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畜牧业发展趋势与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1.50KB
约7页
文档ID:40504305
畜牧业发展趋势与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_第1页
1/7

班级:0909 级牧医 2 2 班 姓名:彭家聪 学号:0901533709015337畜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草食家畜生产一、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一、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建国后 30 多年里,我国农畜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国家对农畜产品实行统购 统销政策,农民生产的畜产品全部由国家统一收购,从来不愁销售,生产者也 全然没有市场的概念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家逐步放开农畜产品市场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一部分畜产品在国内市场开始出现过剩的迹象本世纪初,过剩 的状况日趋严重近年来,在广泛调查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农业部提出了我 国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性方针,该方针可概括为三句话:稳定生猪及禽蛋生 产,发展牛羊肉及禽肉生产,突出发展奶类以及优质毛绒生产制定上述方针 的依据是什么呢?以下分别予以阐述1 、生猪生产建国以来我国养猪生产受到政策上的特殊照顾,因而发展 较快,在畜牧业生产中形成“一枝独秀”的局面改革开放初期(1980 年), 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 94%以上在解放后的 30 年间,实行粮食定量供应, 居民摄入能量不足猪肉脂肪含量高,能量就高,自然格外受到青睐。

改革开 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中能量由不足转化为过剩,食物中脂肪 (尤其是动物性脂肪)过多,是引起“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的 重要原因之一,减少猪肉消费就成了必然趋势有人以为吃瘦猪肉就没有脂肪, 其实瘦猪肉仍含相当数量的脂肪,而且其含量要比瘦牛羊肉、瘦禽肉要高除 健康因素外,各种肉类风味不同,单一的猪肉再也不能满足居民对肉类多样化 的需求适当调降猪肉在肉类总量中的比重,相应增加牛肉、羊肉、禽肉比重, 这是当前、也是今后市场的需要近 10 年肉类市场的实际情况可以证明这一点 猪肉价格往往先是降到谷底,养猪效益下降,农户就少养商品猪,甚至连母猪 也杀掉猪少了,价格开始回升,农民又开始多养猪,于是猪肉价格又开始下 跌猪肉价格总是这样周期性波动,养猪生产也随之起落近年来有关畜产品 市场预测的文章不少,但大多只作短期预测,指导意义不大应当有长期预测, 让农民认识到,猪肉价格低而不稳的原因是供大于求,只有调整畜牧业结构才 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实上,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推动下,猪肉在肉类 总量中的比重一直在下降,从改革开放初期(1978 年)的 94%下降到 2000 年 的 66.8%,预计未来还会进一步下降,最终可能下降到 40%左右。

农业部关于 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方针中“稳定生猪生产”是指猪肉绝对产量大抵保持稳 定,相对比重肯定要继续下降 表 1 2000 年中外猪肉生产及消费比较养猪头数/万头 猪肉产量/万 t 人均猪肉占有量/kg 全世界 90810.4 9090.9 15 中 国 43755.1 4305.8 33.77 美 国 5933.7 853.2 30.122 、禽蛋生产建国以来 30 年间,我国禽蛋一直供不应求城镇居民凭本 限量供应,农村居民则根本没有供应改革开放以后,束缚生产的体制逐步放开,加之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禽蛋生产迅速发展2000 年我国全年生产蛋类 2260.24 万 t,占全世界总产量 41.29%中国不仅禽蛋总产量居世界首位,而 且,人均占有量也已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表 2)由此可见,我国禽蛋生产 己近饱和,故近年来禽蛋一直在低价位徘徊根据这一情况,农业部在畜牧业 结构调整指导方针中提出“稳定禽蛋生产”的建议各地在筹建新的蛋鸡场时 应当三思。

