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植物的营养生长生长和发育的概念:生长:细胞分裂伸长,引起植物体积、重量不可逆增加(量的变化)发育:细胞的分化,引起不同部位细胞群发生质的变化,形成功能不同的组织、器 官质的变化)生长和发育的关系:1. 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和前提,发育是生长的必然结果.2. 二者有不同的外部标志;3. 二者可共存于同一时空.第一节种子生理一 .种子休眠1. 概念与意义(1) 概念:种子成熟以后处于适宜的条件下也不萌发,在自然条件下必须经过一定 时间后才能萌发,这种现象叫种子的休眠2) 意义:① 通过休眠躲避不良生长环境,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生活力② 有利于贮藏和保存种质资源2. 种子休眠的原因及打破休眠的方法(1) 种皮障碍(不透水,不透气,机械阻碍)破除方法:机械破损,温热处理(2) 未完成后熟作用① 形态后熟型:胚在形态上发育不完全(银杏).② 生理后熟型:形态上发育完全,生理上不成熟破除方法:层积处理:0-5OC一定时间;药剂处理:如GA处理(3) 抑制萌发物质存在:盐类、释放nh3的含氮物质、释放氤化物的物质、异硫氤酸盐、有机酸、植物激 素、不饱和内酯、生物碱、醛类、芳香油等都可抑制种子萌发。
破除方法:层积处理;清水冲洗其他方法:物理方法(X射线、超声波、烟熏、高低频电流等)二. 种子寿命1. 种子寿命:从完全成熟到40%种子丧失生活力所持续的时间以达到60%以上发芽率的贮藏时间为依据2. 种子寿命与植物种类的关系(1) 短命种子(几小时〜几周),杨、柳(2) 中命种子(几年〜几十年),小麦、玉米(3) 长命种子(百年〜千年),莲子3. 种子寿命与贮藏条件的关系与呼吸强度有关温度:在0〜50°C范围内,温度每降低5 °C,种子寿命可延长1倍含水量:在4%〜14%含水量范围内,每降低1%含水量,种子寿命延长1倍气体成分:不同气体中种子寿命不同:n2>co2>空气>2低温、干燥、低氧条件宜于贮藏种子三. 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一)水分:1. 水分在萌发中的作用:⑴种皮柔软,利于气体交换;便于胚根突破;⑵凝胶转变为溶胶,酶活性提高,代谢加强;⑶物质转化开始;⑷满足细胞分裂与伸长对水的需要;⑸植物激素活化2. 种子萌发的需水量:指种子萌发的需水下限蛋白种子〉淀粉种子>脂肪种子种子萌发的最低需水量=吸水量/种子十重X100%不能满足最低需水量的后果:(二)温度: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 温度三基点:最低.最适.最高,变温更有利萌发。
2. 生理最适温和协调最适温:(三) 氧气 供应是否充足,决定有多少贮藏物用于生长(50%, 20%)不同种子的 最低需氧量不同,一般5%〜10%四) 光① 中性种子:多数种子萌发对光无要求② 需光种子(喜光种子):萌发需要光(烟草、莴苣、胡萝卜等),红光促进,远红光抑 制③ 嫌光种子(喜暗种子):光抑制萌发(西瓜、番茄、洋葱等二).温度 种子萌发的温度三基点四. 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变化1. 吸水过程的变化 吸水的三个阶段:(1) 急剧吸水阶段:吸胀作用吸水物理性吸水2) 滞缓吸水阶段:(代谢活动开始)(3) 再度吸水阶段:渗透作用吸水生理性吸水新细胞形成,胚迅速生长,胚根突 破种皮2. 呼吸作用的变化 与吸水曲线相似,分三个阶段:急剧上升阶段,滞缓阶段,再 急剧上升阶段但co2释放和o2的吸收曲线并不平行3. 酶的种类及活性的变化:组成酶被活化,诱导酶被合成4. 萌发中的物质转化特点:三个阶段:分解一运输一再合成5. 核酸的变化DNA在萌发早期迅速合成6. 激素的变化促长类激素活性提高,抑制类活性下降7. 植酸的变化五. 种子萌发的过程(1)吸胀(2) 萌动:胚根突破种皮(露白,破胸)(3) 发芽:胚根长度等于种子的长度,或胚芽突破种皮并达到种子长度一半。
