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不足与完善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步入为大众化,我国高校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慢慢显现出来高校学生弱势群体是由于各种原因,在心理承受力、家庭经济状况、人际交往等方面处于困境的高校学生群体,该群体的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必将影响其身心健康及高校自身的发展和校园的和谐稳定,继而对社会的稳定也将产生影响大学生的身上存在不同程 度的自我接受、自我认同方面的问题在目前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模式中,学生无法学习到全面、客观、积极的自我评价方法,因而很难达到自我的统合因此,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至关重要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的基本规律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意识急剧增长、迅速发展和趋于完善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表现出与其它阶段不同的独特的特征,是自我意识发展较为特殊的 一个阶段其主要表现为: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自负与自卑的冲突、积极自我与消极自我的冲突、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增强与片面性、自我控制、自我教育 能力有较大提高但仍存在不足关键词:意识发展的矛盾,成因,完善自我意识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矛盾,自我意识中常见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种: (1)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合理的差距能够使人 不断进步、奋发有为,但是,如果差距过大,则有可能引起自我的分裂,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 (2)渴望交往与心灵闭锁的冲突 青少年时期,每个人都渴望着爱与友谊,渴望着交往与分享,渴望着自我价值得到 实现,希望成为群体中受尊敬与欢迎的人;然而另一方面,大学生总是不经意地将自己的心灵深藏起来,与同学有意无意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存在着戒备心理,不能完全敞开心扉交流这也是大学生常常感到的“交往不如中学那么自如真诚”的原因所在 (3)理智与情感的冲突 大学生情绪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容易两极分化,或高或低,波动性大,易冲动,不易控制但随着身心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渐渐成熟,在遇到客观问题时,既想满足自己情绪与情感的要求,又想服从于社会及他人的需求 (4)独立与依附的冲突 大学生生理与心理的成熟使它们渴望独立,以独立的个体面对生活、学习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但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与经验相对匮乏,当应急事件出现时,却又盼望亲人、老师和同学能够替自己分忧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上的独立与经济上的不独立也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在他们迫切希望摆脱约束、追求独立的同时,却又不可能真正摆脱家长和老师的支持和帮助。
特别是对于某些独生子女来说,由于长期受到父母的溺爱,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就表现得尤为突出 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常常会给大学生带来不安或心理痛苦,他们总是力图通过自我探究来摆脱这种不安与痛苦在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中,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调整和发展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1)大学生更加注重对自己内在素质的认识 在中学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比较看重一些外在的东西, 如身体、容貌、仪表等,到了大学阶段,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 变化不是说学生不看重外在的东西了,而是与外在的东西相比,他们更加注重内在的素质 (2)大学生的自我认识以肯定性评价为主从总体上看,现代的大学生看到更多的是自己的优势、优点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状况显示了当代大学生的自信、积极向上的心理姿态但同时,过分看重自己的优势,而看不到自己的缺陷,这也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即盲目自大、目中无人的心理状态, 而这是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3)存在高估或低估自我的倾向 大学生由于自我评价与自我体验发展不平衡,有时表现出高估自己的倾向,他们用自己之长比他人之短;有的学生 出现了盲目的抗拒心理,认为别的同学都有不如自己,甚至采用各种方式表现自己的能力,思想偏激、武断,因而出现错误的行为。
这种自我扩张型的人行为上缺乏理智,情绪容易冲动,妄自夸大自我形象,幻想高于现实,当现实条件不如意时,就埋怨客观环境不佳,学业与品德向不良方向发展另一种类型是低估自己,在大学生活和学习中积 累了更多的挫折和困难,自卑感严重,出现了焦虑和紧张,倾向于自我否定这两种表现都说明大学生在自我控制方面更需要注意三种自我结构因素由不平衡向平衡发展 (4)大学生的自我体验敏感性较大 青年期的学生对涉及到自我的一切事物都非常敏感,自尊心有突出的表现,在学习和各项活动中争强、好胜,一旦受挫和失败就会 产生内疚和压抑的情绪成功与失败都会引起大学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那么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问题要得到解决,我们首先要探究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问题的成因 (1)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 当代的大学生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了过多的溺爱,在家里呼风唤雨,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造成了过分高估自己的结果而这样的大学生一旦受到挫折,还可能完全否定自己,走到另一个极端在当今社会教育制度影响下,家长们过分重视对孩子进行智力教育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及个性教育,孩子们有了心理上的困惑却往往无法得到解决,日积月累之后形成了错误的自我评价。
有些父母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并在无形之中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当孩子无法实现父母的期望时,就会形成很低的自我评价 (2)学校教育中缺乏合理的引导大学生们的自我意识问题有的是在中小学阶段就已经形成的虽然中小学校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学生们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方面还存在着有待于提高的地方,尤其是在学生自我意识的引导方面在目前的中小学校教育中,还存在着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的现象,这种评价学生的方式不利于学生们进行全面正确的自我评价 (3)社会观念的影响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社会也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当代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以后的新生一代,他们对新鲜思想反映敏锐,接受彻底 他们比前代人更迫切的要求提倡自我,强调个性,张扬权利,独立意识显著增强但是 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大学生们没有完全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很差,他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却没有对人生的意义做出正确的思考,导致有些大学生们社会责任感缺失,行为消极,思想偏激,处于一种迷失自我的状态 (4)不恰当的相互比较 有的大学生在与同龄人的相互比较中会发现自己一些不如别人的地方,如身材、外 貌、交往与表达能力、家境等等,因而难免自惭形秽,产生自卑的心理。
处在自我同一性发展关键时期的大学生对些问题尤其敏感,好胜心使他们不愿在任一方面落后于别人然而人与人的情况毕竟不会完全相同,如果盲目地与别人做比较,则可能会过多地 关注自身的缺点,进而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完善大学生自我意识的途径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期间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大学生们完善自我意识 (1)正确地认识自我,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承 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对自我给予基本肯定建立合乎自我实际情况的抱负水平,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增强自尊和自信,培养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 (2) .家庭教育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要充分了解并接受孩子的特点,既要看到孩子的优点,也看到他的不足,并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以平等的方式与 孩子进行交流对孩子的期望水平要调整到恰当的水平,适合孩子的发展状况,避免给孩子带来过高的心理压力 (3)高校教育方面 开展专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开展以完善大学的自我意识为目的的专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协助学生掌握各种自我控制的方法,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开展有利于大学生们自我成长的活动,促使大学生们 达到自我的和谐与统一 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组织一些生涯教育,帮助学生规划大学生活;学生管 理部门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教师要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对大学学习生活充满兴趣 社会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要受到家庭、教育、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要给大 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维护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