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国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意林》引《物理论》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 苏轼《司马温公行状》 : “公上疏言,~其言切至2)安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左传·襄公十一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为 wé 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动乱○《老子》六十四章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浚:开浚,疏通○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管子·版法》(3)民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惟:惟独,只有本:根本○《尚书·五子之歌》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
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管子·君臣上》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为 wé i:治理正:使正当○汉·王符《潜夫论·务本》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兴行:重德行○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4)民心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安土重 zhò ng 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卒cù:同“猝” ,突然顺:顺其意逆:背其意○《三国志·魏书·袁涣传》可怀以德,难屈以力怀:怀柔,感化; 《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宽:为政宽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宋·苏辙《新论下》(5)爱民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达人:通达事理的人○唐·王维《赠房卢氏琯》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意谓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对各项设计措施考虑得十分周密○宋·欧阳修《偃虹堤记》 : “~,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任:承担患:患难○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释:解除。
○明·黄宗羲《原君》(6)群众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积力:全成之力举:举动,行动○《文子·下德》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 宋?司马光 ) 释:从俭朴变为奢侈容易,从奢侈变为俭朴就很难了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 唐?李商隐 ) 释:认真全面地观察分析一下以前的贤人、国和家庭,能成功的都是由于勤俭,衰败灭亡的都是由于奢侈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惰 ( 唐?韩愈 ) 释:学业精进于勤奋荒废于嬉戏,做事情成功于努力毁坏于懒惰4、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 元?白朴 ) 释:从来能成为好事的都生于俭朴,自古瓜儿是先苦后甜5、一粒红米饭,几滴牛颌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 唐 . 郑遨 ) 释:一粒红米饭里包含着好几滴牛下巴颏的血,可被人拿去做成酒后,有人坐在珊瑚枝下狂饮,以至呕吐不止6、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 (唐?无名氏 ) 释:劝你不要沉溺于《金缕衣》一类的歌曲之中,而要爱惜少年时期的宝贵光阴,要乘着大好时机有所作为,如错过时机就来不及了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孟子 ) 释:不被富贵所惑乱,不被贫贱所移志,不被威武强暴所屈服,这才是大丈夫。
8、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 荀子 ) 释:使国家富足的办法,在于节制消费和使民丰裕,并善于把盈余储藏起来9、救奢必可俭约 ( 南朝?范晔 ) 释:挽救奢侈时尚的办法必定是节约俭朴10、食之以时,用之以礼 ( 孟子 ) 释:对金钱谷粟等财富,要按照时令和礼法,合理地、有节制地使用和消费11、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荀子 ) 释:贤明的君主必须发展生产,节约开支,开发财源,处处考虑赋税、赈济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12、以九式均节财用一曰祭祀之式,二曰宾客之式,三曰丧荒之式,四曰羞服之式,五曰工事之式,六曰币帛之式,七曰刍秣之式,八曰匪颁之式,九曰好用之式 《周礼?卷二》 ) 释:用九种法式节约财政开支:一是祭祀按规则,费用不超支, 二是待宾客不铺张浪费,三是办丧事要节约,四是君王的膳食、衣服、车马等费用按定例,五是建筑、制造不奢侈,六是赠送宾客财物适度,严格按规定,七是饲养牛马的草料要具体规定,不过量,八是分赐群臣钱物要严加限定,九是施赠友好的钱财严格规定,不得随便13、夫为国者,由为家边,计财力之所任,审趋舍之举动,不营难成之功,捐弃分外之役 ( 唐?房玄龄 ) 释:治理国家和管理家庭一样,须计算自己财力的担负能力,弄清楚自己所应进退的方向,不去做那些难以完成的事情以防劳民伤财,抛弃或减少额外的差役。
14、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 唐?房玄龄 ) 释:奢侈所造成的浪费,超过了天灾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周易》 ) 释:天体的运行刚健壮大,君子以天道行事,其人生要强大自己,生命不息, 奋进不止16、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屋漏室中培来;旋转乾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缲出《莱根谭》 ) 释:光明磊落的伟大人格和节操,都是从蓬门敝户的艰苦环境中磨练出来的;足以治国平天下的韬略,都是从小心谨慎的作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17、不安于小成,然后足以成大器;不诱于小利,然后可以成远功 ( 明?方孝儒 ) 释:不为取得小的成绩而安于现状,然后就可以成为大人才;不被小的便宜所诱惑,然后才可以成就远大的功业18、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 清 颜元 ) 释:聪明有作为的人是肯下功夫努力奋斗的平常人,平常人是不肯下功夫奋斗而没成为聪明有作为的人19、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 明?冯梦龙 ) 释:富贵本来不能生根,都是要从勤俭中才能得到2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宋?罗大经 ) 释:只要功夫到了,绳子可以锯断木头,水可以滴穿石头 21、志不坚者智不达 ( 墨子 ) 释:意志不坚强的人,智慧也不会发达。
