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科学培训讲稿ppt课件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8.27MB
约147页
文档ID:586572359
小学科学培训讲稿ppt课件_第1页
1/147

小学科学与化学1 二、小学科学与科学探究二、小学科学与科学探究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五、水和空气六、物质的溶解七、食物三、如何进行观察实验八、物质的变化一、理解课标,实现“用教材教”和“教教材”的和谐统一2 一、理解课标,实现“用教材教”和“教教材”的和谐统一活用教材活用教材 提高课堂实效提高课堂实效3 基本理念 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基于教材但又不为教材所束缚,教学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立足教材•优化教材•超越教材走进去——解读教材2跳出来——活用教材34 走进去——解读教材1)教材整体结构及前后联系?2)主题单元在教材中的位置与联系?3)主题单元各课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怎样的逻辑关系)?4)主题单元每一课题有哪些结构活动?•本课题的核心活动是什么?•活动指向哪些教学目标?•各个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 5)教学内容与活动的适切性?•教材内容是否存在不科学性的问题?•教材中哪些内容低估了或超出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哪些活动组织比较困难?5 跳出来——活用教材1、活用教材的指导思想•思路设计:从教材思路到教学思路•内容设计:从文本内容到教学内容•活动设计:从静态活动到建构活动2、活用教材的具体策略(1)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2)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3)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4)调整教学顺序 (5)调整教学方法•单元之间的调整• 单元内的调整• 课内调整6 1、研读教材,把握内涵•了解主题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联系了解主题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联系•了解每个单元里的主要概念及其关系了解每个单元里的主要概念及其关系•了解每一课中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了解每一课中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7 教材组织教材组织————探究的对象探究的对象三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六年级 认识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变化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性质认识事物的周期变化认识事物的功能和结构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系统和平衡8 三年级的能力发展三年级的能力发展n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

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n观察是本册的主要技能学生将学习用感官进行观察,用简图进行记录和描述,用韦恩图帮助进行整理概念之间的关系9 四年级的能力发展四年级的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比较、分类、归纳、思维能力(比较、分类、归纳、概括)概括)• 推理能力推理能力• 制定计划、对比实验、控制变量制定计划、对比实验、控制变量• 观察、测量、记录,概念图、折观察、测量、记录,概念图、折线图线图10 五年级的能力发展五年级的能力发展•参与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性活动参与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性活动, ,•自主完成部分探究活动;自主完成部分探究活动;•学习改变一个变量的对比实验学习改变一个变量的对比实验; ;•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并且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并且做出自己的解释做出自己的解释11 六年级的能力发展六年级的能力发展•尝试进行开放性较强的某些自主探尝试进行开放性较强的某些自主探究;究;•在系统的观察和实验中积累更多经在系统的观察和实验中积累更多经验;验;•初步尝试用模型对实验现象或观察初步尝试用模型对实验现象或观察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12 2、目标导向,处理教材•因人而异因人而异——适当增删内容适当增删内容•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活动顺序的调整活动顺序的调整 各个单元的顺序可以根据南北不同的气候各个单元的顺序可以根据南北不同的气候条件,进行新的调整;条件,进行新的调整;•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活动材料的替换活动材料的替换 选择符合教材设计意图的活动材料进行教选择符合教材设计意图的活动材料进行教学学13 3、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双螺旋协调发展• • 科学教学的任务,是理解重要的科学概念,而科学教学的任务,是理解重要的科学概念,而科学教学的任务,是理解重要的科学概念,而科学教学的任务,是理解重要的科学概念,而不仅仅是事实。

不仅仅是事实不仅仅是事实不仅仅是事实•科学概念反映了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儿童心理发展科学概念反映了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儿童心理发展科学概念反映了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儿童心理发展科学概念反映了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是教学中需要遵循的发展线索的顺序,是教学中需要遵循的发展线索的顺序,是教学中需要遵循的发展线索的顺序,是教学中需要遵循的发展线索•““““概念概念概念概念————————过程过程过程过程””””模式,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模式,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模式,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模式,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14 研读教材需思考的问题研读教材需思考的问题£本单元包含哪些主要科学概念?本单元包含哪些主要科学概念? 它们之间是一个怎样的逻辑关系?用简单它们之间是一个怎样的逻辑关系?用简单的图示形式表达出来的图示形式表达出来 £本单元开展哪些主要科学探究活动?本单元开展哪些主要科学探究活动? 活动指向哪些教学目标?活动指向哪些教学目标? 各个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用简单的图各个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用简单的图示形式表达出来。

示形式表达出来£教材中哪些活动超出了学生的认识范围,教材中哪些活动超出了学生的认识范围,或者组织活动比较困难或者组织活动比较困难£本地有哪些教育资源可以直接用于科学教本地有哪些教育资源可以直接用于科学教学中?学中?15 如:《食物》单元概念结构是怎样的?如:《食物》单元概念结构是怎样的?食物食物营养营养食物食物变化变化食品包装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上的信息食食物物 营养均衡搭        配膳食营养提        供活动能量糖类脂肪 蛋白质矿物质 维生素支        持生长发育  保  持  健  康营养作用营养成分食食物物营营养养 熟    食  做罐头或真空包装等冷冻盐腌腐败变质霉菌生长条件储存食物方        法晒干生    食食品包装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上的信息霉    菌发    霉食物食物变化变化保质期添加剂…… •1.记录一天吃的食物,给食物分类.记录一天吃的食物,给食物分类 记录整理信息,自定标准分类•2.研究食物有哪些营养成分.研究食物有哪些营养成分 收集信息、检测(脂肪与糖类) •3.搭配食物营养.搭配食物营养 研讨、运用 •4.比较生熟食物.比较生熟食物 比较和描述•5.观察发霉的面包.观察发霉的面包 用工具细致观察•6.研究霉菌生长条件.研究霉菌生长条件 推测,按步骤做对比实验•7.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储存食物方法).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储存食物方法) 观察、比较和研讨 •8.观察食品包装上的信息.观察食品包装上的信息 收集整理信息,观察比较  4、突出教学过程的科学课特点((((1 1 1 1)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理性思维。

