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骨状态的指标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96KB
约5页
文档ID:461394997
骨状态的指标_第1页
1/5

观察指标①光镜下的骨组织形态结构;②骨密度(BM D);③骨钙和骨磷含量观察指标的时间和方法:各实验组在第10周和第20周随机取5只大鼠用lOg/L 戊巴比妥钠溶液腹腔麻醉(3. 0mg/kg)后再处死取左侧股骨经固定、脱钙、脱水、石蜡包理,再切片HE染色200倍光镜观察骨组织形态结构;取右侧股骨分 离软组织后烘干用XR 一 600双能X光骨密度测量仪测量骨密度,扫描宽度为 1. 5 cm,长度为4. 3 cm,扫描速度为4. 0 s / m测量骨密度后的右侧股骨再置 于105°C烤48 h至恒重,称重后再把干骨移人柑祸内,加热炭化至无烟,降温 至600C恒温60 min,加20%的盐酸溶解,用去离子水至容量刻度,用W FX 一 IE2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骨钙含量骨磷测量采用测定骨钙同样方法烘干 至恒重称重后再加人20%的盐酸,置于110C烤箱中24 h使之完全溶解,最后开 瓶加去离子水至容量刻度,应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生产的磷试剂盒,722型 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骨磷的含量,按说明书操作观察指标(1)体重和饲料摄入量:每周称量1次体重,记录2次食物摄入量2) 股骨重量测定:实验结束动物处死后剥离右侧股骨。

于105"{2烤箱中烤至恒 重.称量骨干重3)股骨骨密度测定:用双能x光骨密度仪测最左侧股骨中点 及远心端的骨密度4)骨钙含量测定: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剥离钉侧股骨,于 105 C烤箱中烤至恒重,称世骨干霞,移入坩蜗内,置电炉上炭化至无烟为止 移入马弗炉,升温至500C,恒温30 rain,再升温至700C恒温60 min样品 灰化后,加入20%的盐酸完全溶解,移入50 m1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至 刻度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仪器为SPECTRAA220Z原子吸收光谱仪(澳大利亚 VARIAN公司)5)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白 蛋白/球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和尿素氮上述指标均用日立 76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参数测量采用德国OPTON公司生产的AIRS型训-算机半自动图象分析系统,每 只鼠观察荧光切片和甲苯胺蓝染色切片各2张测量参数如下:相对骨小梁体积=骨小梁面积/总面积X100%平均骨小梁厚度=200 X骨小梁面积//1. 199X骨小梁周长平均骨小梁间隔=200x(总面积一骨小梁面积)/1. 199X骨小梁周长矿化沉积率=荧光双标记间距/双标记间隔时间。

1 .静态参数:用来评价药物防治效果,描述骨量的多 少和骨小梁的形态结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 T b . A r )指骨小梁面积占骨 组织面积的百分率,反映骨量的多少,由宽度和数量二者共 同决定骨小梁宽度(T h . T h ):用于描述骨小梁结构形态, 解释骨量变化其变化可影响骨量,在数量一定的条件下, 宽度越宽,骨量越多..骨小梁数量(T b . N ):用于描述骨小梁结构形态, 解释骨量变化其变化可影响骨量,在宽度一定的条件下,数量越 多,骨量越多骨小梁分离度(Th. Sp ):指骨小梁之间的平均距 离,用来描述骨小梁结构形态分离度越大,骨小梁之间的 距离就越大,骨就越疏松2 .动态参数:动态参数包括骨吸收参数和骨形成参 数,通过动态参数,可以了解骨表面矿化的量和速率,并解 释静态参数变化的原因骨形成参数:荧光周长百分率(% L . P m ):反映进行矿化的骨周长 占骨表面总周长的百分率,也反映成骨细胞的数量.矿化沉积率(MAR):指每天矿化的速度反映骨矿化 的快慢,代表成骨细胞的活性骨形成率(B F R / T V ):每年新形成的骨小梁面积占骨 组织面积的百分比,代表每年骨小梁表面新形成的骨的 总量.它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骨量的多少,骨量越多就 提供更多的新骨形成所需的骨小梁表面;二是骨形成活 跃程度,骨形成越活跃,在单位长度上形成的新骨就越多。

骨吸收参数:破骨细胞数f量(N . O c ):单位骨小梁面积上的破骨 细胞数,反映骨表面破骨细胞出现的数量多少,反映与 破骨细胞有关的骨吸收情况.,测量左侧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骨骺和十骺端松质骨的3个参 数:T . Ar (总组织面积),Tb . Ar (骨小梁面积),Tb . Pm(骨小梁周长)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上述测量仅测出了特征物的二维长度和面积(点计数除外),根据体视学原理,尚需转换为 三维参数这样,二维的长度与面积应理解为三维的面积与体积现在有专门的骨科软件可 供使用,若无,则需代入相应公式计算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共60多个,具体可分为静 态参数和动态参数,常用于研究骨折愈合的参数〔5~7〕有:2.4.1静态参数① 类骨质均宽(Osteoid width,O.Wi):将类骨质测n次宽度后,取平均值公式:O.Wi=类骨质宽度之和/n (pm)② 类骨质表面(Osteoid surface,OS):指类骨质表面长度占骨小梁表面长度的比例公式:OS=类骨质表面长度/骨小梁表面长度(%)③ 类骨质体积(Osteoid volume,OV):类骨质面积占骨组织面积的比例也叫类骨质体 积密度、体积分数、面积分数。

公式:OV=类骨质面积/骨组织面积(%)④ 成骨细胞指数:指每1 mm骨小梁表面长度平均成骨细胞个数(个/mm)⑤ 矿化骨痂均宽(Mineralization width,MLW):将矿化骨痂测n次宽度后,取平均值(pm)⑥ 矿化骨痂体积(Mineralization volume,MLV):为矿化骨痂面积占骨组织面积的比例 其含义及公式同类骨质体积(%)⑦ 破骨细胞吸收表面(Osteoclastic resorption surfaces,ORS):指 Houseship 陷窝的 表面长度与骨小梁表面长度的比值(%)⑧ 破骨细胞指数:指每1 mm骨小梁表面长度平均破骨细胞个数(个/mm)上述①②③④为骨的形成参数,⑤⑥为骨的结构参数,⑦⑧为骨的吸收参数2.4.2动态参数① 矿化率(Mineralizition rate,MAR):指每日在活性成骨表面新沉积的矿化骨厚度MAR=双标记带平均宽度/双标记间隔天数(pm/d)② 纠正矿化率(Adjusted Mineralization rate,jMAR):jMAR=MARx双标长度/类骨质表面长度(pm/d)③ 矿化延迟时间(Mineralization lagtime):类骨质宽度除以纠正矿化率即为矿化延迟时间。

④ 骨形成率(Bone formation rate, BFR):BFR=矿化率x单标长度x (骨小梁表面长度/骨小梁面积)x100 (pm2/pm d)⑤ 骨吸收率(Bone erosion rate,BER):BER=吸收陷窝深度/吸收陷窝表面长度x (平均骨壁厚度/MAR)(pm2/pm d)平均骨壁厚度是粘和线到骨小梁表面的距离,甲苯胺蓝染色不易观察,需用特定的染色方法⑥ 其他尚有骨重建周期、双标记表面和单标记表面等参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