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历史学必修课历史学必修课 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史学概论史学概论》》教学大教学大纲纲·······························2·······························2《《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选》》 (上)课程教学大纲(上)课程教学大纲·················6·················6《《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选》》 (下)课程教学大纲(下)课程教学大纲··················11··················1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上)教学大纲(上)教学大纲··························1818《《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 (下)教学大纲(下)教学大纲······················23······················23《《历史学科教材教法历史学科教材教法》》教学大纲教学大纲······················35······················35《《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上上) )教学大纲教学大纲·· ····················39····················39《《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 (下)教学大纲(下)教学大纲······················46······················46《《世界当代史世界当代史》》教学大教学大纲纲····························50····························50《《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教学大纲···························5757《《世界现代史世界现代史》》教学大教学大纲纲····························63····························63《《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教学大教学大纲纲····························73····························73《《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教学大教学大纲纲····························81····························81《《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学大纲教学大纲······················90······················90《《世界中世纪史世界中世纪史》》教学大教学大纲纲·························98·························9815 门门《《史史学学概概论论》》教教学学大大纲纲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史学概论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of Historical Philosophy课程代码:课程代码:BZ021121 课程类别: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学时数:学分学时数:3 学分,54 学时 (理论讲授 54 学时,实践 0 学时)适用专业:适用专业:历史学 修(制)订人:修(制)订人: 邓永飞 修(制)订日期:修(制)订日期:2007 年 3 月 6 日审审 核核 人:人:范玉春 审审 核核 日日 期:期:2007 年 3 月 15 日审审 订订 人:人:周长山 审审 订订 日日 期:期:2007 年 3 月 16 日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史学概论》是历史学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本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之一。
《史学概论》是一门理论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不是直接考察客观的历史过程,而是以人类认识历史的主体活动,特别是历史学家认识历史的活动为对象,它与历史学的其他分支学科如史料学、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史学史等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 《史学概论》虽然必须吸收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但不是它们的简单综合本课程的任务是从历史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出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成就,将人类认识历史的主体活动作为客观存在,系统地研究它的一般过程、主要特征、基本规律,确定现代史学发展的途径,推动历史研究活动和整个历史学进一步科学化与社会化,更加有效地发挥其积极的社会功能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了解历史认识的基本特征和研究历史的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史学理论的兴趣和运用史学理论分析史学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史学理论素养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第第 1 1 章章 绪论绪论( (理论讲授理论讲授 6 6 学时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历史学的学科性质、对象、方法和价值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简要了解历史学的起源及发展历程讲授内容:1. 历史与历史学2.历史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3.历史学的价值4. 历史学的起源及发展历程5. 历史学的学科体系重点:历史学的性质 难点:历史学的性质 第第 2 2 章章历史认识的基本特征(理论讲授历史认识的基本特征(理论讲授 9 9 学时)学时)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历史研究与历史认识实践活动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把握历史认识的基本特征,增强历史思维。
