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教育心理学 第八章品德发展与学习

wt****50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07KB
约24页
文档ID:50825535
小学教育心理学 第八章品德发展与学习_第1页
1/24

第八章品德发展 与学习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一、品德的内涵 ●社会规范:一定社会用来调节人的行为,控 制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的约定俗成的或 明文规定的标准●品德:个体依据社会道德采取行动时表现出来 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道德: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二、品德的心理结构v品德发展是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v道德认识v道德情感v道德意志v道德行为三、品德形成的过程v品德发展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人品德的过程v依从v认同v信奉四、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v遗传素质v家庭v学校v社会环境第二节 儿童品德发展的理论与教育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与道德认知教育 (一)皮亚杰的道德判断二水平论 皮亚杰运用“临床法”对儿童道德认知水平进 行研究,提出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经历三阶 段:›对偶故事:›A.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听到有人叫他吃饭,就去开 吃饭间的门他不知道门外有一张椅子,椅子上放 着一只盘子,盘内有15只茶杯,结果撞倒了盘子, 打碎了15只杯子›B.有个男孩名叫亨利,一天,他妈妈外出,他想拿 碗橱里的果酱吃,在拿果酱时碰倒了一只杯子,掉 在地上碎了›皮亚杰运用 “临床法”,考察了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 解、儿童的公正观念以及面对惩罚的态度等。

›通过这些研究,他揭示了儿童道德认知的一些特点 ,认为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2~5岁)›在这一阶段的儿童,他们的认知还是自我中心的, 规则对他们还不具备约束力,那只是一种单纯的规 则而已›在他们的头脑中还不存在道德的意识,他们的行为 也没有道德方面的意义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6~8岁)›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规则是不可变的、是必须遵 守的›对行为的评价只看行为的结果,不管动机第三阶段:自律道德阶段(9岁以后)›道德判断建立在动机和后果的结合›规则是经过人们之间的协商形成的,只要大家都同 意,规则是可以改变的›因此,这一阶段也称为道德相对主义阶段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 理论 两难故事:海因茨偷药 ›欧洲有个妇女患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 种药能治好,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这种 药造价昂贵,要200元,而药剂师索价要2000元 妇女的丈夫海因茨尽全力只借到1000元无奈,只 好恳请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允许赊欠但药 剂师拒绝了,并说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 茨走投无路,只好在夜间偷走了药›海因茨应不应该偷药?法官该不该判海因茨的罪? 为什么? 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和青少年所作出的反应,柯尔 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9岁以前)这一道德水平的儿童主要关心个体行为的结果和 自身的利害关系。

它包括两阶段: 第一阶段:服从和避免惩罚阶段 第二阶段:天生的利己主义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9~16岁)› 这一道德水平的儿童,社会规则已被其内化, 他们能顺从现有的社会秩序,而且有维持这种秩 序的内在欲望,他们判断行为价值的依据是遵守 那些维护社会秩序的规则所达到的程度 第三阶段:好孩子或好公民定向阶段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这一道德水平的个体已开始发展出一套独立的、超越社会团体的道德标 准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能从法律和道义上较为灵活地判断是非,认为法律和道 德准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契约,人们应该遵守,但如果法律、规则 不合理,也可以修改 第六阶段: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能根据尊重人权平等、人性的尊严、相互信任等普遍的 道德准则来判断是非›他们认为人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为了救人于危难而甘愿蒙受屈辱和惩罚的行为是高尚的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实践意义(1)为了解儿童品德发展的过程提供视角与工具 (2)提示教师重视道德判断和儿童品德发展的年 龄特征二、社会学习理论与道德行为培养 1、社会学习理论的要点 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 ——模仿”的方式学到的,通过观察学习, 学习者的道德行为会受到榜样的多种影响.2、社会学习理论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1)合理地说明儿童的复杂道德行为的学习过程 (2)提示教育者重视榜样和“替代强化”的作用 (3)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道德教育的操作技术第三节小学生品德培养一、历史上的两种观点 唯智派 实践派二、小学儿童品德学习的特点 (1)认知与行为不同步 一种情况是行为先于认识;另一种情况是认识先 于行为。

(2)从外控到内控 儿童道德行为的控制明显表现出由外部控制向内 部控制过渡的特点 (3)从接受教育到自我教育当儿童的品德学习进入认同和内化阶段后,儿 童的自我教育就成了可能教师应善于抓住时机 ,创造条件让儿童在自我教育中成长比较一致的看法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锤之以意 导之以行三、儿童品德的培养 1.应帮助儿童掌握正确的道德规则 2.给儿童提供正面的榜样 3.恰当地使用奖励和惩罚 4.积极引导儿童开展道德实践送给未来教育者›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刻›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友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关心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