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36条知识点及答题技巧.doc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KB
约5页
文档ID:547032000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36条知识点及答题技巧.doc_第1页
1/5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36条知识点及答题技巧语文阅读理解36条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两种语言种类:口语、书面语二、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四、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五、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问句、祈使句、惋惜句六、六种病句种类:1成分残缺;2搭配不当;3关系词语使用不合适;4前后矛盾;5语序不当;6误用滥用虚词(介词)七、表达方式:记述、描述、抒情、说明、讨论八、表现手法:象征、比较、衬托、设置悬念、前后响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九、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比较、借代、反语、双关十、记述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来由、经过、结果十一、记述序次:正叙、倒叙、插叙、补叙十二、表达方式:概括表达、细节描述十三、记述线索: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屡次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讨论句)十四、描述角度:正面描述、反面描述十五、描述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容颜十六、描述光景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十七、环境描述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八、描述光景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详尽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移步换景十九、光景描述的作用:衬着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质量、衬托中心思想二十、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二十一、说明序次:时间序次、空间序次、逻辑序次(逻辑序次六种形式:1一般—个别2现象—实质3原因—结果4概括—详尽5部分—整体6主要—次要二十二、说明语言:平实、生动二十三、说明文种类: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二十四、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种类、作讲解、摹状貌、引用、列图表二十五、讨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二十六、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二十七、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称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比较)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二十八、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九、讨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引论)、解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三十、结构形式: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三十一、小讨情节四部分:初步、发展、高潮、结局三十二、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详尽环境三十三、引号的作用:1表引用2表讽刺或否定3表特定称号4表强调或重视指出5特别含义三十四、破折号用法:1表说明2表插说3表声音中断、连续4表话题变换5表意思递进三十五、省略号的六种用法:1表内容省略2表语言断续3表话未说完4表心情矛盾5表思想跳跃6表考虑正在进行三十六、其他:(一)某句话在句子中的作用:文首:开篇点题;衬着气氛(记述文、小说),埋下伏笔(记述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文末:点明中心(记述文、小说);深入主题(记述文、小说);照料开头(讨论文、记述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 它自己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点排比:有气派、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重申了+对象+特点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虑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点的注意和思考反问:重申,加强语气等比较:重申了突出了屡次:重申了加强语气(三)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能够。

因为该词正确生动详尽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能够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副词(如都、多半、特别、只有等):不能够因为该词正确地说了然的情况 (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四)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序次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够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实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够互换五)段意的概括记述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讨论文:回答清楚讨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见解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了然(论证了)+论点(六)复句关系和常用关系词语:并列:既又;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承接:便;就;于是递进:不仅而且;而且;甚至;更;何况等:不是⋯⋯就是⋯⋯;也许⋯⋯也许⋯⋯;要么⋯⋯要么⋯⋯;是⋯⋯是⋯⋯;与其⋯⋯不如⋯⋯;情愿⋯⋯也不⋯⋯折:然⋯⋯但是⋯⋯;尽管⋯⋯却⋯⋯;但是;却;可是;不等因果:因⋯⋯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假:若是⋯⋯那么⋯⋯;即使(哪怕)⋯⋯也⋯⋯条件:只有⋯⋯才⋯⋯;只要⋯⋯就⋯⋯。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