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365”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周文洁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推进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在办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了“高职院校‘365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初步培育了一支“名师引领、业务精良、专兼结合、师德高尚”的教学团队,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践案例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创新:G715 :A :1672-5727(2017)01-0053-04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对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做出了明确要求:改革教师资格和编制制度;改革职业院校用人制度;完善教师培养制度;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据此,湖南省在“实施卓越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改革教师管理办法,形成与现代职业教育管理相适应的教师管理制度;创新教师成长和激励机制,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加强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形成‘数量足够、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重点建设特色专业群整体推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形成‘名师领衔、骨干支撑、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要求,对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一、高职院校“365”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的基本内涵“365”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的基本内涵:“3”即三个建设维度,指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需从教师的“职业成长、职业素养、职业身份”三个维度进行培养;“6”即六种培养途径,指“引、转、培、练、赛、研”六位一体的培养途径;“5”即五项培养机制,指通过“引导、共培、竞争、评价、奖惩”等五项机制建设,使三个维度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其基本架构与流程如图1所示二、“365”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的主要做法(一)三维协同,构建教师素质立体结构“职业成长”指教师的成长历程,从新教师到合格教师、双师素质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最终成为教学名师的整个培养过程职业素养”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能力、专业能力、课程与专业开发能力、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等多方面,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培养新教师到合格教师阶段重点培养教学能力,双师素质教师、骨干教师阶段重点培养专业能力,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阶段重点培养课程与专业开发能力,名师阶段重点培养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教师职业道德涵盖教师成长过程的始终职业身份”指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培养二)六位一体,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教师是加快职教改革与发展,提高职教教学质量和效益,实现职教跨世纪目标的最根本保证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师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积极探索了“引转培练赛研”六位一体的师资队伍建设途径的创新与实践1.引:实施“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和“企业骨干人才柔性引进计划”学院修订了《优秀人才引进办法》,借助“株洲市万名人才计划”的政策优势成功引进了尹万建教授等一批名家名师这些专家教授引进后,充分发挥了作为专业领域领军人物的引领作用,学院形成了以他们为核心的特色专业群教学团队学院出台《柔性引进企业骨干人才管理办法》,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开放姿态,通过柔性引才,从行业企业聘请了一批优秀的行业专家或技术骨干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通过建立一个长期在校工作的高水平兼職专家教授库,充分发挥专家们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使学院专业教学团队能及时掌握行业企业发展的新动向、新技术、新需求,也促进了教学团队快速成长,队伍水平较快提升2.转:实施“教师转型培训提质计划”随着学院的不断发展升级,汽车类专业教师总量不足的问题日趋明显。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专业改造、系部调整的过程中,努力实现教师的“就近转型”通过内部集训、企业送培等方式,对原电子工程系的教师进行新能源汽车方面的转型培训对原机械工程系的教师进行汽车制造与装配方面的转型培训对原经济贸易系的教师进行汽车营销方面的转型培训从2012年开始,学院利用寒暑假举办了四次教师强化转型培训班聘请校内和企业专家担任讲师,采取全封闭的教学和管理模式,所有学员都必须参加理论学习、备课试讲和实践操作等三个方面的分项考核,最后由学院聘请校外专家主持综合考核(结业考试)对于考核成绩合格的教师,学院按考试成绩和一定的比例评出等次并分别给予奖励通过转型强化训练,相当一部分教师成为了汽车类专业教师的中坚力量,为进一步提高汽车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打下了重要基础从2015年开始启动“转型教师高校脱产培训计划”,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院校签订协议,对已转型教师分期分批脱产进行系统的汽车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全面提升转型教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水平与此同时,加强各专业群内教师的拓展提质培训,达到专业基础课兼容、核心专业课互通另外,开设“新教师转型培训班”,通过实施“导师制”、“顶岗实习制”等方式,强化教学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建设,使新教师尽快转变身份、转变观念,适应新的岗位,实现新教师一年内达到合格教师目标。
3.培:实施“教师职业素质提升培训计划”高职教育是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培养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生产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培养的是“大学生水平的能工巧匠、能工巧匠型的大学生”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学院实施了“教师职业素质提升培训计划”一是开展教师职业教育素质和高级项目培训进一步完善《教职工进修培训管理规定》,分期分批选送教师参加国培、省培:继续组织教师参加通用ASEP项目、宝马BEST项目、保时捷项目等一系列高级项目培训,促使专业教师不断跟踪专业领域高端前沿、及时拓展专业教学视野;每年推荐选拔10名左右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访问学者、湖南省学科带头人等项目的培养二是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学历(学位)进修完善《教职员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管理办法》,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改善教师学历结构三是实施“境外培训工程”每年选拔30名左右的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赴境外培训,拓宽了教师的国际视野 4.练:实施“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提升计划”高职院校应采取各种途径对现有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进行业务实践,……把行业和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学校根据《关于提升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的实施意见》,搭建企业顶岗实践平台,着力实施“企业顶岗实践行动”。
