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设低碳城市的路径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35.18KB
约18页
文档ID:218197845
建设低碳城市的路径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_第1页
1/18

本科毕业论文(20 届)建设低碳城市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环境科学 摘要:以变暖为特征的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并成为世界各国 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本文以低碳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低碳城市的内涵,提出基 底低碳(能源发展低碳化)、结构低碳(经济发展低碳化)、方式低碳(社会发展低碳化)和支撑低 碳(技术发展低碳化)的低碳城市发展路径,最后针对现有的困难提出相关的对策关键词:低碳城市;发展路径;低碳化;对策The Research of Constructing Low-Carbon Path andCountermeasures to the CityStatus of low-carbon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CountermeasuresAbstract: The climate change of warming is the major global issues that is generally characterized by the in ter national comm unity , and it has become the comm on crisis and challe nge that the world must face. In this paper, I will take the low-carb on city as the main object of my study, and describe the content of the low-carb on city. The n I will prese nt some developme nt paths such as the basal low-carb on (low-carb on based on en ergy developme nt), the structural low-carb on (low-carb on based on economic developme nt) , the way low-carb on (low-carb on based on social developme nt) and the supported low-carb on (low-carb on based on tech no logy developme nt) . According to existing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some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Key words: Low Carb on Cities; Developme nt Path; Low-carb on-based; measures目录1低碳城市相关介绍 11.1背景介绍 11.2低碳城市的定义 11.3国外研究现状实例 11.4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机遇 22建设低碳城市的路径 22.1低碳城市的国际实践 32.2低碳城市建设路径 42.2.1能源发展彳氐碳化 52.2.2经济发展低碳化 52.2.3社会发展低碳化 52.2.4技术发展低碳化 63中国低碳城市实例一杭州、苏州 64建设低碳城市而临的问题与挑战 95建设低碳城市的相关对策 115.1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高碳产业发展速度 115.2培育新兴低碳产业培育新兴低碳产业 115.3提高能源效率,调整能源结构,降低能源强度 115.4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的低碳政策环境 125.5坚持技术和市场两条腿走路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建设低碳城市的路径与对策研究1建设低碳城市的背景1.1背景介绍当前,全球正发生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并己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重 危机和挑战。

我国的经济社会活动中心是城市,其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消费总量的60%多,并且人均能 源消费为农村人均能源消费的3倍左右目询,我国城市总数为661个,城镇人口5.6亿人, 据专家预测,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到达58%・60%,届时中国的城市人口将到达8亿到 9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拥入城市,能源消费行为发生了改变,人均川 能迅速增加,另外城市人I I的增长也将引起交通用能增加,这必将推动城市能源消费最的增 长毫无疑问,城市将成为节能减排的重点因此,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改变传统的发展、 消费和生活方式,建立“三低三高"(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 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 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我们国家城市经济社会低碳发展的主要途径⑵1.2低確城市的定义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就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 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木和蓝图的城市目询,低碳城市 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他们关注和重视在 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使付出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

联合国 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首任主任夏準堡先生称"低碳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Z 路〃13国内外研究现状举例13.1低碳丹麦发展:低碳社区丹麦Beder的的太阳风社区是山居民自发组织起来建设的公共住宅社区,共30户居 民公共住宅的设计和对再生能源的利用是这个社区最大的特点公共住宅是指为了节约空 间、能源、资源而建立的共用健身房、办公区、车间、洗衣房和咖啡厅的私人住宅或公寓该社区主要利用的能源是太阳能、风能,而侧重使用的则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宗旨 是在使用过程中节能降耗,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持社区的优美环境社区内约 有600rw的太阳板,这些太阳板主耍设置在公共用屋和住宅上公共用屋的地F有两个容量 为75rm的聚热箱,把加热的液体通过地下管道送入取热箱,然后热量再以热水和辐射热的 形式通过地下管道进入居民住宅,太阳能满足了该社区30%的能最需求居民还在离社区2km 左右的山坡上设査22m高度风塔以获取风能,风能占该社区能量总消耗的10%左右他们还 在公共用屋的地下宗设置了一个固体废弃物焚化炉,在室外温度低于华氏23度吋集中为居 民供热社区内一块菜园加强了区内的物质循环,减少对外界资源的依赖,减少运输能耗。