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理性思维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理性思维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理性思维•理性思维理性思维理性思维理性思维————————一种客观的、建立在证据基础上一种客观的、建立在证据基础上的思维方式,一种建立在严密的逻辑基础上的的思维方式,一种建立在严密的逻辑基础上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科学的结论是理性思维的结果科学的结论是理性思维的结果科学的结论是理性思维的结果科学的结论是理性思维的结果实验获得充分的事实证据实验获得充分的事实证据逻辑推理获得理论上的证据逻辑推理获得理论上的证据得出的结果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之上得出的结果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之上20 4、突出教学过程的科学课特点((((2 2 2 2)观察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观察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观察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观察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教会学生围绕一个概念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学生会学得更有效教会学生围绕一个概念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学生会学得更有效 观察到物体的特点越多就越好吗?观察到物体的特点越多就越好吗? 事实重要还是概念重要?事实重要还是概念重要?• •尽可能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学生会观察得更深入。

尽可能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学生会观察得更深入• •观察要和学生的语言发展以及其他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观察要和学生的语言发展以及其他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要强调观察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要强调观察的客观性和准确性21 ((3 3)要重视集体讨论活动要重视集体讨论活动 研讨是探究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儿童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学会表达,阐明自己的观点,学会辩论,维护和修正自己的观点研讨在概念建立和科学态度的发展上都对儿童具有重要意义22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n n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n n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n n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n n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n n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n n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二、小学科学与科学探究23 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中的三个重要的词: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 学习主体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生命科学 物质科学 地球与宇宙24 ( (一一) )为什么要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强调科学探究为什么要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强调科学探究? ?n(1)探究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珍贵的好奇心至关重要。

n (2)探究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n (3)探究过程本身不仅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途径25 (4)由于探究过程需要探究者综合运用自己的已由于探究过程需要探究者综合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这对于增进和加深对已有知识有知识和经验,这对于增进和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将其融会贯通,十分关键的理解,将其融会贯通,十分关键 26 n(5)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交流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儿童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而不是争吵)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27 n(6)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28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应同时指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应同时指探究活动和探究技能探究活动和探究技能。

(二) )什么是科学探究? ? 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特征29 思考思考课程标准所附的课程标准所附的“鸡瘟的案例鸡瘟的案例”,它属于科学探究吗?,它属于科学探究吗?( (二) )什么是科学探究? ?30 科学探究案例科学探究案例  去年夏初,我们这里流行鸡瘟,蛋鸡大量死亡我家一窝鸡突然也有几只染上了鸡瘟爸爸 到兽医站买回20多元治鸡瘟的药,但给鸡喂后效果不佳,结果我家也死了10只鸡爸爸妈妈担心一窝鸡都会染上鸡瘟,愁眉不展  一天放学回家,我发现鸡群中有几只鸡特别有精神,一点儿也不打蔫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暗下决心认真观察其中的究竟31 §  从这天起,每天放学一回家,我就寻找这几只鸡,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样的表现只是这几 只鸡经常远离鸡群,跑到邻家的菜地去觅食我发现韭菜畦里的土松松的,并且有些小窝窝,仿佛鸡在那里钻过,而韭菜却高的高,矮的矮,参差不齐,有鸡啄过的痕迹难道韭菜对 预防和治疗鸡瘟有作用?(假设和预测)(假设和预测)我抱着尝试的心理开始做试验。

首 先选两只病鸡作为试验对象,从菜园里割回一小把韭菜,把韭菜捣烂撮成豌豆般大小、鸡刚好能够吞下的丸 ,一天分早、中、晚3次定时定量(每次3丸)给两只病鸡喂药制定计划)(制定计划)32   开始几天,鸡的病状没有什么变化第四天早上,我又给鸡喂药,发现鸡略微有了一些精神,好像有了食 欲,我忙抓来一把小米,它们能啄上十几下,这坚定了我试验的信心我按前3天的方法继续喂上3天,奇迹果然出现了,病鸡竟活泼起来了为了进一步验证试验的准确程度,我把3 只病鸡和3只无病鸡分别进行笼养试验,并做好了病鸡观察记录:(搜集整理信息)(搜集整理信息) 33 时 间进药量症状或特征第一天早、中、晚各3克病屎中略带灰色,病情无明显改善 第二天同上白屎中略带灰色,病情无明显改善 第三天同上偶尔走动,喝水,有时啄几下小米粒 第四天至第五天 同上大部分时间走动,有食欲,准备的米粒全部吃完 6天以后同上能自在走动,有时扑翅,食量增大,拎在手中能挣扎 34   我根据鸡的病情定量喂药,结果病鸡痊愈了这说明韭菜确实能防治鸡瘟思考(思考与结论)与结论) 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一传十,十传百,全村人都知晓了,乡亲们都按我的方法进行预防和 治疗,效果也十分理想。

