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最全面(精华版)

氟****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7.27KB
约6页
文档ID:188753957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最全面(精华版)_第1页
1/6

其次章地球上地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地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与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地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固比例地干洁空气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地物质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爱护伞,吸取紫外线(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固地水汽,固体杂质水汽与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杂质:凝聚核二,大气地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地影响1.对流层地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地特点:层①随高度增加温度上升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三,大气地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 太阳辐射(各类辐射地波长范畴及太阳辐射地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地受热过程(大气地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3,大气对太阳辐射地减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吸取 ( 挑选性臭氧 - 紫外线, CO2- 红外线 ) ,散射 ( 有一点挑选性 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 - 兰紫光 ) ,反射 ( 无挑选性云层 )影响减弱大小地主要缘由: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减弱不同)4,大气对地面地保温作用:明白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地过程: 大气剧烈吸取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将热量仍给地面 示及实例说明 --如霜冻显现时间;日温差大小地比较) 保温作用地意义:削减气温地日较差;保证地球相宜温度;维护全球热量平稳(图5,太阳辐射(光照)地影响因素:四,热力环流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亮度,太阳高度1,大气运动地根本缘由:2,大气运动形式: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最简洁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缘由3,热力环流分解: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4,水平气压差: 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5,形成风地根本缘由:冷热不均形成风地直接缘由: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6,影响风地三个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地打算: 1 力风(理论风) --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 力风(高空风) --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右偏,南左偏7,风向: 1,风向-—风来地方向;2,依据等压线地分布确定风向.3 力风(实际地表风) --斜穿等压线,北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地方向:直于切线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如为曲线垂第 1 页,共 6 页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地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大气地风向 为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两力共同作用地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近地面地风, 受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与磨擦力三力地共同影响,等压线风向斜交于8,三种局地热力环流: 白天( 郊区→城市,海风,谷风 )风,山风 )9. 热力环流地性质特点夜晚 ( 城市→郊区,陆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地空气环流,地形式;成为热力环流; 它为大气运动最简洁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地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地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3,垂直方向地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上升,虽然气温降低,但为空气变稀,气 压降低;4,来自低纬地气流——暖湿6,来自海洋地气流——湿5,来自高纬地气流——冷干,来自大陆地气流(离岸风)——干78,两种性质不同地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10. 三种局地热力环流:风,山风 ) 山风与谷风:白天 ( 郊区→城市, 海风,谷风 )夜晚 ( 城市→郊区,陆第 2 页,共 6 页11. 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地关系:同一高度 ( 近地面 ) →气温高,气压低;气压低,气温高; 不同高度→越往高,气压越低;近地面气压地高低与高空相反其次节气压带与风带一,气压带与风带地形成1,引起大气运动地标志为高低纬之间地 受热不均2. 