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咏颜真卿诗文

206****923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6KB
约12页
文档ID:40756720
咏颜真卿诗文_第1页
1/12

第一辑诗选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唐·岑参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凉 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胡笳怨兮将 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送颜平原〈并序〉 唐·岑参 十二年春有诏补尚书十数公为郡守,上亲赋诗觞群公,宴于蓬莱前殿,仍赠以 缯帛,宠饯加等参美颜公是行,为宠别章句 天子念黎庶,诏书换诸侯仙郎授剖符,华省辍分忧置酒会前殿,赐钱若山 丘天章降三光,圣泽该九州吾兄镇河朔,拜命宣皇猷驷马辞国门,一星东北 流夏云照银印,暑雨随行赤笔仍在箧,炉香惹衣裘此地邻东溟,孤城吊沧 州海风掣金戟,导吏呼鸣驺郊原北连燕,剽劫风未休鱼盐隘里巷,桑柘盈田 畴为郡岂淹旬,政成应未秋易俗去猛虎,化人似驯鸥苍生已望君,黄霸宁久 留? 奉酬颜使君真卿见过郭中寺寺 无山水之赏故予述其意以答焉 唐·皎然 州西柳家寺,禅舍隐人间证性轻观水,栖心不买山履声知客贵,云影悟身 闲彦会前贤事,方今可得攀 奉酬颜使君真卿王员外圆宿 寺兼送员外使回 唐·皎然 鲁公邀省客,贫寺人过少锦帐惟野花,竹屏有窗筱朝行石色净,夜听泉声 小释事情已高,依禅境无扰。

超遥长路首,怅望空林杪离思从此生,还将此心 了 奉贺颜使君真卿二十八郎 隔绝自河北远归 唐·皎然 相失值氛烟,才应掌上年久离惊貌长,多难喜身全比信尚书重,如威太守 怜满庭看玉树,更有一枝连 奉和颜使君真卿修《韵海》 毕会诸文士东堂重校 唐·皎然 外学宗硕儒,游焉从后进恃以仁恕广,不学门栏峻著书裨理化,奉上表诚 信探讨始河图,纷纶归海韵亲承大匠琢,况睹颓波振!错简记铅,阅书移玉 镇曷繇旌不朽,盛美流歌引 颜鲁公送挺归翠微寺 唐·卢纶 挺惠学该儒释,袖有颜徐真草迹一斋三请纪行诗,诮我垂鞭弄鸣镝寺悬 金榜半山隅,石路荒凉松树枯虎迹印雪大如斗,闰月暮天过得无? 闻颜尚书陷贼中 唐·戎昱闻说征南没,那堪故吏闻!能持苏武节,不受马超勋国破无家信,天秋有雁 群同荣不同辱,今日负将军 新乐府·青石·激忠烈也 唐·白居易 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工人磨琢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不愿 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 愿为颜氏、段氏碑,雕镂太尉与太师刻此两片坚贞质,状彼二人忠烈姿义心如 石屹不转,死节如石确不移如观奋击朱日,似见叱诃希烈时各于其上题名谥, 一置高山一沈水。