应用并进一步验证应用并进一步验证)35 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n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科学探究活动n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n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作出回答n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n学习者要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36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n提出问题n猜想假设n制定计划n观察实验n整理信息n思考结论n表达交流n问题——假设——实验——结论37 科学探究技能科学探究技能 1、基本技能n·观察:n·比较:n·分类:n·交流:n分析:n·评价:38 科学探究技能科学探究技能n2、综合技能、综合技能n·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分析问题并选择一种新颖而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使得问题得到解决或缓解的过程n·作出决定:作出决定:这是一个制定并应用标准,对一些看似相同的选项作出抉择的过程制定标准的过程包括对后果和价值的考虑n·调查:调查:包括形成问题或假设、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实施这些方案找出问题的答案或证明假设等过程39 科学探究的5个要素n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提取几个典型要素:n1、问题的提出与聚焦n2、制定研究计划n3、收集与获得证据n4、整理信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n5、交流与表达这这5个要素的顺序不是固定不变的。

个要素的顺序不是固定不变的40 探究能力探究能力41 科学探究的目标科学探究的目标 n(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n(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n(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象答案n(4)能根据假象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n(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n(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n(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n(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42 科学探究的学习重点科学探究的学习重点 n(1)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n(2)通过探究获得关于身边世界的理解;通过探究获得关于身边世界的理解;n(3)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n(4)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43 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这样做?n时间不允许n教师的精力有限n因此要选择真正有价值的活动( (三) )如何进行科学探究? ?44  探究性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 探究性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 n((1)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

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能够对自己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事物提出问题;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和筛选,提出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n((2)对结果做出猜想或假设对结果做出猜想或假设能够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猜想或假设;知道猜想或假设只是对问题的一种解释,需要通过实验证明它是否正确n((3)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的实验计划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的实验计划能够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使用工具比单纯依靠自己感官更有效;能提出进行探究实验的大致思路、实验仪器和实验步骤,做出书面计划45 探究性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探究性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n((4)进行观察和实验研究进行观察和实验研究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使用简单测量工具(尺、测力计、天平、量筒、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使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采集实验数据、作简单实验记录、绘制简单图表用图和文字表达;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46 探究性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探究性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n((5)搜集、查阅、整理资料和实验结果。

搜集、查阅、整理资料和实验结果能够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n((6)分析和解读数据、思考及得到相应的结论分析和解读数据、思考及得到相应的结论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做出合理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适合可以重复验证的n((7)表达、交流和评议表达、交流和评议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47 小学科学课从观察入手的探究活动小学科学课从观察入手的探究活动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如何使学生的观察步步深入?如何使学生的观察步步深入?n★★ 从感官观察到借助工具观察的发展 从感官观察到借助工具观察的发展n★★ 从定性观察到定量观察的发展 从定性观察到定量观察的发展n★★ 从静态观察到动态观察的发展 从静态观察到动态观察的发展n★★ 从单体观察到多体观察的发展 从单体观察到多体观察的发展n★★ 从局部观察到整体观察的发展 从局部观察到整体观察的发展n★★ 从外部观察到内部观察的发展 从外部观察到内部观察的发展48 •2、引导学生从观察到提出有关问题。

引导学生从观察到提出有关问题    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一系   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是探究发现的第一步,提问是探列的问题是探究发现的第一步,提问是探究得以继续进行的基础,它处在探究过程究得以继续进行的基础,它处在探究过程的核心地位,应该成为任何学习情境中都的核心地位,应该成为任何学习情境中都要得到鼓励的一种思维习惯要得到鼓励的一种思维习惯    49  3、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问题作出假想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问题作出假想答案n 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 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n ——恩格斯恩格斯n   没有大胆的假设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没有大胆的假设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n ——牛顿牛顿n例:预测“把固体放到水里” 会有什么现象产生?50 n4、引导学生根据假设小组设计探究方案、引导学生根据假设小组设计探究方案n不要低估学生的潜能不要低估学生的潜能n5、引导学生根据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探究活动n科学课探究实验科学课探究实验采取仪器自助的形式 。

n6、引导学生在小组探究实验中作好记录、引导学生在小组探究实验中作好记录51 科学课让孩子记录什么?科学课让孩子记录什么?n记课前所查阅的有关资料记课前所查阅的有关资料n记头脑中产生的疑问记头脑中产生的疑问n记对问题的推断预测记对问题的推断预测n记对研究方案的过程设计记对研究方案的过程设计n记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n记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及分析推理后所得出的结论记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及分析推理后所得出的结论n记对结果的反思及引发的新问题等等记对结果的反思及引发的新问题等等52 提倡多种记录方法提倡多种记录方法从无序的记录整理向有序的记录整理发展;从无序的记录整理向有序的记录整理发展;n从用文字作记录整理向用数字作记录整理发展;从用文字作记录整理向用数字作记录整理发展;n从用文字作记录整理向用表格作记录整理发展;从用文字作记录整理向用表格作记录整理发展;n从文字作记录整理向用图文结合形式作记录整理发展;科从文字作记录整理向用图文结合形式作记录整理发展;科学课记录的意义学课记录的意义 53 7、引导学生将小组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将小组探究结果进行交流n表达交流能力是利用合适的途径向别人说明自己的认识、表达交流能力是利用合适的途径向别人说明自己的认识、观点,倾听别人的想法和评议的能力。

