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妇科中医辩证用方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9.56KB
约15页
文档ID:517376140
妇科中医辩证用方_第1页
1/15

妇科中医辩证用方妇科中医辩证用方月经病一、月经先期1. 气虚证1) 脾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18克)炙甘草(9克)人参(6克)当归(3克)橘皮(6 克)升麻(6 克)柴胡(6 克)白术(9 克)2) 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固阴煎组成人参适量,熟地3-5钱(9-15g ),山药(炒)2钱(6g), 山茱萸1钱半(4.5g),远志7分(炒)(2g),炙甘草1-2钱(3-6g ),五味子14粒,菟丝子(炒香)2-3钱(6- 9g)2. 血热型1) 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组成】大生地 30 克(酒炒) 元参 30 克 白芍药 15 克(酒炒) 麦冬 肉 15 克 地骨皮 9 克 阿胶 9 克2) 阳盛血热型: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清经散【组成】丹皮 9 克 地骨皮 15 克 白芍 9 克(酒炒) 大熟地 9 克(九蒸) 青蒿 6 克 白茯苓 3 克 黄柏 1.5 克(盐水浸炒)3) 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方药为:炙甘草 1.5 克、当归 3 克、芍药 3 克、茯苓 3 克、炒白 术 3 克、柴胡 1.5 克、炒栀子 1.5 克。

二、月经后期1) 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大补元煎人参 20 克、山药 15 克、杜仲 15 克、熟地 20 克、当归 15 克、 枸杞 15 克、山茱萸 12 克、炙甘草 12 克2) 血虚型:补血养营、益气调经-人参养荣汤 方用白芍一钱五分,人参、白术、陈皮、炙芪、茯苓、当归、桂心、炙草各一钱,熟地七分半,远志五分,五味子十 四粒,姜枣水煎3)虚寒型:温经扶阳、养血调经-大营煎组成】当归6〜15克熟地9〜ZI克枸杞6克炙甘草3〜6克杜 仲6克牛膝4.5克肉桂3〜6克4) 实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组成吴茱萸三两[45g]、当归二两[30g]、芍药二两[30g]、川芎二 两[30g]、人参二两[30g]、桂枝二两[30g]、阿胶二两[30g]、牡丹皮二两,去心[30g]、生姜二两[30g]、甘草 二两[30g]、半夏半升[100毫升]、麦冬去心,一升[200毫升]5) 气滞型:理气行滞、活血调经-乌药汤【组成】乌药7.5克香附6克当归3克木香甘草(炙)各1.5克6) 痰湿型:燥湿化痰、活血调经-芎归二陈汤组成】二陈汤加川芎、当归(二陈汤,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钱(各15g)、白茯苓三钱(9g)、甘草炙,一钱半(4.5g)、生姜七片、乌梅一个。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1)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固阴煎组成人参适量,熟地3-5钱(9-15g ),山药(炒)2钱(6g), 山茱萸1钱半(4.5g),远志7分(炒)(2g),炙甘草1-2钱(3-6g ),五味子14粒,菟丝子(炒香)2-3钱(6- 9g)2) 脾虚型:补脾益气、养血调经-归脾汤 组成:白术1钱,当归1钱,白茯苓1钱,黄耆(炒)1钱,龙眼肉1钱,远志1钱,酸枣仁(炒)1钱,木香5分,甘草( 炙)3分,人参1钱3) 肝郁型: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组成】柴胡(15克)、 当归(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生姜(15克)、薄荷(6克)、炙甘草(6克)四、月经过多1)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止血-安冲汤组成白术(六钱,炒)生黄耆(六钱)生龙骨(六钱,捣细)生 牡蛎(六钱,捣细)大生地(六钱)生杭芍(三钱) 海螵蛸(四钱,捣细)茜草(三钱)川续断(四钱)2)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组成】生地熟地芍药各6克山药川续断黄芩黄柏各4.5克生 甘草3克3)血瘀型: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桃红四物汤【组成】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8克、桃仁 9克、红花6克。

