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越剧《梁祝》中祝英台形象的研究【文献综述】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6.50KB
约4页
文档ID:204492326
越剧《梁祝》中祝英台形象的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1/4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培言文学越剧《梁祝》中祝英台形象的研究祝英台是越剧《梁祝》中着力刻画的女性人物,她至情至性,美丽聪明,其独特的形象魅力 不但激发了观众持久的欣赏热情,也吸引了大批学者呕心沥血•加以研究木文主要将近代演员与 学者对祝英台形象的解读,做一次较为完整和集中的归纳,并分成两个部分进行综述一、演员的评价《梁祝》很早就被搬上戏曲舞台,起初祝英台形象并没有那么完美,后经不断地改造、加T, 祝英台逐渐成为美的化身1945年,袁雪芬与范瑞姐合作,演出了经初步報理的《新梁祝哀史》范瑞姐在冋忆解 放前《梁祝哀史》所槊造的梁祝人物性格时,认为“祝英台时而躲躲闪闪、时而轻浮浅薄、时而薄 情寡义 [11(二) 袁雪芬在解放前的演出本,已经删去许多荒诞迷信的情节,在表演上,端正了祝英台 的性格,去掉了色情、轻佻的成分但是,仍然有人指责它对原来的传说没有“给予一定的批判”, “只看到祝英台背信弃义,不敢有积极的斗争”,没有“树立一个不屈的白由的女性形象”⑵有的改编木结尾是祝英台用剪刀刺入喉中而死,最后让祝父悔恨地唱出“包办婚姻起祸根,逼死 女儿骨肉亲”[3]还有的改编本则让祝英台撞坟碑气绝而亡,促使她父亲“觉悟”过来,最后说 一通“古往今來,在父母Z命、媒妁Z言的礼教约束Z下,不知葬送了多少儿女的幸福!为父如 今觉悟了 ” [4](三) 1953年,《梁祝》由上海电煤制片厂摄制成第一部国产彩色戏1111艺术片,由徐进、桑弧 编剧,桑弧、黄沙导演,袁雪芬扮演祝英台。

袁雪芬“把祝英台作为美的化身、对爱情忠贞不渝 的彖征来犁造”祝英台的美,不仅是外表的美,更具有内心的美,这就是求知若渴,对爱情执 看专一她有追求婚姻自rfl的理想和勇气,而当这理想受到打击成为泡影时,她不是用眼泪和叹 息来毁灭白己,而是用以身相殉的行为来争取理想的实现”[5]随看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由越剧舞台演岀版改编的越剧电影《梁祝》成为了享誉世界艺苑 的杰作,周恩来总理曾说:“《梁祝》已成为最受欢迎的古典戏曲,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喜 爱 [6]至此,祝英台被定性为至情至性、美丽温柔的闺阁才女她不但受演员推崇,而且受学 考称道二、学者的评价(-)祝英台是一个渴望白由的纯情女子陈勤建、尹笑非说:“祝英台身上的确具有反抗 封建礼教的精神,如化装求学、吊孝哭灵、祭坟化蝶等 [7]这些都体现出祝英台 天真烂漫和追求自由的天性於贤徳说:“从祝英台用巧计说服父亲,到同窗共读中为自己找到终 身伴侣,又在I-八相送中频频暗示自己的真实性别,最终在楼台相会时袒露心扉,整个过程自始至 终贯穿着力求主动把握命运航船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顽强性 [8]刘树山认为:“在祝英台这个 形象身上,我们既可以看到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也可以看到对社会压制的抗争。

[9] “祝英台为 了获得教育权利,不惜绝食反抗,不惜瞒天过海女扮男装欺骗父亲 [10]这些行为充分显 示了祝英台追求白由的决心二) 祝英台是一个美丽温柔的多情女了她“在与梁山伯恋爱的全过程中,既保持了优良 的民族传统,又发扬了时代的新风尚,她的这种恋爱方式和她的思想、情感一样,充满少女的 爱情的诗意美,热烈而蕴藉,执着而机智,一往情深、生死不渝,如同一首婉丽的月光曲,但没有淫 邀艳约、打情骂俏,也没有直白的山盟海誓和疯狂的肉欲举动,读Z令人有如沐春风Z感,陶醉于雅 正爱情的漫馨和纯真Z中,心灵和情操都在欣赏中得以净化尤其是戏曲影片《I•八相送》一段, 英台的妙语连珠,莲舌生花,她敞开千百来重锁紧闭的心扉,倾泻出内心火一样的爱情,呼唤着对方 心灵的共鸣,使人如入山阴道中,感到美不胜收美妙的爱情使英台的心灵更美、言行更机智,而心 灵、言行的美又使她的爱情显得更美妙动人,令人心向往之可以说《十八相送》就是中国的热恋 少女心智的诗意概括 [11] “她在梁兄身边走着,且恋恋,且怅怅时而以对鹅相比,时而以鸳鸯 作喻,时而把白己比作花,时而拉梁兄一同照井水暗示两人颇有夫妻相” [12]王宁邦、张婷婷也说:“在男女婚配全凭媒妁之言、父母Z命的封建社会,祝英台大胆地推销自己,煞是可爱。