观点,倾听别人的想法和评议的能力 n从口头语言表达、借助动作表达到从文字语言表达、图表从口头语言表达、借助动作表达到从文字语言表达、图表表达发展;表达发展;n从单一方式表达到多种方式表达等;从单一方式表达到多种方式表达等;n从个体型交流到合作型交流;从个体型交流到合作型交流;n从接受型交流到质疑型交流的发展从接受型交流到质疑型交流的发展54    “动手操作”不是“探究”唯一的方式,“科学探究”不只需要学生动手,更需要学生动脑学生动手只是科学探究的外部形式,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才是探究的灵魂才是探究的灵魂 55   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  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重要方式要方式,但不是,但不是唯一唯一的方式根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教学中要求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教学中要求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学学习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56 观察能力的发展观察能力外部观察到内部观察感官观察到借助工具观察局部观察到整体观察静态观察到动态观察定性观察到定量观察单体观察到多体观察57 实验能力的发展实验能力定性实验向定量实验游戏性实验向规范实验模仿实验向设计实验单一性实验向多过程实验验证性实验向探索性实验58 记录整理能力的发展记录整理能力记录整理能力无序记录向有序记录文字作记录向图文结合作记录文字作记录向数字作记录文字作记录向表格作记录59 表达交流能力的发展表达交流表达交流能力能力口头语言表达、借助动作表达到文字语言表达、图表表达接受型交流到质疑型交流单一方式表达到多种方式表达等;个体型交流到合作型交流60 思维能力的发展比较分类能力比较分类能力对事物表象比较向对事物本质比较从空间(形态)比较向时间(随时间变化)比较给定标准分类向自选标准分类一级分类向多级分类单因子比较向多因子比较按事物外部特征分类向按事物内部构造或性质61 方法为利用五官进行感受实验现象•用眼睛看现象•用耳朵听声音•用嘴品偿味道(任何化学试剂不得品尝)•用鼻闻气味(不能把鼻子直接凑到容器瓶口 去闻气味)•用手感受反应放出的热量(不能用手直接摸化学药品)三、如何进行观察实验三、如何进行观察实验62 如: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如: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的观察的观察——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63 有很多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不是有很多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一般都伴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着哪些现象呢?随着哪些现象呢?64 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铁钉铁钉+硫酸铜硫酸铜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不要用手接不要用手接触硫酸铜溶液触硫酸铜溶液65 观察到的现象:观察到的现象: 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物质附着66 这红色物质是是什么呢? 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吗?67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的化学变化在进行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的化学变化在进行着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着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尽管现象各不相同,但是归纳起种现象,尽管现象各不相同,但是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来大致有以下几种1、改变颜色、改变颜色2、发光发热、发光发热3、产生气体、产生气体4、产生沉淀物、产生沉淀物68 化学变化伴随的想象化学变化伴随的想象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变化 伴随的现象伴随的现象本质特征本质特征蜡烛燃烧蜡烛燃烧淀粉与碘酒淀粉与碘酒铁钉生锈铁钉生锈小苏打和白醋小苏打和白醋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发光发热发光发热颜色变化颜色变化颜色变化颜色变化产生气体产生气体产生沉淀产生沉淀颜色变化颜色变化产生产生新的新的物质物质69 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70 (一)取用化学药品的原则1.不得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ml~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要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中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71 (二). 液体药品的取用•取用一定的液体药品,用量筒和胶头滴管。

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选用量筒的方法:72 (三)加热的方法•加热的仪器:酒精灯•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的温度最高,加热时要用外焰•酒精灯内的酒清量不能超不超过2/3,不能少于1/473 加热的仪器及操作时的注意事项•用试管盛液体药品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中不能对着人,试管要与桌面成45°角•可在火焰上加热的仪器:试管 烧杯  烧瓶 蒸发皿等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    74 •蒸发适用于从溶液中分离固体溶质,如从蒸发适用于从溶液中分离固体溶质,如从食盐溶液中分离出溶质氯化钠食盐溶液中分离出溶质氯化钠•蒸发的操作:将装有溶液的蒸发皿放在铁蒸发的操作:将装有溶液的蒸发皿放在铁圈上,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并用玻璃棒搅圈上,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因局部温度过高而爆溅当拌,防止液体因局部温度过高而爆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晶体时,停止加热,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晶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把液体蒸干利用蒸发皿的余热把液体蒸干75 过滤的方法过滤的方法•一贴二低三靠一贴二低三靠76 •过滤:过滤: 过滤适用于不溶于液体的过滤适用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间的分离。

如分离沙子固体与液体间的分离如分离沙子和水、碳酸钙和碳酸钠的混合物和水、碳酸钙和碳酸钠的混合物过滤操作要注意过滤操作要注意“一贴(滤纸紧贴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略低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面略低于滤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漏斗最下端紧靠纸边缘),三靠(漏斗最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一烧杯内壁;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一边;烧杯轻靠玻璃棒)边;烧杯轻靠玻璃棒)” 77 五、水和空气 单元结构单元的主要学习主题、活动和达成概念的转换关系学学习主主题1、水、水2、水和食用油、水和食用油3、、谁流得更快流得更快一些一些4、比、比较水的多水的多少少5、我、我们周周围的的空气空气6、空气占据空、空气占据空间吗7、空气有重量、空气有重量吗1、、观察水的特征察水的特征水和油的比水和油的比较沙和水的比沙和水的比较感感觉空气的存在空气的存在1.空气有重量空气有重量吗主要活主要活动1、我所知道的水、我所知道的水2、水在哪个袋中、水在哪个袋中1、水和食用油的比、水和食用油的比较1、流、流动比比赛1.比比较水水谁多多谁少少2.比比较水多多少水多多少3.认识量筒量筒1、我、我们知道的空气知道的空气2、空气存在、空气存在吗??3、比、比较空气和水空气和水1、空气占据空间吧2、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1、空气有重量、空气有重量吗1.总结主要达成概念主要达成概念1、水和空气是地球上两、水和空气是地球上两种非常重要的物种非常重要的物质。

