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 钢轨精调技术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 冀聪明 2010.10.10主要内容l一、几个概念l二、静态调整l三、动态调整l四、施工组织l五、注意事项一、轨道精调的几个概念1.轨道调整:l指对钢轨铺设后几何状态的调整,使其尽量 接近到轨道设计的几何线性,为列车的行使 提供高平顺的踏面l在长钢轨铺设完成,并在设计轨温范围内放 散、锁定后展开l分为静态调整和动态调整两个阶段通过两 个阶段的调整,最终使得无砟轨道轨道状态 满足动车组高速运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要求 一、轨道精调的几个概念2.静态调整:l静态调整阶段主要根据轨检小车静态测量数 据对轨道几何状态进行不断完善的调整过程 l包括对轨道线型(轨向和高低)进行优化调 整,合理控制轨距变化率和水平变化率,使 轨道静态精度满足规范要求一、轨道精调的几个概念3.动态调整:l动态调整阶段主要通过对动检车的数据进行 分析,利用静态调整的方式对轨道进行调整 一、轨道精调的几个概念4.基本轨:l在曲线段,轨道高股为轨向数据的基本轨, 即轨向数据反映出的是高股状态轨道低股 为高低数据的基本轨,即高低数据反映出的 是低股状态;l在直线段,以前方曲线的高股侧钢轨为轨向 数据基本轨,以低股轨为高低数据的基本轨 ;一、轨道精调的几个概念l当直线段前方无曲线或出现里程断链时,以 直线段其后方曲线的高、低股判断轨向及高 低的基本轨;l上述定义在轨检小车中一般处于默认设置( 在输入有关设计资料后)。
每次采集数据时 一定要认真输入基本轨和方向二、静态调整—工艺流程测量数据评估静态调整结束轨道线型复测(轨检小车)测量数据评估调整量计算现场调整施工准备轨道线型复测(轨检小车)30m弦线校核高低和轨向调整基准轨轨向,之后以轨距 调整另一轨轨向和轨距调整基准轨的高程,之后再调 整另一轨的高程和水平钢轨平顺度检测和局部调整使用调高垫板将钢轨高程调 整到位合格不合格二、静态调整—准备工作1.CPⅢ复测l平面:CPⅢ点复测与原测成果的X、Y坐标较 差应≤±3mm,且相邻点的复测与原测坐标 增量△X 、△Y较差应≤±2mm,采用原成果 较差超限时应分析判断超限原因,确认复 测成果无误后,应对超限的CPⅢ点采用同精 度内插方式更新成果二、静态调整—准备工作1.CPⅢ复测l平面:CPⅢ点复测与原测成果的X、Y坐标较 差应≤±3mm,且相邻点的复测与原测坐标 增量△X 、△Y较差应≤±2mm,采用原成果 较差超限时应分析判断超限原因,确认复 测成果无误后,应对超限的CPⅢ点采用同精 度内插方式更新成果二、静态调整—准备工作1.CPⅢ复测l高程: CPⅢ点复测与原测成果的高程较差 ≤±3mm,且相邻点的复测高差与原测高差 较差≤±2mm时,采用原测成果。
较差超限 时应分析判断超限原因,确认复测成果无误 后,应对超限的CPⅢ点采用同级扩展方式更 新成果二、静态调整—准备工作2.确认扣件安装正确l弹条分两种,即一般地段使用的W1型和小阻 力地段使用的X2型,W1型弹条的直径为14mm ,X2型弹条的直径为13mml轨下垫板分为两种,即一般地段使用的橡胶 垫板和小阻力地段使用的复合垫板两种二、静态调整—准备工作2.确认扣件安装正确l铁垫板安装注意箭头朝向线路中心,保证轨 低坡方向,如安装方向错误,造成钢轨扭曲 ,静态检测难以发现,动态检查造成动力学 指标超限,铺轨后改正困难l轨下橡胶垫板一定要落槽,防止钢轨空吊, 影响动检结果二、静态调整—准备工作3.准备精调垫片l可按0.5、1、2、5、8mm三个规格准备,可 根据轨道板灌浆后复测数据估计定货数量 4.检查轨距是否合格l务必在轨检小车采集数据前先用道尺检查一 遍轨距,隔2~5个点检查一个l发现超标的地段后立即重新安装弹条.二、静态调整—准备工作5.用内燃螺栓扳手完成对钢轨扣件的复紧 ,保证测量数据真实 6.检查轨道板是否有空吊,并标注 7.对每块轨道板的承轨台进行编号,标注 线路里程百米点、曲线起讫点及曲线要 素、超高值。
