第1页
1/7

辩证唯物论一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内容:①世界是物质的世界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原因:① 自然界是物质的②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③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二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物质与意识① 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② 意识: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内容)③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2原理内容:① 物质决定意识②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A能动地认识世界B 能动地改造(促进or阻碍)世界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和起来2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3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4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Other三 运动和物质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和物质不可分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四 运动和静止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2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五 规律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规律是客观的2规律是普遍的方法论: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六 实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1实践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唯物辩证法一 普遍联系的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普遍性)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尊重联系的客观性,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3(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切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都存在着联系二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1 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①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整体居主导地位,统帅部分②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处于被支配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方法论: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③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三 发展的原理:1 事物是永恒发展的2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四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2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3 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方法论:1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2 在量变已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机会促成质变,实现事物质的飞跃和发展3 坚持适度原则五 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1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2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3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六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不存在即事事有矛盾2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方法论:承认,分析,揭露矛盾,寻求正确的方法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七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1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2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3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主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八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2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不存在)3 二者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地解决矛盾九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1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2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和主要矛盾的解决也有影响(促进或延缓)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善于抓工作重点,学会统筹兼顾(抓住主要矛盾,集中精力解决)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十 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1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认清事物的本质,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十一 辩证否定观的原理:1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2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3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方法论: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Other一 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2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3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二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于斗争性,矛盾的统一的属性是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①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的整体中②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的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对立三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1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2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方法论:1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2创新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大发展,还有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深刻变革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4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社会主义文化也不例外5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四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基于它对世界的理解,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他们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1是否承认矛盾2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分析法事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一 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①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实性的唯一标准④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方法论:1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2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二 真理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应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方法论:(可单作原理)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限制2认识具有无限性:①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物质世界② 作为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③ 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是不断发展的3认识具有上升性: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一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2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①意识形态②制度和设施)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群众观点: 2群众路线:①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① 一切为了群众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 一切依靠群众③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③ 从群众中来④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④ 到群众中去 )人生价值观一 人的价值1哲学意义: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2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是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3 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

二 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1价值观定义:对事物价值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①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方法论:坚持正确的价值观(集体主义)三 正确价值观的标准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①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② 价值观的判断和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正确的价值观应该是能发展的价值观)③ 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价值的最高标准,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① 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② 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③ 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的选择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四 人生价值的实现1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的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2实现人生价值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3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地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Other五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补充)1社会意识具有相。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