2、水是一种会流、水是一种会流动、形、形状不固定、有一定体状不固定、有一定体积、、无色透明的液体无色透明的液体3、水在流、水在流动性、粘度、性、粘度、颜色、色、轻重等方面和其重等方面和其它的液体不同它的液体不同4、水的体、水的体积多少是可以多少是可以通通过各种方式来比各种方式来比较和和测量的,量筒是通用量的,量筒是通用标准的工具准的工具5、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但它的气体,但它还是能占是能占据空据空间,有一定的重量有一定的重量6、空气的体、空气的体积可可变化、化、流流动性更性更强强,,这与水的与水的特征不同特征不同五、水和空气五、水和空气79 1、丰富和发展关于水和空气的特征的认识:、丰富和发展关于水和空气的特征的认识:n((1)知道水是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的作用;)知道水是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的作用;水和其它液体比较,在颜色、气味、内聚水和其它液体比较,在颜色、气味、内聚力、黏性、流动性等方面相同或存在差异力、黏性、流动性等方面相同或存在差异n((2)知道空气确实存在于我们周围,能被)知道空气确实存在于我们周围,能被我们的感官感知;空气和水比较,在颜色、我们的感官感知;空气和水比较,在颜色、形状、气味、味道、流动等方面,有相同形状、气味、味道、流动等方面,有相同和不同之处;空气能占据空间,但它容易和不同之处;空气能占据空间,但它容易被压缩或扩散;空气有重量,但很轻。

被压缩或扩散;空气有重量,但很轻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80 2、认知到空气和水是地球上两种常、认知到空气和水是地球上两种常见的物质;物质存在的形态分为固态、见的物质;物质存在的形态分为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类型;固体、液体、液态、气态三种类型;固体、液体、液体的主要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形状液体的主要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形状和一定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81 3、、认认识识到到量量筒筒是是一一种种标标准准工工具具,,可可以以测测量量液液体体的的体体积积多多少少;;天天平平是是一一种种测测量量物物体体的重量的工具的重量的工具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82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4、综合已有的材料、固体、、综合已有的材料、固体、液体、气体的概念,初步形成液体、气体的概念,初步形成物质世界的概念物质世界的概念83 n1、能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对水和空气进行较系、能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对水和空气进行较系统、持续、细致地比较。

统、持续、细致地比较n2、能在事实的基础上识别或认知有关水、空气、能在事实的基础上识别或认知有关水、空气和其它液体的特征和其它液体的特征n3、能想办法借助别的媒介或通过实验等来观察、能想办法借助别的媒介或通过实验等来观察水、空气和其它液体的特征水、空气和其它液体的特征n4、能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其它方式来描述、能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其它方式来描述观察、实验和测量的结果,并且能用维恩图、观察、实验和测量的结果,并且能用维恩图、对比表格等对观察结果进行的对比分析对比表格等对观察结果进行的对比分析n5、能运用口头、书面的形式,有目的地进行探、能运用口头、书面的形式,有目的地进行探究活动的交流究活动的交流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84 n1、通过对水和空气认知的各种探究活动,培养、通过对水和空气认知的各种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n2、在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内化形成尊重事实、、在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内化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n3、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感受和收集资料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感受和收集资料等活动,认识到水和空气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物质,使认识到水和空气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物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保护水和空气,珍爱生命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保护水和空气,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n4、通过使用量筒和天平进行测量的活动,让学、通过使用量筒和天平进行测量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测量是有误差的,多次测量和重复实生认识到测量是有误差的,多次测量和重复实验可以帮助减少误差验可以帮助减少误差 单元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85 有几个突出的特点n科学概念方面 1、有一个初步的科学概念的体系 2、有科学概念转化的途径和方法n科学探究方面 1、培养解决探究问题的能力 2、经典实验的适度改造86 —— 水和食用油比较透明无气味无色不粘手在蜡纸上流动快,无痕迹水滴厚而圆比较重有点透明有气味淡黄色粘手在蜡纸上流动慢,有痕迹油滴瘪而圆比较轻透明会流动液体无固定形状有重量没有硬度会浸湿一些物体 科学概念体系及其转化87 —— 固体和液体比较不粘手不会流动有固定形状有硬度不会形成滴状不会浸湿物体不一定粘手会流动无固定形状没有硬度可形成滴状可浸湿一些物体有一些粘手有重量有形状 科学概念体系及其转化88 —— 水和空气比较(一)看得见摸得着比较重从高处流向低处看不见摸不着很轻流动方向不明透明无色无味会流动无固定形状没有硬度都是物体 科学概念体系及其转化89 —— 水和空气比较(二)看得见摸得着比较重从高处流向低处占据空间多少不易变化看不见摸不着很轻流动方向不明占据空间多少易变化(易压缩或扩散)透明无色无味会流动无固定形状没有硬度能占据空间都是物体 科学概念体系及其转化90 —— 水和空气比较(三)看得见摸得着比较重从高处流向低处占据空间多少不易变化看不见摸不着很轻流动方向不明占据空间多少易变化(易压缩或扩散)透明无色无味会流动无固定形状没有硬度能占据空间有重量都是物体 科学概念体系及其转化91 ——固体、液体和气体比较VVVVVVVVVVVVVVV 科学概念体系及其转化92 1、重视学生原有经验 气泡图展示学生有关水和空气的认识。

科学概念体系及其转化 ——基本的途径和方法93 3、重视学生思维的加工及其过程 该怎样思维? 该怎样提高思维? 科学概念体系及其转化 ——基本的途径和方法94 3、重视学生思维的加工及其过程 猜测——分析——判断——概括——解释 科学概念体系及其转化 ——基本的途径和方法95 3、重视学生思维的加工及其过程 不断反省,多次概括 科学概念体系及其转化 ——基本的途径和方法96 科学探究能力上的发展 1、培养解决探究问题的能力 97 科学探究方面 2、经典实验的适度改造 98 科学探究方面 2、经典实验的适度改造 99 100 有些课的活动设计不合理如:“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活动的目的:水有一定的体积;空气没有一定的体积。

