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框图总结高中生物必修1

bin****8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9.03KB
约23页
文档ID:56775730
框图总结高中生物必修1_第1页
1/23

框图总结高中生物必修框图总结高中生物必修 1 1篇一: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走进细胞核心概念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生物学事实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就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⒋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三个侧面:生物和外界环境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细胞代谢;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细胞增殖和分化;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础: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 ⒌人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作用的场所:输卵管;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子宫; ⒍父母和子女间遗传物质的桥梁: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 ; ⒎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完成缩手反射至少需要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参与;⒏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HIV 主要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 T 淋巴细胞;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9.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组织→器官→系统(高等动物具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注意: ★①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②心肌,平滑肌属组织;血液属于(组织)层次,骨骼肌属于组织,一块骨骼肌属器官;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③绿色开花植物有 6 ;绿色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 殖组成一个基因库 (★不仅仅是所有 10.命活动例如,细胞的分裂与生长、个体的生长与发育、种群变化等②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九个层次,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具体的生命系统低等生物其生命系统比较简单,越高等的生物则越复杂,单细胞生物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器官、组织这三个层次,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这说明了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复杂性和多样性③从最小的生命系统——细胞开始,到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尽管生命系统复杂多样,大小不同,但它们层层相依,紧密联系 ★11.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 三、为什么说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熟读三遍,能做选择题)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1)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单细胞生物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3)多细胞生物(如人)由许多细胞构成,这些细胞由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来,并经分化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组织,进而形成不同的器官、系统,最终构成生物个体即多细胞生物是在细胞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2.细胞是生物体功能的基本单位 ★(1)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能完成其增殖,离开寄主细胞,病毒就不能进行任何生命活动。

(2)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由一个细胞完成的,当细胞受损,则不能完成其代谢、分裂(繁殖) 、生长发育、应激性、遗传变异、运动等各项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体内的已分化的细胞尽管保持着形态结构的相对独立性,且不同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分别完成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在生物体内它们是分工合作的关系,共同完成生物体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即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单个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 3.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1)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2)无数实验证明,任何结构完整性被破坏的细胞,都不能实现细胞的完整生命活动 4.生命系统的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基础之上的 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更谈不上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等层次 从最小的细胞到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尽管层次复杂多样,大小不同,但它们层层相依,都离不开细胞因此,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四、★方法技巧如何认识病毒 1、病毒包括:名字中带病毒两个字的生物和噬菌体(从名字来识别一种生物是不是病毒的方法) 2.病毒的基本物质(含遗传物质)组成: 由蛋白质和一种核酸(DNA 或 RNA)组成,所含有的那种核酸(DNA或 RNA 中的一种)就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一般是双链结构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一般是单链结构,不如 DNA 双链稳定,容易发生基因突变有的病毒可能还有其它物质 3.病毒的基本结构: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4.病毒的生活方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缺乏与新陈代谢有关的酶和能量,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不能单独在培养基上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故培养基中必须有活细胞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贮存的遗传信息,利用宿主细胞内的物质和能量,制造新的病毒,这就是病毒的生活和繁殖病毒由于能通过增殖产生后代故属于生物; 5.病毒的繁殖方式(以噬菌体为例): 增殖(一次产生几十到几百个子代病毒,不同于细胞的一分为二的方式) 噬菌体增殖过程为: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6、病毒与细菌的区别: 病毒比细菌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大约 100 纳米,没有细胞结构,而细菌是有细胞结构的单细胞生物,大小约为—5 微米(注意:1 米=102 厘米=103 毫米=106 微米=109 纳米) 7.病毒依据寄主类型可分为: 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胞病毒(噬菌体)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 病毒和 RNA 病毒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生物学事实一、基础知识梳理 1.细胞的统一性(真原核细胞间):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 ,遗传物质都是 DNA;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均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细胞的多样性: 表现在形态、大小,细胞核有无,细胞质中的细胞器种类和数量等均不同. 3.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类;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 ⒋蓝藻在水体里由于富营养化而群体聚集会产生水华(淡水)和赤潮(咸水) ;蓝藻在陆地上群体聚集可形成发菜; ⒌蓝藻细胞的细胞膜和真核细胞相似; ⒍蓝藻细胞的细胞质中仅含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⒎蓝藻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 (细菌中的绝大多数是营寄生或腐生生活的异养生物);(注意:蓝藻细胞内不含叶绿体) 二、显微镜使用★1、显微镜的原理: ①目镜与物镜比较: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 ,放 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 ,放大倍数 越大即目镜的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 和放大倍数成正比;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③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物体长度和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有关计算: a.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 10×物镜 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 20 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 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 b.圆形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 10×物镜为 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 20 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 20 2×,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5 ④显微镜成像规律: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 0(上下左右同时颠倒,旋转 180)(b→q,d→p), 故在移动装片时遵循同向原理(如,物象在右下 方就往右下方移动装片) ; ⑤视野明暗:在低倍物镜下视野亮,在高倍物镜 下视野暗;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 、 (使 用凹面镜) 。