[13] 新版越剧《梁祝》中:“英台聪明过人,却能自我抑制 “英台手牵彩鹘走向书馆书院上空 一片彩霞那鹘更是英台心中的蝶,是可以飞向高天的大蝶英台托“鹘”言志,借“鹘”传情, 可惜山伯不懂英台回家,留给山伯的仍是一只蝶、一柄扇:“白色蝴蝶玉扇坠”,是将自己许 给山伯 [14](三) 祝英台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奇情女了她“在争取自己掌握命运的斗争中善于运用智谋 去达到胜利的H的从设计说服老父亲赢得离家读书的权利开始,一直到最后表面上同意了结婚, 实际上己经做好了最后的准备,要在出嫁的路上以死抗争所有这些行动部显示了智慧的力景,充 分表现了一个弱女子心灵的聪慧、思维的敏捷 [15](四) 祝英台是一个为爱而生的至情女子相对于梁山们来说,祝英台情感付出太多,梁 与祝的爱情中,祝在追求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至死没有放弃 [16] “她对父母Z命,媒妁 Z言的坚决反对,对自己心中的爱情坚定不移,提出带有最后通牒性质的出嫁要求,直至献出宝贵 的生命去捍卫神圣的爱情”,[17]这些都显示了祝英台对爱情的忠贞她与梁山们的爱情是无瑕的在三年同窗中朝夕相处,他们的爱情正是在彼此深刻了解的基础上萌发出来的,给人以瓜熟蒂落 之感。

他们恋爱的全过程,始终部表现男女双方人格上的平等,是以爱者和被者的可爱、互恋为前 提的没有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思想羁绊,封建婚姻的基木原则父母Z命、媒约Z言和门当户对’,在他们Zlkl是不见踪影的,理想主义色彩很浓,表现出试图超越一切封建婚姻模式 的历史性倾向与青梅竹马式相比,它多了精神维度,是成年之后两性爱慕的结果与才子佳人式 相比,它多了思想深度,它H始至终从未强调郎才女貌——男为女色倾倒,女为男才折服在梁 祝Z间,女了的容貌从未成为女性价值的首要筹码,男了的才学也从未成为男了价值的首要标识, 他们的爱只是两人心灵的契合,他们只以对方的可亲可爱可以信赖作为条件,而没有以权、钱、才、 貌作为取舍条件,更没有其他加的政治伦理义务与一见钟情式相比,更不可同口而语,他们排除了 为一时的偶然现象所迷惑的盲动性 [181注释:[I] 范瑞娟•我演梁山伯•戏剧报(现为《中国戏剧》)1961⑵龚纯•论“梁祝哀史”的主题•北京《新民报》1950. 9. 18[3] 河北省文联主编的“河北文艺丛书”《梁山们与祝英台》[4] 上海文艺书局、民众书店联合发行的新改编木《梁祝哀史》[5] 章力挥、高义龙.袁雪芬的艺术道路.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1984. 1[6] 周恩来总理生涯.人民出版社.1997. (100)[7] 陈勤建、尹笑非.梁祝传说的现代解读.江西社会科学.2006. 3[8] 於贤徳.论梁祝爱情故事的悲剧属性、美学价值与人学内涵.暨南学报.2007[9] 刘树山.《梁祝》的民俗学意义和原型意义.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 6[10] 王宁邦、张婷婷•论梁祝戏曲中的女权主义精神.福建论坛.2006. 4[II] 季学源•文化视野中的梁祝故事.文学研究.2000[12] 翁敏华.梁祝哀恋与民间文艺创造.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 11[13] 干-宁邦、张婷婷.论梁祝戏曲中的女权主义精神.福建论坛.2006. 4[14] 《悲美意蕴的提升与纯美意象的营造》http://tieba. baidu. com/f?kz=167384908[15] 於贤徳.论梁祝爱情故事的悲剧属性、美学价值与人学内涵.腎南学报.2007[16] 王宁邦、张婷婷.论梁祝戏曲中的女权主义精神.福建论坛.2006. 4[17] 於贤徳.论梁祝爱情故事的悲剧属性、美学价值与人学内涵.暨南学报.2007[18] 季学源•文化视野中的梁祝故事.文学研究.2000。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