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生物复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 必修3

ldj****22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52MB
约77页
文档ID:49132165
高中生物复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 必修3_第1页
1/77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判断正误]1.反射是一切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可转化为条件反射√)3.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其中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填空]1.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 形式传导的2.膜电位变化:由静息时的 到兴奋时的 3.传导过程: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存在电位差而形成 4.传导方向: 传导电信号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局部电流双向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结构[填图]线粒体2.传导过程及特点[判断正误](1)兴奋在突触中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2)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3)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4)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四、人脑的高级功能[连线]2.反射弧(1)结构(如图所示)1.反射弧各部分的判断方法(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粗大)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小)相连的为传入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结构简图: ,兴奋传递方向:→2.有关问题分析(1)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组成反射弧的任何部分受到损伤,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2)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破坏后,产生的结果相同,但机理不同:①感受器破坏无法产生兴奋;②传入神经破坏兴奋无法传导;③神经中枢破坏,无法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3)刺激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元,信息都能传到效应器而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效应4)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特别提醒] 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效应,但却不属于反射1.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 )选项选项比较项较项 目现现象Ⅰ现现象ⅡA反射弧的完整性不完整完整B是否需要大脑脑皮层层参与可以不要一定需要C参与反射的神经经元数量多少D缩缩手相关肌细细胞数量多少解析:现象Ⅰ、现象Ⅱ的缩手反应都能够完成,这说明参与现象Ⅰ和现象Ⅱ的反射弧完整,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反射活动。

现象Ⅰ是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低级反射,现象Ⅱ,拿别人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现象Ⅰ参与反射的神经数量少;现象Ⅱ参与反射的神经数量多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两个现象应当一样多答案:B2.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无关的检查是 ( )A.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C.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解析:针刺双脚的反应和膝跳反射的完成途径是反射弧,反射弧具有完整性,反射才能完成;能否复述医生的一段话与听觉中枢、运动中枢和语言中枢是否受损有关;血细胞的数量多少与神经中枢无关答案:B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1)传导过程(2)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1.膜电位的测量(1)静息电位: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如图甲),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2)兴奋电位:灵敏电流计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如图乙),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1)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2)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特别提醒] 只有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反射活动进行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3.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解析: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钠离子通道打开,导致Na+大量内流,所以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通过突触完成的,只能单向传递答案:C4.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 )解析: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内带负电,膜外带正电,A项的一极在膜内,另一极在膜外,会产生电位差,形成电流,电流计偏转C、B、D三项的两极同时在膜内或同时在膜外,测不到静息电位答案:A1.突触的常见类型A.轴突—胞体型: B.轴突—树突型: 2.传递过程1.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2.有关问题归纳分析(1)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有两种:促进或抑制2)同一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或者是兴奋性的,或者是抑制性的3)递质的去向: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4)在一个反射活动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活动所需时间的长短5.如图表示两个神经元之间连接的一种形式,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电信号到达“1”,依赖 “3”结构中的化学物质传递到Ⅱ,但到达Ⅱ时又转换为电信号B.每个神经元一般只有一个轴突和一个Ⅰ结构C.突触的连接方式只有轴突—胞体这一种D.“3”结构的形成,只有高尔基体参与解析:突触的连接方式有:轴突—树突型、轴突—胞体型等;Ⅰ结构表示突触小体,每个神经元可以有多个Ⅰ结构;囊泡可以由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产生。

答案:A6.甲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后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甲图中,兴奋在②处以电信号形式传导,兴奋在③处以化学信号形式传递B.在乙图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b,其膜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C.如果刺激点到①和d处距离相等,那么刺激后兴奋传到①和传递到d的时间相同D.在甲图中,给予②处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解析: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甲图中刺激点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d处答案:C命题角度——反射与兴奋的传导(1)从新课标地区生物试题看,考点主要分布于以下几个方面:①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与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生理过程的比较,如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T5,广东卷T6,浙江卷T5;2009年江苏卷T2,宁夏卷T5②反射弧各部分的作用及异常分析如2010年江苏卷T13,北京卷T3;2009年广东卷T352)针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进行的实验设计,探究兴奋传递的方向等实验分析题是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命题热点图甲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d表示________;最简单的反射弧由________种神经元组成2)若将该反射弧放入较低浓度的钠盐培养液中,传入神经元静息时,膜内Na+浓度将________(高于、低于、等于)膜外3)用a刺激神经,c测到的电位变化如乙图膜电位从③到④变化时,膜上打开的离子通道是________4)正常时,分别用a、b刺激神经和骨骼肌,会引起骨骼肌收缩某同学用a刺激神经,发现骨骼肌不收缩是传出神经元受损、d部位受损还是骨骼肌受损导致骨骼肌不收缩?为探究骨骼肌不收缩的原因,该同学利用图甲中的反射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注:只考虑一个部位受损)请根据该实验步骤预测现象及结论第一步:用a刺激神经,观察c的电位变化和骨骼肌是否收缩;如果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传出神经元受损如果__________________,则要继续往下做实验第二步:用b刺激骨骼肌,观察骨骼肌是否收缩如果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部位d受损如果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骨骼肌受损[解析] (1)图中d是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的接点,即由神经与肌肉形成的突触。

最简单的反射弧也应含有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2)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内Na+低于细胞外,但K+高于细胞外3)图2中①→③是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即兴奋过程,③→④是兴奋后的恢复过程,此时K+外流4)若传出神经受损,则刺激a处,c处不能测得电位变化;若骨骼肌受损,则刺激b处,骨骼肌不收缩[答案] (1)神经肌肉接点或突触 2(2)低于 (3)钾通道(4)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 在c处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 骨骼肌收缩 骨骼肌不收缩1.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方法设计:电激右图中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2)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②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本讲实验——兴奋传导方向及特点的实验探究2.验证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方法设计:先电激图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再电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2)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下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

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结构4是反射弧组成中的________2)5处的细胞与2处的细胞在形态结构上有较大的差异,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该图是完成人处于寒冷环境时的体温调节反射弧,则结构1为__________________4)若在3处给予一适宜刺激,则在1、2、3、4处可发生钠离子内流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5)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为了证明这种药物“在反射弧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请利用图中的A、B、C三处实验点,提出你的实验设计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通过识图判断一个完整反射弧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可根据图中神经节的位置确定,与之相连的是感受器,其他结构就可迎刃而解了2)5处是效应器细胞,2处是传入神经细胞,其形态结构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而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图中1是感受器,若在寒冷环境中就是冷觉感受器。

4)钠离子内流只在兴奋部位发生,图中3处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不能通过突触传到1、2处,所以只有3、4处会兴奋,会发生钠离子内流现象5)本实验验证的问题是该药物“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导有阻断作用,那么自。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