⑥工作距离:当显微镜在物像调节清楚时物镜下 表面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称为工作距离物镜放大倍数越大,工作距离越短,物镜放大倍数越 ①步骤: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观察②在对光中避免出现一侧亮另一侧暗的现象(使用反光镜调节) ;对好光后尽量不要移动显微镜 ③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的方法: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右眼作记录,画图; ④污物位置判定: ⑤玻片标本:薄,单层或单个细胞;透明的,要使光线能透过标本内部 ★3.高倍显微镜使用要点: ①找:在低倍镜下找到所要观察的目标并调 节清晰(为什么要在低倍镜下移动?因为低 倍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小,但看到的标 本的实际面积大,容易找到目标;) ; ②移:移动装片使观察目标处于视野的中央(为什么要移动装片?由于在装片不动的情况下,高倍镜看到的只是低倍镜视野的中心部分故需要将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心,再换用高倍镜如何移?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像 ③换: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④调:a.调亮:调大光圈,用凹面镜(该步骤非必须)b.调清: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动粗准焦螺旋; 1.原核生物种类较少,如蓝藻(如念珠藻、颤藻、蓝球藻、色球藻、发菜等) 、细菌(依照形态分为杆菌、球菌、螺旋菌和弧菌等) 、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简称:放一只细蓝子注意:①凡是菌字前面有“杆” “球” “螺旋” “弧”字的都是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等乳酸菌是个特例是乳酸杆菌的省略②原核生物一定是单细胞生物,但单细胞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③原核生物并不都有细胞壁,最小的原核生物是支原体,它没有细胞壁2.单细胞生物: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单细胞绿藻(如衣藻、球藻)和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等都是真核生物不要把他们误认为是原核生物霉菌(如曲霉菌、青霉菌、根霉菌等)是多细胞真菌,虽然也带有一个“菌”字,但却是真核生物 注意:①区分原核生物与原生生物②区分细菌与真菌 四、细胞学说的建立: 1、发现过程:①细胞的发现者(发现的是死细胞)和命名者:1665 年,英国的虎克;②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内容要点:共三点:①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②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③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意义:揭示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①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②都含有 DNA③都有核糖体;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表现在:(除了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学说的建立,明确了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是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使生物学的研究从个体水 篇二: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 1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 (一)走近细胞 一、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 、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病毒 分类:DNA 病毒、RNA 病毒 遗传物质:或只是 DNA,或只是 RNA(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 2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二、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圈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三者实例的判断, ) 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三、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1、重要结构 镜头 反光镜 平面——调暗视野 凹面——调亮视野 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有粗、细之分) 转换器——更换物镜 光圈——调节视野亮度(有大、小之分) 2 安放 对光 放置装片 使镜筒下降 镜 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注意事项: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侧面观察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2)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放大观察的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来自: 小龙 文档 网:框图总结高中生物必修 1)(粗准 焦螺旋不动) ,然后换上高倍物镜; (3) 换上高倍物镜后, “不准动粗” 。

(4) 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字的都是细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