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国毒品犯罪防控对策探讨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6.56KB
约15页
文档ID:318129695
我国毒品犯罪防控对策探讨_第1页
1/15

    我国毒品犯罪防控对策探讨    刘薇摘 要:在世界各国和毒品犯罪抗争的同时,我国也在为打击毒品犯罪寻求新思路,目前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开展禁毒专项斗争,但其结果并不理想为此从经济学角度入手,利用供需定理分析减少毒品市场供给量和需求量产生的效果,并提出针对性的完善建议Key:毒品犯罪;供需定理;防控对策联合国发布了新一年度的《世界毒品报告》,报告中指出全球毒品市场正在逐步扩大,可卡因和鸦片的产量达到记录中的最高点,在许多方面构成多重挑战自2016年起,全世界每年最少吸毒一次的人员数量相差不多,大约有2.75亿人,约占全世界15至64岁人口的5.6%从过去到现在,我国对毒品犯罪保持着严厉打击,绝不姑息的态度,但是仍然不能很好的解决毒品犯罪对社会的荼毒,甚至出现越打击越严重的情况可见我国禁毒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协同治理本文通过运用经济学的供需定理对毒品犯罪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此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对策,以期为治理毒品犯罪带来新的思路一、毒品犯罪的概述(一)毒品犯罪的概念当前,毒品犯罪带来的危害愈加严重,已是众多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那么什么是毒品犯罪呢?目前世界各国对毒品犯罪没有一个准确通用的定义,我国现行《刑法》和《禁毒法》也只是具体规定了与毒品有关的罪名,对于“毒品犯罪”这一概念依旧不明确,大家都是通过刑法条文和犯罪学等知识对其做模糊性的理解。

研究者们从不同视角为毒品犯罪赋予定义,其中有学者认为,从毒品犯罪的规范性看,毒品犯罪是指违反我国禁毒法律、法规,非法进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等破坏禁毒管制的活动,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而从犯罪学意义上的违反我国禁毒法律、法规,非法进行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活动,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违法、犯罪行为,即是实质的毒品犯罪概念[1]其他学者认为毒品犯罪的受害者不止是我国的禁毒制度,从刑事法律预防犯罪、保护社会公众的角度来看,毒品犯罪的受害者还有社会以及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幸福[2]经过系统深入的学习,笔者认为本文中“毒品犯罪”的定义是指与禁毒相关的法律规定以及制度相违背,打破国家对毒品的管制约束,危害社会的风险系数较高,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受到刑事惩罚的活动或行为二)我国毒品犯罪的现状根据中国禁毒网发布的数据可知(见图1),截止2015年12月全国记录在案的吸食毒品的人员数量达到322.9万人,其中现有吸食毒品的人数是234.5万人,35岁以下青少年吸食毒品的人员数量是146.5万人,占全部吸食毒品人数的62.4%[3]到2016年12月全國记录在案的吸食毒品的人数达到390万人,其中现有吸食毒品的人数是250.5万人,35岁以下青少年吸食毒品人员数量有148.6万人,占全部吸食毒品人数的59.3%[4]。

2017年12月全国现有吸食毒品的人数是255.3万人,与同期相比增长幅度是1.9%,增长幅度和上一年相比少了5个百分点,其中35岁以下青少年吸食毒品的人员数量同期相比下降19%[5]参照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判工作情况(见图2),从2012年到2016年这五年期间,我国不同层级的法院一审审理完结的涉毒犯罪案件数量和实际受到刑事惩罚的涉毒犯罪的人数大体表现出上升态势,案件数量从2012年的76280件增长到2016年的117561件,增长幅度是54.12%;涉案人员数量从2012年的81030人增长到2016年的115949人,增长幅度为43.09%[6]并且随着经济和科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毒品犯罪已经遍及全国各个省份,其中经济发达的南方地区犯罪发生率较高,再加之新的制毒方法和新型毒品的不断出现,毒品犯罪在我国将来的发展过程中还会持续存在二、供需定理视角下我国毒品犯罪防控对策的不足(一)犯罪经济学供求定理的基本含义在运用供需定理分析毒品犯罪治理对策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供需定理的含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毒品犯罪防控治理供需定理是指市场中存在的各种物品都会自发的调整价格,使其供给和需求达到所需要的平衡点。

