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概况大港区地处天津市东南,东临渤海湾、塘沽区;南与河北省黄骅市接壤;西与静海县为邻;北与津南、西青两区交界,全区地势平坦,平均海拔 3 米东部多为滩涂,中部有面积为 22 万亩的大港水库,西部和西南部为肥沃的农田全区南北长约 48 公里,东西宽约 36 公里,总面积 1113.83 平方公里,全区共辖 4 个乡、3 个建制镇、5 个街道办事处、60 个居民委员会2009 年 11 月 9 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三个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 大港区总面积 940 平方千米总人口 40 万人天津市大港区始建于 1979 年 11 月,是天津市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以石油和石油化工为主体产业的新型滨海城区它地处天津市东南,东临渤海湾、塘沽区;南与河北省黄骅市接壤;西与静海县为邻;北与津南、西青两区交界全区地势平坦,平均海拔 3 米东部多为滩涂,中部有面积 为 22 万亩的大港水库,西部和西南部为肥沃的农田全区南北长约 48 公里,东西宽约 36 公里, 总面积 1113.83 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 963 平方公里,滩涂面积 85.5 平方公里,荒地 72.5 平方公里。
海岸线长 34 公里 全区共辖 3 个镇、5 个街道办事处、60 个居民委员会大港区区位优势明显距北京165 公里,距天津新港 28 公里,距天津滨海国际机场 40 公里,205 国道、李港铁路穿境,丹拉、京晋高速公路与津港公路相联,交通极为便捷大港区资源丰富已探明石油储藏量 8.87 亿吨,天然气储量 360.5 亿立方米内陆水域面积达 36 万亩有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平原水库--北大港水库,总面积 147 平方公里,蓄水量可达 5 亿立方米地热资源丰富,地热分布面积 62 平方公里,热水井出口温度在 94℃-96℃之间,出水量为 500 吨/日大港区沐浴改革开放春风诞生、崛起20 多年来,勤劳智慧的大港人不断开拓创新,艰苦创业,实现区属 GDP 和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 20%,使大港成为天津发展最快地区之一,被评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全国环保模范城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思想,遵循“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发展经济”的根本思路,全力打造完备的基础环境,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创造规范的诚信环境、良好的人才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大港成为资金汇聚“洼地”和人才聚集“高地” ;进一步发挥石化产业与资源优势,以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为重点,以开发区、海洋石化科技园、镇街工业园区为载体,构筑经济发展新平台。
大港区内建有两座大型热电厂,年发电量 85 亿千瓦时;四座水厂,日供水 12 万吨; 居民燃气率和住宅供热率 100%,集中供热率 80%以上;光电通讯网络覆盖全区;城区绿化覆盖率 31.8%,人均公共绿地 36.9 平方米;2000 多家不同经济成份的企业和商业、服务网点星罗棋布行政区划大 港 区 辖 5 个 街 道 、 3 个 镇 : 迎 宾 街 道 、 胜 利 街 道 、 古 林 街 道 、 海 滨 街 道 ( 大 港 油田 ) 、 港 西 街 道 、 太 平 镇 、 小 王 庄 镇 、 中 塘 镇 经济概况大港区区域经济以重化工业为主体,区内密集着大港油田、天津石化公司、天津联化公司、中石化四公司、大港发电厂等一批大型、特大型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量稳定在430 万吨和 4 亿立方米;石油年加工能力达到 800 万吨;20 万吨聚酯工程已试生产;14 万吨乙烯工程去年产量达 17 万吨,创全国同类装置最好水平,今年经改造,年产量可达 20万吨并一次试车成功大港发电厂是华北电网调峰、调频主力电厂,总装机容量 128 万千瓦,年发电量 80 万千瓦时中石化四公司是以建设安装石化装置为主体的大型建筑企业,转战南北,素有"铁军"称号。
大港区除上述大型企业以外,还有近 1500 家中小企业,形成了金属制品、机械加工、汽车配件、化工、建材、橡塑等骨干行业这些企业绝大多数是城市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近三年来,绝大多数企业改制已完成,企业发展的活力明显增强,上半年全区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 11.28 亿元,同比增长 33%,新扩技改项目达到 72 个,其中工业项目 64 个,投入 7580 万元 同时大力建设工业园区,鼓励镇、村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力度,采取村、企合作或镇、村合作等方式开发,将土地资本作为农民股权,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实现农民效益的最大化现已规划建设工业园区 23 个,总面积 29.8 平方公里,现已动工建设 12 个,开发面积 2.71 平方公里,极大的促进了该区乡镇企业的发展 大港区近几年来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大力实施退粮种枣战略,加大畜牧养殖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今年上半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 52 亿元,完成农业增加值 7020 万元,同比增长 38%,固定资产投入 2280 万元为加快畜牧基地建设步伐,我区又出台了新的鼓励畜牧业发展政策,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更宽松的环境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各街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大投资力度,畜牧小区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现已建成30 个畜牧小区,冬枣基地进一步得到完善,今年新栽和补栽 1.5 万亩冬枣,使全区冬枣种植面积达到 10 万亩计划建设大、中、小型保鲜库 48 座,库存容量达到 2000 吨以上,现已落实 10 座随着冬枣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储藏业的日益成熟,冬枣产业体系的趋于完善,这一新兴产业必将带来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天津市大港经济开发区天津市大港经济开发区所依托的大港区占天津市滨海新区规划面积的 50%,是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天津市东南部,于 1979 年 11 月 6 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土地面积 1113.83 平方公里,总人口 43 万,拥有丰富的自然及劳动力资源、是一个新兴卫星城市区内驻有大港油田集团有限公司、大港发电厂、天津石化公司、中石化第四建设公司、中建六局一公司、华北油田油建二公司、天津联合化学有限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正在建设的项目有总投资约为 270 亿元的 100 万吨乙烯、1000 万吨炼油项目、总投资约为 9200万美元的新加坡海水淡化项目、总投资约为 103 亿元的国华津能发电厂大港二站项目经国家有关部门综合考评,获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环保模范城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先进区、天津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区和国家卫生区七个称号。
