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诹市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42.63KB
约10页
文档ID:487777165
诹市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_第1页
1/10

桃源县陬市镇总体规划(2011—2030 ) 基础资料汇编桃源县陬市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一、概况与历史1、概况桃源县域位于湘西北的沅江中下游,四邻与沅陵、张家界、安化、石门、临澧、慈利、常德等县、市相接,是武陵雪峰两大山脉的交汇处陬市镇位于桃源县城东北20公里,东临武陵区河伏镇、鼎城区,境内有湖南四大河流之一沅水流经,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发达2010年底陬市镇土地面积104.5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0390亩全镇总户籍人口57434人,其中镇户籍人口约3万人2、历史陬市镇有近500年的文明史,明嘉靖年间初步形成集市清朝时代,由于经济不断发展,成为“一邑巨镇”,称“陬溪市”陬”即“角落”之意,“溪”指今五桂村至观音桥进入沅水的一条溪流,因陬市镇建于此(以观音桥为中心),所以取名为陬溪市陬市在历史上是桃源县的第一大商业重镇清末,因沅水陬市地段有三洲分流(洋洲、芦池洲、李家洲),面宽流缓,四川、贵州和湘西木商竹帮来到陬溪,把持沅水一带码头经营竹木运销业务,使陬溪发展成为湖南省最大的竹木集散市场,有市民数千户。

民国时期,镇区街道沿沅水呈带状发展,分成上、下两段(街);后陬溪之名渐演变为陬市,曾有“小南京”的美誉1943年冬(民国32年),陬市镇被日本侵略军焚毁,居民逃避他乡抗日战争胜利后,因竹木运销业空前兴旺,镇区迅速恢复解放后,1952年建成解放街,从此集市贸易十分兴旺在陬市经营的竹木商48家,登记注册的工商户3000多户1956年全镇社会销售总额1.2亿元,随着常德至桃源、常德至慈利公路陬市交汇,陬市成为水陆交通枢纽,镇区迅速沿公路线扩展70年代,一批县属和常德市属工业企业相继在陬市兴建,使陬市桥港以东迅速成为工业区80年代以来,人民政府依靠改革开放政策,充分利用公路运输优势,提供多种方便条件发展传统工商业吸引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房屋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街道总长7641米全镇共辖6个居委会,14个村,户籍总人口 57434人,其中镇户籍人口约3万人2009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0.57亿元,工业产值10.67亿元,农业总产值7.0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27万元,人均纯收入4094元是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常德市的卫星镇近年来,陬市镇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据本镇资源特点,以建立特色基地为依托,以点带面,拉动全镇的农业经济向更科学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一是发挥粮食和棉花生产区的优势,将品种更新换代,建立了优质晚稻核心生产基地,鼓励推广发展优质高产稻,种植优质早稻2.5万多亩,优质中晚稻4.2万多亩,二是放手发展畜牧业,以三江禽业为依托,培植扩大养殖基地规模三江禽业公司成立于1998年,现有固定资产200万元,有国内先进的全自动孵化机10台,可孵化种鸡300万羽,下设种鸡场两个,占地30余亩,商品鸡饲养分场一个占地60余亩,可饲养商品鸡50万羽,该公司利用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定期进行信息、技术、防治等培训,帮助群众发展养鸡至目前,养鸡大户已发展到13个村,3000余户,养鸡年产值可突破3000万元三是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巩固和扩大特色示范基地范围其中以鸬鹚洲新村、新茶庵村等村为中心的蔬菜基地面积达12000亩;以鸬鹚洲新村、团结路村为辐射的苗木基地面积已达4000亩;以新茶庵村、鸬鹚洲新村为中心的优质棉基地面积已达6000亩;以观音桥村为中心的休闲农业基地正在形成3、行政区划及概况 共辖14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具体如下表:表1 陬市镇社区及行政村概况调 整 前 基 本 情 况调 整 后 基 本 情 况村名面积(平方公里)户数人口(人)村名面积(平方公里)户数人口(人)崇庆村2.45247855小马山村6.036732311五桂村3.584261456高湾村5.974651460高湾村7.436492108高家岗村1.46184648东林村1.766291787观音桥村4.0511713481朱家岗村2.295421694指防村2.653471262长乐村5.357852800长乐村2.74381538畬田村6.174761716畬田村13.389553347塞水村7.214791631长岭岗村6.255091788神仙桥村13.468843136神仙桥村7.213751348黄溪港村6.633701148青龙村16.4711233631冯坪村4.92284993六田村4.924691490土地坡村2.33255799福德山村9.159183066黄花桥村2.983581204印山村3.843051063酒铺村2.89290972酒铺岗村5.785932017毛家桥村2.893031045戴家口村2.583601321三里铺村7.6617974462畹田村1.678301192杨家巷村1.85307937三里铺村1.563001012茶庵村2.24461508新茶庵村3.677832638新堤村1.473371130竹林村1.393861220鸬鹚洲新村3.499533222鸬鹚洲村2.15672002李家岗村1.463421166团结路村2.087212213郊区村0.623791047洋洲村2.285991650洋洲村2.285991650上街居委会0.917663088上街居委会0.917663088下街居委会1.1120153242下街居委会1.1120153242解放街居委会0.459902173解放街居委会0.459902173兴盛街居委会0.6223484638兴盛街居委会0.6223484638李家洲居委会0.3710022338李家洲居委会0.3710022338万家嘴居委会0.5512141873万家嘴居委会0.5512141873小计37104.592193957434小计20104.592193957434二、自然情况1、地形地貌地处湘西山地向洞庭湖过渡的滨湖地带,地势一般在37—45米(黄海高程)之间。

