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艾宾浩斯对记忆与遗忘的研究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4.66KB
约5页
文档ID:286473965
艾宾浩斯对记忆与遗忘的研究_第1页
1/5

    艾宾浩斯对记忆与遗忘的研究    艾宾浩斯对记忆与遗忘的研究艾宾浩斯对记忆与遗忘的研究德国心理学家h.艾宾浩斯(h.ebbinghars 1850~1909)是对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他在实验中选用的材料和方法都具有特色他自己充任主试和被试,独自进行实验,持续数年之久他制作了大量的无意义音节字表作为记忆实验的材料,这种无意义音节是由两个辅音和一个元音组成,如taj,yic,huz,cex,gaw等,以在德语字典中查不到为准,因此称为无意义音节以无意义音节为实验材料,目的是避免受旧有知识经验的影响无意义音节虽然本身没有含义,但它可以引起被试的联想,为了使记忆的难度尽量一致,要选用联想值较低的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使用这类性质相似的实验材料,便于改变和确定数量实验采用重学法(又称节省法)检查识记效果艾氏每次识记8组,每组13个无意义的音节字表,学到连续两次无误地背诵为止隔了不同的时间进行回忆,发现有些音节忘了,于是重学,再达到恰能背诵为止,以重学比初学节省诵读的时间的百分数作为保存量的指标长时记忆的遗忘的定义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发生错误的回忆和再认。

遗忘是保持的对立面,保持的丧失就意味着遗忘的出现如果识记过的内容,不经复习,保存量随时间的推移日趋下降,这就是遗忘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说,遗忘就是信息提取不出来或提取出现错误根据遗忘的程度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部分遗忘和完全遗忘;暂时遗忘和永久遗忘遗忘是人的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对于那些不必要的、应淘汰的信息的遗忘,是有积极意义的,既可减轻我们的脑力负担,又可不为杂事所萦绕,可见遗忘也是巩固记忆的一个条件但对必须保持的信息的遗忘,是消极的,为此,心理学应该研究遗忘的规律,以便找出克服遗忘的办法影响遗忘产生的因素就识记材料的性质而言,一般来说,熟练的动作遗忘得最慢贝尔发现,一项技能一年后只遗忘29%也就是说,人的动作记忆保持得最好其次,熟记了的形象材料也容易长久保持有意义的文字材料,特别是诗歌要比无意义的材料保持得多,遗忘得慢就识记材料的数量而言,识记材料的数量越大,识记后遗忘得越多有实验证明,识记5个材料的保持率为100%,10个材料的保持率为70%,100个材料的保持率为25%即使是有意义的材料,当识记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遗忘速率接近于无意义材料的遗忘曲线(索柯洛夫的实验)就材料的意义而言,凡不引起被试兴趣,不符合被试需要,对被试的生活不占重要地位的材料,往往遗忘得快,而有意义的材料就遗忘得慢。

学习程度对遗忘也有较大的影响,一般说来,学习程度越高,遗忘越少过度学习达150%,保持的效果最佳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学习的巩固程度超过刚能背诵的程度比如,学习一个材料,20遍后恰能一次正确无误地背诵,此时,称这20遍的学习程度为100%,倘若再继续学习10编,就是过度学习了,其学习程度为150%又比如,学一个材料30分钟后恰能一次正确背诵,再用15分钟进行过度学习,其学习程度为150%根据我国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33%的学习程度,遗忘为57.3%;100%的学习,遗忘为35.2%;150%的学习,遗忘为18.1%超过150%的学习,记忆效果不再继续上升,可能是因兴趣减退或疲劳等原因150%为过度学习的限度,低于或超过这个限度,记忆的效果都将下降克服遗忘的方法我们学过的知识,如果不经过复习,是不可能永久、完全保持在记忆中的有记有忘,这是必然的规律克服遗忘最好的办法是加强复习只听讲不复习是任何课程也学不好的复习是记忆之母,怎样复习才能达到巩固识记材料的最好效果呢?根据遗忘发展的规律,心理学总结出以下的学习方法:1.及时复习遗忘进程先快后慢的规律告诉我们,遗忘最严重的时刻是在识记刚刚达到记住的最初时刻,这是因为,新学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建立的联系还不巩固,痕迹很容易自然衰退,不及时复习,仅几个小时就可能有64.2%的遗忘,1天之后遗忘率达66.3%。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记忆就像建筑物,不要等快倒塌时再去修复,否则,那就等于重建,这说明及时复习是极为必要的复习的作用在于强化联系,如果说识记是利用已有知识对新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编码的过程,那么复习就是不断地进行再编码,增加对信息加工的深度,提高对信息编码的水平,提高编码适宜性的过程复习贵在及时,使即将消失的、微弱的痕迹重新强化,变得清晰,并在头脑中进一步巩固复习还能促进理解,使所学过的内容更加条理化、系统化,更便于精确记忆及时复习就是要在新学过的材料尚未遗忘之前,趁热打铁,使之巩固,然后纳入个人的认识结构中去长久保存2.复习多样化复习并不意味着单纯地、机械地重复所学的材料,复习方法的单调既容易使人感到枯燥乏味,又容易产生厌倦、疲劳多样化的复习,可使人感到新颖、容易激发智力活动,使所要复习的材料与有关知识之间建立新的联系,就能更牢固、更灵活地掌握3.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复习的效果不是单纯地决定于复习的次数,复习具有累积效果,刚学过的知识不但要及时复习,而且也应适当地增加复习的时间,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的次数和时间可逐渐减少,间隔时间也可以逐渐加长连续地进行复习称为集中复习,而有一定的间隔时间的复习称为分配复习。

一般来说,分配复习优于集中复习,这是因为集中复习时大脑神经过程容易产生抑制的积累,而分配复习有较多时间间隔使抑制消除,并且有利于联系的巩固但这不是绝对的,只要平时坚持分配复习,到必要时,采用集中复习,考试的效果就会较好那种平时不复习,考试前临阵磨枪,是达不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