l 如:2390131,表示里程为DK239,第013块 轨道板的第1个承轨台二、静态调整—准备工作8.钢轨硬弯、变形、焊缝尺寸超标、附着 污染物等应在精调准备工作中予以消除 三、静态调整—采集数据1.将CPⅢ控制网成果及无砟轨道线型数据 输入轨检小车系统软件 2.现场测量:l轨检小车外业采集数据应在阴天或夜间进行 作业环境温度在-10℃—+40 ℃,风速≤4 级的环境内作业l采集方法对应承轨台位置,采用“逐个测量 ”的方法,对钢轨进行测量.l一次设站测量长度不宜超过80m ,连续测量 不小于300m,前后两次测量的搭接区不少于 5个测点,搭接偏差不超过1 mm三、静态调整—采集数据3.不推荐一次采集数据同时调整高低水平 和轨向轨距,因为在调整高低时,轨距 轨向已经发生变化,数据指导意义不大 三、静态调整—室内调整1.将外业采集数据导入长轨精调软件,根 据:“先轨向,后轨距”,“先高低, 后水平”, “先整体,后局部” 的原 则进行调整 2.平面位置:实际位置位于设计位置右侧 时,偏差为正,调整量为负 3.轨面高程:实际位置位于设计位置上方 时,偏差为正,调整量为负序号项项目容许许偏差备备注 1轨 距±1mm相对于标准轨距1435mm 1/1500变化率 2轨 向2mm弦长10m 2mm / 测点间距8a(m) 10mm /测点间距 240a(m) 基线长48a(m) 基线长480a(m) 3高 低2mm弦长10m2mm / 测点间距8a(m) 10mm /测点间距 240a(m) 基线长48a(m) 基线长480a(m) 4水 平2mm不包含曲线、缓和曲线上的超高值 5扭曲2mm基长3m,包含缓和曲线上由于超高顺坡 所造成的扭曲量 6高程10mm与设计值 比较。
站台处的轨面高程不应低于设计值 7中线10mm三、静态调整—室内调整三、静态调整—室外调整1.现场调整对照调整量表,按“先高低, 后水平;先方向,后轨距”的原则进行 精调施工 2.精调组织l建议轨道精调一个工作面分四个小组l一组人员调高低l二组人员调水平l三组人员调轨向l四组人员调轨距 l一、二、三、四小组顺序流水作业三、静态调整—室外调整3.根据调整方案和对应的轨枕号首先用石 笔在钢轨表面或轨腰处标记调整件的型 号(调整量)标示要有专人复核,字 体要规范,不能了草 4.根据现场的标示,把调整垫片准确无误 的摆放在轨枕台的两侧 三、静态调整—室外调整3.钢轨高低位置调整范围-4~+26mm,施工 调整范围-4~+6mm,可按下表选用所需 厚度的绝缘缓冲垫板和调高垫板进行调 整三、静态调整—室外调整三、静态调整—室外调整5.高程调整,不能两个钢轨同时松开,应 先固定一根钢轨作为参照,松开另外一 根每次松开扣件数量不得连续超过10 个扣件松开扣件之前应先用电子道尺 检查轨距、水平相对关系并记录读数确 定调整后的数据,用以检查调整是否到 位三、静态调整—室外调整6.钢轨高低位置正调整时,采用轨下调高 垫板进行,应先松开弹条,取出绝缘块 ,提升钢轨,在轨下垫板和铁垫板之间 垫入所需厚度的轨下调高垫板。
轨下调 高垫板的总厚度不能超过10mm,数量不 得超过2块,并应把最薄的垫板放置在下 面,以防轨下调高垫板窜出(当调高量 需要0.5mm级别时,可贴近铁垫板承轨台 面加垫0.5mm厚轨下调高垫板,数量可为 3块)三、静态调整—室外调整7.钢轨高低位置负调整时,应先卸下锚固 螺栓提升钢轨,将铁垫板下6mm厚绝缘缓 冲垫板更换为2mm厚的绝缘缓冲垫板钢轨 复位后检查轨距和轨向然后根据调整 量,在轨下垫板和铁垫板之间垫入所需 厚度的轨下调高垫板三、静态调整—室外调整8.基准轨调完之后,根据电子道尺或轨检 小车数据用相同的方法调整另外一根钢 轨的水平三、静态调整—室外调整9.轨向调整,松开扣件之前应先用电子道 尺检查轨距相对关系并记录读数,确定 调整后的数据,用以检查调整是否到位 然后松开锚固螺栓,用改道器卡住钢 轨,横向移动铁垫板予以调整,使轨向 达到要求当铁垫板横向移动受到平垫 块卡阻时应将平垫块掉头使用三、静态调整—室外调整10.基准轨方向调完之后,根据电子道尺或 轨检小车数据用相同的方法调整另外一 根钢轨的轨距三、静态调整—室外调整11.对调整区段的扣件、垫板进行全面检查 ,确认安装正确,扣压力达到标准。
