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1 9 8 8年,南平电池厂与福建兴业银行、 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福建分公司、 香港华润集团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公司的子公司合资组建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 其中,百孚公司当时持有南孚电池25%股份, 基地福建公司持股20%, 南平电池厂以2 8 0万元左右的固定资产投入,占4 0%股份,而兴业银行则投了90万元人民币,占15%股份 南孚电池的成立被称为当时电池行业第一家合资企业 然而太过分散的股权为日后南孚对股权的失控埋下了隐患1 9 9 0年7月15日, 南孚以6 0 0 0多万元代价引进的第一条日本富士碱性锌锰电池生产线并正式投产1993年南孚再次引进了国内第一条碱性高能锌锰电池生产线, 此后,南孚电池进入高速发展期 到1 9 9 8年,南孚电池固定资产已经达到4亿元,到了20 0 3年,南孚电池以近8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占据中国电池市场半壁江山, 位列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而南孚的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面对南孚的强劲竞争, 进入中国10年,始终无法在中国打开局面,市场份额不及南孚的1 0%当年,足球名将孙雯那句铿锵有力的 民族力量”曾让 南孚”这个响亮的品牌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
南孚已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引入国外战略机构1 9 9 9年,我国开始出现大规模引进外资热潮当年, 正值南孚的黄金时期,在福建南平市政府吸引外资的要求下,南孚引入摩根斯坦利等国外战略机构1999年9月8日, 在中国厦门举办的第三届投资贸易洽谈会上, 南平市政府找来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此后,中金公司与南孚签约, 南孚原来的数家股东以企业存量资产 评估后的69%出资, 与摩根斯坦利、荷兰国家投资银行、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合资组建控 股公司一一中国电池有限公司, 总股本1万股,其股东结构为中方各股东占5 1%、 外方投 资机构占49%由于中国电池拥有南孚的绝对控制权, 外方股东如果增加2%股份, 就可通过中国电池间接控股南孚电池 事实正是如此,中方逐渐失去对南孚股权的控制, 最终未能避免被竞争对手收购的悲剧股权控制旁落股份公司的成立从此改变了南孚电池的命运2 0 0 0年,百孚公司在香港炒金亏损了几千万美元, 为了偿还债务,将其持有的中国电池2 0%的股份转让给基地总公司的另外一个子公司,并将余下的股份卖给摩根斯坦利, 这8.2 5%的股份出让,意味着中方已经失去中国电池的控股权。
2 0 0 1年,基地总公司的子公司将其持有的2 0%中国电池股份, 以7 8 0 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富邦控股集团, 之后,摩根斯坦利以1 5 0 0万美元的价格从富邦控股手中买回了这些股份据了解,本来摩根斯坦利希望中国电池有限公司能够在海外上市, 从而给它带来巨额的股票收益,但是由于股权变动频繁, 中国电池没有取得在香港上市的资格 上市搁浅后,南 平地方政府也将其持有的中国电池股权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外资股东2 0 0 3年8月,生产剃须刀和金霸王电池等消费产品的美国吉列 (Gillette) 公司,从摩根斯坦利、鼎晖投资、新加坡政府投资等公司手中买走了香港(中国)电池公司的 全部股权,进而控股南孚电池 经过数次的转让,中国电池的股份已经完全转移到了外资股 东手中中国电池公司大约拥有南孚7 2%的股份 另外2 8%的股份分别由南平国投、 中国出口商品基地总公司、大丰电器公司持有2005年,宝洁公司以570亿美元的价格并购吉列, 南孚又成了宝洁公司的子公司南孚电池的启示吉列入主南孚在当时引起业界哗然南孚这一民族品牌即将消失、南孚将成为金霸王(吉 列的电池品牌)的加工基地等传言充斥坊间。
吉列公司下属的美国金霸王电池是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商, 而南孚则是中国第一、 世界第五大电池生产商在中国内地,金霸王和南孚一直是竞争对手短短几年时间,南孚由中国电池生产业的巨头变成了其竞争对手的子公司, 而且这个竞争对手曾是它的手下败将而现在,最大的竞争对手消失了, 而且还得到了一家年利润8 0 00万美元、拥有300多万个销售点的电池生产企业, 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大半个中国市场据了解,本来南孚的优质碱性电池已打入国际市场, 可是为了避免和母公司旗下的金霸王电池在海外市场正面冲突, 只好放弃海外发展战略和母公司争夺市场份额 现在南孚有一半的生产能力被闲置着南孚正渐渐地失去活力南孚被并购,不仅对其发展产生了重大的 影响,也对其员工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冲击 南孚被收购后不久,原总经理陈来茂便黯然辞职他用十几年的辛勤奋斗换来的知名品牌 一一’南孚”,已经是别人的了南孚的员工们心里都感到了极大的失落 一一南孚已经不属于他们了、南孚已经不是中国的了有专家曾撰文指出,由于目前国家对出售国有资产缺乏统一标准和完善的机制, 地方各级政府为了各自的利益, 往往是从 小局”出发而不是从大局出发, 为了获得短期回报, 把一 些经营得比较好的合资企业或国内企业出售给外商, 拱手让出国内市场和未来的收益, 造成国有资产变相流失。
南孚走上的也许就是这条不归路 我们无法谴责摩根斯坦利的投机买卖行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流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获利也是市场行为的惟一目的 通过出售南孚股权,摩根斯坦利等中国电池有限公司的外国股东将4 2 0 0万美元的资产迅速 翻了一番,然后抽身而退我们也不能把矛头指向吉列公司, 摆平最大竞争对手的同时还可以获得一家年利润8 0 0 0万美元, 拥有3 0 0多万个销售点的电池生产企业, 外带大半个中国市场,这种买卖换了谁都会趋之若鹜新华信副总经理闫冬认为,在1 9 9 9年的股权转让中,南孚电池没有能够很好地规 避风险,对资本运作的风险严重估计不足,地方政府和当时的国有企业缺乏资本运作的经验 事实上,我们看到摩根斯坦利仅持有中国电池股权3年多时间, 之后就受让给吉列一家企业事后有学者提出,如果当时在股权设置上设定一些风险控制的条款,比如股权转让的期限、 受让方的限制、优先回购权甚至一票否决权等,南孚也许会把握住企业的控制权也有专家指出,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领域是一个趋势 国退后是民进、管理层进还是洋进都可以,关键的一点是制度安排以及在执行过程中如何控制风险 这里有个定价机制的问题,也就是 国退”一步值多少钱的问题。
南孚电池在股权转让中是否被低估, 还要将南孚电池以后的收益情况与初始转让的溢价作比较, 目前距离并购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 不足以给出这一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