1.3.2低碳上海发展:低碳东滩上海崇明东滩生态城由英国奥雅纳规划工程国际咨询公司负责该廉城市从硬件到软件 的规划,包括都市规划、生态发展、可持续能源、废弃物管理、绿建筑、交通规划设计和建 设,规划面积为86平方公里定于2040年竣工东滩生态城主要由三大板块组成:24平方 公里的国际湿地公园、27平方公里的生态农业园、35平方公里的生态城镇建设湿地公园 已完成二期建设,建成面积达1.3平方公里;与荷兰合作的农业园已在2010年世博会前向 市场投放现代化种植的粮食和蔬菜;城镇由三朋相互连接的村庄组成,每个村庄有一个以旅 游、创新科技和健康为不同主题的混合功能开发区,计划2010年前完成以旅游为主题的村 庄建设东滩生态城将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和(二氧化碳零排放)区域在这座新城中,热 能和电力通过风能、生物能、垃圾和城市建筑物上的太阳能光伏板直接获得,建立全国第一 个氢能电网,以满足对电池能源燃料的需求;最高建筑仅侑8层,建筑物采用环保技术,屋 顶草坪和植物成为城区的天然隔热层,可储存雨水用于灌溉,一期建设区域每年可减少35万 吨二氧化碳排放;步行、自行车、清洁能源公交车(燃料电池)、水上出租车,将是人们的出行方式,市内建有不受机动车干扰的独立的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网络,任何地方到附近公交 车站步行不超过7分钟,一期建设区域每年可减少4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市区建立了集 水、水处理与再利用系统;城区内80%的固体废弃物实现了循环利川。

东滩生态城区授大的特 点,在于它建立的将是一个低碳、节水、节能的牛•态系统1.4小国低碳城市发展的机遇低碳之路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中国政府也在2006年底发布的《气 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叨确提出中国要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社会经济发展的低碳化 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首先,低碳城市的发展预示着世界范围内牛:态文明发展模式的兴起这场涉及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为小国建设低碳城市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机 遇其次,建设低碳城市响应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第三,作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发 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低碳城市的经验必定会为所冇正在寻求发展的国家和城市提供宝贵的实 践经验另外,由于我国城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发展低碳城市也将会是提升地方政府治理 能力,完善小央政府政策调控方式和寻求中央■地方共同治理的绝好机遇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能否从产业结构、空间形态、消费模式和H常运行等多角 度建设低碳城市是我国抓住低碳发展机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关键将低碳理念植入 城市发展的新思维,这不仅积极地回应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生态文明的市场机会以及 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机会,还必将掀起一场中国城市产业发展布 局、节能减排其至包括人们住活方式的深刻变革,这将在小国的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方 而发挥重要作用。

2建设低碳城市的路径2.1低碳城市的国际实践2.1.1 C40的形成2005年10月,由当时的伦敦市长利文斯顿提议,18个世界一线城市的代表在伦敦集 会商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会议上,与会代表共同发布公告,承诺彼此间的协作来应对气候 的变化此后,该组织成员逐步扩充至40个世界级大城市,被成为“C40〃冃前,C40有 包括伦敦、纽约、东京、悉尼、香港在内的40个成员及其他相关城市(表2・1),这些成员 的共同特点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规模较人,都有明确的最化减排目标和行动计划,并 且对其国家和周边地区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表2.-1 C40部分成员减排H标和行动计划 C40城市减碳行动计划减碳冃标(基准年)伦敦《市长气候变化行动计划》到2025减少60%(1990)纽约《纽约:规划应对气候变化》到2017减少30%(2007)东京候变化策珞#到2020减少25%多伦多《汽候变化、清洁空气和可持续能源行动计划》到2020减少30%(1990)主要成 员城市悉尼《2030可持续悉•尼的目标》到2030减少70%(2006)巴黎《巴黎气候规则》到2050减少75%C20Q4)洛杉矶《绿色洛杉矶金到2012减少6.5%(1990)罗马《罗马支持京都》项巨到2050减少75%(2004)墨西哥城<2008-2012爰西旻市气候行动项目》到2012减少12%费城《气候变化地方行动規划》到2010减少10%(1990)阿姆斯特丹《呵姆斯缚丹气候变化行动计划》到2050减少40%(2005)哥农哈根《哥本哈根气候计划》到2010减少20%(1990)波特兰《全球变殘址方行动计划》到2010减少10%(1990)其他相鹿特丹《滾特丹汽候倡议》到2025减少50%(1990)关城市盐湖城《盐湖城绿色一汽候行动计划》10年为每年减少3%旧金山《IE金山一汽候行动计划》到2012减少20%(1990)西雅图《西雅图气候行动计划》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