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的历史功能演变黄金作为世界性的交易媒介和财富计量标准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马克思在《资本论》 里写道:“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就是货币”我们要认识黄金在现 代人类社会的 重要作用,以及推导预测黄金在未来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就必须要先了解黄金历史功能的演 变过程1、皇权垄断时期(、皇权垄断时期(19世纪以前)世纪以前) 在19世纪之前,因黄金极其稀有,黄金基本为帝王独占的财富和权势的象征;或为神灵拥有, 成为供奉器具和修饰保护神灵形象的材料;虽然公元前6世纪就出现了世界上的第一枚金币, 而一般平民很难拥有黄金黄金矿山也属皇家所有,当时黄金是由奴隶、犯人在极其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开采出 来的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黄金培植起了古埃及及古罗马的文明16世纪殖 民者为了掠 夺黄金而杀戳当地民族,毁灭文化遗产,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血腥的一页抢掠与赏赐成 为黄金流通的主要方式,自由交易的市场交换方式难以发展, 即使存在,也因黄金的专有 性而限制了黄金的自由交易规模2、金本位时期(、金本位时期(19世纪初至世纪初至20世纪世纪30年代)年代)进入19世纪初开始,先后在俄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以及加拿大发现了丰富的 金矿资源,使黄金生产力迅速发展。
仅19世纪后半叶,人类生产的黄金就超 过了过去5千年 的产量总和由于黄金产量的增加,人类增加黄金需求才有了现实的物质条件,以黄金生产 力的发展为前提,人类进入了一个金本位时期货币金本 位的建立意味着黄金从帝王专有, 走向了广阔的社会;从狭窄的宫廷范畴进入了平常的经济生活;从特权华贵的象征演变为资 产富有的象征金本位制即黄金就是货币,在国际上是硬通货可自由进、出口,当国际贸易出现 赤字时,可以用黄金支付;在国内,黄金可以做货币流通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铸 造、自由 兑换、自由输出等三大特点金本位制始于1816年的英国,到19世纪末,世界上主要的国家 基本上都实行了“金本位”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时,全世界已有59个国家实行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虽时有间断,但大致延续到20世纪的20年代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有的国 家实行“金本位制”长 达一百多年,有的国家仅有几十年的“金本位制”历史 金本位制具有以下特点:a、以一定量的黄金为货币单位铸造金币,作为本位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 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限制其它铸币的铸造和偿付能力,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 金币或等量黄金;黄金在国际交往中充当国际货币,是主要的国际储备并可以自由输入和输 出;b、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由他们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
,例如一英镑的含金量为113.0015格林,而一美元的含金量为23.22格林,则:1英镑 =113.0015/23.22=4.48666美元c、只要两国的货币含金量不变,两国货币的汇率就保持稳定当然,这种固定汇率 也要受外汇供 求、国际收支的影响,但是汇率波动仅限于黄金输送点(Gold Point) 黄金 输送点是指汇价波动而引起黄金从一国输入或输出的界限汇价波动的最高限时铸币平价加 上运费,即黄金输出点(Gold Export Point) ;汇率波动的最低界限是铸币平价减去运费,即 黄金输入点(Gold Import Point) d、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当外汇收支出现逆差,黄金外流时,如果中央银 行的黄金储备明显减少,会导致货币供给紧缩,进而使物价下降,这将会提高 本国商品出口的单键能力并抑制进口老同事紧缩也会使利率上扬,引起资本回流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 促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反之亦然金本位可以保证货币汇价的稳定,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顺利发展,由于国内货币发行 受到中央银行所拥有的黄金储备的约束,不会出现过分的通货膨胀,对国际收支 也能起到 调节作用但同时金本位制也有其不利之处,最致命的缺陷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不稳定,黄 金存量的增长跟不上国内生产和流通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财富的 快速增长。
国民经济的发 展与货币基础的矛盾日益尖锐;其次是它往往使一国的国内货币政策取决于黄金流入还是流 出,有可能出现由于黄金的流出,即使对外贸易 收支已经陷于逆差,仍不得不采取紧缩政 策;或由于黄金流入而被迫采取膨胀政策的情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资本主义各国为了筹备军费,加紧对黄金的掠夺与控制,使 金币的自由铸造、所发行纸币与金币之间的自由兑换制度受到严重冲击,黄金在世界各国之 间的输入输出受到严格限制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决定采用“节约黄金”的原则,除美 国实行金本位制外,英国、法国实行金砖本位制,其他国家多实行金汇兑本位制在金砖本位制度下,各国央行发行的纸币货币单位仍然规定含金量,但黄金只作为 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而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流通,流通中的货币完全由 银行发行的纸币货币单位所代替,人们持有的银行发行的纸币只能有限制的兑换金砖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内不能流通金币,而只能流通有 法定含金量的纸币;纸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随着金本位制的形成,黄金承担了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成为商品交换过程中的 媒介,黄金的社会流动性增加。
黄金市场的发展有了客观的社会条件和经济需 求在“金本 位”时期,各国中央银行虽都可以按各国货币平价规定的金价无限制地买卖黄金,但实际上 仍是通过市场吞吐黄金,因此黄金市场得到一定程度的发 展必须指出,这是一个受到严 格控制的官方市场,黄金市场不能得到自由发展因此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上只 有唯一的英国伦敦黄金市场是国际性市 场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严重地冲击了“金本位制”;到30年代又爆发了世界 性的经济危机,使“金本位制”彻底崩溃,各国纷纷加强了贸易管制,禁 止黄金自由买卖和 进出口,公开的黄金市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伦敦黄金市场关闭一关便是15年,直至1954 年方后重新开张在这个期间一些国家实行“金 块本位”或“金汇兑本位制”,大大压缩了黄 金的货币功能,使之退出了国内流通支付领域,但在国际储备资产中,黄金仍是最后的支付 手段,充当世界货币的职 能,黄金仍受到国家的严格管理从1914年至1938年期间,西方 的矿产金绝大部分被各国中央银行吸收,黄金市场的活动有限此后对黄金的管理虽有所松 动,但长期人为地确定官价,而且国与国之间贸易森严壁垒,所以黄金的流动性很差,市场 机制被严重抑制,黄金市场发育受到了严重阻碍。