第三节植物生长的基本特性※植物生长量的表示方法(1) 生长积量:生长积累的数量2) 生长速率:绝对生长速率(AGR):单位时间内植物材料生长的绝对增加量相对生长速率(RGR):单位时间内植物材料绝对增加量占原来生长量的相对比例一. 植物生长的慢-快-慢特性(生长大周期):1. 生长大周期和生长曲线植物生长慢一快一慢的节奏性,叫生长大周期生长大周期的两种曲线:书’形:生长积量曲线抛物线形:生长速率曲线2、 生长大周期现象的形成原因及意义:一年生器官及组织的生长:与细胞生长的三个阶段有关植物在年生育期中及多年生植物的生长:与营养面积、吸收能力、生命的阶段性有关生长大周期现象在农林生产上的指导意义:一切促长措施,只有在快速生长期来临之前实施才有意义二. 植物生长的周期性1. 生长速率的昼夜周期性:生长速率随昼夜交替呈现有规律的变化.(1) 盛夏:昼慢夜快;(2) 秋冬季:昼快夜慢;(3) 昼夜温差不大:昼夜生长速度相近影响昼夜生长速率的因素:温度、光照、水分2. 营养生长的季节周期性:年生长速率随季节交替呈现规律性变化形成季节周期性的原因:光、温、水、激素温带植物季节周期性明显三. 植物生长的相关性1. 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关(1)相互促进,彼此协调:营养物质上相互供求。
⑵相互抑制,彼此制约:对于相同营养物质的争夺,造成生长高峰的错落⑶ 根/冠比(R/T)及其影响因素:根/冠比: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十重或鲜重之比是一个相对概念影响因素:土壤水分、氮肥、土壤通气、光照、温度、修剪水分对根/冠比的影响2. 主茎生长与侧枝生长的相关(1) 顶端优势:顶芽抑制侧芽或侧枝的生长2) 先端优势:主茎顶芽不抑制侧枝的生长,而是所有位于先端的侧枝的顶芽(或 新梢的梢尖)抑制本枝条下部芽生长的现象先端优势容易造成成层现象.(3) 顶端优势的机理:芽质,营养,IAA,激素协调4) 应用:①保持顶端优势(用材林、向日葵)②消除顶端优势(幼龄果树去顶)根部也存在顶端优势现象顶端优势与IAA的关系3.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1)相互依存:⑵相互制约:(3) 生产中的应用:根据栽培目的调整生长方向.四. 植物生长的极性与再生现象1. 极性: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在生理上所具有的差异性极性的产生:与IAA的极性运输有关,使形态学下端IAA / CTK的比值增加,有利于生 根2. 再生现象:单独存在的植物器官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植物的极性:第五节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一. 温度的影响1. 生存极限温度与生长温度三基点(1) 与温度影响有关的因素:与地理起源有关;与器官有关(根低,芽高);与生育期有关,幼苗期最适温度低,果 实或种子成熟期高。