五、月经过少1)肾虚型: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处方】当归6〜9克熟地9〜15克山药6克杜仲6克牛膝4.5克 山茱萸3克 炙甘草2.4克下焦虚寒,加肉桂3〜6克,甚者加附子;带下、淋浊,去牛膝, 加金樱子6克,或加破故纸3克;气虚,加人参3〜6克、枸杞6〜9克2) 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滋血汤【组成】马鞭草荆芥穗各 120 克丹皮 30 克赤芍药枳壳(去瓤,面炒)肉桂(去粗皮)当归(去苗,炒)川芎各60克3) 血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组方是吴茱萸三两[9g]当归二两[6g]芍药二两[6g]川芎二两 [6g]人参二两[6g]桂枝二两[6g]阿胶二两[6g]牡丹皮二两,去心[6g]生姜二两[6g]甘草二两[6g]半夏 半升[6g]麦冬去心,-升[9g]4) 血瘀型:活血化瘀、理气调经-通瘀煎【组成】当归尾9〜15克山楂香附红花(新者,炒黄)各6克乌药3〜6克青皮4.5克木香2.1克泽泻4.5克兼寒滞者,加肉桂 3 克,或吴茱萸 1.5 克;火盛内热,血燥不行 者,加炒栀子3〜6克;微热血虚者,加芍药6克;血虚涩滞者,加牛膝;血瘀不行者,加桃仁30 粒(去皮尖),或加苏 木、玄胡索之类;瘀极而大便结燥者,加大黄3〜9克,或加芒消、蓬术亦可。

六、经期延长1) 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调经-举元煎 【组成】人参(10-20克) 炙黄芪(10-20克) 炙甘草(3-6克)升麻(4克)白术(3-6克)2) 虚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清血养阴汤【组成】生石膏30g,黄精30g,黄芪30g,人参叶10克,知母 10克,生地10g,熟地15g,元参10g,枸杞子10g,山药10g3) 血瘀型:活血祛瘀、固冲调经-棕蒲散 棕橌炭15克,蒲黄炭15克,归身12克,炒白勺15克,川芎10克,生地12克.丹皮12克,秦艽15克,泽兰15克,杜仲15克七、经间期出血1) 肾阴虚型:滋肾益阴、固冲止血-一阴煎 【组成】生地黄芍药麦门冬丹参各6克熟地9克牛膝5克甘草3克2) 脾气虚型:健脾益气、固冲摄血-归脾汤【组成】白术(3 克)当归(3 克)白茯苓(3 克)黄芪炒(3 克) 远志(3克)龙眼肉(3克)酸枣仁炒(3克)人参(6 克)木香(1.5 克)炙甘草(1 克)3) 湿热型:清热除湿、凉血止血-清肝止淋汤 【组成】白芍30克(醋炒)当归30克(酒洗)生地15克(酒炒)阿胶9克(白面炒)粉丹皮9克黄柏6克牛膝6克香附3克 (酒炒)红枣10个小黑豆30克4) 血瘀型:活血化瘀、理血归经-逐瘀止血汤组成】生地1两(酒炒),大黄3 钱,赤芍3 钱,丹皮1钱,当 归尾5钱,枳壳5钱(炒),龟版3钱(醋炙),桃仁10粒(泡、炒、研)。

八、痛经1)肾气亏损型:补肾填精、养血止痛-调肝汤 组成】山药15克(炒)阿胶9克(白面炒)当归9克(酒洗)白芍9克 (酒炒) 山萸肉9克(蒸熟)巴戟3克(盐水浸) 甘草3克2)气血虚弱型:补气养血、和中止痛-黄芪建中汤配方黄芪15g、大枣10个、白芍15g、桂枝、生姜、甘草各10g, 饴糖50go3)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膈下逐瘀汤 【组成】灵脂6克(炒) 当归9克 川芎6克 桃仁9克(研泥) 丹皮6 克 赤芍6克乌药6克 玄胡索3克甘草9克 香附4.5克红花9克枳壳4.5克4)寒凝血瘀型: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温经汤组成吴茱萸三两[45g]、当归二两[30g]、芍药二两[30g]、川芎二 两[30g]、人参二两[30g]、桂枝二两[30g]、阿胶二两[30g]、牡丹皮二两,去心[30g]、生姜二两[30g]、甘草 二两[30g]、半夏半升[100毫升]、麦冬去心,-升[200 毫升]5)湿热蕴结型: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 当归12克、川芎9克、白芍12克、生地黄15克、黄连6克、 香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莪术12克、延胡索12克、牡丹皮9克、泽泻12克、败酱草30克、薏苡仁30克。