讲授内容:1. 历史认识活动的结构与过程2. 历史思维的方式与范围3. 历史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重点:历史认识的三极能动统一结构难点:历史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第第 3 3 章章 研究历史的主要方法(理论讲授研究历史的主要方法(理论讲授 1212 学时)学时)了解和掌握研究历史的主要方法,并综合训练学生搜集、考证和抉择史料,叙述、重构和还原历史过程,提高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讲授内容:1. 历史事实的还原2. 历史过程的分析与解释3. 历史的比较研究4. 从史料的搜集、整理到史学论文的写作实践重点:研究历史的主要方法及其运用难点:从史料的搜集到史学论文的写作实践第第 4 4 章章 历史实际的本体论探究(理论讲授历史实际的本体论探究(理论讲授 1212 学时)学时)了解各时代的历史哲学家对历史本质的探究,加强对历史实际的本质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的认识讲授内容:1.近代以前的历史哲学家对历史本质的探索2.马克思主义对历史本质的追寻3.史学理论的多元发展与历史全面本质认识的深化重点: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范畴 难点:各种理论的异同与创新 第第 5 5 章章 历史研究成果的社会表现形态(理论讲授历史研究成果的社会表现形态(理论讲授 9 9 学时)学时)了解历史学著作的内容、形式和要求,增强对史学著作的鉴赏能力。
讲授内容:1. 历史研究成果的社会性与多样性2. 历史撰述的根本原则与具体要求3. 历史撰述内容与史家的撰述旨趣重点:历史撰述的根本原则与具体要求难点:历史撰述内容与史家撰述旨趣的辩证关系第第 6 6 章章 历史学家的基本素养与时代使命(理论讲授历史学家的基本素养与时代使命(理论讲授 6 6 学时)学时)了解历史学家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把握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史学发展的新趋向,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讲授内容:1. 历史学家的优良传统与现代素养2. 历史学家的独断之学与群体之学3. 历史科学的时代使命重点:历史学家的知识结构与研究能力难点:如何激发新一代史学工作者的使命感三、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一)课堂讲授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学获取知识,增加讨论课、习题课、答疑课等教学环节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二)作业和师生互动1.课外作业:搜集、整理和解读至少一份民间文献2.师生互动:学生可在课堂或通过电子邮箱提出问题,进行交流四)考核方式本课程建议采用闭卷考试和平时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四、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中国通史》、《世界通史》。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一)建议教材姜义华、瞿林东、赵吉惠.史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二)教学参考书1.何兆武.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李振宏.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选》》 (上)课程教学大纲(上)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历史文选 (上) 英文名称:Selections of Chinese Historical Books(Ⅰ)课程代码:BZ021011 课 程 类 别:专业必修课学分学时数:4 学分,72 学时 (理论讲授 72 学时,实践 0 学时)修 订 人:汪天顺 修 订 日 期:2007 年 3 月 9 日审 核 人:范玉春 审 核 日 期:2007 年 3 月 15 日审 订 人:周长山 审 订 日 期:2007 年 3 月 17 日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是大学历史系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它注重学生历 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文言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入门课程,对学生将来从事教学科研及其他部 门的工作有深远影响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文言史料的能力,并使其初步掌握史料学和史学史常识,为今后从事 史学研究打下必备的基础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编第一编 先秦时期史籍介绍及文章选读先秦时期史籍介绍及文章选读 序言,先秦时期史籍编撰概况介绍(序言,先秦时期史籍编撰概况介绍(3 3 学时)学时) 第一章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籍的雏形(中国古代史籍的雏形(1212 学时)学时) 理解并掌握《尚书》的体例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逸周书》的史料价值;《尚书·牧誓》一文 的标点、注释与翻译了解《尚书》今、古文的真伪争论;《逸周书》的由来 讲授内容:1.《尚书》的体例及内容;2.《尚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3.《尚书·牧誓》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4.《逸周书》的由来及其史料价值重点:《尚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尚书·牧誓》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逸周书》的由来及其史料价值难点:《尚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尚书·牧誓》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
第二章第二章 编年体史书的产生(编年体史书的产生(1414 学时)学时) 理解并掌握《春秋》的体例、内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左传》的体例及其史学成就;《晋楚 城濮之战》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编年体史书的特点了解《春秋》的作者及注者;《左传》的作者及注本 讲授内容:1.《春秋》的体例、内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2.《左传》的体例及其史学成就;3.《晋楚城濮之战》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4.编年体史书的特点重点:《春秋》的体例、内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左传》的体例及其史学成就;《晋楚城濮之战》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难点:《春秋》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晋楚城濮之战》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第三章第三章 国别体史书的出现(国别体史书的出现(1414 学时)学时)理解并掌握《国语》的体例、思想倾向及其对中国史学的贡献;《战国策》的体例、及其史料价值;《越王勾 践灭吴》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秦围赵之邯郸》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国别体的概念了解《国语》的作 者与本书的编译;《战国策》的编订和流传 讲授内容:1.《国语》的体例、思想倾向及其对中国史学的贡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