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西省高平市羊头山炎帝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52MB
约80页
文档ID:499161976
山西省高平市羊头山炎帝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_第1页
1/80

羊头山炎帝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 目 录第一章 规划总则 1第1条 规划目的 1第2条 规划期限 1第3条 规划范围 1第4条 规划依据 1第二章 开发条件分析 3第5条 宏观发展背景 3第6条 综合区位分析 4第7条 基地本底要素分析 5第8条 景区文化脉络分析 9第9条 景区竞合分析 11第10条 SWOT分析 13第三章 客源市场分析 14第11条 市场现状 14第12条 潜在市场分析 14第13条 市场定位 16第四章 定位目标与战略 17第14条 发展定位 17第15条 发展战略 17第16条 发展目标 18第五章 空间布局规划 21第17条 空间结构意向 21第18条 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22第19条 景区与周边空间关系 25第六章 重点项目策划 26第20条 三大龙头项目 26第21条 五大重点项目 30第22条 五大机动项目 34第23条 重点项目库 38第七章 产品体系建设 40第24条 产品构建思路 40第25条 旅游产品体系建设 40第26条 旅游线路组织 42第八章 品牌策略及营销推广 44第27条 品牌特性挖掘——炎帝精神 44第28条 品牌形象定位 45第29条 品牌形象识别 46第30条 营销推广策略 46第九章 道路交通规划 49第31条 外部交通组织 49第32条 内部交通建设 49第十章 景观系统规划 52第33条 人文景观营造 52第34条 自然景观提升 53第35条 夜间景观亮化 54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与土地利用规划 55第36条 环境保护规划 55第37条 旅游环境容量 56第38条 土地利用规划 56第十二章 旅游配套及保障体系规划 57第39条 旅游要素体系规划 57第40条 解说与标识系统规划 59第41条 基础设施提升规划 61第42条 消防设施规划 63第十三章 建设投资与效益分析 65第43条 总投资匡算 65第44条 投资效益分析 68第十四章 景区运营与管理 70第45条 运营规划 70第46条 管理规划 71I第一章 规划总则第1条 规划目的整合旅游资源,明确景区定位和开发目标,合理进行旅游布局和项目建设,进行明晰有效的营销,引导和促进羊头山炎帝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开发,并以此带动神农镇和高平市经济发展。

第2条 规划期限本规划的时限为2011-2020年,分为近期、中远期两个阶段近期:2011年——2015年,重点建设期;中远期:2016年——2020年,全面提升期第3条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北至羊头山山脊、南至景区专用道路入口,总面积为5.84平方公里第4条 规划依据(一) 法律依据l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l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l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l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l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3)l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l 《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l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l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二) 政策法规依据l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09)l 《山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l 《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年)l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l 《晋城市旅游文物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l 《高平市旅游总体规划(2000年-2015年)》l 《高平市旅游文物业“十二五”发展规划》l 《高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l 《高平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三)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条例依据l 《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l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 )l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l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T 50298—1999)l 《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建城(1993)848号)l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253号)l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l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l 《建设工程投资估算手册》第二章 开发条件分析第5条 宏观发展背景(一) 中国层面伴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寻根、文明溯源热潮的兴起,炎帝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之源正在焕发出它的生命力,成为民族文化溯源的轴心。

对国家和民族而言,开发根祖文化有利于汉文化圈的文化整合、强化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二) 山西层面l 山西省被列为“国家级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旅游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和接续产业,其发展正好符合山西资源转型的需求l 山西文化旅游快速崛起,围绕“华夏古文明”做大文章高平市神农镇拥有华夏始祖——“炎帝”这一文化品牌,与周边区域的主题契合度高,是打造“华夏古文明”世界级旅游版块的重要支持和组成l 大运高速旅游带、太行山水旅游带带动周边自驾市场蓬勃发展,羊头山景区位于两者之间,能够承接两大旅游带的辐射作用,分流周边景区客源三) 高平层面l 高平是文化高地、旅游洼地,具有极大的旅游发展潜力l 高平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期,大力发展旅游业正当时,旅游业可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l 高平及周边地区消费能力强,旅游发展空间大四) 神农镇层面l 神农镇全力打造炎帝文化旅游名片,积极推进旅游名镇建设明确的产业导向和跨越式的发展思路为炎帝文化景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l 神农镇依托羊头山景区对周边乡村的交通便利和人气拉动,设置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有力助推神农镇“一产三产化”第6条 综合区位分析(一) 地理区位l 从大的地理环境来看,高平市地处全国中部过渡地区,处在黄土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部位,在地势地形上具有明显的中间过渡带特点。

l 高平市位于长治、晋城两市的中点位置,羊头山景区紧邻贯通长治、晋城两市的207国道,利于截流长治—晋城客源,便于直接对接两个城市的旅游市场二) 交通区位l 羊头山景区可达性良好,紧邻207国道、距晋长高速入口约半小时车程,属于太原、郑州两个客源集散枢纽城市的两小时高速交通圈之内,通过高速交通实现快捷对接,从而融入大客源市场l 羊头山景区距离长治机场55公里,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120公里空中交通便捷,有利于直接对接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主要客源地l 同时,羊头山景区到高平市中心及其他景区如七佛山、大粮山、开化寺、尸骨坑等处,车程在半个小时左右,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三) 经济区位l 高平位于晋南、豫北城市经济协作区交接地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原城市群的经济辐射高平可以利用其门户位置,借助山西和河南之间的经济势能差创造效益l 高平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经济支撑四) 文化区位1、 位于山西南部华夏根祖文化区目前山西省打造三大文化品牌:北部佛教古建文化、中部晋商民俗文化和南部华夏根祖文化羊头山景区属于南部华夏根祖文化与两外两大文化品牌相比,南部华夏根祖景区位于山西三大文化品牌中的后发位置,还没有形成清晰的旅游龙头,这对羊头山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