2) 生长最适温度是生长最快的温度,不是植株生长最健壮的温度3) 协调最适温度:使植物生长健壮、比最适温度略低的温度2. 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温度变化的反应较大的昼夜温差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可提高产品品质二. 光照的影响1. 光对生长的间接影响:通过影响光合作用影响生长(光的能量作用)光质对光合的影响; 光强对光合的影响;2. 直接影响:光范型作用(光的信号作用)光质的光范型作用:红光、远红光、蓝光下植物的生长状态不同短波光抑制生长光强的光范型作用:强光、弱光、无光下植物呈现不同的形态三. 水分:直接(分裂、伸长),间接(代谢);光范型作用第六节植物的光形态建成一 .光形态建成的概念及植物的光敏受体1. 植物对光需要的两种形式(1) 光作为能量,通过光合作用,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和能量基础对光质和 光强均有要求属于高能反应光强应高于光补偿点2) 光作为信号启动某些反应使植物发生形态变化,称为光形态建成或光控发育, 属于低能反应(0.9-1.8 〃 mol/m2/s)也称光范型作用光形态建成的概念:光调节植物生长.分化与发育的过程称为・・・.如光周期、向光性、 趋光性、去黄化2. 植物体内的光敏受体:(1) 光敏素:一种色素蛋白。
感受红光、远红光区域的光光敏素的发现是植物形 态建成理论发展的里程碑2) 隐花色素:色素蛋白感受蓝光和近紫外光也称蓝光/近紫外光受体(BL /UV-A receptor)简称蓝光受体生色团可能是黄素和类胡萝卜素近紫外光:>300nm的紫外光UV-A .作用:引起向光性反应、气孔开启、叶绿体分化与运动、抑制茎伸长3) 紫外光-B受体(UV-B receptor)感受紫外光B区的光.可见光 紫外光(UA)| 1 1 1 1760nm 400 UVA 320 UVB 280 UVC 220作用:引起类黄酮、花色素苷等色素(有抗紫外线作用)合成多数植物在UV-B照射下,植株矮化,叶面积减少,光合下降(气孔关闭,叶绿体结构破 坏,光合色素含量下降,日山反应下降,PSII电子传递受影响)对其受体目前尚不清楚 四季豆幼苗的光控发育二.光敏素(phytochrome)(一)光敏素的发现与分布:1. 光敏素的发现:始于莴苣种子的萌发试验.2. 光敏素的分布:除菌类以外的所有高、低等植物的所有器官黄化组织中高于绿色组织,分生组织和接近分生组织的部位含量较高在细胞中的定位:膜系统、胞质溶胶、细胞核光敏素有两种存在形式,低活性的Pr型在细胞质中均匀分布;转化成高活ttWPfr 型后,迅速集中到一个300nm椭圆形的特殊区域,逆转成Pr型后,可再度在细胞质中 均匀分布。
二)光敏素的化学结构与分子的多型性:1. 化学结构:二聚体色素蛋白,易溶于水.蛋白质部分含较多酸性和碱性氨基酸及Cys,带有较多电荷生色团的结构类似藻蓝素(4个伸展的毗咯环),于暗中在质体中合成,在胞质中与蛋白 质N-末端相连,装配成光敏素2. 基因和分子的多型性:编码基因不止一个(拟南芥中5个),不同基因编码的蛋白有不同的时空分布和不同的生理功能有的基因(如PHYA )表达受光负调节有的不 受光影响三)光敏素的存在形式与光化学转化1. 存在形式:有两种.红光吸收型(Pr):生理失活型,较稳定蓝绿色,黄化组织中较多,吸收峰660nm远红光吸收型(Pfr):活性形式黄绿色,分布于非黄化组织中,吸收峰730nm可 被蛋白酶降解,不稳定2. 两种形式的光化学转化:转化条件①单色光下迅速转化;②混合光或暗中的缓慢转化;③转化过程需在水分条件下进行;光敏素的转化:3. 光敏素存在形式的◎值Pr和Pfr的吸收高峰不同,但有很多重迭,二者对小于700nm的光有不同程度的吸收 光敏素存在形式的◎值在活体中,两种类型的光敏素处于平衡状态,Ptot= Pr+Pfr,平衡点决定于光源的光波 成分中值:一定波长下,Pfr浓度占Ptot浓度的比值。
中=[Pfr]/[ Ptot]白芥幼苗在660nm饱和红光下◎值为0.8;718nm饱和远红光下为0.025;在白光下为0.6不同波长的红光和远红光可组合成不同的混合光,能得到各种中值4. 光敏素对光形态建成的控制方式;•通过◎值、也可以说是通过Pfr / Pr比值进行控制自然条件下0.01-0.05的中值变 化就可以引起显著的生理变化因此一切能引起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