即使蛋价短期反弹,也不能改变禽蛋供大于求这一基本格局我们 不必太在意一些短期市场预测(如预测明年一季度蛋价等等),因为短期预测 很难指导生产,一个大中型蛋鸡场总不能今年建成,明年一季度就改成牛场 上述“禽蛋”中除鸡蛋外,还包括鸭蛋南方居民喜爱鸭蛋,鸭蛋市场尚有一 定潜力但养鸭需要水面,旱养不经济因此,在没有水面的地方,蛋鸭饲养 不可能遍地开花我国养鸭 6.12 亿只,已占世界养鸭总数 70%,即使不着意 调整,恐怕发展余地也不会太大 表 2 2000 年中外禽蛋生产及消费比较鸡蛋产量/万 t 禽蛋总产量/万 t 人均禽蛋占有/kg 世界 5067.8 5473.46 9.04 中国 1923.5 2260.24 17.72 美国 501.1 501.1 17.693 、牛肉生产建国后,我国长期实行“禁止宰杀耕牛”的政策,只有老 残牛才能宰杀,因此,市场上的牛肉“既少又老”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随着 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各地陆续取消“禁止宰杀耕牛”的政策,耕牛才逐渐 被当作肉牛来饲养。

虽然中国各地有许多优良黄牛品种,但由于长期作为耕牛 来选育,因此不具备肉牛的体形及生长潜力在大量引进西门塔尔、夏洛莱、 利木赞、海福特等西方优良肉牛品种后,才有了杂交的肉用牛并发展了一批肉 牛育肥场,至此,中国的肉牛业才逐渐形成 前面谈到,有人认为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偏爱猪肉而不喜欢牛肉,因此不应当在 中国发展肉牛业经过调查,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不符合实际诚然,由于长期 没有牛肉供应,部分居民已经不习惯吃牛肉,但是只要市场上有牛肉供应,多 数人还是能重新习惯吃牛肉,而且与猪肉比,牛肉高蛋白而低脂肪,相对而言, 更符合现代人健康饮食的潮流,所以经济越是发达,牛肉消费量也越高改革 开放初期,我国人均年牛肉消费量只有区区 0.2kg,2000 年达到 4.2kg,增加 了 20 倍但是 4.2kg 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也不及香港居民的 1/3,更 不要说发达国家了(表 3)由此可见,牛肉的市场潜力极大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牛肉产量增加了 20 多倍,但并未出现过剩现象牛肉价格也很少波动,以 目前的发展速度,至少未来 10 年内国内牛肉市场不会有问题表 3 2000 年中 外牛肉生产及消费比较牛出栏数/万头 牛肉产量/万 t 人均占有量/kg 世界 28366 5717 9.94 中国 3578.8 502.3 4.22(香港 14) 美国 3769.9 1231.1 43.47 由于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中国出口畜产品所占比重不大。

2000 年出口猪肉 5 万 t,占当年猪肉总产量 0.12%;出口活猪占出栏猪总数 0.36%出口量最大的 是禽肉(35.6 万 t),也仅占 2.8%进口畜产品除绵羊毛(30 万 t)外,数量 也不大总之,进出口畜产品对我国国内市场的影响不大,本文暂不讨论4 、羊肉生产2000 年中国羊肉产量 265.4 万 t 占世界总产量的 23.5%, 所占比重不算小,但人均占有量只有 2.08kg中国的饮食文化受中医理论影响 很深,羊肉是唯一可以入药的肉类(野生动物例外),被普遍认为是一种补品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羊肉的消费量也越来越大近 10 多年,羊肉价格一直高于 牛肉、猪肉、禽肉,而且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浙、闽、粤、琼等省)羊肉价格 也越高预计羊肉市场红火的局面还将长期持续下去,发展羊肉生产也不会有 多大风险5 、奶类生产中国人历来忽视奶类消费,这实在是大大的失算相对而 言,奶类是营养最全面的食品,而且就饲料转化效率而言,奶类在各类畜产品 中也是最高的,因此奶类应当成为大众化食品有人认为,中国人的消化道内 缺少乳糖酶,不能消化乳糖,未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发酵,会产生大量气体,引 起胀肚,因此中国不宜推广奶类食品。