陵谷虽迁碑独存,骨化为尘名不死长使不忠不烈臣,观碑改节 慕为人慕为人,劝事君 (以上各首均录自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年 10 月版《全唐诗》) 游麻姑山 宋·刘泾 石鼓埋入地,荆璧飞上天,呜呼鲁公碑,风雨三百年爱字不爱石,磨灭安得 传?不敢手触之,谓是《甘棠》篇 颜鲁公祠堂 宋·谢 上皇御宇无长策,牧羊奴子孤恩泽银菟分印属儿曹,二十余州齐陷贼常山 死守平原拒,公家兄弟声名赫平原白首列班行,忠义凛凛真严霜历事四朝惟一 节,当年舌舐中丞血岂知丞相面如蓝,貌虽夷易心岩老臣何罪死虎口?到今 谁为祛其衔?临风志士长悲咤,矧瞻遗像严祠下!未能立草迎送祠,一尊椒浆泪盈把! 游湖州题颜鲁公祠堂 宋·童敏德 挂帆一纵疾于鸟,长兴夜发吴兴晓杖藜上访鲁公祠,一见目明心未说 邦人怀使君,且为前古惜忠臣德宗更用卢杞相,出当斯位诚艰辛生逆龙鳞死虎 口,要与乃兄同不朽狂童希烈何足罪,奸邪嫉忠假渠手乃知成仁或杀身,保身 不必皆哲人此公安得世复有,洗空凡马须骐! 谒湖州颜鲁公祠 宋·王十朋 卞山苕溪高且清,鲁公祠堂貌如生言言千古英雄在,吉吉一点仙丹成奸臣 必欲置之死,天下不敢呼其名当时节义谁可并?常山太守公难兄! 题颜鲁公画像 宋·徐俯 公生开元间,壮及天宝乱。

捐躯范阳胡,竟死蔡州叛!其贤似魏征,天下非贞 观四帝数十年,一身逢百难少时读书史,此事心已断老来鬓发衰,慨叹功名 晚嗟哉忠义途,捷去不可缓初无当年悲,只令后世叹一朝绝霖雨,南亩常亢 旱小夫计虽得,斯民尽涂炭长歌咏君节,千载勇夫敬书子张绅,庶几古人 半! 过平原 宋·文天祥 平原太守颜真卿,长安天子不知名一朝渔阳动鼙鼓,大河以北无坚城君家 兄弟奋戈起,一十七郡连城盟贼闻失色引军退,不敢长驱窥帝京明皇西狩灵武 立,中兴遂起勤王兵唐家再造李、郭力,逆贼牵制公威灵哀哉常山舌可裂,公 归朝廷气不折崎岖坎坷不得去,出入四朝仗忠节当年幸脱安禄山,白首竟陷李希烈希烈何能遽杀公,范阳奸相阴相轧乱臣贼子归何所?茫茫烟草中原土公 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行天 书磨碑后 元·郝经 汝南昔曾谒公祠,霜日皓列森英姿乃今江馆坐牢落,夺目忽睹中兴碑神明 焕若还旧观,义烈凛凛生见之滞气激起天宇豁,快意发冢挥金锤生平每为鲁公 惜,以技掩节如羲之不阿桓温止殷浩,遗世脱屣终游嬉平原突兀杲卿死,李唐 中业公能持政令我公书不工,只字片楮尤当奇矧其超出二王上,冠冕百代书家 师坡翁论书至公正,此本于公又奇至正书篆玉藏李斯,出笔存峰兼汉隶。

古硬 陵轹《瘗鹤铭》 ,韵胜韬抉《兰亭记》 《离堆》雄骏仅能亚, 《画赞》沈深还栉 比书法至此为绝尘,顿觉诸家异端异恢宏正大极遒紧,驰鹜刚方穷壮丽万古 千秋讨贼心,二十四城忠义气惜哉岁久颇残缺,苔蚀潮冲寝磨灭去国几年似者 希,沧海遗珠亦奇绝酒酣对酌虎贲郎,况乃摩挲是明月断画崭崭岌断金,倔强 常山笔端舌中间剥泐尚含糊,惨淡中丞面余载看激烈壮士肝,意苦时危将泣 血置书勿论抚应叹,更有何人似公节?忠贞端不负巡、远,文字尤令重元结只 今谁识段文昌,世上焉知李希烈!终南太华皆可磨,后人竟莫堕嵯峨惟余浯溪青 天一片石,照耀邃古驰江河谁能与世建此不朽业?荡攘邪秽蠲妖疴再扶元气摅 浇讹,踵武至德肩元和九原起公吾其歌 谒湖州颜鲁公祠 明·张羽 昔闻天宝时,构祸始胡羯大驾方蒙尘,妖气暗金阙逆虏肆长驱,州县皆瓦 裂君能婴其锋,正气不可夺弟兄收散卒,义师同时发贼势若牵制,遂成中兴 烈投老陷奸臣,万死能一决元鼍乃自弃,朝野气骚屑兹郡昔来守,千载有遗 辙登堂拜君像,瞻望仰奇节英灵共血食,终古岂磨灭! 谒(诸满)二颜祠 明·何格 榛棘开祠庙,丹书列弟兄虎符同出牧,龙衮不知名报国身俱殒,除凶志未 平虚疑防水曲,汹汹誓师声。