•教材提出的问题与活动设计超出了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难以达到活动预设的目标•建议:重新设计或删减比较注射器里空气与水的变化101 l活活动一活活动一 沙子沙子 盐盐l活活动二活活动二 面粉面粉 (沙子、盐)(沙子、盐)l活活动三活活动三 高锰酸钾高锰酸钾 砂糖砂糖 l活活动四活活动四 整理、联系和拓展(表格)整理、联系和拓展(表格)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六、物质的溶解102 1 1、把沙子放在水里,把盐放在水里把沙子放在水里,把盐放在水里 2 2、搅拌继续观察比较、搅拌继续观察比较3 3、描述、交流、描述、交流 在现象的观察、描述中,学生和老师将使用一个重要的在现象的观察、描述中,学生和老师将使用一个重要的的词的词 ——“——“溶解溶解”” 那么,溶解是什么意思呢?不溶解呢?那么,溶解是什么意思呢?不溶解呢?活动一:活动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03 第一层次的对“溶解”的认识l像像食盐那样放在水里像像食盐那样放在水里……——溶解溶解l像像沙子那样放在水里像像沙子那样放在水里……——没有溶没有溶解解l已已有的认识已已有的认识——学生很容易接受学生很容易接受l给予以明确的肯定给予以明确的肯定——强化已有的认识强化已有的认识l同此时又予以实例性的限制同此时又予以实例性的限制——肯定的肯定的只是自发认识中的正确部分只是自发认识中的正确部分104 这一层次的“溶解”的认识——l可可以说是孩子们的自发认识可可以说是孩子们的自发认识l一一个非教育环境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认一一个非教育环境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认识识l??l一一个有待发展的认识一一个有待发展的认识105 活动二:面粉在水里溶解了吗?活动二:面粉在水里溶解了吗?1 1、把面粉放在水里,观察!、把面粉放在水里,观察! 与沙与沙+ +水比较水比较 与盐与盐+ +水比较水比较请问:更像前者还是后者?请问:更像前者还是后者?2 2、然后搅拌。

观察!、然后搅拌观察! 与沙与沙+ +水比较水比较 与盐与盐+ +水比较水比较 请问:更像前者还是后者?请问:更像前者还是后者?106 学生的认识——以我们的肉眼观察比较以我们的肉眼观察比较———— 面粉不像沙那样沉在水底,而像盐那样面粉不像沙那样沉在水底,而像盐那样““分散分散””到水中了到水中了………… 看起来:面粉看起来:面粉+ +水水 更接近于更接近于 食盐食盐+ +水水 变成很小很小的微粒,均匀地变成很小很小的微粒,均匀地………… 在没有教育背景的情况下,对面粉是否溶解的在没有教育背景的情况下,对面粉是否溶解的问题就犯难了,出错了问题就犯难了,出错了107 如果我们进一步观察比较呢?如果我们进一步观察比较呢?过滤过滤———— ““面粉面粉+ +水水”” ““沙子沙子+ +水水”” ““盐盐+ +水水”” 过滤后观察比较:过滤后观察比较:““谁谁””跟跟““谁谁””接近接近??沉淀沉淀———— ““面粉面粉+ +水水”” ““沙子沙子+ +水水”” ““盐盐+ +水水”” 沉淀后观察比较:沉淀后观察比较:““谁谁””跟跟““谁谁””接近接近??108 两个层次的对两个层次的对“溶解溶解”的认识的认识一、像盐那样一、像盐那样…………像沙子那样像沙子那样…………二、像盐那样二、像盐那样…………,放多久都不会沉淀,,放多久都不会沉淀,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的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的………… 像沙子、面粉那样像沙子、面粉那样…………,过段时间就,过段时间就会沉淀的,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的会沉淀的,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的…………109 不只是对不只是对“溶解溶解”的认识的发展的认识的发展1、认识发展的由表及里的过程经历、认识发展的由表及里的过程经历2、由静止的观察向发展、变化的观察推进、由静止的观察向发展、变化的观察推进的经历的经历3、、……110 活动三活动三 观察高锰酸钾和砂糖的溶解观察高锰酸钾和砂糖的溶解1 1、把几小粒高锰酸钾投入一杯水中、把几小粒高锰酸钾投入一杯水中2 2、把几小粒砂糖投入另一杯水中、把几小粒砂糖投入另一杯水中 观察、描述水、高锰酸钾、砂糖的变化观察、描述水、高锰酸钾、砂糖的变化3 3、用筷子轻轻搅动一下水,继续观察并描述水、高锰酸、用筷子轻轻搅动一下水,继续观察并描述水、高锰酸钾、砂糖的变化钾、砂糖的变化 请思考分析这个活动!请思考分析这个活动!111 学生在这样的观察活动中需要得到什么样的指导呢? 观察描述水、高锰酸钾、砂糖的变化观察描述水、高锰酸钾、砂糖的变化•高锰酸钾高锰酸钾+ +水水 1 1、高锰酸钾的变化、高锰酸钾的变化 2 2、水的变化、水的变化•砂糖砂糖+ +水水 1 1、砂糖的变化、砂糖的变化 2 2、水的变化、水的变化112 使学生观察到与溶解有关的重要事实使学生观察到与溶解有关的重要事实——1 1、高锰酸钾从可见到不可见的了、高锰酸钾从可见到不可见的了2 2、水从无色到紫色的了、水从无色到紫色的了3 3、紫色的由浓变淡了、紫色的由浓变淡了4 4、颜色由不均匀到均匀了、颜色由不均匀到均匀了5 5、砂糖在水中变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砂糖在水中变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6 6、类推:高锰酸钾在水中也变成了肉眼看、类推:高锰酸钾在水中也变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不见的微粒…………113 活动四活动四 整理整理 联系和拓展(表联系和拓展(表格)格)l要求能作一般性的观察和区别;要求能作一般性的观察和区别;l并且开始讲求观察区别的方法并且开始讲求观察区别的方法•P26114 7 7、分离盐和水的方法、分离盐和水的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感知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感知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可逆的过程。