表2 镇地貌构成一览表镇名面积(km2)人口(万人)人口密度陬市镇104.595.7545人/平方公里2、气候陬市镇为中亚热带向亚热带过渡地段,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冷热四季分明,干湿两季明显,常年盛行东北风 历年平均气温17℃,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15℃年平均日照时数1400小时左右年降水量1135—1291mm全年降雨量1291.2毫米,日最大降雨量124.5毫米,全年日照1427.2小时3、水文水能资源概况:陬市境内沅水河,全长8.5公里,年平均流量为10.2 亿m3沅水最高水位43.81米,常年水位36.5米(黄海高程),,1座小(Ⅰ)型水库,3 座小(Ⅱ)型水库;年总蓄水量198.52万 m3,其他小塘1500只,年平均蓄水量为1500 万m3全镇可利用地下水 480万m3表3 镇水资源情况一览表地表水年总量(亿米3)人平(米3)地下水年总储量(亿米3)年利用地下水量(万米3)水能理论蕴藏量(万千瓦)可开发量(万千瓦)0.173030.005480-----------表4 镇主要河流情况一览表河流名河源地河口地点注入江河名河口处年平均流量(m3/秒)河流坡降(%o)河流长度(km)陬市新河盘塘六合垭高湾村沅江7.0 m3/s0.2513.2陬溪河陬市小马山村东风闸沅江2.6 m3/s0.0312.5麻阳河陬市镇新茶庵村链鱼口沅江7.3 m3/s0.0154.84、土地资源陬市镇土地利用情况见表5。

表5 镇土地利用情况一览表土地类型面积(亩)比重(%)土地类型面积(亩)比重(%)耕地49705.3835.64%林地43244.2831.00%其中水田3969128.46%建筑用地1545011.08%旱土10014.387.18%水域17154.3212.30%园地(果、菜、药)4916.343.52%其它340.70.24%田地、园堤8668.46.21%总面积139479.421005、 森林资源 陬市镇林种主要为经济林,面积为2.84万亩,占林地总面积比例的62.6%,具体情况见下表表6 林种情况一览表树种名主要树种面积(万亩)占林地总面积比例(%)防护林杨树、柳树、等其它速生阔叶林0.327.1用材林彬树、松树、速生阔叶林1.3830.3经济林柑桔、油茶等2.8462.6三、社会经济情况 (一) 人口1、镇域人口2010年末总户籍人口57434人表7 镇域人口历年变动情况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年末总用户(户)2096121164214072096421128年末总人数(人)5658456851567015703857434其中男2868028801286372879628988女27904280502806428242284462、镇区人口 陬市镇辖6个社区居委会和14个村民委员会,21939户,户籍人口57434人,总面积104.59平方公里。

其中镇区含6个社区居委会,53个居民小组,7个村民委员会的全部或部分村民,48个农村小组,含未落常住经商、参工参运人员,城区12757户二) 经济2010年全年一、二、三产业共实现生产总值26.7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3.87亿元,同比增长30%,规模企业产值13.3亿元,同比增长28%;引进县外资金2500万元,同比增长33%;财政总收入1036.17万元,同比增长9%;农业总产值8.48亿元,同比增长20%;粮食总产量3.84万吨,较上年增长4.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13万元,同比增加15%农民人均纯收入4503元,同比增长10%陬市镇工业门类齐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