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人民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 标准操作文件 文件编号:WSW-SOP-007 版本号:2007 第1次修改 编写者:XXX XXX 审核者:XXX 修订日期:2012年1月15日 页码:第 1 页 共 2 页 变形杆菌属检验标准 操作规程 1.概述 变形杆菌属包括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产黏变形杆菌和潘氏变 形杆菌4个种 2.标本类型 血液、尿液、痰、脑脊液、穿刺液、脓液等标本 3.鉴定 3.1 形态与染色 革兰阴性杆菌 3.2 培养特性 在血琼脂平板上35℃培养18~24小时,可蔓延成波纹状 薄膜,布满整个平板表面(迁徙现象),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扁 平、无色半透明菌落 3.3 生化反应 氧化酶试验阴性,发酵葡萄糖和蔗糖,不发酵乳糖、肌醇 和甘露醇,KCN生长,动力、 H₂S、脲酶和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均为阳 性,TSI为K/A 3.4 鉴别要点 3.4.1 本菌属特征 血琼脂平板上菌落呈迁徙生长,脲酶、H₂S、苯丙氨 酸脱氨酶试验均为阳性 3.4.2 变形杆菌属种间的鉴别见表5—37 表5—37变形杆菌属种间的鉴别(阳性%) 菌名 VP H₂S(TSI) 吲哚 脲酶 鸟氨酸 麦芽糖 苯丙氨酸 奇异变形杆菌 50 98 2 98 99 0 98 普通变形杆菌 0 95 98 95 0 97 99 潘氏变形杆菌 0 30 0 100 0 100 99 产黏变形杆菌 100 0 0 100 0 100 100 3.5 步骤 3.5.1 氧化酶试验 参见《氧化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3.5.2 鉴定 从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用微生物鉴定仪或传统 生化反应进行细菌鉴定 4.药敏 参见《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及CLSI M100一S20最新版 本文件 5.质量控制 见《质量管理程序》 6.检验结果解释与分析 奇异变形杆菌可产生ESBLs,产酶株对青霉素,第一、二、三、四代头孢菌 素及单酰胺抗生素均产生耐药,应报告其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氨曲 南耐药 7.临床意义普通变形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污水及人、畜粪便中,为条件致病菌,当 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引起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腹膜炎、胃肠炎(潜伏 期3~20小时,起病急骤、恶心、腹痛、腹泻为水样便,带黏液、恶臭、无脓血, 一日数次至十余次)等各种感染 8.鉴定流程痰、血液、粪便等 氧化酶试验阴性 变形杆菌属 血琼脂平板呈蔓延生长、麦康凯琼脂平板呈无色菌 落 仪器鉴定或手工生化鉴定并做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