明《陋巷志》 题韵海楼玉楼春词〈并序〉 清·吴绮 韵海楼在湖州郡治内,颜真卿守是土,延诸名士作《韵海镜源》一书于上朱 甍画栋,宏敞壮丽,为一郡大观今其书不知犹有存否名人所至,自有可传,岂 千载下遂无有闻而兴感者乎?作《玉楼春》 名流当日知无数,此地曾为欣赏处珠帘一片挂春云,画栋几番经暮雨?人间 传舍无长主,一卷能留千万古焚香扫地更何人?怅望神仙归紫府 坐韵海楼醉蓬莱词 清·吴绮 问南朝多少,朱户雕梁、乱蓬残甓?此阁巍然,记平原遗迹,惜赏高云,留欢 晴月,好句莓苔碧销夜图书,试春帘幕坐人百尺,晨鼓初阑,葛巾无事,纵览 湖山盱衡今昔,鲁国当年,未骂淮西贼 《韵海》新, 《镜源》初就,慷慨尚 书笔大节千秋,危楼几代,倚阑长息 游杼山 清·吴绮望岭陟苕�,沿溪入葱茜遂至夏王村,复入黄蘖涧三癸溯遗迹,登高足忘倦清流绕芳原,晴阳叠层山谷乃不殊,云岚时互变东南烟华生,城春了如 见遥思颜平原,夙与开士善高唱苕花间,尘外有遐羡 谒双忠祠 清·朱约 天宝雄藩首范阳,兼镇节度除郡王宠极骄生遂跋扈,郡邑蹂躏势莫当常山 太守忠义性,整戈缮甲计初定未几贼垒环城池,告急邻封缓不应矢穷粮尽城已 摧,骂贼捐躯气犹劲。

一死足以酬主恩,芳名直与日月并平原飨士血泪流,招讨 河北歼国仇间关履险归行在,立朝侃侃宣嘉猷位望愈隆忌愈甚,奉使希烈遭拘 留三载臣节终勿夺,杀身成仁复何求?二公祠宇青山麓,懔懔如生唐冠服春秋 祭享近千年,节同祀同祠名独庚辰受命来东蒙,揭以双忠更旧牍庭前老干挺寒 松,绿荫苍苔风谡谡 (清光绪《费县志》卷五) 谒双忠祠 清·王式丹 范阳贼兵天下雄,挫其锋者两颜公常山平原如指臂,义旗遮蔽山以东西连 张许势犄角,牵掣贼肘贼胸藉非哥舒一战误,岂有火及骊山宫!中原瓦裂纵无 补,缓贼西上已奇功常山殉国自犁舌,鲁公爵秩方尊崇讵意白头值蓝面,贼庭 洒血留孤忠两公并是杀身成仁者,传闻尸解亦凿空我来此地拜祠宇,入门英烈 横高穹钟灵孕杰傍水,千秋兄弟俎豆同仪观犹见唐冠佩,幽沉榱桷回悲风 贤令好古征诗句,吮毫怅望思遗踪丰碑大书秦与米,要与睢阳庙祀俱无穷 (清光绪《费县志》卷五) 题双忠祠 清·张鹏翮 成仁取义死犹生,千古双忠弟与兄;忠孝神仙无二理,人间天上自成名 (清光绪《费县志》卷五) 读邑乘题颜鲁公传后 清·高 天意欲传贤者名,朝廷必不容君子德宗既惑蓝面奸,鲁公岂免白头死?区别 忠佞在君王,读史何须恨卢杞?古来烈士几能全?惟有庸人保终始。