学会分离混合物的另一种一种可逆的过程学会分离混合物的另一种方法食盐饱和溶液食盐饱和溶液 增加溶液中的水分增加溶液中的水分 ??减少溶液中的水分减少溶液中的水分 ??(逆向思维)(逆向思维)115 •       悬浊液悬浊液•液体的分类 乳浊液液体的分类 乳浊液•      溶液      溶液116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溶液的组成      溶剂 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117 •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性118 溶解与什么因素有关溶解与什么因素有关•与温度与温度•搅拌与否搅拌与否•溶质的颗粒程度溶质的颗粒程度119 •溶液的分类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120 溶解知识的生活运用121 衣服的洗涤知识衣服的洗涤知识122 溶液的酸碱性的测定•定性测定 用酸碱指不剂进行测定指示剂酸性溶液中性溶液碱性溶液紫色石蕊酚酞试液紫甘蓝水红色紫色蓝色不变不变红色红色紫色绿色123 定量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用PH试纸•PH﹤7呈酸性•PH﹦7呈中性•PH﹥7呈碱性124 溶液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生活中呈酸性的物质:生活中呈碱性的物质:125    产生能量的  糖 脂肪 蛋白质分类   不产生能量的 水 维生素 无机盐七、食物七、食物126      有甜味的 葡萄糖 果糖 等糖的分类     无甜味的 淀粉  纤维素127 •   (一)、单元教材分析:•   吃饭(吃食物),这是孩子们生活中一件普通而又重要的事情。

孩子们往往会比较关注什么食物口味好,但关于食物的其他方面的问题关注较少,更谈不上研究《食物》单元的教学,就是希望学生能关注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开始研究自己吃的食物本单元包含三块内容:一是对食物的静态观察,主要探究食物的营养成分、营养的均衡搭配等问题;二是对食物的变化探究,主要观察比较生的和熟的食物,研究食物由生到熟直至发霉变质的过程,进而研究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三是研究食物包装袋上的信息,学以致用128 •   三上年级时,孩子们已经研究观察过大米、米饭和淀粉的特点,并学会一些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到了四上年级,孩子们对植物与动物有了一定的认识本单元就是在孩子们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围绕“食物”这一研究主题,把孩子们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并且是他们能够进行研究的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吃什么?为什么要吃?怎么吃?吃生的还是吃熟的?吃剩的食物会怎么样?怎样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等等这些问题展开的教材是顺着孩子们不断提出的新问题,不断产生的探究需求,让孩子们在课堂内外逐步深入地展开观察探究活动的,所以,活动与活动间是有紧密联系的129 •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期望孩子们能获得以下几个主要的观察食物的活动经历:•   1、交流讨论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的经历;•   2、检验脂肪、糖类的活动经历; •   3、观察生、熟食物,使用酒精灯烧熟食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活动的经历; •   4、观察变质食物,比较新鲜食物和变质食物的活动经历;•   5、观察霉菌的经历;•   6、观察食物包装的经历;•   学生通过经历上述观察探究活动后,能对食物、用餐给以关注,懂得营养均衡的重要性;积极关心食物的变化,主动获取食品信息,辨别食品优劣,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30 •   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说还是比较表面的,教学过程中更有价值更深层次的目标是让孩子们通过对食物的观察研究活动,发现一些可以研究的问题,并且能想办法去解决;能收集相关的信息,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分析、整理与解释;能对自己所吃的东西有一些感性的认识,能用科学的方法选择自己所需的食物;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孩子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热情这有助于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世界,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131 •   (二)、单元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 经历调查、记录食物,统计分析找规律,根据不同标准对食物进行简单分类的过程;•   (2) 经历研究食物中所含营养成分的过程;•   (3) 经历学习均衡食物营养,尝试设计一日三餐的过程;•   (4) 经历观察、比较生食与熟食的不同,并亲自操作让生食变成熟食的过程;•   (5) 经历对霉菌生长过程的观察活动;•   (6) 经历收集、观察、描述食品袋上信息的活动过程•    2. 知识与技能•   (1) 能积极参与讨论,初步掌握调查记录食物的方法;能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所吃食物的问题和规律;能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   (2) 能够自行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能用简单的方法来判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3) 知道人需要不同的营养,懂得营养均衡的重要性;通过探究理解食物"金字塔结构",初步学会合理搭配食物;•   132 •(4) 知道食物可以生吃和熟吃;能用酒精灯烧熟食物;能通过观察具体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   (5) 通过观察发霉的面包,初步感知食物放久了会长出霉菌这一现象;能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能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能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会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 •   (6) 通过学生们的比较观察活动,知道引起食物变质的原因,从而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能对观察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归纳和综合;•   (7) 通过观察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知道我们可以从中获取很多有关食物的信息;能根据食品的报纸琦、配料表等信息,正确选择适合的食品;指导学生收集信息(4) 知道食物可以生吃和熟吃;能用酒精灯烧熟食物;能通过观察具体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   (5) 通过观察发霉的面包,初步感知食物放久了会长出霉菌这一现象;能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能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能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会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 •   (6) 通过学生们的比较观察活动,知道引起食物变质的原因,从而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能对观察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归纳和综合;•   (7) 通过观察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知道我们可以从中获取很多有关食物的信息;能根据食品的报纸琦、配料表等信息,正确选择适合的食品;指导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食物营养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激发探究食物营养成分的兴趣;•   (2) 在讨论、交流、研讨过程中逐步养成合理饮食的习惯;•   (3) 使学生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关注身边的科学;•   (4) 养成爱惜食物,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食物营养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激发探究食物营养成分的兴趣;•   (2) 在讨论、交流、研讨过程中逐步养成合理饮食的习惯;•   (3) 使学生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关注身边的科学;•   (4) 养成爱惜食物,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133 •   (三)、课时安排•   1、一天的食物-------1课时•   2、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1课时•   3、吃什么喝还吃什么-------1课时•   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1课时•   5、面包发霉了---------------2课时•   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1课时•   7、食物包装上的信息---------1课时134 •   (四)、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编写是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展开的,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生成性的问题,及时调整策略进行教学。