天津市大港经济开发区作为大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于1992 年 7 月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一个以举办中外合资、合作和独资企业为主,内资企业并重,享有国家优惠政策并独具灵活措施的新兴经济发展区域开发区规划面积11 平方公里,经过十几年的滚动发展已初具规模,现有起步区、西区和东区发展优势资源丰富荒地面积广阔全区土地面积 10.48 万公顷,其中有可利用的荒地 7246.67 公顷在荒地中有 3300 公顷为国有,而且平坦成片靠近城区,建设大型工业项目得天独厚矿产资源充裕境内不仅石油、天然气储量可观,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目前已探明石油储量 4.47 亿吨,天然气储量 140 亿立方米,发展石油化工工业具有比较雄厚的资源保障地热资源分布面广,出水温度最高可达 940C-970C,水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水质较好,发展工厂化农业、热带鱼养殖、建设疗养保健设施具有一定的潜力 水域面积辽阔海岸线长 34 公里,沿岸有 8553.3 公顷滩涂,并且处于海淡水结合地,有利于海产品养殖内陆水域面积达 36 万亩,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水库较多,水资源储量丰富中部有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平原水库-大港水库,水库面积 22 万亩,蓄水量 5 亿立方米;西部有面积约 1.5 万亩的钱圈水库;南部有面积约 1 万亩的沙井子水库,这些水库可以发展淡水鱼综合养殖,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位于大港东北部的官港森林公园,素有天津“白洋淀”之称,有水面 8000 亩,旅游资源开发已初具规模 投资环境优越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大港区政府制定了比较完善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并始终把保持社会稳定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努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灵活的机制环境、宽松的政策环境、优越的投资环境、健全的法制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作为滨海新区的组成部分也享有新区的优惠政策科技力量比较雄厚全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3.2 万人,占职工总数的 21%,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人员有 1.6 万人这些人员广泛分布在石油、化工、地质、电力、机械、电子、仪表以及教育、卫生等领域,开发、应用高新技术具有雄厚的智力基础 区位优势明显大港区位于渤海之滨,处于环渤海经济区的前沿,距天津滨海国际机场 40 公里、天津市区 30 公里,距北京市 165 公里,距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28 公里,距正在建设的黄骅港 60 公里,交通运输、对外联系都十分方便石化产业集中大港地区石化工业目前已形成从石油钻探、开采到石化装置建设、油品加工、石油化工、化学纤维综合配套的生产体系石化产业的先导性、基础性和可深加工性,石化产品的高附加值和使用的广泛性,为区域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电力供应充足区内建有大港发电厂、石化自备电厂两座大型热电厂,总装机容量138 万千瓦,年发电量 85 亿千瓦时以上而且还建有比较完善的电力供应配套设施,其中有 220 千伏变电站 2 座、 110 千伏变电站 5 座,能为生产和生活提供稳定、充足的电力资源 交通便捷李港铁路横穿全区,东达天津港南疆码头,并与京沪、京广、京哈铁路相互衔接205 国道、津歧公路穿越全区,北到天津市区,南达河北、山东等省,津港、葛万、港塘等公路直达天津市区和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区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 35.5 公里,已形成纵横畅通、交叉辐射,非常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 邮电通讯畅达截止 1998 年底,邮电网点达 30 个,覆盖全境区内铺设了环港光缆以及连接天津市区、塘沽区、静海县的光缆装机总量达 11 万门,城区每百人拥有量 32.7 部,可便捷地直拨国内外 城市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目前全区城区人均住宅使用面积 17.59 平方米,住宅成套率100%,在天津市处于领先地位;建有石化、油田、乙烯、大港 4 座水厂,日供水能力 14 万吨,人均日用水量 176 升,高于全市人均用水量 120 升的水平;居民住宅供热率 100%,集中供热率 80%以上;居民燃气普及率 100%;城区绿化覆盖率 25.36%,人均公共绿地 7.15平方米。
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设施的人均拥有量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有的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经济建设经过 20 年的建设,大港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1998 年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实现82 亿元,较“八五 ”末增长 20%;区属国内生产总值实现 22.01 亿元,较“八五”末增长62%,三次产业比重达到 5:57:38;区级财政收入实现 2.2 亿元,较“八五”末翻了一番,提前二年达到“九五 ”规划目标 农业及农村经济城郊型农业发展较快大港区现有耕地 197691 亩,其中粮田面积 193555 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1998 年粮食总产量 4.86 万吨,夏粮产量 1.75 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主要副食品产量稳步增长, “菜篮子”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 60%以上全年蔬菜产量 50000 吨;肉类总产 3919 吨,禽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