22、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 ( 宋?刘过 ) 释:大海可以把它填平,高山可以把它移走,男儿的志气应是这样的23、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 宋 苏轼 ) 释:以前能成就大事业的人们,不光是有超出别人的才能,还必须是有坚韧不拔的意志24、天地之财,要看他从来处,又要看他归宿处从来处要丰要养,归宿处要约要节 明?吕坤 ) 释:天地之间的财物,要看它的来处,又要看它的去处来的地方要丰厚要培养,去的地方要约束要节俭~ 25、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 明?吕坤 ) 释:当官都是苦差事,为官的原是辛苦的人官职高一步,他的责任便加大一步,忧勤便增加一步26、奔走揖拜之日多而公务填委,简书酬酢之文盛而民事罔闻时光只有此时光,精神只有此精神,所专在此,则所疏在彼 ( 明?吕坤 ) 释:成天忙于奔走揖拜,必然把真正要干的公务扔到一边;简书酬酢之文到处飞,人民的事必然茫然而无人过向时光只有这些, 精神只有这点, 所专心的光放在应酬上,在事业、政务上必然疏怠荒废27、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 《莱根谭》 ) 释:在人生中有苦也有乐,只有在苦难中不断磨练而得来的幸福才会长久;在求学时既要有信义, 也要有怀疑精神,遇到怀疑的就去求证,只有在不断考证中得来的学问才是真学问28、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释:劝谏唐太宗在安居乐业之时,也要时刻想着危险将要来临,要戒奢侈,行节俭29、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 释: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则会败亡1. 治国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 ?杜畿传》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引《物理论》(** 注——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正其本者万事理, 劳于永者逸于使——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 一道》( ** 注——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2. 安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注——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六十四章(** 注——为wé i :做,防止。
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动乱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注——浚:开浚,疏通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管子?版法》( ** 注——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3. 民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 ** 注——惟:惟独,只有本:根本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上》( ** 注——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汉 ?王符《潜夫论 ?务本》( ** 注——为wé i :治理正:使正当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 ?骆统传》天下顺治在民富, 天下和静在民乐, 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 ?御民篇》(** 注——兴行:重德行4. 民心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三国志?魏书 ?袁涣传》 (** 注——安土重 zhò ng 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卒cù:同“猝” , 突然。
顺:顺其意逆:背其意可怀以德,难屈以力——《三国志?魏书 ?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注——怀:怀柔,感化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 注——宽:为政宽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5. 爱民达人无不可, 忘己爱苍生——唐?王维《赠房卢氏琯》 ( ** 注——达人: 通达事理的人 )虑于民也深, 则谋其始也精——宋?欧阳修《偃虹堤记》 : “~,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注——意谓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对各项设计措施考虑得十分周密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 注——任:承担患:患难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黄宗羲《原君》(** 注——释:解除6. 群众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文子?下德》( ** 注——积力:全成之力举:举动,行动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引古语(** 注——三人:指多数人意谓没有多数人的意见就会迷惑7. 为政政贵有恒——《尚书?毕命》:“~,辞尚体要,不惟好异 注——恒:长久不变。
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尹文子》卷上(**注——弗:不为w é i :做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宋?苏辙《新论中》 (** 注——居:平时发:发动果敢:坚决勇敢意谓国家平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