(清光绪《费县志》卷十) 过诸满颜鲁公故里 清·刘东里 蔓草斜阳吊故居,平原一旅战功余如何勋业成闲事,只解争传纸背书 (清光绪《费县志》卷十三) 癸巳三月三十日雨中游浯溪 读中兴碑次山谷诗韵 清·吴大 潇湘奇气钟浯溪,次山文字鲁公碑我喜涪翁诗律劲,石栏坐对雨丝丝唐祚 中衰寇患起,太息朔方无健儿六龙远去蜀江西,鸾凰纷纷枳棘栖灵武即位上皇 复,歌功勒石臣能为作者文雄书者健,忠清亮直皆吾师若以墨本供摩刻,徒资 文士霜毫挥古今循吏为君国,身与磬石关安危杜老书名吾未睹,千秋犹诵《舂陵》诗元�残碑未磨灭,吁嗟党祸起文词宜州谪所去不远,清游时有高僧随两碑读罢一慨叹,苍崖日暮啼猿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3 年版《祁阳县志》第二十编)第二辑文选 抚州颜鲁公祠堂记(宋·曾巩) 赠司徒鲁郡颜公讳真卿,事唐为太子太师,与其从父兄杲卿皆有大节以死至 今虽小夫妇人,皆知公之为烈也初,公以忤杨国忠斥为平原太守,策安禄山必反, 为之备禄山既举兵,公与常山太守杲卿伐其后贼之不能直窥潼关,以公与杲卿挠其势也在肃宗时,数正言,宰相不悦,斥去之又为御史唐�所构,连辄斥李辅国迁太上皇居西宫,公首率百官请问起居,又辄斥。

代宗时,与元载争论是非, 载欲有所壅蔽,公极论之,又辄斥杨炎、卢杞既相德宗,益恶公所为,连斥之 犹不满意,李希烈陷汝州,杞即以公使希烈希烈初惭其言,后卒缢公以死,是时 公年七十有七矣天宝之际,久不见兵,禄山既反,天下莫不震动公独以区区平 原,遂折其锋,四方闻之,争奋而起唐卒以振者,公为之倡也当公之开土门, 同日归公者十七郡,将兵二十余万由此观之,苟顺且诚,天下从之矣自此至公 没垂三十年,小人继续任政,天下日入于敝,大盗继起,天子辄出避之唐之在朝 臣多畏怯观望,能居其间一忤于世、失所而不悔者寡矣至于再三忤于世、失所而 不悔者,盖未有也若至于起且仆,以至于七八遂死而不悔者,则天下一人而已, 若公是也公之学问文章,往往杂于神仙、浮屠之说,不皆合于理及其奋然自立, 能至于此者,盖天性然也故公之能处其死不足以观公之大何则?及至于势穷义 有不得不死,虽中人可勉焉,况公之自信也与?惟历忤大奸,颠跌撼顿至于七八, 而世终不以死生祸福为秋毫顾虑非笃于道者不能如此,此足以观公之大也夫世 之治乱不同,而士之去就亦异若伯夷之清、伊尹之任、孔子之时,彼各有义夫 既自比于古之任者矣,乃欲眷顾回隐以布于市,其可乎?故孔子恶鄙夫不可以事君, 而多杀身以成仁者。

若公,非孔子所谓仁者与?今天子至和三年,尚书都官郎中知 抚州聂君厚载、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抚州林君,相与慕公之烈,以公尝为此邦也, 遂为堂而祠之既成,二君过予之家,而告之曰:“愿有述夫公之赫赫不可盖者, 固不系于祠之有无盖人之向往之不足者,非祠则无以致其志也闻其烈足以感人, 况拜其祠而亲炙之者与?”今州县之政,非法令所及者,世不复议二公独能追公 之节,尊而事之,以风示当世,为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