•   2、对比实验是相当严谨的,变量的控制是关键教师要指导好其中的几个对比实验,让学生养成严谨、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价值观•   3、科学课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且想办法解决问题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及时提供帮助,不要以为提倡了自主探究,就放手不管,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4、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获得很多有关事物的知识我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发展学生的认识经历通过对事物的观察研究活动,能有意识的去关注自己日常的生活中的科学,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更理智同时学会收集资料、学会分析整理,以此来认识周围的世界,是很有价值意义的教师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远135 八、物质的变化八、物质的变化136 物质变化与我们物质变化与我们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伴随的主要现象伴随的主要现象伴随的主要现象伴随的主要现象特点特点特点特点科学概念科学概念科学概念科学概念水结冰、水蒸发水结冰、水蒸发水结冰、水蒸发水结冰、水蒸发易拉罐压扁易拉罐压扁易拉罐压扁易拉罐压扁弯折铁丝弯折铁丝弯折铁丝弯折铁丝混合沙和豆子混合沙和豆子混合沙和豆子混合沙和豆子火柴、蜡烛燃烧火柴、蜡烛燃烧火柴、蜡烛燃烧火柴、蜡烛燃烧加热白糖加热白糖加热白糖加热白糖米饭淀粉和碘酒米饭淀粉和碘酒米饭淀粉和碘酒米饭淀粉和碘酒小苏打和白醋小苏打和白醋小苏打和白醋小苏打和白醋铁生锈铁生锈铁生锈铁生锈硫酸铜和铁钉硫酸铜和铁钉硫酸铜和铁钉硫酸铜和铁钉状态改变状态改变形状改变形状改变形状改变形状改变基本不变基本不变发光发热发光发热变颜色有焦味变颜色有焦味颜色改变颜色改变产生气体产生气体颜色改变性质改变颜色改变性质改变颜色改变沉淀产生颜色改变沉淀产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特点:没有产生特点:没有产生 新物质新物质特点:产生新物质特点:产生新物质物质是变化的物质是变化的137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特点:特点:不产生新物质不产生新物质特点:特点:产生了新物质产生了新物质138 一一杯杯糖糖水水玉玉石石加加工工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烟烟花花水泥水泥139 140 一、填空。

一、填空1、打开电灯开关,电灯就会发光发热是、打开电灯开关,电灯就会发光发热是______变化2、木炭燃烧时同时会发光发热是、木炭燃烧时同时会发光发热是_______变化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产生新鲜的氧气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产生新鲜的氧气是_____ 变化4、把淀粉放入水中搅拌,最后淀粉会沉淀是、把淀粉放入水中搅拌,最后淀粉会沉淀是_____变化5、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会有白色的沉淀、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会有白色的沉淀 物产生是物产生是______变化6、墨汁滴在清水中,清水变黑了是、墨汁滴在清水中,清水变黑了是______变化7、气球吹大松手后空气会从气球中流出来是、气球吹大松手后空气会从气球中流出来是____变化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 物理物理化学化学化学化学物理物理化学化学物理物理物理物理141 选择选择1、下列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下列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燃放烟花、燃放烟花 B、木材燃烧、木材燃烧 C、盐溶于水、盐溶于水D、燃煤发电、燃煤发电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将铁熔化后制成锅、将铁熔化后制成锅 B、给水通电获得氢气和氧气、给水通电获得氢气和氧气 C、温度计内水银长度发生变化、温度计内水银长度发生变化D、光被镜子反射回去、光被镜子反射回去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火药爆炸、火药爆炸 B、木头燃烧、木头燃烧 C、湿衣服晒干、湿衣服晒干CBC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 142 选择选择4、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红纸剪成窗花、红纸剪成窗花 B、泥土烧成瓷器、泥土烧成瓷器 C、冰块制成冰雕、冰块制成冰雕 D、木板制成模型飞机、木板制成模型飞机5、下列哪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的、下列哪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的是(是( ) A、火药爆炸、火药爆炸 B、衣服晒干、衣服晒干 C、纸张燃、纸张燃烧烧 D、粮食酿酒、粮食酿酒BB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 143 选择选择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 ) A、产生沉淀物、产生沉淀物 B、颜色变化、颜色变化 C、发光发热、发光发热 D、生成气体、生成气体7、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 A、、CO2是无色透明气体是无色透明气体 B、、 CO2比空气重比空气重 C、、 CO2能灭火能灭火 D、、 CO2不溶于水不溶于水8、下列容器不能盛放硫酸铜溶液的是(、下列容器不能盛放硫酸铜溶液的是( )。

A、塑料容器、塑料容器 B、铁制容器、铁制容器 C、木质容器、木质容器 D、玻璃容器、玻璃容器ABCDD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 B144 判断判断1、物质变化无处不在,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物质变化无处不在,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食物要经过许多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我们身体所、食物要经过许多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需要的营养物质 ))3、生产水泥的过程,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和、生产水泥的过程,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4、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 √√√√145       物理变化 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的变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有新的物质生成             的变化                                      八、物质的变化八、物质的变化146 铁生锈的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如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如何防止铁生锈•如何设计实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147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