具体来说,供需定理是由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组成的,其中供给定理是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即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该物品的供给量增加;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该物品供给量也减少[7]同时,需求定理是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即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增加[7]供需定理是促进市场经济运行的推动力,它决定了每种商品的生产量以及销售的价格,当人们想知道一项政策或措施是如何对经济产生效力的,那么最先需要考虑的是这项政策或措施是怎么影响供给和需求的二)减少毒品市场供给的对策分析我国政府对毒品犯罪一直保持着“零容忍”的态度,相关的禁毒部门基本每年都会开展扫毒行动,譬如国家禁毒办组织的“5.14”堵源截流专项行动、“打击海上毒品犯罪区域性行动”、2019年“净边”专项行动以及在毒品犯罪高发区域制定相关的禁毒法规、规章,在中小学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并且发动“朝阳群众”积极参与到收集涉毒线索的前线,切实做到了从立法、司法、执法等多角度打击毒品犯罪但是现有的这些措施大多都是针对减少毒品供给量实施的,短期效果明显,长期效果甚微下面我们运用供求图展示减少毒品供给量带来的效果,见图3。

在经济学中,供求图都是以非线性状态呈现的,本文为了方便说明并帮助大家理解,现将表示毒品市场的供求图所用到的曲线转化为线性状态图3中的P代表毒品价格,Q代表涉毒犯罪数量,D代表斜率为负的需求曲线,S1是斜率为正的供给曲线,它代表了禁毒部门尚未采取治理措施的市场供给,S2代表了禁毒部门采取治理措施之后的市场供给假设我国禁毒部门采取了相应的禁毒措施之后,供给曲线会从最开始的S1左移到S2,而需求曲线D不发生变化,毒品的均衡价格从P1上升到P2,相对应的均衡犯罪数量从Q1向左移动到Q2,即均衡数量减少此时可以看出,禁毒部门进行的集中打击涉毒人员,堵截毒品源头,严格控制流通渠道,加强毒品犯罪惩罚力度等措施确实有效的减少了毒品供给数量可是,毒品作为一种物品,站在吸毒者角度,它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换言之,毒品供给数量的减少,并不会影响毒品需求数量的减少,即吸毒人员所需毒品量基本维持不变,这时候毒品市场就会出现供给短缺,需求过剩的情况,吸毒人员需要支付比往常高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价格购买毒品,由此产生的毒品利益激增,会吸引大量的不法分子投身于毒品犯罪各个环节,这就导致毒品犯罪越治理越严重的情况发生同时诸如大家所了解的那样,瘾君子们基本不会因为毒品价格的上涨而戒除毒瘾,一些经济困难的吸毒者没有能力承担增长后的毒品价格,为了得到资金购买毒品从而缓解毒瘾,就会孤注一掷,变本加厉的实施盗窃、抢劫、绑架甚至杀人等危害性只高不低的犯罪,这会加剧社会的不稳定性,造成公众恐慌。

三)减少毒品市场需求的对策分析据前文所述,供求定理是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组成的我们通过分析已知减少毒品供给量对防控毒品犯罪来说,短期效果显著,长期效果不明显,那么就尝试利用供求图分析减少毒品需求量会对毒品犯罪防控带来怎样的效果如图4所示P依旧代表毒品价格,Q同样代表涉毒犯罪数量,S则代表了毒品的供给曲线,D1代表禁毒部门还未采取防控措施时的市场需求曲线,D2代表禁毒部门采取措施之后的市场需求曲线假设我国禁毒部门进行了禁毒宣传教育,组织帮助吸毒人员戒毒等有效措施之后,需求曲线会从最初的D1向左移动至D2,同时供给曲线S不发生变化,具体反映到图中就是毒品的均衡犯罪数量从Q1向左移动到Q2,即均衡数量减少,对应到价格方面表现为毒品均衡价格从P1下降到P2经济学中市场收益等于价格乘以数量,结合毒品供求图会发现采取减少毒品需求的措施之后,犯罪收益也会相应的减少,这就意味着涉毒人员从事毒品犯罪所能获取的纯利润要比以前少,而犯罪人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会计算自己的收益和实施犯罪所冒风险的价值大小,通过比较之后会大大消减或根除自己的犯罪欲望,这样毒品犯罪就能得到有效控制三、供求定理视角下我国毒品犯罪防控对策的完善建议我国之前采取的禁毒措施大都偏向于打击毒品市场供给,封锁毒品源头和管控运输渠道,有效果但持续性不强。