气压带与风带地移动 : 随太阳直射点地移移动;( 北半球 )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3,风压带成因与特性:;风向气候影响( 个数)2222221气候影响冷干风压带名称成因热力原 因特点北半球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低纬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冷高压东北东南冷干动力原因冷低压温湿西南西北温湿动力原因热高压干热东北东南干燥热力原因热低压湿热4,气压中心名称:大陆 海 洋 大 陆 海 洋印度低压 ( 亚洲低压 ) ,北美低压副热带高气压被大陆地热低压切 断7月夏威夷高压 ( 北太平洋 ) ,亚速尔高压 ( 北大西洋 )蒙古 - 西伯利亚高压 ( 亚洲高压 ) ,北美高 压阿留申低压 ( 北太平洋 ) ,冰岛低压 ( 北大 西洋 )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副极地低气压被大陆地冷高压切 断1月5,东亚,南亚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气候类型 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冬季风西伯利亚 - 蒙古西北 冰冷干燥夏季风印度洋赤道邻近海域 西南 暖与潮湿冬季风西伯利亚 - 蒙古东北 低温干燥源地风向 性质 强弱副热带太平洋东南 暖与潮湿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我国东部,朝影响范畴我国大部,朝日日第 3 页,共 6 页6,. 我国地旱涝灾难,雨带地移动与副热带高压地强弱有亲密关系;①雨带地移动春末( 5 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 (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夏初( 6-7 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准静止锋);7-8 月,雨带移到东北与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反气旋);9 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终止,华南再一次经受短暂地雨期;②北方雨季开头晚终止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头早终止晚,雨季长;③旱涝灾难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 ,造成北涝南旱;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我国水旱灾难发生地根本缘由为:夏季风地强弱与进退地早晚7,各种气候类型地降水量冷热月最冷月最热月<10℃>10℃仅三个 月<0℃月均温>15℃0-15 ℃<0℃年 雨少 雨年 雨雨型夏雨夏雨冬雨夏雨>1200mm热季6-9月<1200mm热草5-10月>400mm 温 季年降 水量气候 类型雨季月降水 量>100mm<400mm热 雨热 沙温 海亚季( 湿 )地中 海苔 原冰 原高 山温陆亚寒针有无第三节常见地天气系统1,锋面与天气1. 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 显现雨 ( 暴雨 ) 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压上升,气温骤 降,天气转晴;2. 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 转晴;3. 准静止锋: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势阻挡,移动幅度很 小,我们将这类锋面称为准静止锋;多显现连续性降雨天气; 典型(在中国)华南准静止锋主要活动于南岭 山脉或南海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见到,但多显现于冬春两季,秋季显现最少;冬季降水不强,春夏季可发生暴雨,连续数天,甚至 10 天以上;华南准静止锋地位置,随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冬半年, 锋面北侧冷高压势力强大,锋区位置偏南;夏半年,锋面南侧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大,使锋区位置偏北;江淮准静止锋每年夏初,来自海洋上地暖湿气流与大陆上南下地冷空气交锋,相持,在长江中下游与淮河流域 形成了一种闻名地天气系统——江淮准静止锋;它为形成梅雨地重要天气系统;“黄梅季节家家雨”就为对梅雨天气地真第 4 页,共 6 页实写照;昆明准静止锋又称云贵准静止锋;位于云贵高原 ,主要由变性地极地大陆气团与西南气流受云贵高原地势阻滞演化而形成;云层低而薄,易形成连阴雨天气;贵州高原“三日无一晴”便同昆明 准静止锋活动有关;多显现于冬季,其间显现日数约占全年南走向; 天山准静止锋1/2 ;锋区位置多在贵阳 与昆明之间,略呈西北——东不太强地 冷锋 进入 准噶尔盆地后,被 天山 阻挡,使冷锋停滞不前,常形成地势锋性质地天山准静止锋,造成阴雾或微雪 天气;天山北坡与北疆大部分地区冬,春降水较多就与天山准静止锋活动有关;2,影响我国天气地主要锋面为冷锋: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显现地沙尘暴,夏季地暴雨,冬半年我国地寒潮3,冷锋与暖锋( 初春,秋末对农业地影响最大) ;1,图中 1 表示冷锋,2,锋面天气系统 :过境前2 表示暖锋 ;其中冷锋在我国显现地频率较高;过境时过境后天气现象 实例夏季地北方暴雨 冬季地 寒潮( 大风降温 )春季地 沙尘暴气温较高,气压 较低, 天气 晴朗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天气转晴;易显现 雨雪大风及降温天气冷锋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天气转晴;易显现 连续性降水或雾等天气暖锋略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现象实例夏季地北方暴雨冬季地寒潮 ( 大风降温 ) 春季地沙尘暴略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天气晴朗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天气转晴;易显现雨雪大风及降温天气冷锋暖锋气温较低,易显现连续性降水气温上升,第 5 页,共 6 页气压较高,天气晴朗或雾等天气气压下降,天气转晴;4,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①气旋(低气压)垂直上升,北半球近地面逆时针辐合,天气阴雨台风;伏旱( 长江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下沉,北半球近地面顺时针辐散,天气晴朗中下游及江南地区7 月中旬到 8月中旬 ) ;5,主要地气象灾难: 为指因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地灾难;台风: 在西北太平洋面上,中心邻近最大风力在12 级以上地热带气旋;多发于夏秋季节,危害包括:狂风,暴雨,风暴潮;预防措施:加强讨论,检测预报工作;做好宣扬减小措施;讨论抗风作物削减农业缺失;加强国际合作;寒潮: 一次冷空气入侵,使气温24 小时内降低 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危害:降温,大风,大雪,冻雨;预防措施:加强预报工作,提前发布预报信息或警报,提示有关部门提前做好防寒预备;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1. 主要大气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 (温室效应 CO2) ,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 O3),酸雨(SO2,NO2)2. 温室效应 ( 全球保暖 ) 影。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