3、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20世纪世纪40年代至年代至70年代初)年代初)二战后美国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美国不但最后打赢了战争,而且发了战争财, 据统计数据显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拥有的黄金占当时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 备总量的75%以上,几乎全世界的黄金都通过战争这个机制流到了美国1944年,经过激烈的争论英美两国达成了共识,美国于当年5月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 的44国政府的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1945年12月27 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 国中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建 立了”金本位制“崩溃后一个新的国际货币 体系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内容是:a、美元是国际货币结算的基础,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b、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国承担按每盎司35美元的官价兑 换黄金的义务c、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的1%上下的幅度内 波动,因此黄金也实行固定价格制,如波动过大,各国央行有义务进行必要的干预,恢复到 规定的范围内布雷顿货币体制中,黄金无论在货币流通功能还是在国际储备功能方面的作用都被 限制了,因为世界上的黄金几乎都被美国政府所控制了,其他国家几乎都没有黄 金。
没有 黄金储备,就没有发行纸币的准备金,此时只能依赖美元于是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体系中的 主角,但我们必须要注意到黄金是稳定这一货币体系的最后屏 障,所以黄金的兑换价格及 流动都仍受到各国政府非常严格的控制,各国基本上都禁止居民自由买卖黄金,黄金的市场 定价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伦敦黄金市场在 该体系建立十年后才得以恢复布雷顿货币 体制从另一个角度看,实际上是用美元将黄金囚禁在牢笼里的货币制度,将世界黄金控制在 自己手中,用发行的纸币-- 美元取代过去黄金的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 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缺 陷其致命 的一点是: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 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 获得美元供应但这样一来,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机而美国如果保持国际 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从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出 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情况,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伦敦金 价大涨。
1961年5月美国肯尼迪政府派兵进驻越南,越战爆发1960年10月伦敦黄金市场价格猛涨到41.5美元/盎司,超过官价 20%,美元大幅贬值,第一次美元危机爆发,美元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规定的储备货币 第一次显示出信任危机为了抑制金价上涨,保持美元汇率,减少黄金储备流失,美国联合英国、瑞士、法 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八个国家于1961年10月建立了黄金总库,八国央行共拿出 2.7亿美元的黄金,由英格兰银行为黄金总库的代理机关,负责维持伦敦黄金价格,并采取 各种手段阻止外国政府持美元外汇向美国兑换黄金60年代后期,美国进一步扩大了侵越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美元危机再度爆 发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尼克松政府于8月15日,宣布实 行“新经济政策”,停 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这意味着美元与黄金脱钩,支 撑国际货币制度的两大支柱有一根已倒塌 1973年3月,西欧又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 马克的风潮,西欧和日本外汇市场不得不关闭了17天3月16日,欧洲共同市场9国在巴黎举 行会议并达成 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 率。
这种种迹象都预示着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可能长久地存在,它必将会被一种更为优越 的 货币制度所替代至此,战后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另一支柱,即固定汇率制度也完全垮台 至此,布雷顿森林制度终于完全崩溃,从此也开始了黄金非货币化的进 程在这一时期黄金价格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国家对黄金市场的介入干预时有发生, 黄金市场仅是国家进行黄金管制的一种调节工具,难以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4、黄金非货币化时期(、黄金非货币化时期(20世纪世纪70年代至今)年代至今)从法律的角度看,国际货币体系的黄金非货币化到1978年才正式明确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在1978年以多数票通过批准了修改后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该协定删除了以前有 关黄金的所有规定宣布:黄金不在作为货币定制标准,废除黄金官价,可在市场上自由买 卖黄金;取消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必须用 黄金支付的规定;出售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1/6的黄金,所得利润用于建立帮助低收入国家优惠贷款的基金;设立特别提款权代替黄 金用于会员国与 IMF 之间的某 些支付等等国际黄金非货币化的结果,使黄金成为了可以自由拥有和自由买卖的商品,黄金从 国家金库走向了寻常百姓家,其流动性大大增强,黄金交易规 模增大,因此为黄金市场的 发育、发展提供了现实的经济环境。
黄金非货币化的30年来也正是世界黄金市场得以发展的 时期.可以说黄金非货币化使各国逐步放松 了黄金管制,是当今黄金市场得以发展的政策条 件,但同样需要指出的是,黄金制度上的非货币化与现实的非货币化进程存在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