果真如此么?当然不是研究表明,中 国确有一部分成年人缺少乳糖酶,但中国的婴幼儿并不缺少这种酶通常,婴 幼儿断奶后不再以奶类为日常食品几十年后,他们的消化系统就不再分泌乳 糖酶如果从小到大一直把奶类当成家常食品,自然就不会有“乳糖不适应症” 大城市居民消费奶类食品比较经常,就很少有人缺乳糖酶;农村居民基本不消 费奶,缺乳糖酶的人就比较多由此可见,中国人消费奶类食品并无问题,只 是要从小养成习惯,即使是缺乳糖酶的人也还是可以饮用酸奶,并非就此与所 有奶类食品无缘 近年来,国家推行“学生奶计划”实在很有必要,因为这是强健中华民族的大 事二战后,日本提出“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口号,大力提倡饮用奶, 国民体质迅速改善中国奶类市场有多大呢,我们不妨通过对比(表 4)来作 一粗略预测如果奶类人均消费量达到印度的水平,我国奶类产量还要增加 7 倍;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则需增加近 10 倍;如达到美、俄水平,则需增加 20 多倍根据农业部规划,到 2015 年,我国奶类总产量将达 3300 万 t,差不多 是 2000 年的 3 倍即使顺利实现规划,届时人均奶类占有量也仅有 22.8kg, 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1/4、美国的 1/10。

由此可见,在几十年之内中国的奶 业市场都将保持上升趋势 表 4 中外奶类人均消费量对比 kg 国 家 中国 印度 俄罗斯 美国 世界平均 人均奶类 8.98 72.45 216.06 269.37 93.646 、优质毛绒生产我国羊毛产量(以污毛计)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 第二位但是,由于草原退化,饲草质量低劣,加之绵羊品种不佳,国产羊毛 质量远不如进口羊毛国内毛纺企业宁愿进口羊毛,也不愿使用国产羊毛,国 产羊毛大量积压,因此不再鼓励增产羊毛(除非能生产优质羊毛),但是羊绒 的情况有所不同中国是山羊生产大国,山羊绒产量居世界首位山羊绒经济 价值极高,是重要的出口物资有人认为,中国出口羊绒及羊绒制品,是以破 坏生态平衡为代价,得不偿失曾有一股风,主张杀掉山羊以恢复良好的生态 环境,陕北有些县一度变成“无羊县”这种论点虽然不无道理,但非常片面 山羊并非野生动物,是人工控制下饲养的如果实行以草定畜,防止过牧的方 针,就不会破坏生态平衡而改变饲养方式,以舍饲、半舍饲代替放牧,则可 从根本上解决养羊与生态建设的矛盾优质羊绒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 有市场,有发展的余地。

应当指出,上述关于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方针是针对全国而言的中国地域辽阔, 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应当根据当地情况予以变通此外,按照畜牧业结构调整 方针,应当发展或突出发展的是牛肉、羊肉、禽肉、奶类以及优质毛绒不难 发现,除禽肉外,牛羊肉、奶类以及优质毛绒均为草食家畜产品换句话说, 发展草食家畜生产应当是我国畜牧业结构调整的主线二、发展我国的草食家畜生产二、发展我国的草食家畜生产1 草食家畜与“草”至今仍有人迷信这样的观点:没有草就不能发展草 食家畜这实在是极其片面、也是非常有害的观点纵观全球,大凡草食家畜 生产大国(如澳大利亚、美国、巴西、阿根廷等)无不拥有广阔草原(见表 5),但印度却是例外印度天然草地面积很小,在世界上排名远在 20 位以后, 而且,也没有大片人工草地如果一定要依靠牧草,印度就不可能发展草食家 畜但是,印度充分利用其它饲草资源发展成为世界草食家畜生产大国之一 印度饲养的黄牛、水牛均居世界首位,山羊第二、绵羊第三、骆驼第四印度 教视牛为神,所以印度宰牛(非印度教居民)少,牛肉也就少但是,印度的 水牛奶、山羊奶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奶类总产量也居世界首位,差不多是中国 的 8 倍此外,印度生产的水牛肉、水牛皮居世界第一,山羊皮居世界第二、 牛皮及牛肉居第四。

印度靠什么来发展草食家畜呢?靠农作物秸秆中国的草 原多处在干旱、寒冷地带,气候恶劣,加上长期实行掠夺性使用,草原退化严 重,对现有草食家畜已不堪重负,又谈何发展呢。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