12.把换下来的标准件分类整理,收工时再 带出线外,分类放在指定的位置,做到 工完场清三、静态调整—室外调整l13.注意:l应注意因轨道板在灌注过程中上浮造成的轨 道高低不合格,此种情况在调整量计算表中 一般表现为高低不合格量在板缝附近的点超 标最大,向两侧延伸,此种情况现场调整时 一定要注意尽量将上浮板的垫板调低,相邻 的板上垫板不动,如果将相邻板的垫板也做 调整,将可能再次引起不合格,要求在现场 检查,使用1m靠尺或方铝合金检查板的上浮 情况三、静态调整—室外调整l13.注意:l扣件在上紧过程中会造成轨道板脱空,当时 发现不了,但是会在轨检数据中出现垂直加 速度超限,并对以后轨道质量造成隐患,所 以需要向下调整高度的轨道,必须检查相邻 轨道板的板底是否脱空l断链和S曲线一定要检查基本轨是否设置正 确三、静态调整—复测调整1.复测方法l复测的外业采集和第一次测量方法一样,采 用轨检小车进行 2.数据分析、二次调整l对相同区段两次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对比, 不满足要求的地段重新调整 3.调整工作量与轨道板铺设、扣件安装精 度有关,如安装精度高调整工作重复3~ 4次循环可达到要求,每次循环的调整量 会越来越少。
三、动态调整—检测设备1. 轨道动态检测手段主要有:l低速(≯160km/h)轨道检测车l高速(250~350km/h)轨道检测车l高速轨道动力学检测车l动态车载式添乘检测仪, 2.通过不断的检测和调整,最终使轨道达 到以下技术标准:三、动态调整—检测项目标准1.客运专线铁路工程竣工验收动态检测指 导意见(铁建设[2008]7号) 2.检测项目包括l轨道几何检测:高低、轨向、轨距、轨距变 化率、超高、水平、三角坑(扭曲)、曲率 、曲率变化率、钢轨轨面磨耗、钢轨表面擦 伤、钢轨轨面短波不平顺等三、动态调整—检测标准2.检测项目包括l车辆动力响应检测:车体纵向、横向和垂向 加速度,转向架构架和轴箱的横向和垂向加 速度,车体横向加速毒变化率,轮轨垂向和 横向作用力,脱轨系数、减载率和轮轴横向 力等三、动态调整—调整目标1.轨道动态检测无Ⅰ级及以上偏差 2.轨道动力学检测无超标处 3.轨道平顺度指标TQI 值不能超限TQI 值要求:一般要求,对动检车资料里TQI 值大于2.1 的段落和轨检车资料里TQI 值大于3.6 段落进行整改) 4.轨道动态检测波形平顺,无突变、无周 期性多波不平顺.三、动态调整—检测成果1.低速检测资料分析:首先是根据轨道Ⅰ 级~Ⅳ级超限报告表在波形图(轨道检 测图形)中确定准确里程范围,分析长 波不平顺、波形突变点、连续多波不平 顺及轨向、水平不平顺等,轨检车资料 里面主要处理轨距和轨向两种超限类型 。
三、动态调整—检测成果2.高速动检资料分析:首先根据动检提供 的检测图形,分析超限处所分布情况与 轨道检测的不平顺信息之间是否存在对 应关系,动检资料主要处理三角坑、水 平、高低等超限类型三、动态调整—检测成果三、动态调整—检测成果项目Ⅳ级Ⅲ级Ⅱ级Ⅰ级个数总计个数/公里百分比 高低0000000 轨向0057120.141.14 轨距00120120.141.14 水平0000000 三角坑0000000 垂向加速度0000000 横向加速度002297199311.4194.48 高低70米0000000 轨向70米0000000 曲率变化率0000000 轨距变化率00143170.21.62 横加变化率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