九、闭经1) 肝肾不足:补肾养肝调经-归肾丸熟地黄240g枸杞子120g山茱萸120g菟丝子120g茯苓120g 当归120g山药(炒)120g杜仲(盐炒)120g2) 气血不足: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 【组成】白芍药三两,当归、陈皮、黄蓍、桂心(去粗皮)、人参、白术(煨)、甘草(炙),各一两;熟地黄(制 )、五味子、茯苓,各七钱半;远志(炒.去心)半两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一阴煎 【组成】生地黄芍药麦门冬丹参各6克熟地9克牛膝 5克甘草 3克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调经-血府逐瘀汤 【组成】当归9 克、生地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6 克、赤芍6克、川芎5 克、柴胡3 克、桔梗 5克、牛膝9克、甘草 3克5)痰湿阻滞: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 组成苍术2两,香附2两,枳壳 2 两,陈皮1 两 5钱,茯苓1两5 钱,胆星 1 两,甘草 1 两 佛手散,组成;当归2 钱,川芎4 钱,益母草5钱 十、崩漏1)虚热证: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保阴煎 【组成】;生地30克熟地20克黄芩10克白芍15克山药20 克 续断 15 克甘草 10克2)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 【组成】生石膏30克 地骨皮12克 浮小麦30克糯稻根30克 知 母 1.0 克3)肾阳虚证: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组成 ;熟地黄240克,炒山药120 克、枸杞子(微炒)120克、鹿 角胶(炒珠)120 克、制菟丝子120 克、杜仲(姜汁炒)各 120克,山茱萸(微炒)90 克、当归(便溏勿用)各 90 克,肉桂、制附子 各 60 克。

4)肾阴虚证:滋水益肾、止血调经-左归丸 【组成】 大怀熟地(240 克)山药(炒,120 克)枸杞(120 克) 山茱萸(120 克)川牛膝(酒洗蒸熟,90 克)鹿角胶(敲碎,炒珠, 120 克)龟板胶(切碎,炒珠, 120 克)菟丝子 (制,120 克)二至丸【处方】女贞子(蒸)500g墨旱莲500g【制法】以上二味, 女贞子粉碎成细粉,过筛;墨旱莲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炼蜜 60g 及水适量, 与上述粉末泛丸,5) 脾虚:补气摄血、养血调经-固本止崩汤组成】 大熟地 1 两(9 蒸),白术 1 两(土炒焦),黄耆 3 钱 (生用),当归 5 钱(酒洗),黑姜 2 钱,人参 3 钱6) 血瘀:活血化瘀、止血调经-四物汤,组成;白芍药、川当归、 熟地黄、川芎各等分失笑散,【处方】 蒲黄(炒香)、五灵脂(酒研.淘去砂土),各 举八等分十一、经行泄泻1)脾虚:健脾益气、化湿调经-参苓白术散组成】;莲子肉(去皮) 薏苡仁 缩砂仁 桔梗(炒令深黄色)各500克 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750 克 白茯苓 人参(去芦) 甘草(炒) 白术 山药各1千克2)肾虚:温肾扶阳、暖土固肠-健固汤【组成】人参 15 克 白茯芩 9 克 白术 30 克(土炒) 巴戟天 15 克(盐 水浸) 薏苡仁 g 克(炒)四神丸【组成】补骨脂(六两酒炒) 吴茱萸(三两,盐炒) 五味子(四 两,炒) 肉豆蔻(四两,面裹煨)花椒(一两微焙) 生硫黄(六钱) 大枣(八十一枚) 生姜(六两, 切片)十二、经行吐衄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组成:生地、当归、丹皮、黄苓各lOg,白芍、川牛膝、鸡血藤、 威灵仙各15g,玄参17g,栀子、甘草各6go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组成】当归15 克(酒洗)大熟地15克(九蒸)白芍 6克(酒炒)丹皮 15 克白茯苓9克沙参9 克黑芥穗9 克十三、绝经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