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东北平原主要土壤类型分布与特点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6.38KB
约3页
文档ID:4768616
东北平原主要土壤类型分布与特点_第1页
1/3

东北平原主要土壤类型 分布与特点东北平原主要土壤类型分布与特点 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又称松辽平原,位于东北地区中部介于北纬 40`25’~48`40’,东京 118`40’~128`.南北长 1000 多公里,东西宽 300~400 公里,总面 积约 35 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在大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的两个省和一个自治区的 114 个县(市) 东北平原由三部分组成,北部叫松嫩平原,南部是辽河平原,东北部是三江平原南北两块平原又合称松辽平原,是东北平原的主体由于它们是松花江和嫩江冲击而成,所以地面平坦,海拔多在 200 米以下一 土壤类型分布1) 三江平原是东北平原组成部分之一,又称三江低地,位于黑龙江、松花 江、乌苏里江汇流处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图、沼泽土等,以草甸 土和沼泽土分布最广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2) 松嫩平原西北东三面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东部山地的山麓平原和台 地,南为松辽分水岭,大体呈菱形,面积几乎占东北平原的三分之二土壤类型主 要有黑土、黑钙土、草甸土3) 辽河平原位于辽东丘陵与辽西丘陵之间,铁岭--彰武之南,直至辽东湾。

因多河曲和沙洲,土壤类型主要有草甸土和潮土二 土壤类型特点1)黑土: 黑土是半湿润草原草甸下,具有深厚腐殖质层,通体无石灰反应,呈 中性的黑色土壤黑土质地黏重,结构良好,土壤密度 1.0~1.5,孔隙度 大,持水量大,通气性较差,呈中性至微酸性反应,PH 值 5.5~ 6.5 ,有 机质含量 3%~6%. 黑土的主要亚类有:黑土、草甸黑土、表潜黑土、白浆化黑土等2)黑钙土: 黑钙土是温带半湿润草甸草原植被下,由腐殖质积累作用形成较厚腐殖质层, 和碳酸钙沉积作用形成碳酸钙沉积层的土壤黑钙土主要的成土作用有腐殖质 积累作用和钙积作用(腐殖质的积累不如黑土多,钙积作用使碳酸钙淋移到土 层下部聚积起来,形成明显的钙积层)土壤多成中性至微碱反应 黑钙土主要亚类有:黑钙土、淋溶黑钙土、石灰性黑钙土和草甸黑钙土等3) 潮土:是在地下水位较高的近代河流沉积物上,经过长期耕作影响形成的土壤 潮土成土作用:主要是潮化作用,土壤下部土体氧化还原两个作用交替进行,形成了氧化还原层,潮土成土作用还有旱耕熟化过程PH 值 8.0 左右,具有养分丰富等特性潮土的主要亚类有:潮土、灰潮土、湿潮土和碱化潮土等4)白浆土:发育于温带和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条件下,有周期性滞水淋溶的土 壤。

主要特征:是在腐殖质层下有一灰白色的紧实亚表层,即白浆层,厚 20~4 0 厘米白浆土主要分布于半干旱和湿润气候之间的过渡地带,世 界各地都有存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东部、东北部和吉林东部, 以三江平原最为集中白浆土分 3 个亚类:① 白浆土,黑土层较薄,厚 12~17 厘米,白浆层明显,肥力较低; ②草甸白浆土,黑土层厚 14~23 厘米,白浆层发育较弱,肥力较高,是白浆土向草甸土过渡类型;③潜育白浆土,黑土层厚 15~22 厘米,地表有短期积水,是白浆土与 沼泽土之间的过渡类型白浆土改良的中心环节是补充有机质和矿质养分,深耕打破心土层或逐步加深耕层,改善土壤水分及物理性状5)草甸土:发育于地势低平、受地下水或潜水的直接浸润并生长草甸植物土壤属半水成土其主要特征是有机质含量较高,腐殖质层较厚,土壤团粒结构较好,水分较充分分布在世界各地平原地区 草甸土的形成:有潴育过程和腐殖质积累过程草甸土有腐殖质层、腐殖质 过渡层和潜育层 草甸土可分为:暗色草甸土、草甸土、灰色草甸土和林灌草甸土 4 个亚类形成: 主要有两个过程:①潴育过程在地下水或潜水(1~3 米)的影响下,水分通过土壤毛细管作用,浸润土层上部。