结合上述经济学角度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加强打击涉毒犯罪,削减毒品供给确实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控毒品犯罪,但是从长远角度看,减少毒品需求才是既经济又有效的做法因此,在防控毒品犯罪时,我们应当把治理重心转向减少毒品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就纵容我国毒品市场的供给,任其肆意发展禁毒部门需要双管齐下,有顺序有规划的削减毒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处理好二者关系,避免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一)减少毒品市场供给,提高毒品犯罪成本1. 严密法网,完善禁毒相关法律法规我国现行使用的禁毒法律法规主要是《禁毒法》和《戒毒条例》,这两部法律支撑着中国过去和现在惩罚毒品犯罪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之下,我国毒品犯罪率依旧居高不下,新型毒品不段出现,危害性甚至比大麻、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还要严重,而与其相关的禁毒法律的建设出台跟不上实际毒品犯罪的发展情况,惩罚力度还停留在行政处罚层面,对涉毒人员没有产生足够的威慑效果为了遏制毒品犯罪越打击越严重的现状,我们需要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弥补其存在的缺陷和漏洞,特别是对最新出现的毒品要严格管控同时还要注意与药品食品等相关法律制度的配合,以便从多角度多方面禁止毒品犯罪对社会的侵害。

2. 严格查缉运输渠道深受地理因素的影响,“金三角”等毒品发源地频繁的将各类毒品通过人体藏毒、走私偷运等方式运送至国内,此类犯罪行为频发,手段隐蔽,作案方式成组织化,可以轻松通过出入境管理人员的检查,哪怕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排查也会出现疏漏情况,一旦毒品进入国内随之引发一系列的涉毒犯罪,这就导致我国人民警察、边检人员和禁毒执法人员的工作难度增大,需要管控的范围无限扩大,如果同时出现禁毒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跟不上毒品犯罪发展的速度时,毒品就会泛滥,社会稳定性会受到挑战,公众的安全感也会受到影响为此,我国司法部门、禁毒部门以及边境管理局应该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各种先进设备,充足从事禁毒工作的人员,为他们提供安全和生活保障,使他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打击毒品工作中,并且加強国内各运输方式的监督管理,密切关注快递邮寄等相关行为,为我国禁毒工作设立坚实的安全线3. 成立专业的禁毒机构目前,我国禁毒工作主要由公安部下设的禁毒局负责,同时受各级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协同治理在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涉毒犯罪的比率要远高于其他刑事犯罪,并且案件牵扯的大都是两人以上的犯罪团伙,侦查执法过程显示出警力匮乏,配合不够,效率低下,甚至有互相推卸责任的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打击毒品犯罪的效率,特别是在办理跨省异地涉毒犯罪时尤为明显针对上述情况,我国应该集合研究毒品犯罪及禁毒刑事政策的专家学者、医护人员、司法人员和战斗在一线的公安民警成立一个专业的禁毒机构,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禁毒队伍,力求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彻底掌握毒品犯罪,以便攻破毒品高地与此同时,为了保证这支队伍的优质性,能够拥有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参与其中,并弥补我国禁毒警力匮乏的问题,我们可以学习云南警察学院开设禁毒学专业的做法并将此举在全国公安院校推广,大力培养禁毒人才,借鉴研究国外先进的禁毒知识和技术,提供专业对口的工作机遇,让他们运用所学为中国禁毒事业奉献光和热4. 增加毒品犯罪风险成本毒品犯罪泛滥的原因之一在于它所获利润是其支出成本的百倍千倍甚至更多,而被抓获接受惩罚的风险较小,因此面对暴利的诱惑,涉毒人员抱着侥幸心理一次次实施毒品犯罪为了减少毒品犯罪的发生,我国禁毒部门应该尽力消除种植加工制造毒品的情况出现,对那些隐蔽可疑的出租屋、工厂进行仔细排查,提高制造新型毒品所需的化学物质的成本价格,确保购买时提供的个人身份信息正确无误,并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