修订完善《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办法》,有计划地确保各专业群每年有30%以上的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学习学校利用各专业群校企合作项目的资源优势,每年分期分批轮流派出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上海通用、宝马等知名企业进行专题培训,到北汽控股株洲分公司、南车时代电动汽车等落户本土的企业进行现场锻炼同时加强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确保下企业实践取得实效二是开办“IP0教学法培训班”和“高职教学能手培训班”,开展教学能力常规性测试工作,提高了我院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5.赛:实施“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一是在学院内广泛开展“教师技能大比武”活动每年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百名教师汽车技能大赛”、“员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分专业群、分方向、分岗位对所有教师进行相应专业技能训练二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上级行政部门主办的教育教学和技能竞赛活动形成“比学赶帮、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6.研:实施“教师服务社会激励计划”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应用性研究,建立教师服务社会的激励机制把教师服务社会的工作业绩作为评聘和晋升的重要依据一是实施“项目服务历练行动”通过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每年安排了40名左右教师参与其产品研发和生产管理。
二是学院鼓励专业教师在企业兼职或利用自己的技术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承接业务项目、担任企业的技术顾问或者技术总监等三是鼓励教师申报校企横向课题,重点支持可获发明性专利、能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技术瓶颈的课题三)五环联动,强化教师管理机制建设通过“引导、共培、竞争、评价、奖惩”五环联动、系统推进的教师成长机制建设1.完善引导机制助力教师职业成长学院制定并完善了《合格教师培养管理细则》《专业带头人选拔与管理办法》《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与管理办法》《学院名师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等制度,对青年教师实施“导师制”对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实施“项目引领制”,对名师实施“名师工作室制”,为教师职业成长提供科学合理的上升通道,实施由“合格教师→双师素质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院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到“国家级教学名师”的“名师培养工程”,助力教师职业成长2.建立共培机制,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学院制定了《关于提升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双师”素质的资格要求及培养方式一是搭建企业顶岗实践平台,着力实施“企业顶岗实践行动”严格实施《关于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管理规定》,要求专业教师每三年必须到企事业单位至少轮训一次,有计划地确保每年有30%以上的专业教师下企业参加专业实践,且每次专业实践的时间在30天以上。
二是利用校企合作项目平台,扎实推进“校企共建师资工程”充分利用各专业群与国内外企业合作的有利条件,企业培训机构为学院提供教师培训,培训合格教师兼任企业培训师,并将这类培训模式辐射到全院所有专业群目前,学院宝马、保时捷、上海通用、上海大众、福特、北汽、苹果、安卓等教学团队成员,均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学院的教学骨干,同时也是企业的培训师校企共同培养出了十多名优秀的国内高级培训师,并通过这批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整体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3.引进竞争机制,强化专业能力提升一是通过改革分配制度,引进竞争机制,提高核心人才收入水平在制度体系中,突出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核心作用,并给予不同的分配待遇如在分配制度上将专业教师的绩效考核和工资待遇与“双师素质”挂钩,激发了教师主动参加企业实践培训的积极性,形成“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动力;实行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津贴制度,以项目的方式对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进行遴选、培养、管理和考核,不断优化教师成长的竞争机制二是着力营造教师比业务、比能力的竞争氛围通过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微课比赛、专业技能比武、骨干教师示范课等系列竞赛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业务能力的平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能力的提升,抓好了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
4.优化评价机制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学院制定并完善了《教师教学工作考评办法》、《教师教科研工作考核办法》以及《学院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考评细则》等系列制度在教师工作规范上,突出“责任意识、职责履行、过程严谨、追求质量”等方面的考核评价在教师工作内容评价上涵盖了教育、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在教师工作评价方式上着重突出业绩评价、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力求做到全方位评价和评价主体多元化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充分调动和保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大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素质提升5.健全奖惩机制,發挥示范引领作用学院出台了《学院教学名师奖评选办法》、《学院“十佳教师”评选细则》、《学院教职工奖惩办法》等系列文件,开展了“十佳教师”评选、优秀骨干教师和名师认定等工作,对获得国家级优秀技能人才和突出贡献奖人才,在职称评聘、薪酬待遇等方面都给予破格任用和政策倾斜通过目标激励、荣誉激励、待遇激励等多种举措,助推了教师快速成长三、“365”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的初步成效一是师资队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通过引进专任教师、聘用兼职教师,我院师资队伍数量充足,生师比低于16:1: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占专任教师的80.3%,副高以上职称专业课任课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9.1%:“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