2、 有望打造成华夏根祖文化的核心品牌以炎帝为核心的中华人文根祖文化,完全具备世界影响力和区域龙头品质羊头山作为中华根祖文化的核心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对构建华夏根祖文化景区意义重大,应该将其打造为展示华夏根祖文化的龙头节点,引领华夏根祖品牌体系发展五) 旅游区位本项目位于太行山水旅游板块、华夏根组文化板块、中原古都文化旅游板块三大热点旅游板块交汇区间,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有利于借力造势,联合周边知名景区开展旅游线路,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第7条 基地本底要素分析(一) 自然条件分析l 地形地貌:羊头山景区场地整体地形北高南低,北部山地突出,多台地,西北部和东北部地势较高,南部地区比较平坦,适宜开发旅游l 河流水文:羊头山景区内的水资源较为有限,仅在场地中部有人工水体玄青湖水库,其他水体面积都很小目前景区已修通自来水管道,景区内水资源基本能够支撑项目开发l 气候特征:羊头山景区地处低山地区,位于山体南坡,光照足、植被好,季相变化丰富,四时有景,淡旺季明显l 生态植被:景区植被丰富,与周边生态环境多样共生,有利于充实旅游商品和美食养生产品体系秬黍黄梨值得凸显l 土地利用:景区内没有居民,土地权属统一,不存在社区居民搬迁等问题。

二) 资源景观综合分析1、 旅游资源总体评价羊头山风景区旅游资源种类比较齐全,从综合开发潜力和市场开发价值来看,其资源景观总体评价如下:l 炎帝文化遗存厚重独特,品位高,完全可以引领整个景区旅游开发l 自然景观环境优越,自然资源别具特色,能够很好支撑炎帝文化旅游综合开发l 秬黍是三性(资源独特性、唯一性和垄断性)鲜明的顶级资源,值得高度重视和深度挖掘l 羊图腾是景区内重要的文化载体,可通过深度挖掘、开发各种与羊有关的旅游产品,并成为景区内的另一重要景观元素l 北魏石窟、炎帝高庙遗址为整个景区平添了神秘色彩,是景区旅游开发的基础和根本l 地方民俗和美食颇具特色,可高效整合,支撑休闲体验产品开发2、 景观资源分区评价结合现场踏勘和资料调研,将景区及周边分为7个资源聚合区: l 北部遗址遗迹片区:主要聚集在羊头山山顶区域,涵盖了祭天坛、北魏造像塔、炎帝高庙、定国寺、北魏石窟群、神农庙、神农城、白清二泉、五谷畦等羊头山上的主要景观资源点未来开发方向上以文物保护为主,在现有遗址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改造提升l 中部综合片区:位于羊头山山腰,涵盖了现有景区入口、玄青池、祭祀广场等资源点以祭祀为主,人工化程度较高。

未来开发以景观改造、活动举办等手段,开展寻踪朝觐、滨水休闲等活动l 西部山林生态片区:羊头山西部峡谷片区,包括吴家煤矿、振兴煤矿旧址等资源点多台地,历史遗留资源点少,不受文保等诸多限制,用地充裕,景观良好未来适合发展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健体养生、景观农业等多类旅游产品l 东部疏林台地片区:东部疏林台地,包括神农煤矿旧址等资源点以疏林+台地地形为主,较西部片区地形相对较平缓,用地充裕,景观较好未来适合发展文化体验、生态休闲、休闲度假等多类旅游产品l 南部道路景观片区:现有景区大门到景区南侧红线范围内区域地形相对平缓,红线东西两侧有大面积的梯田景观未来适合发展景观农业、乡村旅游等产品l 区外山乡梯田片区:主要指景区周边,视野所及的梯田范围以梯田、村庄为主,呈现宁静质朴的田园乡村风貌未来应主要进行景观开发引导,控制其风貌,保证良好的田园视野环境l 区外山体连绵区:主要指北部遗址遗迹片区外侧山体山体较陡,植被稀疏,景观效果一般未来主要进行景观开发引导,建议在此基础上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使其成为植被繁茂的森林片区,为北部遗址遗迹片区提供优美的绿色屏障三) 开发现状评价1、 场地现状目前景区内的场地现状为:景区中轴线自北至南分别为文保用地、已建用地、可用台地和台地+疏林场地。

东西两侧紧邻中轴线位置有三个废弃煤矿遗址,文保用地的东西两侧分别。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