土壤中的氧化、还原过程也随水分的季节变化和干湿交替而交错进行,在土壤剖面上形成锈色斑纹和铁锰结核由于各地气候以及母质和地下水的组成不同,在土壤剖面上有的出现白色二氧化硅粉末(东北地区);有的则有盐化 现象,或有石灰反应和石灰结核(内蒙古、新疆地区)在接近地下水和潜水的地方,还可见到潜育层②腐殖质累积过程由于草本植物生长茂盛和土壤水分较多,土壤的腐殖质积累过程较为明显,形成不 同厚度的暗色腐殖质层性状草甸土有 3 个土层,即腐殖质层、腐殖质过渡层和潜育层土壤的主要特性是:①有机质含量较高,腐殖质层也厚②土壤团粒结构较好③土壤水分较充分④植物营养元素含量较高类型可分为 4 个亚类,并具有明显的地带性①暗色草甸土多见于相对湿润、草类生长繁茂的地区,常与黑土、黑 钙土共存有机质含量相对最高,色较暗,呈中性反应大部分不含碳酸盐, 也无盐化现象②草甸土多见于半湿润地区的棕壤、褐土地区有机质含量较高,色 较浅;部分有碳酸盐,或有盐化现象③灰色草甸土多见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常与栗钙土和棕钙土共存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呈灰色;一般都发生盐化,局部有碱化现象④林灌草甸土,又称胡杨林土多见于荒漠地区有机质累积不明显,含 盐量较高,有苏打盐化现象。

6)沼泽土:受地表水和地下水浸润的土壤形成包括土壤表层有机质的泥碳化或腐 殖质化和土壤下层的潜育化两个基本过程沼泽土主要问题是水分过多,通 气不良植物养分不平衡 沼泽土的主要亚类有 :草甸沼泽土、腐殖质沼泽土、泥炭腐殖质沼泽土、泥炭沼 泽土、泥炭土 三 土壤形态特征: 土壤形态特征是指土壤基本性状的外在表现,包括土壤的颜色、物质组成、结 构性以及土层构造等辨认和熟悉土壤的形态特征,是认识土壤的基础,也是 区分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 土壤的形态特征的外部性状,包括土壤颜色、之地粗细、松紧和空隙状结构性、 墒情、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分布、土壤动物和石灰反应等土壤颜色变换关系1)土壤颜色是土壤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它是土壤内在特征的外部表现有的土壤就以颜色命名的,如换土、红壤、黑土、紫色土等通过土壤颜色的感官就可以初步判断土壤的固相组成和性状,例如:(1)我们北方土壤腐殖质含量高时,土壤颜色就深腐殖质含量达 1%左 右,则土壤呈灰色 :2~3%时则为深灰色,>3~5%时则为黑色在腐殖质相近时,则质地愈粗,染色愈明显2)土壤湿度愈大,土色愈深故在鉴定土壤时必须注意其湿度3)SiO2、CaCO3、CaSO4、NaCL、Na2SO4 等结晶或粉末:高岭石、石英、氧化铝、白云母等矿物都为白色或无色,它们在土壤中含量较多,使土色变浅,极多时则成灰色,甚至白色,土色愈浅说明养分含量较贫乏。

在描述土壤颜色时,一般把主色放在后面,副色放在前,并冠以深、暗、浅等词以形容 颜色的深浅程度如浅黄棕色,主色为棕色、副色为黄色前面冠以浅加以形容土壤由多种成分组成,故颜色并非单一,各种土壤颜色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可以土色卡进行判定2)土壤质地:土壤质地粗细程度对土壤水、肥、气、热状况、植物扎根难易及耕性影响很大,不同粗细的土层在剖面上的排列状况对土壤肥力,乃至土壤生产力有极其 重要的意义粗质地土壤疏松,通气透水,有利于植物扎根,但不保水不保肥,养分贫乏:细质地土壤紧实,扎根困难,通气透水不良,养分含量较多,但可利用的养分较少:壤质土水、肥、气、热协调,是一种良好的土壤质地 简单的辨认土壤质地的方法是:取一把土,加水少许至半饱和状态,即粘手 又不粘手或半湿半干状态,然后按以下方法辨认砂土--无论加多少水,也不能搓成球砂壤土--可搓成小球,但球面不平,有裂口易碎轻壤土--可搓成粗约 3 毫米小细条,但拿起来立即碎成数段中壤土--可搓成细条,但当弯成直径 2~3 厘米小圆环时,即刻裂口和碎断重壤土--可搓成粗约 2~3 厘米小环,将小环压扁时出现裂隙粘土--可搓成小球--细长条--弯成小环,压扁后无裂隙。

室内辨认土壤质地手法:按“先看后摸、先砂后粘,先干后湿”的三先三后 的顺序进行,此法简单快捷易于掌握3)土壤结构: 指土粒互相团聚或胶结而成的团聚体常见的土壤结构,耕层有团粒、坷垃、板 结和结皮:梨底层有片状:底土层有核状(或粒状)、柱状和棱柱状等结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